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陈年往事、知青生活、那些年……从北京到黄河岸边 [打印本页]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1-14 22:06
标题: 陈年往事、知青生活、那些年……从北京到黄河岸边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6-1-20 13:24 编辑

北京新街口中学面临西直门大街,门前车水马龙,校内典雅别致。一进校门,左边是一个蓝球场,右边也是一个蓝球场。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四合院,一个挨一个,有十几处。小院古香古色,曲径迴廊、青砖灰瓦,朱漆门檐,冬可避风,夏可纳凉。
院里生长着杨柳、松树、槐树、枣树、海棠等树木。教室就分佈在这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里。
再往里走,是一间能容纳一、二百人的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课都在这里上。实验室前边有座假山,上面有磨的发亮的巨石,两棵大树挺立在假山左右,一棵是榆树,一棵是银杏。到了秋天,银杏树下一片金黄,飘落一地的银杏叶子,非常好看。
假山下,还有一座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
这山和树,还有横在前边的球台,留下了多少回忆……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5 15:44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5-12-19 13:22 编辑

1968年12月15日,下午4点08分、北京站
由北京至山西运城的“知青专列出发了
目的:山西省晋南地区平陆县
北京二十八中、五十三中、民院附中、新街口中学
共计千余名北京的中学生到平陆县插队
他们被分配到了平陆县的四个公社
红旗公社、三门公社、张店公社、杜马公社。


平陆县在山西的最南端、南面是黄河、北面是中条山。
平陆县城的对面就是河南省的三门峽市
平陆县的西面是芮城县、那里有风陵渡、鸡叫闻三省的地方:山西、陕西、河南
47年前的今天:孙友平、陆振工、姬同义、孟長贵、李庆华、崔新生、王冕、屈国林、赵長林、于宝清、王彦、郑京坤、李惠玲、崔英、董书典、李玉美、关秀珍、关金华、聶雪茹、方小红、宋淑慧、穆秀华、张胜夕、张宝琪、共计25名同学同乘一列绿皮“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5 18:59
今天是我们到山西插队47周年,特发此帖、以示纪念!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5 23:09
回京后、还有部分同学没有联係上、
发张我近日照片

照片2015年12月9日.jpg (463.36 KB, 下载次数: 66)

照片2015年12月9日.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6 13:49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5-12-19 13:23 编辑

新街口中学200多名同学被分配到了杜马公社。
上述25名同学中,张胜夕去了红旗公社。
屈国林后来去了东北兵团。
赵長林后来回了北京,再无音信。
(屈、赵两同学跟8班一起到山西,因未迁来户口,县里无法安置,在村里停留三个月后,回京另行分配)
其余22人都分到贤良大队。
其中于宝清分到了四小队。
21人分到了三小队。
贤良村是个大村,大约有1000多村民。
二、三、四、六小队都有知青、全是新街口中学的同学。


2013年10月底我第一次回到阔别45年的贤良村、己认不出原来的村貌……
这是现在的大队部、也就是村委会

a013_副本.jpg (681.82 KB, 下载次数: 73)

贤良村委会

贤良村委会

a011_副本.jpg (542.27 KB, 下载次数: 68)

黄河

黄河

作者: 草原白雪    时间: 2015-12-16 17:37
您是那届的?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6 18:17
草原白雪 发表于 2015-12-16 17:37
您是那届的?

我是67届的……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5-12-16 19:41

          上面点到名字的同学们,马上来报道哦,大家聚齐了一起吃烤鸭啦!快快来报道哦。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5-12-16 22:43
真好哇,中学时代你家在北,我家在南(宣武区右安门)。插队了你在南,我在北(太谷县)。上学时经常路过新街口,越过西直门直奔学校——北大附中(初中)。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7 11:30
神州行 发表于 2015-12-16 22:43
真好哇,中学时代你家在北,我家在南(宣武区右安门)。插队了你在南,我在北(太谷县)。上学时经常路过新 ...

神州行,你好!感谢光临本帖。太谷县我还真去过,比平陆县富、那是出晋商的地方……你还在右安门住吗?……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2-17 13:54
清晰地记忆,那是我们知青改变命运的一天!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2-17 13:55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5 15:44
1968年12月15日,下午4点08分、北京站
由北京至山西运城的“知青”专列出发了
目的地:山西省晋南地区平陆 ...

