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牛绪敏: 陕北富县婆姨们做面食的手艺 [打印本页]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6:02
标题: 牛绪敏: 陕北富县婆姨们做面食的手艺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6:06
陕北富县婆姨们做面食的手艺
牛绪敏

陕北富县婆姨们是否是把持家高手,擀的一手好面条,蒸的一锅好馍馍首当其冲。在乡亲们的家里,面板是家里显眼的一件家具摆设,面板大小如同小单人床,与其配套的擀面杖也有一米多长,擀面杖是用杜梨木或核桃木制成的,经过长时间使用,家家擀面杖亮太太滴,面板也明朗朗滴。

陕北富县乡亲们饮食习惯,365天天天如此,家家如此,中饭自制白面与蔓豆杂面条;晚饭吃馍馍,喝小米粥。(陕北话发音:赤馍馍,活蜜烫)一到中午做饭时分,家家传出婆姨们擀面发出有节奏悦耳的声音,不是吹的,真和北京人擀面发出的声响不一样,婆姨们擀面条的姿态、脸上洋溢的笑容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案板上擀几下,擀面棍左右墩两下,噌!噌!噌!咚!咚!别小看这两声咚咚,是擀面不出皱褶的关键,面要擀到直径一米多长,娴熟的技巧擀的薄如纸的面片竟然没有一丝丝皱褶,折叠后切成或粗或细的面条,令我惊叹。

对于烹饪有悟性的我,那时从婆姨们手中也学会了这手擀面条的本事。如今我擀面时也会边擀边抖动发出有规律的节奏声,由于案板大小受限,不大但擀出的面片平展展滴不会有皱褶,没有陕北插队经历的北京人还真没这两下子。

记得刚学会这手回到北京时,擀面条时成心得瑟得瑟,明明咚!咚!两声解决问题,我偏要多来几声,老街坊大妈们无不喝彩。如今陕北富县的年轻人擀面条手艺如何不知晓,总之陕北自制面条是一种非常好的面食,油泼辣子面撩太太滴,吃起来美滴很。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6:08

上图:借用百度图片一张,这擀面棍、切面条刀具,和记忆中陕北人家使用的相似;但富县人家的案板更光亮亮的。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7:04
吃完午饭,男人们坐在炕头抽口旱烟休息一会儿,女人们收拾停当开始准备晚餐。晚餐吃馍馍喝米汤(小米粥),那时的一日三餐是见不到蔬菜的,撑死了一小盘咸菜,因此婆姨们比拼的是蒸馍馍的水平。

馍馍有玉米面馍馍,有硬糜子面馍馍,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次软糜子面油糕。馍馍蒸出来的形状大多为四四方方,吃在口中松松软软,因为都是当年新产粮食,谷香味浓郁。

在我的记忆里房东大娘蒸的馍馍,吃在嘴里感觉放了红糖似的甜滴很。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连菜都没有,谁家也舍不得做红糖馍馍,为什么如此好吃呢?这就体现婆姨们蒸馍馍的水平了。

我插队时吃过派饭,因此感觉蒸馍馍的水平的确有差距,人呀!无论做什么事情这能力水平真不一样。喜欢做饭的我和房东大娘学着做馍馍,但回北京后条件不允许,没有柴锅,一直没有实践过,至今记得大娘交给我的方法,此馍馍应称之为:“功夫馍馍”。(做功夫馍馍技巧太繁琐,在此不一一道来)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7:11

上图:记得插队期间,在各种节气妇女们要蒸花馍馍,蒸出的花馍馍非常像这张百度图中的花馍。(五月端午、中秋节等节气)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7:15
北京用老面肥发面的确比起酵母发面蒸出的馒头味道好吃,但与陕北富县婆姨们蒸出的馍馍无法相比。如今陕西富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富县县城高楼林立,立交桥贯穿东西南北,乡亲们有了私家车,过上了好日子,可不知陕北富县饮食习惯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无论如何还是自己制作的面食好吃。闲暇之余,写写回忆,是预防老年痴呆的一副良药。

2021年6月17日整理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21-6-19 07:16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