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49:27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0:01 | 只看该作者
颇引以为憾者,2004年6月20日凌晨,护国寺西配殿不慎失火。由于身处胡同深处,消防车无法进入。经两个多小时艰难扑救,才将火势控制。经历了700多年风雨的西配殿在大火中部分焚毁。至今,仅有金刚殿三间保护完好,既见证着护国寺昔日之宏伟,也似乎在诉说着当今之悲凉。
    护国寺山门以南东西走向的街道,因寺而得名为护国寺街。护国寺街又以举办庙会而声名远播。所谓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等,是传统社会宗教活动留下的历史遗痕。在京城五大庙会中,护国寺与隆福寺两大庙会地位尤为突出。明清时期,西城护国寺与东城隆福寺号称“东西两庙”,庙会规模及影响亦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新中国建立伊始,随着社会安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护国寺庙会曾兴旺一时,但似乎是回光返照,几年后摊贩们大都被集中到隆福寺长期营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1:36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5:51 | 只看该作者
当今时日,若想寻觅护国寺庙会之痕迹,唯有人民剧场对面护国寺小吃店总店。尽管已改建为楼房,但该字号于当年护国寺举办庙会时期既已存在,且一直延续至今。1956年,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汤的张大户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于护国街93号开办护国寺小吃店,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儿、胶圈、面茶等传统小吃100多个品种,并很快扩展形成清真风格之小吃宴,被民众称为“护国寺小吃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6:48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7:16 | 只看该作者
位于护国寺街东口北侧之梅兰芳纪念馆,是镇街之宝。其为一个结构完整的四合院建筑,原为清末庆亲王府之一部分,占地面积716平方米,幽静、安适,古色古香。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并于1961年于此寿终正寝。1983年,被辟为梅兰芳纪念馆,朱漆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之馆名匾额。这里除了可体味重温国粹京剧和梅兰芳大师的魅力之外,亦可稍稍弥补护国寺街由过去百艺争相竞放到当今小吃一枝独秀之缺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0:59:36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00:06 | 只看该作者
  忆京城——护国寺记忆

    从1959年开始,我在护国寺小学读书。那时侯学校少规模小,而正赶上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生育高峰,学生多,所以当时的北京市普通的小学都是“二部制”,上半天学,为的是腾教室给下一班用。学校就在护国寺后身,学生们基本上都住在附近,没课的时候干嘛去?很多人就选择了逛护国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1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01:00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626
1220#
 楼主| 发表于 2015-9-13 21:01:39 | 只看该作者
当时,北京固定日子的庙会好象有隆福寺、白塔寺和护国寺,三个地方轮流转,每个地儿在十天之内有两次庙会。遇上庙会,那可就热闹了,从山门外头开始,地摊就摆上了。不过也分区,山门里头大致分三路:东边卖小百货的多,西边是零食和小吃;中路仅限于山门到天王殿前,一进来是个用杉篙围着的自行车存车处,边上或站或在杉篙上坐着的是玩鸟的,各色飞禽争奇斗艳,鸟笼子、架杆、肩膀、胳膊肘上都是鸟。也有卖的和交换的,招来更多的是看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4 03:04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