鼓励您把这段刻骨铭心的写出来。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2-17 13:55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5 18:59
今天是我们到山西插队47周年,特发此帖、以示纪念!

值得纪念的日子!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2-17 13:56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5 23:09
回京后、还有部分同学没有联係上、
发张我近日照片

白发已经爬满了...
作者: 皇城龙狼    时间: 2015-12-17 13:56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6 13:49
新街口中学200多名同学被分配到了杜马公社。
上述24名同学中,张胜夕去了红旗公社。
屈国林后来去了东北兵 ...

时过境迁
作者: 共同    时间: 2015-12-17 14:05
请问楼主您小学是那个学校的?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7 14:26
皇城龙狼 发表于 2015-12-17 13:54
清晰地记忆,那是我们知青改变命运的一天!

是的、那是整整一代人的历史、永久的飘荡在北京火車站的上空……
http://www.56.com/u55/v_MTIyMDc3ODY4.html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7 14:31
共同 发表于 2015-12-17 14:05
请问楼主您小学是那个学校的?

我1958年入北京市西城区报子胡同小学。是【一】班的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8 11:39
贤良村距离县城圣人涧大约有30多里地,中间要翻越一架大沟。沟很深,下沟有七、八里、上沟也要七、八里。虽然是公路、但还是土路,没有铺柏油。圣人涧是新县城。老县城在太阳渡,修三门峽水库时被淹在黄河之中。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8 11:47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南端,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北靠中条山与河东盆地相依,南临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相望。平陆地处山水之阳,在全国气候区划上是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中的渭河气候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8 11:51
平陆县面积1173.5平方公里。平陆县境周长216公里,东西长67.5公里,南北宽34.5公里。平陆县城距运城市43公里,距太原市440公里,距北京市1200公里。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8 15:00
刚进村子、几乎看不到房子。原来这里老百姓住的都是窑洞。


a017_副本.jpg (856.98 KB, 下载次数: 12)

a017_副本.jpg

a04_副本.jpg (727.57 KB, 下载次数: 19)

a04_副本.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09:40
平陆县地处中条山南麓,山垣沟滩遍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地貌复杂:有3195条沟,268座山,71个滩,24条垣。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0:10
刚到村里时,是冬季,知青房子也来不及建,三队队長叫铁成,把知青们都安排到民兵营長宽宽家的小院去住。宽宽这人很热情,比知青大几岁,也喜欢热闹。男生住西边的窑洞,一进窑洞是一盘土炕,炕上铺着一领新买的农村常见炕席。大家把各自带来的葙子放到窑洞最里面、码好。又把各自的铺盖在炕上一溜铺开,点上村里在供销社给知青新买的煤油灯、开始给家里写第一封信。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0:22
女生宿舍被安排在东边的窑洞里。和男生的窑洞大小差不多,但女生比男生多几人、怎么挤也放不下,所以才有了于宝清后来被安排到四小队的事情。好在四小队和三小队挨的很近,可以经常回来看看。但就是不能和同班同学同居一室了。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0:32
北面的窑洞被安排成知青的灶房。新盘了一个大灶,柴、煤兼烧。灶旁配一风葙,窑洞后面置一硕大的案板,放一根很粗的長長的撖面仗。灶房外面,堆着新买回的一堆面煤,没有块。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0:54
队里派了一个人在知青灶做饭。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1:08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5-12-19 17:27 编辑

