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湾子纪事(三十三)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2 09: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9-2 09:18 编辑

张湾子纪事(三十三)

61

   “尖担”和足绳,是当地农家必备的用具,由于交通蔽塞,公路只通到公社一级。山区道路狭窄崎岖,上山下山,既不像北方平地可以使用车辆,也不像南方河流可以通行船只,肩挑就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崎岖蜿蜒的小路上,挑着两垛小山似的柴草,挑担的汉子们脚步平稳,吭哧前行。肩挑百十斤重担,一口气走几十里山路,是男人们体魄强壮的宣示。而他们的凭借的主要用具,就是尖担和足绳。
   尖担主要功能是挑,作用类似于扁担,但又和扁担不一样,扁担柔软,竹、木皆可,常配有筐、箩等盛载物,而尖担直接穿刺,用于挑柴草、稻捆一类的捆扎物。尖担用材坚硬,中间扁圆,两端仄起如削,尖端包有锋利的铁角,拿在手里沉重而有质感。我甚至认为,到了危急关头,尖担完全可以用作防身的利器。
   散乱的柴草物件是需要捆扎的,捆扎所用的绳子,叫足绳。足绳是多股旧麻绳,大约有小拇指粗,柔软而坚韧。两头固定的有藤条或硬木树根做成的绳扣,便于挽结。真正用上尖担的,是我们下队后头一年挑稻把子。
   春耕秋收,割稻是个赶季节的活儿,从开镰到结束,大约要半月左右。稻子熟了,如果不及时收割,遇到连阴下雨,稻棵倒伏田里,就会造成大量减产。社员们家里腌制的鸡鸭鱼肉,都会在这时候拿出来吃。可见劳动强度之大。
我们下乡后头一年参加收稻,队里老早就给我们准备下尖担和“沙镰子”(一种月牙形镰刀,刃有锯齿)。清晨起来,乘着凉爽,队长拖着长长的声音,催促社员们“下趟”(下地干活的意思)。
   我们人手一把“沙镰子”,跟着社员们后面,进入一块块稻田,此时田里的水已经干涸,熟透的稻穗颗粒饱满,金灿灿地散发着原生态的清香。割稻的人排行站开,一人把四到五垄,左手把稻杆拢成一握,右手用沙镰子收割。留下的稻茬不能过高,也不能连根拔起。稻子割下码放一边,晒到下午,有专人打成“稻把子”。到了上午八九点钟,才歇晌回家吃早饭。
   割稻和插秧一样,累的是腰,连续干上四五天,就觉得腰疼的直不起来,割上几趟,就忍不住要站起来“磨磨腰”(磨,方言,舒缓之意)。

62

   到了下午的后半晌,男社员们开始挑稻把子。稻把子大小不一,一般有个四五十斤重。我们按照社员指点,先用尖担的一头,扎(穿刺)进一束稻把子,然后把扎了稻捆的尖担竖举起来,扎上另一束稻把子,顺势溜放到肩头上。在扎稻把的过程中,必须稻穗向下,而且不能扎偏。
   稻穗向下,符合重力学原理。稻把子挑起后,便不可以再落地,因为一旦着地,熟透的稻粒籽便会散落地上。这是辛勤劳作一年的农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挑着稻把,行进中间,不能歇脚。如果不堪重压,也只能换换肩。
   换肩时候,先把重心移到脖子后边,然后尖担旋转九十度,重力就换到了另一肩头。经常挑担的人,脖子后面有一个类似老茧的鼓包,有经验的社员告诉我们,把包磨出来,挑担就没有问题了。挑稻把路上,倘若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能央人帮助接过去,反正不能让稻穗落地。
   更为难受的是,挑着稻把子还要从田埂上走过,那田埂宽不过尺许,空手都怕走不稳,肩上压着百十斤重的担子,更是觉得提心吊胆。
   稻把子挑到队里的稻场,有把式负责堆垛。堆稻垛是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保证重心一致,不会坍塌,还要保证结顶严实,不能漏水。一旦雨水漏下去,会引起垛心发热,稻粒生芽,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自燃。
   稻垛通常堆得很高,起堆的时候,搭上跳板,挑着稻把子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简直像是高空杂技动作。初上跳板,两腿打颤,举步维艰,旁边的社员看了,赶快帮助接过来,送上大垛。走过几趟,逐渐放开,遂能胜任。一季下来,每个稻场,都能堆起四五个稻垛,这是队里的收成。
   稻子收割完毕,队里会安排专人看场。一般都是些老年稳重的社员,吃住都在稻场,主要责任防火防盗。如果碰到下雨变天,附近社员们不管在干什么,都会奔向稻场,帮助遮盖稻垛,抢运稻谷,不用招呼,这是当时的风气。
   天气晴好,便要开始打场。打场是稻谷脱粒过程,当时农村机械化程度很低,这些工作完全是人工。打场的前一天,队里派人打开大垛,卸下稻把子铺在稻场上晾晒,然后套上水牛,拉着石碾子碾压,最后把人集中起来,用连耞击打。
   连耞一种击打稻谷脱粒用的农具,现在应该不多见了。连耞由手杆和杆头连成,所以叫“连耞”。杆头一般由两到三节短棍并连,有点像古时的枷锁,用的时候,挥动手杆,杆头绕轴转动,敲打谷物。打连耞又称“打场”。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打场是个集体活儿,稻场上热闹非常,比秧田里还随便些。有些后生,专喜欢往姑娘媳妇们的堆里扎,乘机讨些嘴头上的便宜,对方一旦发作,赶紧逃开了去。
   社员们几个人一堆,舞动着手里的连耞,可以“扯闲篇”,也可以“打嚓”,年轻人还可以唱山歌,讲笑话,有道是“男女掺杂,干活不乏”。
   打场后,分别收集稻草和稻粒,稻草打捆,依旧堆成大垛。稻粒进一步晾晒,经过风车,吹去杂物,收归仓储。队里的稻谷仓廪在我们住过的院坝里,门槛很高,环境干燥,分里外两间。里间屋门垒砌一半,地上铺着芦席,稻谷就散堆在地坪上。外间屋放着升、斗、秤等计量工具。
   队里有一方很大的木头钤记,上面镌刻“公平”二字,每次从仓廪进出稻谷后,队长要亲自把“公平”钤到稻堆的每一个角落,下次开仓,首先验看钤记,防止有人私自动用队里的稻谷。
   “公平”的方钤由队长保管,稻谷仓库门上有两把锁,钥匙分别由会计和保管掌握。就是说,要打开队里的谷仓,至少要有三个人同时在场。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倡破私立公,树立“爱社如家”的新时代农民典型,一门心思占集体的便宜的人是为人不齿的。

