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转载】杜昕: 故事十五《背十六斤柴把我累成了一滩泥》 [打印本页]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02
标题: 【转载】杜昕: 故事十五《背十六斤柴把我累成了一滩泥》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05
背十六斤柴把我累成了一滩泥
杜 昕(北京老知青)

        那是1969年1月12号的下午,在南窑村乡亲们簇拥下,队领导将我们接进村。当晚的欢迎会上,组长李淑勤代表我们五个人,要求明天就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劳动,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但队领导关切地说:“你们刚来,先把家安置好,再说劳动的事吧。”

  其实,我们的家没什么好安置的。一人一个知识青年的木箱子,打开来取出生活用品,铺盖卷往炕上一铺,毛主席像和毛主席著作往坑前那张条桌上一摆也就完事了。

  第二天早饭后,刚走出天明家的大门,便看见队长黄三娃正带着几个男社员在场院干活。于是我们五个飞燕儿般地下坡、拐弯、过小桥,来到场院。原来他们正在铡草,我们就帮他们往侧铡前堆放干草。

  队长告诉我们,现在天寒地冻,地里没啥活儿干,男社员清早斫柴(砍柴),白天收拾场院,妇女都在窑里(家里)歇着,并让我们也在窑里歇着,开春了再考虑参加劳动的事。

  队长黄三娃,别看名字叫的嫩点,其实已接近五十岁的年纪了,人高马大,体格健壮,说话嘴里好像含了一颗大枣,呜里呜噜的,再加上方言,听起来可真费劲。

  等听懂他的意思后,我们急了。来革命圣地延安,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在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哪能在窑里歇着。

  李淑勤跟队长说:“我们先跟你们去斫柴吧。”队长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满场院的棉花棵、芝麻杆说:“这些还不够你们五个女子娃烧的?要不够,一家给你们斫一捆柴,也供上你们烧了。”

  我们一听,更不愿意了,这不是把我们当成资产阶级小姐了吗?我们可是革命的后代呀。

  傍晚,淑勤从外边回来高兴地说:

  “我刚才碰见一个小女孩叫香子,她说男社员斫柴就在南海沟里,并答应带路和咱们一起去斫柴。”

  “太棒了!”我们几乎跳跃起来。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06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08
        第二天清早,我们扛起镢头,腰里系上捆柴的绳子,就出发了。走到村子中间,果然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妹妹,嫩手嫩脚嫩脸蛋,寒风里瑟瑟发抖,也扛着镢头,镢头上吊着绳子,站在牮畔上等我们。

  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跟着香子突突地往沟里走,大概走了有五六里地,忽然,香子兴奋地抬手指着对面的山说:“你们看,他们都斫开了!”顺着她指的方向,我们抬起头来向山上望去。

  啊!山,像幻影一般若隐若现,云雾缭绕,有如仙境!

  几个男社员果真零落散布在“仙境”中,影影绰绰地斫柴呢。我们哪里见过这般迷人的画卷!清冷甘美的空气掺和着山里灌木丛的馥郁清香,直沁心脾,“啊!”我们忍不住兴奋地齐声高喊:“无限风光在险峰!”

  雾气萦聚的空旷山谷发出了回响,从对面山上一圈一圈地返传了过来。

  ——无限风光在险峰……

  新鲜,奇特让我们异常兴奋!就互相喊起名字来:

  “李淑勤来了!”——李淑勤来了,来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09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10
“李向罡来了!”——李向罡来了,来了……

  “赵晓静来了!”—赵晓静来了,来了……

  “林夕来了!”——林夕来了,来了……

  “杜昕来了!”——杜昕来了,来了……

  不知是谁心血来潮:

  “天上没有玉皇!”——天上没有玉皇……

  挨个接茬喊下去:

  “地上没有龙王!”——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又不约而同齐声喊道:

  “我来了!”——我来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15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17
        在这宁静、和谐的大自然质朴怀抱里,我们感到自己是那么的了不起,喊声、笑声、歌声使这荒寂的山野震荡着奇特的旋律,充溢于山谷间,直到云霄。

  男社员在“仙境”中,分别寻找着灌木丛较多的坡地,不停地用镢头将斫下的柴,揽在自己脚面上,不分大小,有刺没刺,贴着地面统统镢下。等脚面满满的了,便放在一旁,就这样一脚面一脚面地渐渐摆成高高的一大堆柴。我们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把折下的柴揽在脚面上,但粗的难斫,不斫,带刺的怕扎手,也不斫,我们挑着拣着,跑来跑去找着符合理想的,将它们也一脚面一脚面地摞在一起……

  刚刚升起的太阳给那层层山峦镀上了一层黄金,人们开始捆柴,该回家了。一个男社员主动过来教我们捆柴,将镢把往柴捆里一插说:“好了,背上吧。”香子对我们说:“这是额大。”“额”是本地对“我”的发音,“大”是本地人对父亲的称呼,后来我们才知道香子的父亲叫兰志兴。

  男社员背上的柴一捆捆像山一样,小妹妹香子那捆柴也比我们五个人的那捆大。相形之下,我们那捆就是“袖珍”柴了。我瞥了瞥“袖珍”柴,自告奋勇:“今天的柴由我背回家吧。”

  “好啊,锻炼嘛!”她们谁也没客气。

  我背上柴一步一步往回走,刚开始还和她们说说笑笑,走一段后,偶尔能接她们的话茬,再走,我不作声了。再走,再走,我累极了!盼着她们能有一个人说:“我替你背会儿吧。”可是这几个“狠心”的家伙谁也没那意思,反而像麻雀一样,在我的前后蹿踪来蹦去,为我加油,高唱: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想求救,但那伟大的自尊心混合着,虚荣心却饱和着,走吧,曙光就在前头。走呀,走呀……终于进了大门,我不顾一切,把柴朝左侧平房墙根前一扔,管它天王老子是谁,跌跌撞撞进了窑里。累,像洪水一样淹没了我,一头栽到炕上死去一样……

  等我活过来,找来一杆秤,我想知道,开天辟地斫的柴有多重。秤它的吊绳在16斤的准星上,秤杆平衡了……我的脸也红了,背16斤跑5里路就累得像一滩泥,我不禁笑自己这个城里娃,光有豪情壮志不行,今后真得好好磨炼呀……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21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3 09:25

摘自“一壁残阳”杜昕: 我的知青故事之十五《背十六斤柴把我累成了一滩泥》请点击

作者: 南泥湾    时间: 2021-9-14 20:34
很多陕北知青插队时都遇到了柴禾问题,打柴不易,如果集体灶管理不好,烧什么是大问题。作者当年的集体灶管理不错,不容易啊!
作者: 迷迷糊糊    时间: 2021-9-17 10:34
打柴不容易,刚到陕北时我们五个男知青出去一天也打不到什么柴,做顿饭都不够烧的。后来多亏了乡亲们帮助,才慢慢地学会打到柴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9-18 05:24
谢谢老朋友们赏帖,咱知青自己的故事,读起来同感共鸣。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