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76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梦年华》节选(二)

[复制链接]

712

主题

739

帖子

272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2 07:1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0-10-13 07:32 编辑

追梦年华》节选(二)

初进厂门

4

   出了车站,家在本市的知青们各自回家,我和另外两个人因为家在外地,(我家搬到扶沟五七干校了)只好等着厂里来车和师傅们一起直接去厂里。
   我们厂几乎在省会的最西边缘,稀疏的路灯照着昏暗的马路,马路上车辆很少,路边的树影在晚风中一闪一闪地,显得有些萧瑟。院墙以外,就是农村的庄稼地。那天是个周末,工厂院子里黑黢黢的,没什么人,几盏路灯鬼火似得闪着微弱的光亮。杜山师傅把我们交给后勤上值班的一个老师傅,自己也回家了。老师傅说现在厂里没人,单人宿舍没法安排,叫我们当晚先打地铺睡在会议室里。
   厂区空气洋溢着浓烈的苯化物气味,呛得人有点窒息。老师傅打开仓库,拿出几床旧棉被塞给我们。另外找了两个草垫子说:“先凑合两晚上吧。”
   我们把一床棉被铺在草垫子上,当做褥子,和衣躺下,用另一床棉被的一角搭住肚子,仍然闻到一股刺鼻的霉味和尿骚气。这就是我的工作单位吗?那一夜,我几乎没有合眼,想着曾经去过的干净体面的铁路职工宿舍,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里不是我的理想所在,赶快找机会调动工作。
   我下乡插队,已经整三年了。从第二年开始,招工、招兵的信息就不断传来,先是一些省直干部子弟通过内部指标当兵入伍,然后工厂也开始大批招收工人。周边的知青一批批离开农村,走向新的征途。此时我已经清楚,国家为我们安排的出路,在于回城参加工作,而不是真要扎根落户当农民。
   我当时父母在干校,属于问题尚无结论,当然不便考虑当兵的问题。当工人的工资待遇都差不多,区别在于你去哪个单位,干什么工作。所以我心中的梦想,就是寻一个体面一点的国营单位,最好能回到铁路上。
   我虽然在农村的处境不错,但工作毕竟是临时性的。公社领导也很关心我的前途,有单位下来招工,不断为我提供推荐机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合适选项。公社老赵书记对我说,干脆你不要走了,就在公社干吧。其实对我来说,这也许是一条很好的出路,迫于世俗观念的压力,我没有做这样的选择。
   这次招工单位是一家橡胶厂。工厂规模不大,行业也不为我喜欢。但是在知青中招工已经进行两年,很多青年点都已经接近尾声,一些集体所有制商业、服务业单位也开始下去“收底”,以后的机遇不好预测。我不敢再盲目地等待,就这个厂吧,好歹是个国营,而且人家很愿意要我,不如先借此机会,跳出农村这个广阔天地,于是有了后来的一切。
   第二天,是个星期天,我没地方去,在厂区转了一圈。啊,破旧不堪,全没有想象中国营工厂那高大雄伟的气派。除了两座稍新一点的红砖车间外,其余统是那种锯齿形的砖木结构老式厂房。车间门帘破旧邋遢,随处扔着破布,整个厂区到处是炭黑的痕迹,用手在什么地方随便一抹,就是一手黑粉。
   车间里码放着成卷的细帆布,它们有做帘子布筒的材料,也有的用来做橡胶胎面的隔离层。师傅们用毛刷蘸着胶浆,在帆布面上随意涂画一番,据说是为了防止思想不好的人偷拿回家私用。
   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无处不在的花脚蚊子。花脚蚊子又称黑斑蚊、马来蚊,据说最初还是外国引进的。这蚊虫咬人的时候并无声响,一口下去,叮着不放,哪怕被拍之以死。花脚蚊子的叮咬既狠且毒,咬过的地方迅速红肿,奇痒难忍。厂区到处堆放着橡胶和废旧轮胎,本是一个蚊虫极容易滋生的地方。虽然厂里经常派人喷洒药剂,却不能根绝。那腿上长着白色斑点的饕餮者,成群结队,有时竟像一片茫茫黑雾,尾随着行人,防不胜防,令厂人深恶痛绝。