由于是冬闲,地里活也不多,无非是拉个排子车,往地里送肥。
那时没有化肥。
肥料就是牛圈的牛糞、大牲口的驴、糞、和老百姓拆掉的多年的土炕、堆在一起、发酵后,在里面数倍的大量的黄土、打散后,装车,送到地头。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1:38
每天晚饭后,都有很多老乡到知青宿舍来聊天。
这个地方盛产苹果、还有柿子。
每次来,他们都带来让我们品尝。自然老乡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到这里来找药。知青人多,加在一起,比村卫生所的药全一点。
这里老乡穿的都是自己织的土布。
家家都有纺车,把棉花纺成线,织成粗布、再染上色、裁剪成衣,全是手工。
样式千篇一律、大抿档的黑棉裤、黑色中式棉袄。腰间扎一条粗布腰带。
从生产到生活,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12:58
来了不到半个月,就是新年了。
1969年的元旦。
村里是不过阳历年的。但知青灶还是给大家做了一顿炖肉。肥肥的猪肉,每人一碗。知青放假一天,都忙着给家写信。
村里有个乡邮员叫百菅。
每天骑一辆绿色的飞鸽牌自行车,着绿色邮政服、往返于各村和公社邮政所之间。
那几年,当地老百姓是很少写信的,知青的信多,还有北京邮来的包裹、电报……
每逢佳节倍思亲、
晚上,老乡散去,
男生全躺进了各自的被窝,不知谁唱起了外国名歌200首,一会儿就成了合声,几首以后,听对面女生宿舍也哼唱起来……
几个回合之后,只听见女生那边有嘤嘤的哭声……
不一会儿变成了两个人,继而哭声一片,分不清几个人了……
男生这边安静了……不知哪个男生咧开了嘴………哇的一声,
男生、女生哭声连成一片……
院里房东家的油灯点亮了……静静地……
元旦之夜……http://www.56.com/w50/play_album-aid-14187529_vid-MTExNTk0NDk4.html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20:07
队長铁成比我大两岁,生了个大胖小子还没有名字。知青的到来给寂静的山村添了些许的生气、农闲时知青院里人多热闹,铁成队長的媳妇叫苹果,也抱着儿子来添热闹。小家伙胖嘟嘟的很可爱。好奇的眼睛到处看。苹果告诉我们,他公公给孩子起名叫“京学”、是北京学生来村插队那年生的。时光如梭,今年“京学”也47周岁了,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5-12-19 20:23
——新街口中学的故址现在已经建成我们35中新校舍啦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5-12-19 20:29

北京35中学 新址-02.JPG (125.41 KB, 下载次数: 14)

北京35中学 新址-02.JPG

北京35中学 新址-03.JPG (117.4 KB, 下载次数: 12)

北京35中学 新址-03.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21:09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5-12-19 20:29

是的、风水宝地新街口、先是三中、后是三十五中


35中 009_副本.jpg (276.11 KB, 下载次数: 13)

35中 009_副本.jpg

35中 025_副本.jpg (179 KB, 下载次数: 20)

35中 025_副本.jpg

35中 029_副本.jpg (305.11 KB, 下载次数: 12)

35中 029_副本.jpg

演出 007_副本.jpg (250.89 KB, 下载次数: 17)

演出 007_副本.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19 21:18
文华胡同 发表于 2015-12-19 20:23
——新街口中学的故址现在已经建成我们35中新校舍啦

我己经去音乐厅看过演出了


35中 001_副本.jpg (196.91 KB, 下载次数: 12)

35中 001_副本.jpg

35中 003_副本.jpg (136.82 KB, 下载次数: 15)

35中 003_副本.jpg

35中 017_副本.jpg (224.31 KB, 下载次数: 14)

35中 017_副本.jpg

35中 006_副本.jpg (174.69 KB, 下载次数: 17)

35中 006_副本.jpg

35中 020_副本.jpg (207.25 KB, 下载次数: 19)

35中 020_副本.jpg

35中 031_副本.jpg (208.37 KB, 下载次数: 13)

35中 031_副本.jpg

作者: 文华胡同    时间: 2015-12-19 21:31
风水宝地!

作者: 神州行    时间: 2015-12-19 22:35
六七届,咱可一样大!我家早都不在右安门住了,64年搬到朝阳区英家坟。当年八口人家只有两间房,特别是大哥63年结婚,父母只好将他们住的一间让给大哥俩口。父母和儿女住在一起,住不下只好在炕上搭起床——炕上床。床是从单位借来。没办法只好再申请要房。所要的并不是住房,而是一个仓库改为住房。供电局朝阳区仓库。当年那一片有很多绿地。
没多久家又散了,我带妹妹在山西插队,七十年代父亲劳改下放到五七干校。干校在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七一年我和妹妹从山西转到河南继续插队。当年母亲写信,叫我带妹妹去找父亲”我在北京守一摊,你爸爸在河南守一摊。“即使当年返程回乡我也不能回北京,爸爸留在河南。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河南。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0 13:52
那些年,村里吃水全凭几眼水井。山西高原、土厚水深,在贤良村的井都是旱井,凭着是从山上引来的地表水回灌到井里,储存起来,供全年取用。但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地表一上冻,水也就断了。水井里的水越用越少,最后只能把人放到井底,一瓢一瓢把水盛到水桶里,再挑回家里,倒入水缸。刚打回的水都是黄泥汤,村民们也有办法:洒一把玉米面,飘在水面上,沉淀几小时,上面的水就清彻见底了,缸底是一层黄色的稀泥。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0 14:37
村里老百姓做饭用柴草,没有用煤的,也买不起煤,队里每个工才两毛一分钱。每次下地收工时,村民都会把地边能烧的柴草顺便刨出来,打一捆,捎回家。时间长了,地边已无柴草可刨,只有到沟边去打柴草。沟深坡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塑料底鞋是不能穿的,太滑。于是知青们纷纷给家写信,让邮布底鞋。村民们土生土长都习惯了,沟边打柴非常利索。可知青就差远了,一怕掉下去、二不辨哪种柴好打。沟边还长有酸枣刺,一不小心就扎了刺。有一天,关秀珍同学脚下一滑,下意识地一抓、竟抓住了一棵酸枣刺,人没滑下去,却扎了满手刺、回来用缝衣针一根根挑出来,疼的一身大汗,满眼泪花……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5-12-20 17:25

