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聚焦小山村 追寻大学问 (之四)

[复制链接]

749

主题

2132

帖子

691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9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4 08:09: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8-7-24 08:21 编辑

聚焦小山村  追寻大学问(四)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剪影
□张翟西滨



习近平当年住过的窑洞。

       面对窑洞一角,陈列着一个书柜。在新近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中,习近平说:“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在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来自北京十多所学校,其中清华附中、五十七中等学校的学生多有家学渊源,他们都是背着书来到延川的。大家交换着看书,竟形成了一个爱读书的小气候。
       多年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尚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90年代编订的《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来本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其中一个就是习近平。
       北京知青到延安后,继而被分配到距离延安80公里左右的延川县,最后,到了文安驿镇。公社已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名单招呼分到自己村的知青。梁家河大队一队队长带着15名知青回到梁家河村,其中就有习近平。从那一刻起,16岁的习近平在那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

       在“知青旧址”外墙体,手绘的一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图案下,当年,习近平率领大家,于1974年7月中旬,一个容量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建成了。这是延川县第一口试验成功的沼气池,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今日的梁家河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村上100多户人家将陆续搬迁到镇上居住,孩子们全部在文安驿镇上幼儿园,读小学,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在狭长路窄的山沟沟,我发现,少数村居依山而建,大多办起了“农家乐”,诸如:“梁家小院”、“老梁土菜馆”等。



       顺着川道一斜坡,我迈进了一家“石磨小院”。嗬!刚进头门,就被琳琅满目的食品柜台所吸引,里面陈设着土月饼、油馍馍等熟食,旁边的摊位摆放着“梁家河”品牌的黄小米、黑小米、红枣、核桃等土特产,有袋装的、散装的,价格不一,任意选购。掀帘走进窑洞,女主人正为游客在调凉皮,每碗7元。我走出窑洞,环顾四周,墙面手绘有“古法传承——石磨、凉皮制作工艺图案”;顺墙面还竖立着早年使用过的镢、锄、锨、扁担等农具,窗台上摆放着木瓢、搓板、捣蒜的石舀等日常生活用品,霎那间,将我带回了那难忘的知青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6:22 , Processed in 0.188011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