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88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杭州人民致敬

[复制链接]

5

主题

16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到一段视频,河南一位女孩在过马路时,在斑马线上被两次碾压死亡。从视频中清楚看到,光线那么好的“人行横道”上,那么多车居然看不到一个人站在马路中央!是不是开车的师傅又是在看手机“忙业务”呢?!主持人接下来表扬了杭州的驾驶员朋友,“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行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今年四月,我同老伴带着孙子到苏、杭旅游了一次,因为杭州是我向往已久的一座城市。这里不光因为“美丽的西湖”吸引着我、也不光因为“西湖龙井”让我垂涎、更是因为我的父亲曾经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学习和工作过。小时候,每每看着父亲眉飞色舞地给我们讲起,他在杭州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会勾起我无限的憧憬和向往。父亲就读的学校,就是大名鼎鼎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也就是今天的“中国美术学院”。父亲在这里是采取勤工俭学方式完成学业的,他一方面在城里学校教书,一方面在“艺专”求学。读完了“中西合璧”的绘画系,又读完“中西合璧”的音乐系。我们这次到杭州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到父亲学习过的“美院”看看。在之前,我曾多次出差到上海、南京路过杭州,就是没有机会去看看。
    到了杭州,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车辆没有我们成都多。最让我惊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人民充满着自信和友善。我们走在大街上发现:凡是有“人行横道”而又没有“红綠灯”的路口,只要有一个人站在那里要过马路,所有的公交车、出租车、小轿车、电动车,甚至自行车都会自动停下,让行人先过马路。开始我感到惊讶,不敢过,想让车辆过后我再过。经过几次,见行人都过后车辆才启动,我这才醒悟过来:这是车辆在“礼让行人”。这种“礼让”已经成为了人们习惯性的举动,成为了人们自觉的行为。当我在出租车上同驾驶员谈起这件事时,我无不感慨的对他说:“你们杭州人太让我感动了,汽车、自行车在没有红綠灯的路口,都主动让行人先过马路”。师傅听后无不自豪的对我说:“那是必须的!”我希望我们全国都能向杭州学习、向杭州的人民学习!
    杭州另一件让我感动的事就是:公园、景区向全民免费开放。这在我们成都也只是,部分向全民免费开放,部分向持有“老年证”的老人免费开放。这不光展示出杭州人民的自信和友善,更说明杭州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站得高、看得远。相比之下,那些动不动就拿游客“开刀”的景区,动不动就举刀“宰客”的店家,就显得无比的“短视”。
    我在来杭州之前,在上海南京路旁边的一家,“老上海小吃店”,给我孙子买了两只粽子。我问售票的小伙子:“多少钱一个?”“十二快”,小伙子答应得非常干脆。我付了二十四块,并请他们帮我加热一下。在等待加热的时候,我随意的看了一下,小伙子给我的“小票”。只见上面写明:“品名:粽子、单价:6.00、数量:4、金额:24.00”。小伙子见我在看小票,一把就将小票抢了过去。我没跟他理论,提着粽子我就走了。肯定,今后到上海,我是不会再光顾这家店的了。然而我在杭州,买了一包软包装“玉溪”香烟,跟成都价格一样。我去买饮料,也跟成都的价格一样。按我的想法,杭州应该比成都贵一点点,至少香烟应该贵一点点,可人家杭州人不这么想。我们去旅店旁边的饭馆吃饭,这里一日三餐有小吃、米饭、炒菜、海鲜等等应有尽有,而且味道很不错。每次老板都要说:“欢迎下次再来!”他这是在“留客”!杭州的老板根本不会,因为你是讲“普通话”的外地人,就提高商品的售价。他们都希望留住客人。          我们到旅馆住店,交钱时发现钱不够了。同服务员说明情况后,她没有因为我们钱不够,就将我们拒之门外,而是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店里。我立刻给儿子打电话,让他从“余额宝”给我的卡上打点钱来,因为我没有开通手机支付。第二天钱就到了,我去取钱又找不到银行。于是,我就一路问下去。凡是我问到的人,都非常仔细地给我指路,这让我心里感到非常温暖。我们到中国美术学院,寻找父亲的“足迹”。当我们来到学校“档案馆”,负责管理的陈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不仅给我们拍了父亲当年的“同学录”,而且还给我们打印了一份父亲的“报名表”。这让我们非常满意、非常感动!                                          杭州人民对外来游客的友善态度,使我们这些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不觉得,我是个无家可归的路人;我就觉得,我就跟在家里一样。这里的人民彬彬有礼、热情洋溢,难怪我父亲将杭州视为“第二故乡”。在这里,我想对自信而友善、彬彬有礼而又热情洋溢的杭州人民说一声:“向杭州人民致敬!”      
回到成都,有一天同家人一起去参观“蜡像馆”。我们惊奇地发现,里面塑有马云的蜡像,我非常高兴地和马云照了一张相。马云不仅代表杭州人民,是杭州人民的骄傲;他也代表全中国人民,是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回到家里,我又开始策划下一次旅游,杭州将会是目的地之一。因为杭州玩一次是玩不够的,就像宣传片中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样;“杭州也是我这个成都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次杭州之行,给我太多美好印象了。当然,出门在外不可能事事如意,对于这点,我们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两次发生相同的尴尬事,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因为是旅游发生的事,我就顺便说说“旅游”这件事。
