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 闲 聊 [打印本页]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13 10:20
居家的日子——不想辜负秋天

       小的时候,北京的立体电影很稀罕,幸亏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同学都是好电影的,因此,我也有幸反复看过并印象深刻。那种带上大眼镜就犹如身临其境的惊奇感,无论如何也无法给小伙伴们描述出来,我只好说,当长颈鹿一伸脖子,舌头就会舔到我的脸上,火车会从我的头上开过。可是,连我最好的朋友松子都说我是吹牛。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有一次发小小聚,松子竟然提起这事,大家自然笑倒,并郑重其事地给孩童时的冤案平反。

       不知道六十年代初,到底有几部立体电影,我只记得我反复看过《魔术师的奇遇》和《北京的秋天》。

       《魔术师的奇遇》是讲一个海外归来的魔术师,在北京动物园巧遇儿子孙子的喜剧故事,孩子们都爱看;而《北京的秋天》是一部纪录片,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爱看不爱看,我是如醉如痴。也是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就偏爱秋天:蓝天下心旷神怡的鸽群、半山亭火一样的红枫、秋水如镜的护城河、梦一般灿黄的银杏树叶……镜头带给我的美育,影响了我后来几十年的审美情趣。

       又是秋天了,尽管经常是“重度污染”警报,还是爱。比之脱掉棉衣就换短袖的春天、汗流浃背衣衫难整的夏天、装在羽绒服里的冬天来,秋天还是女人们的最爱。

       对着穿衣镜:一袭暗红格翻领长袖连衣裙,外套一件豆沙白小西装,腰带上细细的亮饰呼应着细细的白金项链,简约却不失时尚;


       或者:淡果绿薄呢裙套装,配一件修身剪裁的双排扣长款薄衫,看似随意地搭上一条飘飘展展的丝巾,优雅浪漫;

       或者:中式高领本白绘彩,细红滚边的中长夹衫,配上一条摆动起来如水如幕的黑色宽口长裤……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13 10:21
       哎呀呀,如是搭配穿着,都是每日里朝九晚五的职场范儿了,这些当初的最爱们,都像后宫的嫔妃般,寂寞地堆积在衣柜里尘封已久。记得几年前的聚会上,就有朋友说我穿得过于正规,我自己也发现,退出职场的人,也是该连同行头一起退出了。于是我开始朝休闲装挺进。殊不知穿了几十年通勤装的人,除了牛仔裤一直当裤装的首选外,还真不知道怎么穿衣了。又不想让自己永远的旅游鞋体恤衫,又不想中规中矩的高跟鞋时尚OL装。可真是难为死了。松子还添油加醋地说:这年岁,发福的发福,憔悴的憔悴,哪儿还有衣裳穿呀!要不你就灰不拉几靠边走,要不你就大红大绿爱谁谁!

       一年里总有多半年住在“法国乡下”的松子也这样说,看来,花甲女人们的着装问题,还真不仅仅是你我的问题。

       宅在家里的日子,一周也不一定出两趟门(散步、卖菜不算)。每天早上起床,若没有出门的计划,就很有可能一席睡衣慵懒到午餐。我至今还没有特意添置过居家服,衣柜里有的是八百年不穿的衣服,不拘花色,只要是宽松的、舒适的、与室温相适应的就OK。逢到出门,可就发愁了,对着满柜的“昨日黄花”,脑子里竟然是一片空白,竟不知道自己该是“靠边走”呢,还是该“爱谁谁”!

       尽管秋天的女人,因经历过了多种角色的磨砺,内心坚实了、从容了,那种深邃厚重的美好,也正如秋天的自然景观般的丰富绚烂饱满。但是,生活不仅仅是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已经成为退休后的主旋律。虽然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还是需要有整洁得体的服饰相衬托。否则,知性女人的光彩也会大打折扣。

       “灰不拉几”是我非常不喜欢的状态。秋天的女人,就像被收割过的田野,已经无鲜亮可言,还要人为地给自己加上些“灰不拉几”,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抹黑吗?而那些爱谁谁的抓起什么穿什么的敢不吝,简直就是对几十年素养的彻底摧毁!

       上帝只给了我们几个十年的生命,为了成长,为了孝长舐犊,我们已经义无返顾地用去了六个十年。在我们还拥有两个或者三个可以颐养的十年里,怎么就“爱谁谁”了呢?

       想一想,真是辜负了这么美好的秋天。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4-1-13 11:14
以下是引用木一在2014-1-13 10:20:00的发言:
居家的日子——不想辜负秋天

       小的时候,北京的立体电影很稀罕,幸亏我的父母和他们的朋友同学都是好电影的,因此,我也有幸反复看过并印象深刻。那种带上大眼镜就犹如身临其境的惊奇感,无论如何也无法给小伙伴们描述出来,我只好说,当长颈鹿一伸脖子,舌头就会舔到我的脸上,火车会从我的头上开过。可是,连我最好的朋友松子都说我是吹牛。
       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有一次发小小聚,松子竟然提起这事,大家自然笑倒,并郑重其事地给孩童时的冤案平反。
       不知道六十年代初,到底有几部立体电影,我只记得我反复看过《魔术师的奇遇》和《北京的秋天》。
       《魔术师的奇遇》是讲一个海外归来的魔术师,在北京动物园巧遇儿子孙子的喜剧故事,孩子们都爱看;而《北京的秋天》是一部纪录片,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爱看不爱看,我是如醉如痴。也是因此,从那时候起我就偏爱秋天:蓝天下心旷神怡的鸽群、半山亭火一样的红枫、秋水如镜的护城河、梦一般灿黄的银杏树叶……镜头带给我的美育,影响了我后来几十年的审美情趣。
       又是秋天了,尽管经常是“重度污染”警报,还是爱。比之脱掉棉衣就换短袖的春天、汗流浃背衣衫难整的夏天、装在羽绒服里的冬天来,秋天还是女人们的最爱。
       对着穿衣镜:一袭暗红格翻领长袖连衣裙,外套一件豆沙白小西装,腰带上细细的亮饰呼应着细细的白金项链,简约却不失时尚;