          真是太苦了,不打没有烧的,打柴禾又那么艰苦,真是难啊。知青同学们受的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想想要放到现在,恐怕熬不过去的。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0 22:51
天蓝 发表于 2015-12-20 17:25
真是太苦了,不打没有烧的,打柴禾又那么艰苦,真是难啊。知青同学们受的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 ...

是的、全是16、17岁的中学生,还是孩子呢。今天的孩子理解不了。“上山下乡”是一场运动、波及到了成千上万的家庭……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1 18:15
六十年代末的大部分农村都没有电。村里加工粮食的磨面机用一台柴油发电机。磨坊收取加工费作为机器消耗和柴油费用的补偿。
这里只种冬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就是棉花。
麦收季节是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每年端午节前就开始了。
長長的麦陇一眼望不到头。沒有机械收割。全凭一把镰刀。阴历5月的麦田里、不透一絲风、天空没有一絲白云,太阳像一个火球,照的大地滚烫。
割麦时,必须穿長衣長裤、扎紧袖口,锋利的麦芒才不会划伤皮肤。头戴一顶草帽。一天下来,真是汗流夹背、腰像断了一样。这样的夏收要持续20多天到一个月。
麦子割倒、打捆、运回场上、摊场、碾压、扬场、麦子装进粗粗的粮袋、全部肩背人扛运回仓库。
那年的夏天、一亩地也就打300斤小麦。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2 13:33
麦收过后,队里准备给知青打新的窑洞。新的窑洞需要木料做门窗。木料买到了,但需要知青自己到黄河茅津渡口去拉。八名男生拉着两辆排子车出发了。从贤良村到渡口大约有40多里路程、一个来回就是90多里。大约需要两天路程。走的时候、带足了干粮和捆木料的绳子。一路上辛苦自不必说,渴了沿途讨口水喝、饿了啃口干粮。天快擦黑的时候,到了渡口。
那时的茅津渡还没有大桥,渡口还是木船轮渡,一辆辆卡车排着队,沿着两条窄窄的跳板开到木帆船上,每条船可装四辆解放牌卡车。每个司机都小心翼翼、稍有偏差、人车就会坠入黄河、第一次看到,还有点心惊肉跳。
这里的黄河水流缓慢,河床很宽。下游不远处就是三门峡水库大壩, 茅津渡口对面就是三门峡市。黄河水由西向东慢慢的流过。
天渐渐黑下来,渡口安静下来了,大家在岸边不远处发现几条待修的旧船,喝了几口凉水,啃了两口冷干粮,合衣就地下,一天的路程,早就身睏力乏,在黄河滩上,沉沉的睡去……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2 17:38
第二天,天刚有一点亮光,装好木料,匆匆启程了。
回去的路由于车重,速度明显慢多了。一会儿,太阳就升起了老高,阳光晒的大地像个火盆,汗水不断地滴在地上,嗓子冒开了烟。路上遇上老乡挑的水桶、感紧上前去喝上一气,继续向前、向前。回去是上坡路,沉重的车轮不停的滚动,天黑时,才走到村口。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2 22:48
插队伊始,由公社粮库供应半年的粮食。半年后,知青们就和村民一样,自食其力,参加隊里的分粮了。
集体灶解散了,不少知青纷纷搬出集体宿舍,三一群、两一伙寻找老乡空闲的窑洞。
真正的苦日子开始了……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3 23:01
热闹的知青院不见了。陆振工、王冕、孙有平、崔新生搬了出去。
女生两人一伙,分散到老乡的空出窑洞里。

