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101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州小吃

[复制链接]

928

主题

996

帖子

53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06:36: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州小吃

外公家在闾邱坊

在因果巷的北面

巷内有宋代古坊

为北宋大夫闾丘孝所立

还有清末名医缪康寿故居

是条很古老的巷子

观前街就在闾邱坊附近

旧时叫“碎锦街”

可我们小孩子偏偏叫它

“小吃街”,这里汇聚了

众多老字号店堂,如松鹤楼

采芝斋、黄天源、陆稿荐等

我最爱吃黄天源的

青色芋头饼和五色团子

尤其是五色团子

是用刚刚打下的糯稻做的

酥润糯韧。外婆买回来

往桌上一放

我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

那团子除了本色之外

还有南瓜的黄,芋叶的青

胭脂的红,赤豆的紫

一口咬下去

会粘得张不开嘴

外婆则在一旁笑得睁不开眼

苏州小吃有着很强

(浓)的季节性

比如艾草青时,就能吃到

用艾草绿汁染成的艾草糕团

桂花飘香时,肯定就能

吃到桂花糖藕了

而那又香又糯的桂花糖藕

是用棉布围在木桶里

沿街叫卖的,多是一些

头扎蓝巾,身穿蓝花衫的

中年女子,一边走街串巷

一边敲着竹梆

“挂花糖糕”、“桂花糖糕”

软笃笃的苏州话

已经许多年没有听到过了

还有一种扁豆糕

是用扁豆籽做的

先将扁豆籽蒸熟,碾成粉

加糖炒过制成糕

分上下两层

上层扁豆为淡绿色

下层的米粉为乳白色

卖时再抹上一些玫瑰酱

淡绿、乳白、粉红

煞是好看,我则叫它是

“三色糕”

还记得南塘的桂花鸡头米

小时没少吃。鸡头米属

睡莲科水生植物

因果实呈球状

顶端有些凸起

像是鸡头而得名

苏州人爱吃鸡头米

外婆也常做,鸡头米煮沸后

慢慢熬,加入藕粉、挂花糖

但比起南塘桂花鸡头米

还是差远了

专诸巷在金门和闾门之间

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

为夺吴王的王位

派刺客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

刺死了吴王。当时专诸就

住这条巷子中,后来小巷

就以刺客的名字命名了

小巷中有“白汤面馆”

其做出的“白汤大面”

是苏州最难做、最精细

最鲜美的,每天顾客盈门

其面汤要熬上整整一个通宵

用大骨棒、黄鳝骨、虾脑

螺蛳肉等鲜物吊成

不用酱油,汤汁乳白

鲜香扑鼻。巷子中还有

一个糖粥铺,也是我常去的

其红豆沙和粥是分别做成的

粥熬好后才把豆沙浇上去

红是红,白是白,红白分明

粥需用新入仓的粳米

米不碎,加入桂花糖

有时还加上几个莲子

清香甜润,别有风味

小时吃过的苏州小吃

真的不少,海棠糕、糖松糕

猪油糕、粢饭糕、黄松糕

子孙藕、甜刺毛团

梅花脯、蟹壳黄、酒酿饼

还有烧麦、馄饨、汤包

……但我还是极爱吃外婆

做的饭。红烧的一定要

浓油赤酱,炖上很长时间

酥软绵长,入口即化

生炒的,要爆火极攻

颜色要碧绿生青

就是一碗普通的“咸泡饭”

也要与众不同,外婆的咸泡饭

是用骨头汤煮的

还要放虾仁、鲜贝、咸肉

青菜,我每次要吃上

好几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5#
发表于 2023-6-21 07:57:32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23-6-20 09:58
感觉苏州小吃比较符合福州人的口味。汪曾祺到过福建以后说:"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实际上闽菜就是 ...

有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8

主题

996

帖子

53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8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6-21 05:37:29 | 只看该作者
麻沙老农 发表于 2023-6-20 09:58
感觉苏州小吃比较符合福州人的口味。汪曾祺到过福建以后说:"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实际上闽菜就是 ...

也是一篇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7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27
板凳
发表于 2023-6-20 09:58: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苏州小吃比较符合福州人的口味。汪曾祺到过福建以后说:"福建人食不厌精,福州尤甚。"实际上闽菜就是以福州菜为主,而福州人喜甜怕辣。川渝居民喜爱的辣椒花椒,在福州菜中难觅踪影。遍布大江南北的火锅店,福州大厨似乎瞧不起,认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厨师只要把火锅底料弄好就没有什么可做的了。无辣不欢的人来福州点酸辣汤要大失所望,没有辣味却有甜味。汤里没有辣椒花椒,只放了一些胡椒粉,因为福州人喜欢酸甜口味,汤里放了醋,还要放糖。大概与福建省自古就是产糖之地有关,民国时期福州菜用糖更多。郁达夫三十年代曾在福州工作,他写道:"几家真正福州馆子烧出来的鸡鸭四件,简直是同蜜饯的罐头一样。"据他观察,因爱吃甜食"福州人的牙齿,十人九坏。"福州的小吃糕点大多也很甜,礼饼是福州传统糕点,重油重糖的代表作,从前人们作为礼物赠送亲友,因此才有礼饼的大名。既然是礼物,馅料自然不能含糊,重油重糖才是真材实料。现在人们观念改变,认为不利健康,但是在当知青的年代,大家对礼饼是心驰神往。有的知青回榕探亲时,买了礼饼带回山村解馋。我们村的一位知青行书写得行云流水,有一次兴之所致,用粉笔在知青住房的板壁上,大书各式福州菜名,位于榜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知青们看了无不欢欣鼓舞,仿佛进行了一场精神会餐。后来驻队的公社干部看到了,批评知青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知青们颇不以为然,难道劳动人民不配分享美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3-6-19 07:41:00 | 只看该作者
前边全是甜食,看来到苏州真的不憨笑是糖尿病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7 05:34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