5

   虽然满心想离开这个不称心的环境,但作为正式就业的人,那毕竟不是轻而易举说句话的事情。况且我们有三年学徒期,没有转正定级,是不可以办理调动的。所以,只能捏着鼻子面对。
   第二天,我们在厂里集合。厂里给我们每个人预支半个月的工资,先解决吃饭问题。餐厅兼礼堂是一所宽大的平房,正面搭着简易的舞台,舞台的侧面是一排食堂卖饭的窗口。餐厅里没有桌椅,工人们排队买饭后,在餐厅内外围成一个个小圈圈,蹲在地上吃。好在我们才从农村出来,也都还能接受。
   进厂的头一个月,照例是办学习班,地点在家属院新盖的一排平房,我们的住宿也临时安排在那里。房间不大,两人一间,我和卫国住在一间。
   学习班仍然由招工组负责,新学员被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九个人,我还被宣布担任其中一个组的组长。六个组长轮流值更,早上六点吹哨起床,带领大家围着篮球场跑步、做操,然后吃早饭,八点半回到宿舍分组学习。
   当时中枢有一位重要的领导人叛逃,全国发起对他的声讨和批判,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紧跟形势。大家一遍一遍地读着上面发下来的批判材料,然后轮流发言。认真地讲,普通老百姓对高层是非是说不出什么的,不过是人云亦云,走个过场。既没有什么特点,也不可能有什么新意。管事的师傅们一离开,大家马上就开始山南海北的神侃。
   杜山师傅的新家就在我们宿舍隔壁。他有一个漂亮媳妇小张。小张是来自本省南部某县的乡下姑娘,如今也在厂里工作。她皮肤白皙,大眼睛双眼皮,两根油光发亮的发辫垂在胸前,如果不开口说话,还真看不出她是个农村出来的人。杜山师傅马脸,五短身材,在厂里号称老矬,俩人站到一起怎么看上去都不太般配,真不知当年杜师傅是怎样把她哄到手的。
   晚上杜师傅家经常来客人喝酒,多是厂里的一些造反派老工人。菜肴很简单,一般是花生米,豆腐皮,凉拌白菜心,主要是酒逢知己,对把的人在一起说说话,或者发点牢骚。有时他喜欢拉上我和卫国,我们有时也买点酒菜还个人情。在杜师傅家的酒摊上,我们认识了不少造反派师傅,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付奎师傅和宗光师傅。当时厂里造反派群体属于受压态势,所以师傅们看上去情绪不太好。
   在杜山师傅的朋友圈中,我们还认识了祁师傅,一个老实敦厚的电焊工。说起祁师傅,还听说一些有趣的传闻。他白净面皮,性格内向,中等身材,虽然说不上英俊潇洒,也算是大堆上的人。但是,祁师傅年逾三十,个人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当时,就算是大龄剩男了。朋友们给介绍了不少,但是一直没有成功过。祁师傅不好找对象的原因只有一个,他太过于老实,即便是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们也不一定都喜欢老实疙瘩。
   据说有一次,别人给他介绍一个对象,因为找不到地方见面,杜山师傅就把自己的屋子临时借给他。女方来了,初次见面,腼腆的祁师傅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介绍人把两人拉到一起,就走了。
   祁师傅独自面对一个陌生女子,心里有点发怵,他大概害怕外面有人偷听偷看,于是站起来,去关上房门,还压下了门锁的保险。他这一番举动,叫女方顿时紧张起来。人家不了解他,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为了保护自己,那女孩子跳窗户跑掉了。反正住的是平房,窗户也低,且没有装防护栏。从此再无音讯,一场约会变成了人们酒桌上的谈资。
   但是祁师傅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们进厂不久,祁师傅就结婚了,女方是一位纺织厂女工。结婚那天晚上,我跟着师傅们去贺喜,在简朴的单间新房里,新娘子有点局促地站在床边上,祁师傅机械地向新娘子介绍着来宾:“这是某师傅,”然后又指着新娘子对着我们介绍说:“这是秋香(新娘的名字)。”那时候社会风气很文明,贺喜的人们坐一会,吃块糖,说几句吉祥话,就告辞了。
   祁师傅工作勤恳踏实,任劳任怨,恪守本分,与人从无争执,受到全厂上下一致好评,素来有着“老黄牛”的美誉。后来他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是我们厂工人中的先进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20-10-12 07:55:02 | 只看该作者
初到工厂不适应,
众多问题存于心,
跟着师傅喝小酒,
认识厂里一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4 07:03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