还剩下李庆华、姬同义、孟長贵和我。
王彦也去了东北哈尔滨。因为她母亲和妹妹到东北投亲去了。此一去再也没回来。不久写信到村里,要求转插到东北,队里给办了手续,同学们帮着把她的行李打包发往东北了。
过了不長时间,崔新生也走了。据说他的父亲和军界很熟,曲线当兵去了。


很快姬同义和李庆华也回北京探亲去了。
孟長贵是个体弱的知青,小时候可能缺钙,上学时一直免体育课。什么蓝球、足球、单、双杠从没见他参加过。 农村的生产劳动对他真是困难重重。村里分粮食时,由于没有挣够工分,库房一直不给发粮食。很明显,隊里穷的要命,想让他交粮款,可他家里父母也是年高体弱,母亲是家庭妇女,无工作、父亲是98中的教工,挣的有数的工资、勉强度日。有个哥哥中专毕业、分到外地的一个工厂,己经成家,生活也不富裕。那时的知青,再苦也不和家里说,报喜不报忧。
苦闷多日,沒有办法。但人是要吃饭的,逼到那个份上,也只有到县知青安置办去想办法了。
我陪他走了30多里路,终于到了县城。
县安办在县委大院里。当时县安办有两个工作人员:一个叫张宋清、一个叫陆改巷。
陆改巷是个女同志,听完情况,说会给公社打电话。正好赶上县机关食堂开饭,她拿出一叠食堂饭票,递给我们,说你们先去食堂吃饭吧,一会儿关门了。
晚饭后,天已大黑,县安办有一间客房,安排我们住了一宿。
第二天,赶回村里,又过了几天,库房通知去称粮食。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4 18:11
村里分来了省里的下放干部。
拖家带口,一来就是一家子。插队干部都是带着工资下来的,下到村里,干活不记工分。
三小队的插队干部叫张世瑜。是个上海人,讲一口宁波话。瘦瘦高高的个子,带一幅深色宽边近视镜。
老张是一个人来插队的。
而六小队的老狄则是拖家带口。刚到那天,一看到那残败的窑洞、老狄的太太就哭了,几个孩子不知所措的围着妈妈小声的抽泣着、老狄则唉声叹气。
几个知青帮着卸下车上的行李,搬进窑洞……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4 20:53
您好!你的贴子我一直在看,写得不错。我们都曾是赴山西插队的知青,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队的知青点存在了七年,一直过着集体生活,象你们分散过日子的知青有的是,苦透他们了。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5 12:50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4 20:53
您好!你的贴子我一直在看,写得不错。我们都曾是赴山西插队的知青,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队的知青点 ...

谢谢北山峰知友的点评!同是山西插友,祝您节日快乐!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5 13:01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2-25 13:03 编辑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25 12:50
谢谢北山峰知友的点评!同是山西插友,祝您节日快乐!


我注意到你我都参加网庆,届时再見。顺致圣誕节快乐。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5 13:36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5 15:44
1968年12月15日,下午4点08分、北京站
由北京至山西运城的“知青”专列出发了
目的地:山西省晋南地区平陆 ...

  一九六八年十廿月廿十八日,我们离开北京到山西安泽插队,我们学校去了一百零八人。共五个知青点,始㚵过着集体生活。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5 23:22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5 13:01
我注意到你我都参加网庆,届时再見。顺致圣誕节快乐。

好!网庆见。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5-12-26 20:45

           同学们!网庆见!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5-12-27 20:14
天蓝 发表于 2015-12-26 20:45
同学们!网庆见!

网庆见!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28 20:38
  非常高兴見到你!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30 21:13
初来乍到,网庆有你添光彩!
作者: 北山峰    时间: 2015-12-31 12:39
祝你新年快乐!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28
神州行 发表于 2015-12-19 22:35
六七届,咱可一样大!我家早都不在右安门住了,64年搬到朝阳区英家坟。当年八口人家只有两间房,特别是大哥 ...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28
天蓝 发表于 2015-12-20 17:25
真是太苦了,不打没有烧的,打柴禾又那么艰苦,真是难啊。知青同学们受的苦,真是三天三夜也说 ...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30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4 20:53
您好!你的贴子我一直在看,写得不错。我们都曾是赴山西插队的知青,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队的知青点 ...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31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28 20:38
非常高兴見到你!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32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30 21:13
初来乍到,网庆有你添光彩!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 18:33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12-31 12:39
祝你新年快乐!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3 20:21
插队干部老张曾经赴朝,是志愿军战士。
回国后,服从分配,到了山西省公安厅劳改局工作。
反右运动使老张戴上了右派的帽子。老張的太太也是上海人,同老张办了离婚手续。
老张独自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当爹又当娘。
两个孩子到了上学年令,老张把他们户口转回了上海,和老张的母亲一起生活。
一起插队的干部,都佩服老张,缝缝补补洗衣做饭无所不会。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把自已收拾的干净整洁,胡子刮的一根不剩,保持着军人的作风。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5 19:04
每天老张都扛着一把大铁锨,跟着村民和知青一起出工。
这里的村民还保持着一天两顿饭的古老习俗。


