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知青故事】陈幼民:受苦人的三宝 (中) [打印本页]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09
标题: 【知青故事】陈幼民:受苦人的三宝 (中)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0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2
烟袋好似陕北受苦人成熟的标志,男人当了家,脖子上若还没有挂上个烟袋锅子,就像嘴巴上没长毛,叫人觉得不那么踏实。男人们凑在一起谝闲传,先拿出烟荷包,用手指头捏出烟末装好,用火镰点着,嘬上几口,才慢慢地说话,显得那么稳重,言语也有了分量。

抽烟也分讲究和不讲究,不讲究的,拿个树根挖个洞通个眼就能抽,那讲究的,烟具必须成套,有烟锅、烟杆、烟嘴,烟荷包和火镰。烟袋锅子有全铜的,也有杆子是鸡骨头木的,烟嘴是玉石的,用绳子与荷包连起来,或挂在脖子上,或别在腰带上。男人不像女人,好歹还能在耳朵上带上个环子,在衣服上配朵花。男人的装饰物就是烟袋,所以,烟锅通常都被擦得锃亮,荷包上也会绣上花。谁家的烟具好,男人抽烟时的表情都不一样。

火镰这东西我是到了陕北才见到,有点像城里女士们拿的小钱包,只是边上镶着厚厚的钢条,里边装着火绒。这火绒一般是由艾草的叶子晒干了,撕成絮状做成的。抽烟的时候,把火绒撕下一点裹在火石上,用钢条铿铿地打着,迸出的火星燃着了火绒,再慢慢地移到烟锅上,抽烟的人紧嘬几口,才能把烟叶点着。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2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3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5
我很喜欢看老乡们打火镰,觉得这应该像祖先们的钻木取火,就像变魔术似的,在火石的撞击下,火绒开始冒出一丝青烟,人们捧着它,小心翼翼地吹着,直到它闪出暗红色的火光。我想这种取火方式恐怕有几百年之久了,却依然保留到今天,在别的地方只存在于文字记载上的东西,却让我亲眼见到,也属不易了吧。

其实陕北那时也有火柴,家家只是点灯烧灶的时候用。火柴要用钱买来,一天用多少根得算计着,抽烟用量大,没数,所以还是用火镰合适。

由于取火不易,烟瘾大的人就得格外珍惜这火种,一锅抽罢,他们就脱下鞋,把燃着的烟灰磕在鞋底上,陕北的老山鞋底子厚,又被土给浸透了,禁烫,新一锅烟末装好,便把烟锅凑在鞋底子上,扣住那一点烟灰接着抽。所以你在陕北能见到这样奇特的现象,人们在捧着老山鞋喷云吐雾。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男人们在一起抽烟,相互之间又显得亲近了许多,谁觉得自家的烟叶好,便要请周围的人都尝尝。装了锅新烟,又懒得打火,便可以凑到别人的烟锅上去借火,两个人的烟锅叠在一起,一个使劲吸,一个使劲吹,直到引着了才分开。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6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7
烟草是人们在窑前屋后随意种的,成熟后,便把烟叶一片一片地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去晾晒,待干透了,揉成碎屑装到荷包里就成,不像人家烟厂要经过烘烤和发酵的过程。这种烟抽起来,又呛又辣,像根铁条顶在嗓子眼上,咽都咽不下去,除了烟瘾极大的人,知青们一般都不会碰它。有时和老乡们凑热闹,用人家的烟袋抽两口,也是入口即吐,不敢真的吸进去。知青们下乡,和老乡们打成一片,农村的饭也吃得,衣也穿得,惟独这烟抽不得。我们都喜欢在头上系白羊肚手巾,可在脖子上挂烟袋锅子的,还真没几个。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7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18
说起抽烟,恐怕很多知青的烟史都要追溯到插队,我就是在离京的火车上,抽的平生第一支烟。到了村上,便陆陆续续地抽了起来。知青们大都是买烟抽,通常是《三门峡》《墨菊》《红舞》之类,记得最便宜的一种叫《羊群》,才六分钱一盒,品质低劣,使劲嘬都不出烟,那味道就不用说了。

生产队那时也开会,一般都在晚上,有时也让妇女参加。全队的人把窑洞挤得满满当当的,老汉们坐在炕上,汉子们蹲在地上,婆姨们则靠着门窗倚着。这种场合自然少不了烟,陕北汉子不多说话,一边听着,一边闷头抽,窑洞里烟雾缭绕,憋得人喘不过气来。婆姨们被呛得跑了出去,仰头看窑顶的小窗户呼呼地向外冒烟,像着了火一样。

当然抽烟算不得什么好事,不过我想,很多人都习惯在手上摆弄东西来解闷,婆姨们有针线,没事就在那里缭着,男人们呢,手也不能闲着,捏烟叶,打火镰,擦烟锅,过烟瘾只是一方面,烟具之于成年男人,其实就是他们手里的玩具。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20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23

文章、配图摘自网络,陈幼民:受苦人的三宝(中) 请点击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4 05:43
同学们,这些天回忆起插队抽烟的事,幼民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乡亲们抽旱烟的情况,不由得想起咱们插队的时候的事。那时候,生活单调而苦闷,除了劳动就是劳动,队里没有文娱活动,更没有书籍。公社倒是有个长庆油田放映队,有时候到公社放映电影,当然都是老片子。知青不管片子放映几次了,仍然把看露天电影当作最大的乐趣。咱们苏家沟的几位劳作一天的知青,抓紧吃完晚饭,跑十五里山路汇集在公社,跟其他队的知青,三五成群地来到那幕布前,相识的同学们开始互相递烟,那飘荡在幕布前的缕缕烟气陪伴着我们,等待放映电影。
作者: 迷迷糊糊    时间: 2019-12-14 11:19
是啊,当年上山受苦,农民兄弟几乎人手一个烟袋锅,休息了大家一起吧嗒吧嗒地抽起来。幼民的文章把我们大家又带到了那个年代。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9-12-14 16:52
呵呵,少抽点吧,身体重要,哈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15 04:39
谢谢老朋友们赏帖,祝大家健康平安快乐!
作者: 山路弯弯    时间: 2019-12-15 10:48
喜欢幼民的文章,生动深刻,对我们陕北的插队生活及陕北的风土人情做了详尽的表述,值得反复阅读,问好作者!
作者: 屹梁梁    时间: 2019-12-21 03:32
谢谢老朋友赏帖,祝好 !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