       或者:淡果绿薄呢裙套装,配一件修身剪裁的双排扣长款薄衫,看似随意地搭上一条飘飘展展的丝巾,优雅浪漫;

       或者:中式高领本白绘彩,细红滚边的中长夹衫,配上一条摆动起来如水如幕的黑色宽口长裤……

    是在大栅栏同仁堂药铺对面那个电影院看的立体电影吧?文革期间引进的立体电影有限,我去看过,记不起电影名字,好像有你描述的内容。

  是啊,不能辜负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最美。“花甲女人们的着装问题”,的确不能“灰布拉吉”的。虽然都晚秋了,但最美不过夕阳红嘛。走在街上,虽然回头率少了点,但衣着整齐靓丽还是必须的。俺妹退休后头发不焗了,老脸不抹了,衣服随意了,跳舞时没人邀请了。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21 19:13
谢谢逗你玩的同感!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21 19:16

闲聊(20) 

                                    

                                    妈妈发愁了,怎么做果酱

 

      尽管,还有很多为了糊口而苦苦奔忙的人群存在,但是,离我更近的是为了活得健康的人群。

     

      公园里壮观的晨练、健身房的红红火火,电视里养生节目的高点击,医院的人满为患……都在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健康意识的提升。

      尽管是这样,北京市公布的市民健康调查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高血压患者30.3% 
      糖尿病8.6% 
      血脂异常34.7% 
      肥胖率19.1% 
      脑卒中1.3%

     

      为此,北京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干预、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向市民发放限制食入量的盐勺和油壶,让每个市民都知道:每人每天的食盐量不得超过6克(3勺),食油量不得超过25克(一壶是3口之家一周的用量)。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第一个健康城市十年规划已经启动了,并将此纳入了十二五规划之中。

     

      但是,这些细节上的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北京市民的食盐量依然平均在13.4克居高不下,而食油量也在两倍以上的54.6克。N多辈子养成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

     

      况且,6克盐,并不仅仅是指我们用盐勺放到菜里的盐,超市买来的火腿肠、松花蛋、话梅等等都是高盐食品。甚至,许多甜味的食品中,都含有很高的盐分,我屡屡注意到那些包装袋上的成份栏中,都有纳的含量显示。把这些加起来,连我这个自鸣得意口很轻的人,都不知道多食用了多少损害健康的盐!

     

      25克油,也绝不仅仅是指我们的油瓶子。不要说那些诱人的糕点、油炸食品等等,只要我们在餐馆吃一顿饭,就指不定吃进去多少天的油量!更何况25克油,只有一个瓶子底那么多,在家里做一个油焖虾,就不知道要多放几倍的油,况且,我们还要是时不时的吃些油脂含量较高的肉类食品。
     

      高盐、高油的摄入,的确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正是因此,使得整个社会三分之一的人群,生活在慢性病的状态中。可是我们究竟该怎么办呢?

     

      看了一期采访北京市卫生局局长的访谈。在节目中,他说,盐的摄入量,最新标准下调到5克,前提还是健康人,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其它代谢障碍的人群,应该再降低一些。北方人一般口比较重,我们能不能先从13克降到10克?25克的食油标准我们达不到,我们能不能在这十年里,从54.6克降到30克?真是不乏关怀备至,语重心长。 
     

      我忽然想起我们在兵团的日子,曾经很久没有油,但是却从来没有缺过盐,什么菜都没得吃时也有咸菜。甚至,咸菜里的“菜”并不重要(胡萝卜、土豆、冻蒜、辣椒),重要的是“咸”,就是靠着那些严重的咸味,把夹生的高粱米饭、发了霉的红薯干,一口一口的咽下,以支撑成长的需要和强体力输出的需要。如果按照现在的健康摄入量的标准衡量,只怕是已经吃下去了三辈子的咸盐。那时候的油,是幸福的标志,做梦都想着满嘴流油!终于满嘴流油的日子被我们盼来了,经历了严重匮乏的时期,谁能拒绝美味的红烧肉?于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这一代就脑满肠肥了!我相信,我门之中患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数,决不低于三分之一!

     

      从现在开始,我们无论如何也要跟上“健康十年”的步伐,但是,如何做起,还真不是简单的事,至少,用那么少的油和盐,如何能做出美味食品?几天可以凑合,几个星期也可以凑合,长此以往恐怕就不能凑合了!这也该是人们很难将摄入量降下来的结症所在。

     

      我家邻居朱伯伯,是一个勤劳善良豁达开朗的老好男人。以前,我们院子还没盖成楼房时,朱伯伯总是在他家门前的大树荫下吃饭,每次全家都吃完了,只有他一个人要吃上很久。他总是说,吃饭不是任务,是享受。

     

      细想想,人的一生,重复得最多的一件事莫过于吃饭,若把吃饭当成了享受,这一生也该是很快乐的了。如何让低油低盐的饭菜,吃出享受的感觉,这真是对“主厨”们的最大考验!我知道,我做不到,你能做到吗?

 

      忽然,想起顾城的一首小诗: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

     

      是啊,我真的发愁了,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地方,找不到篱笆上那颗有甜味的太阳!