早上是不动火做饭的,早上出工时,用一块粗布手帕、包一块两样面的馍、到了地头,点一堆地头的干柴火、火堆的四周、摆满了各自从家带来的馍。男人们掏出烟袋,挖出一锅旱烟、从破旧的棉袄破洞中拽出一点棉絮、熟练着用火石打着。一边抽着小兰花、一边翻烤着火边的馍。女人们则手中纳着鞋底。一袋烟的功夫,馍己烤的焦黄、吃过之后,队長起身,抄起农具,大伙也跟着开始了第一晌的农活。大约十点左右,头晌的活干完了,纷纷回家做饭。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6 12:42
今日小寒




t015009fc402c46a6d1_副本.jpg (124.64 KB, 下载次数: 22)

t015009fc402c46a6d1_副本.jpg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7 13:20


     祝燕山之松同学‘元旦’快乐!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7 17:04
天蓝 发表于 2016-1-7 13:20
祝燕山之松同学‘元旦’快乐!

http://player.ku6.com/refer/lfoHWBZU6W7T47YJyBu-jg../v.swf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9 11:17
远在三亚的王彦同学看到我写的回忆录、发来了感言:
感谢燕山之松发表的回忆彔,虽然我早离开了你们,但那段插队生活,在一生中却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感谢一起插队的同学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作者: 沈家围子    时间: 2016-1-12 15:55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19 12:58
来了不到半个月,就是新年了。
1969年的元旦。
村里是不过阳历年的。但知青灶还是给大家做了一顿炖肉。肥肥 ...

看了这段记忆,我的眼睛潮湿了,,,,那年那月,天下的知青都相似!
作者: 沈家围子    时间: 2016-1-12 15:59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5-12-20 14:37
村里老百姓做饭用柴草,没有用煤的,也买不起煤,队里每个工才两毛一分钱。每次下地收工时,村民都会把地边 ...

你们插队的同学,在农村生活太艰辛了!向你们问候!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2 17:59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6-1-12 15:55
看了这段记忆,我的眼睛潮湿了,,,,那年那月,天下的知青都相似!

是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知青是很苦的。2013年,回到阔别了45年插队的村子,老乡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那几年是村里最穷的年月,什么也没有……

作者: 雾梦    时间: 2016-1-13 10:05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6-1-12 17:59
是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插队知青是很苦的。2013年,回到阔别了45年插队的村子,老乡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 ...

     悠悠往事记忆犹新,艰辛岁月凝聚着知青的情谊、村民的乡情......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3 14:24
[color=Purple农村的生话千篇一律,男知青感受最深的是吃不饱饭。毛粮经过加工,剩下的成品粮真不够一个17、8岁身体还在发育男孩的营养需要。队里是旱地、没有菜园。老乡只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一畦韮菜,还有几株辣椒。老乡的饭桌上永远是一碟盐、一碟咸韮菜、一碟辣椒面还是搀了柿子皮磨的。知青没有自留地、连这样的菜也没有,女生还好,找关係不错的老乡讨要一点咸菜,聊己度日。男生脸皮薄,不好意思。只好化点盐水,拌在面里,免强下咽。]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3 14:27
农村的活是苦重的:出圈要挑起150多斤的担子、磨的双肩没有了知觉,才祘合格、且腰必须挺直、左右换肩、一刻不停、要两晌的工夫才能干完。晒粮食需要用肩扛起130多斤重的粮包,从仓库到场上,晚上夕阳西下、再装包、依次扛回仓库。给大牲口割草,要走3、40里的山路,因为近处无草。来回80里,120斤的担子、早上进山、天黑才能回村。那时的农村沒有一点机械,全凭人拉肩扛。插队几年,发现山西平陆这边的马都是停头拉车、河对岸河南省的马都是扬头挺胸。原因就是平陆不平沟三千,到哪儿去都必须翻几架大沟,下沟十里、上沟十里,环境使然。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3 14:29
这里箍窑洞、全是土坯。老乡也买不起砖。托坯也是苦活。就地挖土、搀上麦秸,挑水合泥,用一大号長方形模具、扣出土坯、再把块块土坯依次码好、晾干。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3 14:30
1970年后半年,政策有点松动,不断有零星知青被招工,离开了村子。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3 14:30
我也于1971年3月20日和同村六队北京知青徐世雄一同被招工到工矿去工作。从1968年12月15日到1971年3月20日整整在贤良村生活了2年4个月零5天。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4 15:25
雾梦 发表于 2016-1-13 10:05
悠悠往事记忆犹新,艰辛岁月凝聚着知青的情谊、村民的乡情...... ...

