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2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回城归功谁人

[复制链接]

40

主题

91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6:18: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年来众说纷纭,其实这样的,且听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911

帖子

19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6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6:55:23 | 只看该作者
据《习近平知青七年岁月》记载:1969年到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功6601人,1971年国家开始在知青,招干,招生,征兵。这样到1975年末,整个延安地仍待在农村的北京知青只有991人,占26601名北京知青的3.7%

又据《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1973年8月4日,经过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发[1973]30号)文件。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按照国家计划在下乡知青中招工、招生、征兵、提干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知青“病困退”的政策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板凳
发表于 2018-12-9 10:47: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0:49 编辑

李庆霖的一封信,是毛泽东对早已认识到文革后期他发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初期出现的偏差——与本已贫困地区的贫下中农争口粮、争工分的现象加以解决。
而早在1968年的6.18批示就已做出了战略性的调整,为毛泽东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最终目的——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和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最终目的做了安排。
1973年虽然开始了对下乡知青的安置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决定,但是——永远不会让69年以前的一名知青返城(除了对真正独生子女和严控严重病情不能在农村工作的知青除外),宁肯让青年农民进城、也不招收1969年以前下乡的知青回城。
对当年1969年前知青运动到贫困地区落户的知青也是就地安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地板
发表于 2018-12-9 10:53:13 | 只看该作者
自1970年以后,国家已经解决了因为文革而积压的初、高中各三届毕业生和69届毕业生。国家对城镇就业已经走上了正常的轨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5#
发表于 2018-12-9 13:22: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3:25 编辑

在我看来,1976年以后中国城市知青回城的归功人,也是当年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插队落户、永远扎根农村一辈子和建设边疆、子子孙孙扎根边疆最终目标的历史罪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6#
发表于 2018-12-9 13:34:55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回城功归谁人?-察网
m.cwzg.cn/history/201811/45833.html?page=full
Translate this page

Nov 26, 2018 - 又据《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以下简称《始末》)一书记载:1973年8月4日,经过毛泽东审阅,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发【1973】30号)文件。该文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7#
发表于 2018-12-9 14:1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9 14:24 编辑

护林人 发表于 2018-12-9 13:22
“在我看来,1976年以后中国城市知青回城的归功人,也是当年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插队落户、永远扎根农村一辈子和建设边疆、子子孙孙扎根边疆最终目标的历史罪人!”


网管会发出通知说不争论,因此我在这里不想争论,只是有一点很好奇,如果我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在1968年处于毛泽东或周恩来的位置,我们怎样不做“历史罪人”呢? 在1968年代,不要说毛泽东或周恩来,就是刘少奇或邓小平敢去想象开放市场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容许农民“大进城”去打工?如果换了我们中的任何一位“高人”在1968年出任党和国务院最高领导人,不当“历史罪人”的高招在哪里?


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被“倒逼出来的”,我的发现是改革开放是被知青大回城后就业问题严峻而“倒逼”出来的。 知青大回城和国家终止了上山下乡后,城市就业问题又回到了到1968年的原点,按老的计划经济和国家大包大揽的就业分配模式已经走不通了,因此老革命经济学家薛暮桥提出开放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与邓小平不谋而合。

要说曾经想让知青一辈子扎根边疆的正是文革前参与协助周恩来上山下乡工作的邓小平!

资料:

农场(兵团)知青的安置
“新疆紧靠苏联。60年代初苏、中关系急剧恶化,新疆的战略地位益显重要。与此同时,"大跃进"的失败导致国民经济凋敝不堪,百业萧条,农村饥馁遍地,发生了饿死人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大城市一下子涌现出数量庞大的失学待业青年。尤其是上海市,就业问题相当尖锐。仅需要安置的初、高中毕业生就有十几万人。于是以这批青年为主要对象,制定了一个新的、大规模向新疆移民的计划。
上海市委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派工作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师和农2师塔里木垦区作长期安置计划的考察,把该垦区作为安置上海知青的基地。这项计划曾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支持,他指示:"将童男童女分别组织部队,生产打下了基础,劳动熟练了,有对象结婚,就在边疆安家。"鼓励上海青年在新疆安家落户,既缓解了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又可起到屯垦戍边的作用。一举两得,是有深远考虑的。1963年9月,农垦部长王震在一次会议上充分肯定了将知识青年编入生产建设兵团的安置办法,他说:采取征兵组织生产部队的形式,首先是保证青年学生在吃穿用上面相等于步兵士兵的待遇(每月津贴费可比士兵略低),每人每年伙食、服装、津贴等费用约需250-300元,三年后再评定农工工资等级,这样就能够巩固住。其次是参军可以激发青年革命精神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军队形式的组织纪律性强,便于对青年进行管理和进行政治、生产技术教育,能够较快地成为有文化有生产技能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产业军王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63年9月。。由此可见,当初是将生产建设兵团视作安置城市知识青年的一个理想场所。军队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的殊勋,它在建国以后享有的崇高荣誉,以及它在年轻人心目中居有的神圣地位,都使这一设想变得切实可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8#
发表于 2018-12-9 14:20: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9 15:01 编辑

接上:
生产建设兵团领导在上海做动员时,曾许愿进兵团就是参军,发军装;不满16岁的,到新疆可上技校,毕业后愿回上海的就回上海,吸引了不少青年学生报了名。到"文革"以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接纳上海知青9.7万。据说,平均不到四户人家中就有一个知青到边疆落了户。加上来自北京、天津、武汉、浙江、江苏等省、市的知青,总数多达12.7万人。他们到新疆后,被分别安置在南起塔里木河南岸,北到中、蒙、苏边境的阿勒泰,南北相距2000公里的地方。
  知识青年到兵团后,在"屯垦戍边"方面做出了贡献。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国归来路经新疆时,视察了石河子垦区。他们看到垦区良田棋布,渠道纵横,林带葱郁,工厂林立,非常高兴。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石河子接见了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等11人。周恩来指着陈毅对知识青年们说:"这是你们老市长,他关心你们,特意来看望你们。"张百顺等:《上海女知青采访录》,《新疆日报》周末版,1993年1月9日。杨永青的父亲是香港的资本家,她不留恋家庭富裕的生活,坚决要求到边疆扎根。周总理知道这一情况说,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和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都要看他们现在的表现和立场。只要能同原来的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全心全意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就会有光明前途《中国农垦》,1965年第9期。。周的这段话,对于众多出身不好的知识青年曾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周还引用"埋骨岂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的诗句教育兵团干部战士扎根边疆。”

不是有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吗?好象现在不提了? 老邓文革前设计了“将童男童女分别组织部队,生产打下了基础,劳动熟练了,有对象结婚,就在边疆安家。”还设计了“插队为主”,但是文革后他终结了上山下乡。举一反三,随着历史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实验不可避免的一波三折,毛泽东和周恩来如再多活一些年难道就不会结束上山下乡?大跃进,大食堂不是由他们结束的吗? 革命不是由不会犯错的上帝发动的,革命是由“历史罪人”发动的,如果犯错就是犯罪这个逻辑成立的话,全人类没有一人不是“历史罪人”,似乎也有例外的,那就是打“马后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9#
发表于 2018-12-9 19:11: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的主题是指文革后期知青运动返城归功谁,无声却跑题到文革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历史了。好像文革前上海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都是社会(有知识)青年吧。他们是支青(支援边疆建设的有文化的青年)不是文革后期知青运动的知青;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6
10#
发表于 2018-12-9 19:1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许多人都认为知青大返城是因为云南知青闹事的功劳,而北大荒国营农场的北京知青绝大部分在1978年底都走光啦——我是我们二九0农场场机关除了农场副书记之外最后一个返城的北京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24 05:28 , Processed in 0.2560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