作者: 忆水澜亭    时间: 2014-1-21 20:56
多篇美文看了,心里冒出一句话:木一是位才女。
作者: 稍纵即逝    时间: 2014-1-22 10:08
以下是引用忆水澜亭在2014-1-21 20:56:00的发言:
多篇美文看了,心里冒出一句话:木一是位才女。

好眼力!我们的论坛需要更加多的才女出现。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1-22 11:09
木一不止是位才女。听说唱歌也很棒啊!团拜会上希望您能一展歌喉!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1-22 16:27
以下是引用忆水澜亭在2014-1-21 20:56:00的发言:
多篇美文看了,心里冒出一句话:木一是位才女。

同感:木一是才女,也是美女。团拜会上唱一首歌吧,一展歌喉,让大家共同快乐!


作者: 绍宣    时间: 2014-1-22 22:44
以下是引用忆水澜亭在2014-1-21 20:56:00的发言:
多篇美文看了,心里冒出一句话:木一是位才女。

木一写得好,优雅的文笔,平易的题材,细腻的感触,别树一帜。

                                      绍宣赞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23 23:44

谢谢忆水澜亭来爬楼!在这里都是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谢谢稍纵即逝版主的真诚呼唤:我们的论坛需要更加多的才女出现。

 

谢谢飞宇老弟的提议,我尽量参加好合唱节目。

 

谢谢草原白雪版主的鼓励,有机会一定为大家唱歌!快乐是最重要的生活元素。


作者: 君子兰花语    时间: 2014-1-24 08:17
 喜欢你的美文,喜欢你的歌声!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1-24 18:22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快乐的过好每一天,让我们共同快乐!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29 21:22

谢谢君子兰的喜欢!

谢谢草原白雪版主的心愿!

 

明天就是除夕了,在此祝愿天下知青马年吉祥安康!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1-29 21:28

我在“内蒙古兵团战友网”写了一篇小文,贴来这里,借以对癸巳年的告别。

 

 

闲聊  (21)

 

                                      把今天留在兵网

 

       癸巳年对我而言,实在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年份之首。癸巳年出生的我,无论怎样努力,也绝不会见到第三个癸巳年。本想好好珍惜这一年,谁知日子像风一样,就刮到了最后几天,竟然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才惊觉!回想一下这一年,除了实实在在的穿了红,再也没什么可挂齿的了。幸亏尾随而来的是马年,但愿我还有纵马追风的愿望和能力!

       匆匆而来的2014年,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是我们这一拨人被迫结束孩子和学生的身份而开始自食其力45周年的纪念年。文化----革命、上山下乡、兵团岁月,即使是不纪念,谁又能忘怀!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不同的经历,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看那一行行走过来的脚印:上一代人充实而沉重,下一代人丰富而多元,而我们中间的这一代的脚印却是空洞,是憋屈。闺蜜小娟就第一个反击我:你还嫌你活得不够充实不够敞亮吗?那么多成功人士你都视而不见吗?我对小娟说:我们这一代的佼佼者的确大有人在,而我的印象源自哪里,我也说不清楚,也许是个人的视角不同吧。不是也有人觉得我们这一代是战无不胜的一代吗!哈哈!

 

 

       2014年,也是我上兵网十年的日子。十年了,我还在这里!对一个喜欢写字、喜欢真诚交流的人,对这个十年,不可能无动于衷!

       十年前的我,只是利用互联网获取与工作有关的信息,仅此而已。对网上聊天交友嗤之以鼻。就是这样一个顽固的保守分子,突然有一天神使鬼差地搜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于是,生命中一段全新的乐章从此奏响。心的一隅关闭了30多年的青春岁月,突然找到了开启的理由,于是,真的感受到了流浪在外多年的游子,回到出生部落一般的温暖。

       2004年的兵网论坛,会员有限,话题有限。可是,怎么就一头闯了进来,将紧紧关死了的闸门豁然旋开。初来的那几年,我几乎沉沦到文字构成的往事里面不可自拔。那种口无遮拦的爱恨情仇,海阔天空的浮想联翩,都随着汩汩流淌的文字,汪洋在兵网的论坛里、博客里。我蓦然感知,尽管是好多年不曾写过除了公文以外的文字了,而那一串串表述心境的美丽符号,却像种子般,雪藏在心的深处,兵网像春天的雨露,让它们猛然间绿满山川沟壑。我知道,只有在兵网上,我的文字才会有那么多知音;我的梦想才能与一些质地相近的灵魂一同翱翔;甚至,我的天马行,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精彩邂逅。

       十年!十年可以让一棵小树枝繁叶茂,十年可以让一片荒原变成绿洲,十年可以让一个孩子认识世界……而我在兵网的十年,让我从一个想到什么写什么的写字控,变成了现在的基本上不再写什么。不是我的心平静到不再起波澜,而是循着一种渐近渐远的自然规律,在不即不离中徘徊。这种变化,或许也与近年兵网一再迁址和一再升级模版有关。如果06版沿用至今,说不定我的博客不会荒废,至少,也会三天五天打渔,十天八天晒网。据说一种事只要坚持6个月,就会成为习惯。我不常在网上码字的时间大概有3个6个月也不止了。想想像丢了一个朋友似的心怀遗憾,无奈,已经成为习惯。

       这几年,有时会因为找一篇旧文或者找一张照片而去故居爬楼。往往一爬就是半天。不是因为找不到所需,而是因为那些渐渐被淡忘了的人与事。兵网十年,我的朋友圈也像万花筒一样的不停变换组合,不断有人加入,也不断有一些曾经道合的友人走失、离散,最终淡出视野。我怀念过,忧伤过,而现在,我不再会为这些伤神。十年告诉我,无论你眼前的风景多么迷人,多么刻骨铭心,当千帆过尽时,不过是一张泛黄的照片而已。而在故居里,这些被定格的旧照片,却鲜活地存在着。尤其是那些回帖中的交流、碰撞、调侃、打斗,让我一下子就陷进了当初的场景、情绪与细节之中,依然是开怀大笑,依然会泪流满面……这时,我总是感叹,兵网帮我们保存了多么珍贵的过往啊!不论自己是否记得每一个转身的朋友,每一段真诚的交流,他们始终在,并成为永远。人类的富有也包括拥有很多记忆。兵网帮我们将个人记忆延展了NN倍,那感觉真是一种幸福。

