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峰的雪·之一

[复制链接]

1330

主题

4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4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5: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山峰的·雪)
雪,是季节最后的抒情,也是我出生到现在的模样。因此,我对雪一直怀有丰富的情感。雪,是寒冬中唯一有灵魂的物质,总是在没有色彩的季节里绽放。在每个雪舞的时节,它踏着冬的门楣,在零度以下的云端中,吸收着周围饱和的水蒸气而形成的结晶过程,凝结成层层叠叠,翩然而至的冰魂雪魄。
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细碎的六角精灵,翩跹的形态象柳絮,象芦花,象蝴蝶,如醉如痴的凝望山峰。山峰的雪花每一次飘落,落在茅草坡上,落在枝桠上,落在知青的屋檐上,落在肩头,落在我纷飞的思绪里,勾勒出不同风景的美丽弧线,勾勒出不同的人生感悟,融合在朦胧的视线里,若有似无,一片纯白,那朵朵晶莹中都浸润着我的青春和全部的梦想。
其实,雪在我心里还有一份封存的忧伤,仿如重逢,轻轻叩开那扇岁月的门。那是1972年湘北边陲的东山峰,远还没有到阴历十月,雪,就提前落入这个知青芳华的世界。始料不及的雪花,像铺上了一层白色的地毯,我踩上去软绵绵的,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还只有十六岁的我就这样莫名的被卷进了雪的世界。那一天一直都在下雪,雪花旋转着撒到山峰的每一个角落,撒到了知青的心窝里。它盈盈的,粘住你的衣襟,贴近你那温暖的胸膛,靠近、依偎、消融,渗透你那青涩柔情的心怀。
,还没有停歇的意思,我躲在茅草屋内卷缩在被褥里,望着月色雪影摇窗而入,洒在窗畔床前,洒上我的额头上,沁润着我心事诸多的彷徨,倾诉着青春寂寞的灵魂。曾经那个平淡如水里的知青故事,便燃尽茅草屋内的煤油灯,点点映亮了我心中那些陈旧的往事!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东西雪的细节,印证了知青生活的一些本质。如果要考证知青时代的历史,只能走进当时的具体环境中,把生活粗糙的事件用思维复印一番,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山峰上的冬天,地都冻裂了缝,西北风像刀子似的猛刮大雪满天飞。但雪天里依然是出工的好时机,早饭后的哨声久久响彻在山谷中,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此刻,恐惧和畏怯早已占据了整个心里,不得已背上修公路用的钢钎和铁锤,换上出工的鞋子,当脚在伸进结着冰疙瘩鞋子里的刹那间,那种肉与冰接触的钻心疼痛,真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好在还依占着年轻,一天劳累的工作,硬是用身体的余温把结着冰疙瘩毯底彻底融化、烘干。
到了收工时细雪又开始乱舞,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像有千丝万缕情绪似的。又像潮水般汹涌,能够湮灭一切,心也跟着起伏,飘落的寒冷不融化,不知道等什么,我已经变得沮丧,就连泪也去一一细数。晚上鞋底里的汗水接着又把鞋底冻成冰疙瘩,周而复始。多少年后,那种肉与鞋子里冰疙瘩的阴影还时常笼罩在我脑海中使我不寒而戾。如果是放在现在,这种场景别人也许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但这的确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想,那些未经过“暴风雨”磨练的年轻人听了,或许就会有一些思想触动;再或许,他们会明白:这世上只有他们的知青父辈才会遭受如此的苦难?
山峰的雪,也有轻柔的时候,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落光了叶子的山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四季常青的松树、杉树、梓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牧野、村庄,整个山上的知青部落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只有队上一群狗儿不惧畏严寒,在山上和茅草屋中来回的跑动,身后留下一长串嗅寻食物的脚印。