63

   紧张的秋收秋种过去后,进入农闲季节。生产队安排了一些副业生产,譬如磨豆腐、榨油、做挂面等等。这种小作坊生产形式,只能给生产队攒个日常开销,并不能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
   大部分社员,利用农闲,做些自己的事情。男子们上山打柴,准备过冬柴草,小女子们也会结伴到山里采集野生草药,换几个零花钱。
   当地没有煤,社员家里做饭,都烧柴,我们队里是半山区,有着丰富的柴草资源,附近山上的大片毛栗子灌木丛,是集体划定的柴禾林,由队里组织采伐,分给社员,不准个人擅采。除此之外,稍远处山林的杂草灌木,是可以放开的。
   打柴用的柴刀,刃口厚而刀头重,利于砍伐。社员们告诉我们,砍柴的时候,抡起柴刀,要有力度,否则砍不动山林中根茎错杂的硬杂木,还要悠着劲,一不留神,容易砍伤自己的脚脖子。我在队里的一年多,没有干过打柴的活儿,所以砍柴的具体细节,我也说不清楚。
   有些身强力壮的社员,在山上打了柴,挑到十多里外的叶集镇上卖,据说一担柴(八十到一百斤)不过卖到三四元钱。其中“硬柴”的行情会更好些。满堂在我们中算是能吃苦的,他曾想体会社员们卖柴的辛苦,自己挑了担柴跑了一趟,卖了三元钱,回来后就说再也不去了。
   要说起来,我们平时赶个集,碰到熟人朋友,到馆子里吃一顿,花个十来块钱,并不放在心上,想想挑担卖柴的社员,可真算是太挥霍了。当地人攒个钱不容易,一分钱恨不得能掰两半花。无怪古人有诗叹道“一束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张湾子地处山区边沿,队里有山有林。山下平畈生产队没有柴草,一些外队的社员经常到我们山里打柴。头戴“帽壳子”,脚穿芒草鞋,腰后别着柴镰,扛着一根尖担,尖担上挂着一副晃晃悠悠的足绳,一看就知道是进山打柴的樵夫。
   如果径往远处“野山”打柴,虽然没有人管,但是要多走很多路,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附近山上“偷柴”。近处的山,多属于各个生产队的集体财产。为了防止有人偷柴,生产队安排有人巡山。
   巡山的任务一是制止别的队社员到我们山上“偷柴禾”,二是不准任何人私自砍伐山上的树木。本队社员上山挖个“树根子”,捋些“松毛桠子”烧火,是可以的,但是砍伐主枝干损伤树木,则被视为破坏集体财产,是不允许的。
   要说巡山是个轻活,但也是个得罪人的事,还曾经发生过看山的社员遭到偷柴人殴打的事件。因为我们在当地无亲无故,不会徇私,再说老实的农民对“大学生”存在一些畏惧心理,生产队就把巡山的任务交给我们男生,每天派一个人巡山,抓到偷柴的,就让他把柴禾挑到我们知青住的地方,柴禾就归我们所有。
   我巡山的时候不算特别叫真,因为我接触外队社员太多,做不到铁面无私,只要不是在我眼皮下看见的偷伐,对于挑山走过的砍柴人,从不多问,所以很多人说我“贤惠”,如果叫队里知道了,肯定不会认为是在夸我。
   巡山的时候,腰里别着柴刀,万一遇到野兽袭击时可以抵挡一阵,手拿一根竹梢,不断敲打路边草丛,以惊扰草丛里隐藏的的蛇类爬虫。偶尔和采药老农与熟悉的小女子们碰面,坐下来磨会儿闲篇,听他们唱两首山歌,过得优哉游哉。
   有一天,轮到小亮巡山,忽然一个社员慌张地跑来说,小亮和偷柴禾的老乡打起来了,偷柴的汉子还说他认识我。我赶快跟着来人跑到后山坡上,小亮这二百五真把人家的嘴角都打出血了。我定睛一看,这不是谢寨的刘光海吗?我们在皮冲修公路时,玩的多好呀。
   光海一看见我,委屈地想掉眼泪,小亮看见是我的熟人,也有点后悔自己的孟浪,想用手帮他檫拭嘴角的血迹,光海倔强地甩开了。
   我赶快向光海赔礼道歉,说我这兄弟不懂事,多有得罪。那一担柴禾呢,当然是叫人家挑走了。因为我经常在外面出民工,和本大队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彼此都熟识,有的关系还不错,禁不住两句软话,抓住偷柴后私自放行的事情时有发生。队里知道了,为了防范于未然,他们就不再安排我做巡山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10
沙发
发表于 2020-9-3 07:44:47 | 只看该作者
尖担足绳家家备,
由此说开特色堆,
小伙面皮过于软,
不堪承担巡山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9 00:17 , Processed in 0.17401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