       这样想来,还是觉得不该不习惯在兵网上写字。只是,现在的写,必得忍受被微信微博冷落在一旁的寂寞。再过几年后,回到现在的楼里,或许也会流连忘返,也会在这里凭吊今天的心境和今天的友人。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2-6 12:41

闲聊(22)

                                           有一种福气是读书


       网友短信问我:年都过去这么久了还总是见不到你的影子,你都在忙什么呢?我回复说在忙看电视剧。于是一大串惊诧的小脸儿就回复过来了。

       过年那些天,天天陪老妈一边聊天一边看《甄嬛传》,有一搭无一搭的就看了进去,于是就被宫廷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给勾住了;于是就想知道这群尖端女人们都是怎样在尔虞我诈、艰辛奢华的日子里历练成精的。于是就每天在电脑上看看看,终于,看完了76集!这在我是没有先例的。七十多集耶,想都不敢想,也终于成为事实。

       这部电视剧说它风靡全国有一点夸张,但是,的确有很多很多人关注,各电视台也不知道播放过几轮了,很久以来,打开电视机不是这个台就是那个台在播放。据说还要把它剪辑成八集投放到欧美市场。

       对我而言,悲哀的是,即使是花了这么多时间来“附庸风雅”的电视剧,过不了多久,大约也会烟消云散了,管他甄嬛还是纯元,一并搅合在层出不穷的大众娱乐的戏说里。


       论坛“读书时间”栏目里,两位版主起楼纪念著名作家、画家木心先生。这么优秀的人物及作品,我却之前没有读过。不过我并不很惭愧,我没有读过的著名者不计其数,若脸红,一生都该当关公了。

       早已早已过了家长云、师长云亦云的人生阶段,所谓该读的,多少也读了。现如今,已经是老帮成了想读、爱读才读的老顽固状态。我始终特佩服那些当先生的人那种阅读的宽容与耐心,也佩服一些一生求学问的人那种阅读的执着与刻苦。只是佩服而已,自己却怎么也做不到,也不想去做。人生并不很长,即不当先生,也不当学者,何苦让自己读那些自己并不喜爱的名人名著?

       很早以前我问过老妈:周旋的歌声并不很出色,为什么叫她金嗓子?老妈说,那个年代,会唱歌的人就不多,周旋唱成这样,当然就可以称为金嗓子了。这似乎也能解释我为什么对早期的一些名人作品不甚爱读的原因。即便是读过,也会像看《甄嬛传》一样,用了很多时间,很快便抛之脑后。不像对那些喜爱的文字,会重复阅读,每每心中如沐甘霖。

       有朋友问我:喜欢谁的作品。我答:喜欢我喜欢的。例如我喜欢吴冠中的画作,但是,也仅仅是喜欢其中我喜欢的那些。一些著名大书法家的有些字,在我看来,还不如地摊上淘换的某些赝品让我动心。

       我经常到书摊上去买一些最畅销的我不熟悉的作者的书,目的是为了了解当下文字发展的坐标。遗憾呀,有些畅销书连惜书如金的俺(丢一本书会心痛N年),都不屑放进书橱,随便丢到一个地方,万一有哪个朋友要看,赶快拿走。

       现如今买书都在网上,购买时总要浏览一下书评。看了一些名人对木心的评价:“木心的著作,真正是秉承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精神,汉语文化最优秀的部分,就是海纳百川,就是多元。看看木心的著作,我们可以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可以读到哲学、文学融为一体,可以读到各种语体、文体借之所长,然后又一一放弃,借由他的理念,还原为非常清澈、透明,同时非常富有意义的文字。他的文字所展现的功力,在我近40年阅读中是从未见过的深厚功力。”

       读着这样的评价,实在不可不肃然起敬,实在不可不赶快买来一读!但愿我愿一读再读,那真该算福气了!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2-6 15:50
最明智的人喜欢做自己愿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潇洒的活,有品味有自我,不随波逐流,真人也。向你学习。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2-16 07:58

谢谢草原白雪版主的留言!前尘旧事千回百转,皆已化为淡淡的云烟,唯有当下自由随意的休闲生活尚在手中,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才是。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2-16 08:01

闲聊(23)

 