一般我们出行:一是“自驾游”,自己开车。二是“自由行”,不跟团自己走。三是“跟团游”,由旅行社组团,导游带队游览。如果不开车,年轻人喜欢“自由行”。而中老年人则偏爱“跟团游”,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跟团游”这中间,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旅行社”。旅行社就好比是一张网,我们出行的飞机、轮船、火车、汽车,旅店、餐饮、景点通通都在其网中,并且安排得井井有条。所需的费用、工资、税金、利润等等都一次性向游客收取,唯独漏掉了“导游费”。为什么不把“导游费”也收进去呢?好像导游不属于旅行社编制,那么飞机、轮船、火车、旅店属不属于旅行社编制呢?如果不属于,那就是“协作”单位。那么导游也是“协作”单位。都是“协作”单位,为什么旅行社向游客收取的“旅行费”不包括“导游费”呢?!难道他们没有出力?难道他们的工作没有价值?难道他们的付出不被社会承认?我不是搞旅游的,但我相信全国对旅游市场的“投诉”中,对“导游”的不满,一定不在少数。因为他们被“边缘化”了,他们的劳动、他们的付出也都被“边缘化”了。他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报酬,他们只能像“黄牛党”、像“穿穿儿”、像“寄居蟹”一样,寄居在这个庞大的“旅游市场”中,以求生存。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游客到他们指定的地方,购买游客可买可不买的商品上。游客玩得怎样,游客满不满意,游客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意见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游客到一个地方游玩,光是购物就有两到三次,加上路上坐车,到景点只能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最后就连到的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因为很多时候是跟不上导游的,更听不清他们讲的什么。
    我们到杭州前,在苏州玩了两天。两天里,我们就进了五次购物点。本来我们对导游的处境,就比较同情。他们也坦承地告诉我们,他们的工资是从我们的“购物款”中提取。因此,我们也尽量多买些东西。第二天回到住地,我们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当点好菜后,我怕钱不够,就到旁边“柜员机”去取点钱。开机后我才知道,我的卡上只剩一千六百块了。我的头‘嗡’的一声响起来,因为到苏州时,我的卡上还有七千块。这时喇叭不断传出:“如发现银行卡出现问题,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我取了一千五百块,并不断告诫自己:“冷静、冷静,好好想想钱到哪里去了!”结果我把这两天刷卡购物类累计一下,刚好差不多。
    第三天到杭州,来接我们的是一位,自称“九零后”的“阳光小伙”。我第一件事就是:请他帮我们介绍一家旅店,他满口答应说包在他身上。他带我们乘船游了,“西湖”和“西溪湿地公园”,购了两次物。老伴把一千块“压舱底”的钱,也交给了我,以便购物。我们准备到了旅店,再叫家里打点钱到卡上。
    车到了西湖边,我们下车步行到码头。小伙用极快的语速和步伐,边走边给我们讲解西湖。我们中好些人感到吃不消,想请他慢一点。我赶上前去,把话带给他说:“我们都是四零后、五零后、能不能请九零后稍稍慢一点,我们都跟不上了”。小伙听后说:“没事儿,今天我们都是九零后。九零后,快走吧!”说完向前跑去。从早晨到下午,我同小伙提了四、五次旅店的事,他都叫我放心,保证我们能住上店。一天的“坐船观水、物品购买”后,天也黑了,我们的旅店还没着落。“阳光小伙”这时不说话了,他根本就没有,对安排住宿的人讲。我问他们,为什么说话不算数?他们回答我,没有交订金,就不安排住处。还说我们不下车,就把我们拉回苏州去。我这下真生气了,因为我知道,下车一公里内一定能找到旅店。我就是不下车,要叫他们给一个说法。我们两个老人背着包,带着小孩连方向都不知道,怎么找旅店?幸好车上一对上海来的夫妇,他们帮我们联系上,他们住的旅店还有房,这才平息了争端。到了旅店,苏州的一幕又出现了。旅店服务员让我们交四百块,可是我们只剩下三百八十块了,如果全交,晚饭就没着落。我同服务员商量,先交三百,明天款到了再补齐,服务员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要求。有了上海夫妇的帮助,又有了服务员的热情接待,我的心情一下又好起来了。
导游们根本没有做好,一方的“形象大使”;没有做到代表一方人民,向远到的客人尽“地主之谊”。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促使游客购物上,用在宣传他们的商品和卖场上。仿佛,除了他们介绍的地方,游客就买不到,价格公道的好商品。他们甚至把游客,带到庙里烧香、算命。他们使用一切手段,让游客多花冤枉钱,有时还出言不逊,目的就是赚取更多的佣金。就像之前的医生,给病人开的药越多、越贵,他们得到的提成就越高一样。他们怎么会,站在游客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呢?!
    在这里,我想给我们的“旅游管理部门”,提个建议。能不能各地,都成立一个“导游公司”,把本地的“导游”,都纳入管辖之内,考核上岗。“公司”的开支由“旅行社”向游客收取的“导游费”项下支取。就像“保安公司”、“家政公司”、“搬家公司”一样,人员由公司派出,报酬由公司发给。导游们有了稳定、正常的收入,自然就不会,像现在一样,搅得旅游市场,混乱不堪、怨声载道。
    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旅游市场上,再不能将“导游”这个群体“边缘化”了!他们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大使”,是“旅游市场”,这个大舞台上的“节目主持人”。他们的作用,绝不可小视。一个地方的“旅游环境和秩序”好不好,不在乎它有,多好的设施和多美的景点。而在乎“旅行社”及其“协作”单位,服务质量的高低。假如游客对一次旅游满不满意,“旅行社”要起“主要”作用的话,“导游”就要起“决定”作用。希望“导游”能回到正常的,旅游活动中来。把我们国家的“旅游产业”搞得更加欣欣向荣!
      2017年7月17日 成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461
沙发
发表于 2017-7-19 09:49:33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杭州,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摄于今年清明时分)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9

主题

2万

帖子

5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27461
板凳
发表于 2017-7-19 09:50:12 | 只看该作者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6

帖子

8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13:18:47 | 只看该作者
文化胡同老师的照片太美了,杭州确实是“人间”天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4 04:07 , Processed in 1.123202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