是的、那是年轻时真实的生活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5 22:47
知青所共有的、一段悠悠往事…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16 17:34


           燕山之松同学的回忆录非常好看,形式非常新颖,叫同学们像看电视剧一样,看完了您的回忆录。
           这里有火车的轰鸣声,有我们年轻时,最难熬的那段日子里,陪伴我们的歌曲,还有祝福的潺潺流水的音乐,最精彩的还是那段不堪回首的,插队生活的回忆,我们每个知青都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它记载着我们的喜怒哀乐,记载着我们的青春、记载着我们的曾经、记载着我们最、最艰苦的那段日子,谢谢楼主的回忆。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6 21:54
谢谢天蓝版主的長篇雅评!
作者: 天蓝    时间: 2016-1-17 15:01

           大哥您继续吧,继续说说插队时候的艰苦的生活吧。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8 11:21
纯音乐·春水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18 23:42
今天是四九第一天、天寒地冻……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0 15:25
燕山之松 发表于 2016-1-18 23:42
今天是四九第一天、天寒地冻……

说起知青的生涯,可谓是五味杂陈。说起知青们的历史,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1 12:35
[color=Purple山西省平陆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处三门峡、小浪底两大水利工程区,于2012年3月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大天鹅之乡”。

近年来,随着平陆黄河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到此越冬的天鹅数量逐年增加。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天鹅从遥遥万里的西伯利亚、外蒙,沿黄河流域迁徙到平陆等地越冬。春季再返到黑龙江、外蒙及西伯利亚等地繁殖。

1月13日,虽是数九寒天,但由于这里气温相对较高,湖面并未结冰,数千只天鹅在平陆黄河湿地栖息越冬。]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1 12:36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6-1-21 12:44 编辑

图片转自网络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3 00:01

湿地.jpg (632.49 KB, 下载次数: 14)

湿地.jpg

白天鹅.jpg (640.28 KB, 下载次数: 11)

白天鹅.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5 00:47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6-1-25 23:18 编辑


贤良村的土窑洞,现在剩下不多了。




psb.jpg (149.74 KB, 下载次数: 14)

psb.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7 14:22
http://www.tudou.com/v/JzePVLbAiYk/&rpid=340792045&resourceId=340792045_04_05_99/v.swf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8 15:35
本帖最后由 燕山之松 于 2016-1-30 14:32 编辑

2013年10月底去插队时的平陆县贤良村时:

途经省城太原





psb (9).jpg (7.12 KB, 下载次数: 15)

psb (9).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8 15:38
·

psb (1).jpg (10.51 KB, 下载次数: 16)

psb (1).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28 19:50
·

psb (2).jpg (12.01 KB, 下载次数: 13)

psb (2).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30 13:49
·

psb (3).jpg (15.07 KB, 下载次数: 10)

psb (3).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30 18:19
·

psb (4).jpg (10.05 KB, 下载次数: 16)

psb (4).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1-30 21:22
·

psb (5).jpg (9.42 KB, 下载次数: 17)

psb (5).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2-2 15:22
·

psb (6).jpg (4.46 KB, 下载次数: 18)

psb (6).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2-3 15:48
·

psb (7).jpg (9.81 KB, 下载次数: 12)

psb (7).jpg

作者: 燕山之松    时间: 2016-2-3 16:11
·

柳巷_副本.jpg (858.34 KB, 下载次数: 19)

柳巷_副本.jpg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