                                           老知青们的风貌


       我竟然参加了中知网今年1月27日的团拜会演出。为什么用“竟然”两个字?因为,这件事本身也是我自己始料未及的。
       上兵网多年,偶尔也上其它网站论坛逛逛,可是,却从来没有孳生过一丝要加入的念头,总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坚持在兵网上打打渔晒晒网就不错了。
       2012年圣诞节,经中知网版主多次邀约,参加了该网的内蒙古版块的团拜聚会。聚会上也有兵网的一些好朋友,大家其乐融融。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知青之友书法家漠公,竟然郑重地送给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一份书法作品,即使是我这种没有上中知网的人也愧受一份。全场好几十人,这得需要多高的热情和耗费多少精力啊!在座的几位版主,尽心尽力的主人翁作为,让在兵网当了好多年版主的我,着实汗颜一把。自问何德何能,让人家如此相待?于是,聚会过后,我就在中知网注册了。惭愧的是发帖极少,没有那么多精力呀!
       去年,是我关注中知网的开端,也是中知网大分裂的一年,一个网变成了两个网。像我这种蜻蜓点水的菜鸟,全然没有态度地安之若素,大约也让一些人愤愤。其实,这种裂变在知青群体里一点都不奇怪,想当年,我们兵团战友网不是也分出了兵团战友之家吗!据说草原恋合唱团也曾拉出过不止一支队伍。网络是相对自由的,谁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只是苦了像苏独仑、娅娅这样的热情善良、解衣推食的好心人们,眼见着两边的朋友各为其网,内心不免纠结。中知网也有很多这样泪眼婆娑的好人。生活就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分裂也是一种前行的形式吧。
       两个中知网,我都浏览过,也许是我没有深入,因此感觉不出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比较侧重网下的联谊活动,网上的精华帖却没有精华的标准,某一个问候贴甚至转帖,也可能冠以精华。
       我们兵网建网太早了,那时,大家还都在很忙很忙地上班,没有时间搞网下活动,因此,就将这个重网轻实的模式延续至今。其后诞生的知青网,正值大多数人已经退休,有了大把的个人时间,就会更多地开展像中知网的“知青角”及各种类型的主题实地活动,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他们的模式。这也该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可喜的是,我们兵网的各种网下活动,也在很多热心战友的倡导下一一展开,很有雨后春笋的态势。真心希望兵网能一直伴随大家慢慢变老。


       春节前不久,我在中知网看到一则通知:中知网艺术团新定排练地址在史家胡同博物馆。好生奇怪,离我现在的住处不足10分钟路程的地方,竟然还有个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中知网艺术团的排练!何乐而不为!
       于是,周六早上,便优哉游哉地散步去了史家胡同博物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北方隆冬的萧条,让这个小院落也平添了几许沧桑。我想,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来,一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北京的四合院,就是有这种随季节转换而转换心情的特质。馆内收藏了史家胡同的名人名宅的历史资料和一些民间实物。不太老旧的物件,看起来蛮亲切的。
       中知网初建的艺术团,有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正急需团员。于是,我便参加了合唱,并得知1月27日就要团拜演出。无所谓啦,对唱了半辈子歌的我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谁知不慎被大家推选为领唱,责任便加重一磅,不可不努力了。更可恼的是,在史家胡同只排练了两次,排练地址便改在了六里桥。对我而言那可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知青苦啊,即使是干点公益事,都像游击队似的,打一枪换个地方地转战南北,还需求爷爷告奶奶!
       团拜会这天,四季青桥附近的御仙都食府,里里外外喜气洋洋,看得出中知网的领导们预先做了不少工作。更有趣的是,这里还是“中国皇家菜博物馆”。吃完乐完,还可以参观一下博物馆,80元的收费很值哦!
       团拜会过后,中知网上照片铺天盖地,看得人眼花缭乱。在这个五彩缤纷的欢乐海洋里,我选出了一张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照片。这张照片不是在演出,也不是摆拍,而是,在演出完了之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里,大家随意站在台下,余兴未尽地唱着熟悉的歌。那么投入的快乐着!


       这是年过花甲的老知青们真真实实的精神风貌!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16 12:28:29编辑过]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2-16 08:43
对不起!今天才发现后面有新帖!最后发的照片看不到!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2-16 12:10
我这里能看见照片呀!为什么呢?我想想办法!
作者: 君子兰花语    时间: 2014-2-16 13:53

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作者: 大吉利    时间: 2014-2-16 14:17
  
     刚吃了中午饭就叫您给说的又饿了。(才看了您写的牛头宴)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2-16 20:41
永远风采依旧的老知青!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4-2-17 09:26
真正的风采依旧!青春仍在!
作者: 稍纵即逝    时间: 2014-2-17 09:42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2-17 9:26:00的发言:
真正的风采依旧!青春仍在!

严重同意龙哥哥的评价!


作者: 逗你玩    时间: 2014-2-17 13:40
   兵网以内蒙古呼市、浙江上海、北京知青为主,聚聚散散,又搬了几次家,能坚持10年实属不易。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2-17 16:34
以下是引用逗你玩在2014-2-17 13:40:00的发言:
   兵网以内蒙古呼市、浙江上海、北京知青为主,聚聚散散,又搬了几次家,能坚持10年实属不易。

这就体现了天下知青是一家,抱团取暖渡夕阳。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3-13 17:25

谢谢朋友们留言!

 

君子兰花语,我相信,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想起那场快乐的聚会。

 

谢谢大吉利来爬闲聊楼!老百姓,尤其是花甲之后的老百姓的日子,不就是吃吃喝喝快快乐乐吗!

 

草原白雪版主概括得好:永远风采依旧的老知青!

 

超版龙行天下的赞叹,令老知青们意气风发!

 

谢谢稍纵即逝版主的一向支持!

 

欢迎逗你玩参与这个话题!我们这辈人这辈子也不算冤了,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亲历了“天涯若比邻”的实现。也许再过10年又会是另一个新气象了!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3-13 17:28

闲聊(24)

                                               懂比爱更重要 

  

       我基本是属于无事忙的人,平时,对明星大腕的轶事很少关注,除非是覆盖了网络的炒作。例如王菲与李亚鹏离婚。仅此而已,并不对接踵而来的大众吐槽分神。尽管是公众人物,人家的结婚离婚生小孩,都是太私人的事,与每个非公众人物一样的有各自的理由,干嘛总是隔着篱笆观望、议论、揣测!
       偏偏近期,在微信上读到一则旧帖,正是议论王菲离婚的,偏偏引起了我的兴趣。兴趣不在名人离婚这个事件,而在于对婚姻的解读。尤其是“懂比爱更重要”这个结论,令我恍然大悟。几乎每个人都有婚姻,但是,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想过。无关对错。

