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小吃
外公家在闾邱坊
在因果巷的北面
巷内有宋代古坊
为北宋大夫闾丘孝所立
还有清末名医缪康寿故居
是条很古老的巷子
观前街就在闾邱坊附近
旧时叫“碎锦街”
可我们小孩子偏偏叫它
“小吃街”,这里汇聚了
众多老字号店堂,如松鹤楼
采芝斋、黄天源、陆稿荐等
我最爱吃黄天源的
青色芋头饼和五色团子
尤其是五色团子
是用刚刚打下的糯稻做的
酥润糯韧。外婆买回来
往桌上一放
我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
那团子除了本色之外
还有南瓜的黄,芋叶的青
胭脂的红,赤豆的紫
一口咬下去
会粘得张不开嘴
外婆则在一旁笑得睁不开眼
苏州小吃有着很强
(浓)的季节性
比如艾草青时,就能吃到
用艾草绿汁染成的艾草糕团
桂花飘香时,肯定就能
吃到桂花糖藕了
而那又香又糯的桂花糖藕
是用棉布围在木桶里
沿街叫卖的,多是一些
头扎蓝巾,身穿蓝花衫的
中年女子,一边走街串巷
一边敲着竹梆
“挂花糖糕”、“桂花糖糕”
软笃笃的苏州话
已经许多年没有听到过了
还有一种扁豆糕
是用扁豆籽做的
先将扁豆籽蒸熟,碾成粉
加糖炒过制成糕
分上下两层
上层扁豆为淡绿色
下层的米粉为乳白色
卖时再抹上一些玫瑰酱
淡绿、乳白、粉红
煞是好看,我则叫它是
“三色糕”
还记得南塘的桂花鸡头米
小时没少吃。鸡头米属
睡莲科水生植物
因果实呈球状
顶端有些凸起
像是鸡头而得名
苏州人爱吃鸡头米
外婆也常做,鸡头米煮沸后
慢慢熬,加入藕粉、挂花糖
但比起南塘桂花鸡头米
还是差远了
专诸巷在金门和闾门之间
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
为夺吴王的王位
派刺客专诸藏匕首于鱼腹中
刺死了吴王。当时专诸就
住这条巷子中,后来小巷
就以刺客的名字命名了
小巷中有“白汤面馆”
其做出的“白汤大面”
是苏州最难做、最精细
最鲜美的,每天顾客盈门
其面汤要熬上整整一个通宵
用大骨棒、黄鳝骨、虾脑
螺蛳肉等鲜物吊成
不用酱油,汤汁乳白
鲜香扑鼻。巷子中还有
一个糖粥铺,也是我常去的
其红豆沙和粥是分别做成的
粥熬好后才把豆沙浇上去
红是红,白是白,红白分明
粥需用新入仓的粳米
米不碎,加入桂花糖
有时还加上几个莲子
清香甜润,别有风味
小时吃过的苏州小吃
真的不少,海棠糕、糖松糕
猪油糕、粢饭糕、黄松糕
子孙藕、甜刺毛团
梅花脯、蟹壳黄、酒酿饼
还有烧麦、馄饨、汤包
……但我还是极爱吃外婆
做的饭。红烧的一定要
浓油赤酱,炖上很长时间
酥软绵长,入口即化
生炒的,要爆火极攻
颜色要碧绿生青
就是一碗普通的“咸泡饭”
也要与众不同,外婆的咸泡饭
是用骨头汤煮的
还要放虾仁、鲜贝、咸肉
青菜,我每次要吃上
好几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