一袭清寒,时光妖娆地去,又清纯无比地来。茅草白,百草枯,摇曳着斜阳曦晖的碎影,辉映着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山峰的风,紧跟着山下公路驶去的班车捎着我对家乡的思念。
清晨,那银装素裹的美,那妖娆的白帘山舞,熨帖着岁月里泛黄的笺,在人生的寒凉处,散发着炊烟一样的暖,丛生着万千温柔
一片雪花启程我认出,那些雪地上凌乱闪烁的脚印,是诗;而被踩得黯淡板结的路,是散文。落在树上的雪,不是嫁接,而是塑造。披上雪纱的世界,终于出现了轮廓。如果碰上放假,农场各队上的知青们还会在雪中激发着内心深处的温柔,她们便会用脸盆提桶捧着洁白的雪花烧水吃或洗漱用,还会相约出去踏雪,玩雪,打雪仗,更有那些恋人们,还会躲在雪中某处,激发着内心深处的温柔,拥抱,亲吻,站在茅草屋外俯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甚至把雪揉搓成团放在手里然后抛向远方,追寻着少男少女们心里的梦想。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的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
然而,还有更多的知青却是挤在职工家里的火塘边,围炉向火,眼睛盯着火塘中一窜一窜的火苗,议论着‘北糖南种’的事,细数着来年瑞雪兆丰年万亩甜菜丰收的景象。仿佛万亩甜菜一夜间就从雪地里变成了白花花的白糖来,知青、职工的心笑了,山峰的雪也笑了。
,增添了寒意;人生,又多了几许薄凉。在东山峰的世间里,确实还有许许多多在寒冷中仍然寒冷的人,这里边,一部分是内心寒冷的人,一部分是身心俱冷的人。前者,需要个体的自我调节,后者,也许是那些需要全社会关注的贫穷弱者。那个时候,山峰的冬雪依然有着透骨的寒冷。贫瘠的生活、年龄不相称的累活、现实的巨大反差,雪和雾的侵扰,把知青曾经的梦想,丢了,丢得无影无踪。那个时候知青部落里基本没有一栋像样的房舍,就连场部也好不到那里去,当时整个知青住的房子都是用茅草扎成的,茅草顶,茅草墙,茅草床,好像一切都是茅草与雪的世界。漏雨,透风,潮湿,光线暗淡是我们知青住房具备的基本特征,几乎每个知青床上的蚊帐顶上都放着一块塑料布用来遮雨和融化的雪水,甚至女知青一餐都能吃上八两至一斤半饭,无油无肉是生活的常态,苦和累与知青结成了生活的忠实伴侣。一天天重复着单调的生活,忙碌着。渐渐的,在冬雪的注视下,慢慢的,夜色中仰望看不到璀璨的星空。
然而比知青生活过的更苦的还是山脚下那些当地的农民,他们中许多人世世代代没有看见过汽车和火车,过着衣不保暖、食不果腹的日子,我曾亲眼见识过当地人的生活,他们的住房是用树棍和杉木皮撘成窝,好一点的是用木板撘成的房,即便这样,也还是四处透凤,许多农户的全部家当就是;一个灶台,一口锅几双碗筷,一个木板钉成的桌子,全家人睡在简易的统床上,一两条旧式蓝底子印花布被褥是全家春夏秋冬的铺盖。油几乎全年难见踪影,肉也只有逢年过节打点牙祭,就连常常吃的小菜都是挠着红锅子胶着盐吃,这种景象给人感觉是满目疮痍,思想一下子就坍塌了。记得有一次,我曾因事去过山下一家农户,如果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家里一点也不过为,满视线中,房子的四周全部是用碗口粗的树棍围起来的,虽然整齐有序,但四周有缝透风,杉木皮盖的房顶不知是否漏雨?石头垒起的灶台竖立在进屋的左边,旁边一个不规整的木柜里放着几双碗筷,灶台上一口锅即做人饭也熬猪食,右边就是木棍搭成的床铺,床上被褥皱褶的丢在上面,中间就是几块木板拼起来的桌子,我感觉还比不上现在农民家的猪宿。他盛情的用家中最好的实物招待我,蒸包谷饭,辣椒、茄子是把锅烧红放盐挠熟,我吃着难吞的包谷饭,夹着只有盐味的小菜心理涩涩的泪流两行。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沙发
发表于 2018-11-28 07:24: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雪花飘飘感受多,
当年知青有生活,
雪中日子不一般,
点点滴滴细诉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0

主题

414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47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08:57: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23:40 , Processed in 0.16500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