 


【转帖】                   懂比爱更重要       


       杨澜对王菲婚变的一段话: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坚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那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在最沮丧和落魄的时候,有她(他)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坚强, 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的感情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令人想起了很多年前一本克林顿和希拉里的合传《权力伙伴》。
       婚姻不再是传宗接代的契约!
       如果一个人决定要离开你了,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因,你不能再给予她能量了。
       王菲,她的生命早早就走到了灵性需求的层面,可惜,她的伴侣无一能在这个层面满足她,更别说在更高的层面引领她,教练她,她的能量一直无法得到回补。任何一个艺术家,如果她心中的爱不能被激活,艺术生命即面临凋零,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年,张国荣与唐唐也是在这个层面卡住了,张国荣一直在灵性层面受苦,而唐唐给不了更多了,便只能走到这里了。
       王菲,堪称女版张国荣,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如出一辙,高处不胜寒,谁又来为她补充能量,引领智慧呢?为什么你所看见的王菲始终都是孤寂冷傲? 那只是因为,她的灵性一直在受苦,那是内心深处的孤独。
       有人说:拥有一个真正懂你的人远比有一个爱你的人幸运。
       其实,如果你不懂一个人,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谈爱,你爱不起,给不了。你越爱她,对方就越痛苦,你便越无奈。太多夫妻都是这样分手的,没有第三者,也都说对方是好人,还会是永远的亲人,可是,就是必须分手了。 当然,王菲比张国荣幸运多了,她有缘接触佛法修行,这就是她的大福报,开始修行便是从内在而不是外在解决心灵问题,这个信息也早早就流露在她那些超凡脱俗,空灵无比的玄妙音乐里,你是否听见那天籁般的婉转声声仿佛寂静净土传来的深情召唤。
       其实,她自己早就觉知到了,早就在寻觅心灵的家园。早些年的那一曲“心经”便是最好的注脚。
       夫妻,此生结缘的最大意义不是吃饭穿衣,不是生儿育女,而是心灵的交流,爱的流动,彼此慰藉,彼此滋养,彼此成就,在爱中修行提升生命层次的最好方法,共修是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能共修的夫妻代表他们有着极深的缘分和福报。
       纵观天下的夫妻,能走进共修的有几人?于是,你气我,我怨你,吵吵闹闹一辈子,愚痴执着一辈子,多数人走到坟墓那一天里也开不了悟。
       更多的夫妻,如同送客送到火车站,无法陪你去下一站,总是要下车的,接受吧,生命之路,只能自己继续。 珍惜,我们身边的有缘人!懂比爱重要!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3-13 20:20
论述的深刻,能懂的人太少,因我们都是凡人。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3-15 20:24
      纵观天下的夫妻,能走进共修的有几人?于是,你气我,我怨你,吵吵闹闹一辈子,愚痴执着一辈子,多数人走到坟墓那一天里也开不了悟。——其实,这也是夫妻......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3-17 19:25

谢谢草原白雪版主来参与这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相比较这种内心纠结,还是我们“凡人”的心智和日子,比较好过些。

 

闲人老弟说得对,吵吵闹闹也是一辈子的夫妻。上帝在造人时,一定不是使用模具,因此,人会千差万别。如果自己是大多数普通人,那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3-17 19:29

闲聊(25)

 

                                              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纠结

 

       在医院候诊。我在小平板上涂鸦,没有觉得等待的漫长。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一生用于等待的时间,相加起来有好几年。记得当时,读到这篇文章时,还无比惋惜地想,那是多大的浪费呀!而今,信息时代的“等待”,出现了质的衍变。移动网络可以让等待成为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可以和电影情节共进退,可以和小说人物同命运,可以在电玩打斗里一争高下,可以聊,可以听,可以看……总之,凡是低头鼓捣手机者,“等待”绝无焦虑烦躁。人们的时间,被这种科技产品镶嵌得没有了空隙,没有了我以前深恶的“浪费”。

       据说,人的大脑一生也只是使用了多少分之一。而今,从胎教开始,就在没有空隙地接受大量的专门信息。这样的一生,大脑的使用率会不会大幅度提高?我曾经狂想过:每个人出生后都要重复前人的学习过程,穷其一生,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在前人的脚步终止的地方,向前迈进一点点。如果能将整个人类重复学习的过程制成芯片,直接植入新生儿,让每一个新生儿都真正从前人的肩膀上起飞,那样的人类或许是真正的日新月异。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将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时代了。

       就当下的状态,已经叫我时常困惑不已。生活似乎进入了被动接受的阶段,从微博开始,就加速了这种进程。而时下最热门的微信,让很多人躺在被窝里,都会在信息人海中乘风破浪了。我固执了好久,不上微信,总觉得微信除了问候,就是转帖,就是图片,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流,还不如微博。微博还能在140个字里,看到读到有趣味的、有才华的、有智慧的谁谁。

       另外还要一个缘由,我总认为,智能手机的真正用户,应该是上学的、上班的、在路上的人。而像我这种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的人,能在电脑的大屏幕上周游,何必还要跟手机那么小的界面较劲?虽然眼睛还没有花(也许受益于本身的低度近视),可是,那种易疲劳的状态已经让我忧心忡忡了。

       尽管有这些严重的拒绝理由,还是没有抵挡住损友们的狂轰滥炸,终于,被渐渐拖下了水。家族群、朋友群、同学群……此起彼伏,应接不暇,还形影相随!昨天,兵网又建了一个战友群,在我原本就唧唧响不停的手机上,又增加了鸣叫的密度。我的经验,要不都别理。只要一上去,没有个把小时,别想间歇。就我自己那种喜欢东张西望的本性,就不能自拔了。

       我时常听见我掉队的灵魂在爪哇国哭泣呢!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4-8 23:48

 闲聊(26)

 

开花的清明


       北京的四月,历来是一个从冬末跨入夏初的时节。清明,这个唯一不吃什么不闹什么的节日,不是雨纷纷,就是阴沉沉,沿河的柳枝,也只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而今年却大不相同,俨然是一派花红柳绿的盛况。这反倒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夏天会不会更热,气候会不会也像这世道一样越来越离谱?

 


       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们提供了生活便利,也带来了许多难于躲避的灾害。面对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是继续前仆后继兵来将挡,还是回归田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各有利弊,何去何从?上帝按部就班地奖励与惩罚,使得如此智慧的人类,也在举棋不定。


 


       车在通往凤凰岭的公路上行驶。这条不算太宽的公路,大约一年中,只有这几天被碾压得没有间歇。尽管今天是个不多见的朗朗晴空,我相信,这些摩肩擦踵的车,十有八九不是去踏青。


 


       清明,在早只是一个节气的名称,其演变成一个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据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身上割肉煮汤救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作了晋文公,重赏功臣时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背上老母隐居山林。晋文公得知后,羞愧莫及,亲自寻找介子推,并火烧绵山欲逼其现身。谁知介子推和母亲至死没有出山,只留下一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这一天须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因此,现在的清明节也叫寒食节。可是我们现在对禁火冷食几乎一无所知。


 


       很多时候,天气能影响人们的心情,风和日丽之时,被丁香花的浓郁缠绕着,如何叫人再伤怀?


 


       不管天气多么晴朗,不管花儿开得多么肆意撩人,清明,仍然是个想回避而又无法回避的锥心的日子。托纸钱、托烟火、托鲜花捎去深深的念想之时,天不下雨,心也顷刻如注。那些远远近近的背影,在这一刻,仿佛都转过身来俯视我,我分明听到:你过得还好吗?你过得还好吗?你过得还好吗……那份关切之情,有时,阴阳的距离比人间的距离还要近些。
       福克纳说过,把狂欢与爱情放在文字里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别无居所。而悲伤呢?悲伤与爱情是一样的,都是及其个人的感受,只可怜我苍白的文字,没有能力将它们收容,只好驻足在我的灵魂里,偶然如登陆的台风席卷八荒。


 


       我多么愿意相信,灵魂不灭,我多么愿意相信,死生有轮回。我多么希望在下一个轮回里,弥补今生的很多很多遗憾!然而,当那些寄托随风湮灭时,眼前,是一树树如蝶的花儿,妖娆地绽放着。或许是先人在告诉我:像这花儿,能绚烂美丽多久,就绚烂美丽多久!不要因为思虑过度而疏淡了今生。


 


       世界上任何一种情感都是以灭失而告终。血缘关系也不例外。有些是被我们自己断送了,有些是被远行的挚爱带走了。不是所有的情感在失去时都痛苦,有些说不定还是一种解脱。只是,任何一种情感的失去过程都是痛苦的。所有,请珍惜把握在手里的那个阶段。


 


       取车时,路边角落里的情景让我忍不住举起了相机。
       即便你只是一枝不起眼的小树叉,只要你敢于迎向阳光,你的生命就会如火如荼地燃烧起来。


 


       已经走过了人生的正午,接下来都应该是平凡而美丽的时光。无论是上淘宝还是下厨房,无论是读书还是涂鸦,都该是为了丰盈生命的金秋!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作者: 稍纵即逝    时间: 2014-4-11 13:10
木一操持着兵团大聚会的筹备,忙里偷闲发表帖子闲聊辛苦了!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4-26 21:30
木一好!你的照片还是打不开!忙活过这阵子再试一试
作者: 飞宇    时间: 2014-4-26 21:37
以下是引用木一在2014-3-17 19:29:00的发言:

闲聊(25)

 

                                              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纠结

 

       在医院候诊。我在小平板上涂鸦,没有觉得等待的漫长。

       曾经有人做过统计,一个人一生用于等待的时间,相加起来有好几年。记得当时,读到这篇文章时,还无比惋惜地想,那是多大的浪费呀!而今,信息时代的“等待”,出现了质的衍变。移动网络可以让等待成为一种随心所欲的状态,可以和电影情节共进退,可以和小说人物同命运,可以在电玩打斗里一争高下,可以聊,可以听,可以看……总之,凡是低头鼓捣手机者,“等待”绝无焦虑烦躁。人们的时间,被这种科技产品镶嵌得没有了空隙,没有了我以前深恶的“浪费”。

       据说,人的大脑一生也只是使用了多少分之一。而今,从胎教开始,就在没有空隙地接受大量的专门信息。这样的一生,大脑的使用率会不会大幅度提高?我曾经狂想过:每个人出生后都要重复前人的学习过程,穷其一生,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在前人的脚步终止的地方,向前迈进一点点。如果能将整个人类重复学习的过程制成芯片,直接植入新生儿,让每一个新生儿都真正从前人的肩膀上起飞,那样的人类或许是真正的日新月异。倘若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将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时代了。

       就当下的状态,已经叫我时常困惑不已。生活似乎进入了被动接受的阶段,从微博开始,就加速了这种进程。而时下最热门的微信,让很多人躺在被窝里,都会在信息人海中乘风破浪了。我固执了好久,不上微信,总觉得微信除了问候,就是转帖,就是图片,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流,还不如微博。微博还能在140个字里,看到读到有趣味的、有才华的、有智慧的谁谁。

       另外还要一个缘由,我总认为,智能手机的真正用户,应该是上学的、上班的、在路上的人。而像我这种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的人,能在电脑的大屏幕上周游,何必还要跟手机那么小的界面较劲?虽然眼睛还没有花(也许受益于本身的低度近视),可是,那种易疲劳的状态已经让我忧心忡忡了。

       尽管有这些严重的拒绝理由,还是没有抵挡住损友们的狂轰滥炸,终于,被渐渐拖下了水。家族群、朋友群、同学群……此起彼伏,应接不暇,还形影相随!昨天,兵网又建了一个战友群,在我原本就唧唧响不停的手机上,又增加了鸣叫的密度。我的经验,要不都别理。只要一上去,没有个把小时,别想间歇。就我自己那种喜欢东张西望的本性,就不能自拔了。

       我时常听见我掉队的灵魂在爪哇国哭泣呢!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哈!无奈吧,我原来也是拒绝微信,不得已才开了,不过要是能做到视而不见的确不容易,加油吧大才女,,,,,,,,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4-4-27 09:36
我觉得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什么也不逆流而上,可能觉得会有点不求进取,但这样对我们上年纪的人来说精神轻松,可能我有些颓废。呵呵,可能是见人见智吧。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6-21 20:17
谢谢稍纵即逝、飞宇、草原白雪几位老朋友!你们是在新版还是在老版回复的呀?我还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个新版,今天也试一试!

哎呀,按照常规,在下面的小框里写帖后,再点击“高级回复”,准备调整字体,竟然在高级回复里什么都没有了!还需重写!真是有点不知所措,还需探索一下。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6-21 20:21
本帖最后由 木一 于 2014-6-23 20:58 编辑

闲聊 (26)

                                 女人与衣服那些事

       女人,尤其是对一个几十年体重没有很大改变,且相对安居乐业的女人来说,衣服几乎可以用“浩瀚”来形容。即使是这样,每每在出门时,还总是觉得没得可穿。因此就不停地买呀买。于是,储藏室、卧室、衣柜、衣箱到处是心爱的和不心爱的衣服。由于凌乱,会突然翻出一件几年前的新衣服,总会带来一阵惊喜或者遗憾。

       我有一个邻居阿姨,据说,她的衣服永远只有应季的,只要过了季节,就送给乡下亲戚。她每个季节都要买新衣服穿,同时,还没有收藏的烦恼。几十年如一日。我也试想过,但是,我绝做不到:1、我没有这样合适接受旧衣服的亲戚;2、我没有这位阿姨着衣朴素;3、很多衣服虽然N年都不穿,却也舍不得丢掉,例如裘皮大衣、天鹅绒旗袍、羊绒真丝晚礼服等等。当年珍视的,现在都成了鸡肋。还要在衣柜里占据很大的地盘。想一想这些东西也够霸道的,堂而皇之地占有几万一平米的空间,还不再为主人服务。俨然是被套牢了嘛!等什么时候想开了,来个割肉行动,通通丢进垃圾箱,只留应季的。想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这位阿姨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境界,我做不到。我的衣服、书籍、玩物,大约都会像老朋友一样,陪我一起慢慢老去。

       对居家而言,收藏衣物,也是一项挺大的工程。很早以前我就幻想用一整间房子挂衣服,每天在一行行衣架间,一目了然地选择要穿的衣服,何其惬意!终于实现后,又发现了弊端:毕竟穿的少挂的多,北方干燥多尘的气候,让挂在屋子里的衣服,不如挂在柜橱里的衣服能够比较长时间的保持清洁。尤其是那些需要干洗的衣服,即使不穿,时间久了也要拿出去洗。于是,这一疯狂举措以失败告终,还是该进柜的进柜,该进橱的进橱。除了必须挂的以外,大多数也就叠起来码进柜橱了。

       早年间,女人们一盆盆洗衣服的重体力劳动,已经彻底被洗衣机取代了。我特别庆幸自己能赶上洗衣机的好时代。可是,叠衣服、收藏衣服和找衣服,可一点也没有进步,还是延续了妈妈和妈妈的妈妈一模一样的操作程序。我的挂衣柜里的衣服都很整齐,对那些经年不穿的“好”衣服,还加了挂衣套。而叠放衣服的衣柜里就看不得了,怎么整理都是乱的,尤其是一些夏天的薄的、软的,经常会随着柜门的打开而流出来。这也是我一度想把所有的衣服都挂起来的原因之一(有些软衣服挂都不好挂)。

       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一个视频,用一块分割的纸板,把所有的衣服都能在一瞬间叠得整整齐齐,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于是,也照方抓药,找来块纸板,量好尺寸,开始整理衣橱!

       奇迹就这么轻易地出现了!

file:///c:/DOCUME~1/muyi/APPLIC~1/360se6/USERDA~1/Temp/192923~1.JPG

       我从来不知道衣服可以很简便地收藏成这样。再也不会为找一件衣服而翻箱倒柜了。像睡衣睡裤那样成套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叠到一起。真是一场革命!

       退休生活,即使是再爱旅游的人,也还是大部分时间在家里重复昨天的故事。与其一成不变地重复,不如把在家里的日子,也过的像在旅途中那样不断地发现惊喜,尽情地享受因了自己的想象、创造和劳动带来的喜悦!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6-21 20:28
本帖最后由 木一 于 2014-6-21 20:29 编辑

哎呀呀,图片怎么粘贴不过来呀,变成了一行代码?上传也传不上!唉,新版呀,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 天陆    时间: 2014-6-22 11:00
     问好木一老师!前几天我也遇到照片贴不上的问题,换个浏览器试试。

作者: 木一    时间: 2014-6-23 21:02
谢谢天陆朋友的提示!换了,还是不行。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