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2093|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知青文化”的认识

[复制链接]

72

主题

242

帖子

36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6 22:1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申安喜 于 2017-7-26 23:03 编辑

关于“知青文化”的认识
     什么是“知青精神”?
申安喜
      人类在生活、生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先进知识,发展壮大。既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了知识青年群体,必然存在一定的知青文化内涵,如何挖掘和总结“知青文化”,应该是老知青们的心愿。
      什么是“知青文化”?精确地说:就是有志知青,听党话、跟党走、服从袓国分配,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本身的知识文化作用,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知青到农村后,为农村增添了力量,加强了城乡联系与交流,改进农业生产枝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一定的良好作用。撰写了数不清的感人篇章,创立了中国近代史“知青文化”光辉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85
推荐
发表于 2018-3-13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过去有关队知青上山下乡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几十年来人们的思想,有时还停留在有些极左、或者有些右倾的状态下,几十年一下子很难改变一个人,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环境与身边事物的影响,产生和决定自己现在观点的,这些都是无可厚非和没毛病的。
          我想说的是:如果再有什么运动,我绝对不会去上山下乡,而且子子孙孙都不许去。原因:不言而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242

帖子

36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2:03:23 | 只看该作者
晋阳秋 发表于 2017-7-29 22:34
什么是“知青文化”?精确地说:就是有志知青,听党话、跟党走、服从袓国分配,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 ...

各人所见、无所谓争辩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242

帖子

36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7-30 15:23:58 | 只看该作者
晋阳秋 发表于 2017-7-29 22:34
什么是“知青文化”?精确地说:就是有志知青,听党话、跟党走、服从袓国分配,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 ...

     一,举个很小的例子:火车头只有一节,带动了几十节车箱。什么道理呢?
   二,雷锋精神是要的,假如全民都当了雷锋的话,那就无须再学雷锋了是吗?
只是个人看法,请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242

帖子

36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0
5#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23:3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申安喜 于 2017-8-1 14:15 编辑

       看到你所言,目前确实存在对知青下乡有偏见,是事实。
可我们当知青的,如今总结自己的经历,总不能把自已打入地狱吧?不可炒自己的鱿鱼的!           看大局,尊重历史条件,无论你是愿意不愿意的,是强制性还是不强制性的下乡,总体上说都是服从了的祖国的分配去了农村,广义上说:听党话跟党走是实际存在的。
    “精神”二字,以精为准。例:愿去战场上当英雄,去牺牲自已的人,只是少部分代表性人物,少而精之理,也就产生某种“精神”,在总结历史“精神”中,其目的是把好的、优质的东西总结出来,以致发扬壮大,人类才能发展。人们假如总是唉声叹气,找后悔药吃,人类是不会壮大的。。
      历史实际情况,当年国家还很穷,领袖们还穿着补丁衣服,何况人臣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2
6#
发表于 2017-8-3 15:26:26 | 只看该作者
我赞成您“无所谓争辩之言”,我们都是做过“受苦人”的知青,对下乡,对农村,对农民,对当时的政策,对改开的成果,等等,都略知一二。不过个人感觉以及个人经历大不相同,于是分歧是有的,当然谁的想法是“偏见”,有待后人说去吧。
我们这一代人说自己好,那是“吹”。家长经历多次运动,孩子或许受到牵连。浮夸吹牛大跃进,直接导致挨饿。四清文革破坏了农村的一部分经济,大寨工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积极性。我们无学可上无工可做,到了农村,只是在待业。我们想象“大有作为”,其实是农民都不想作为,不敢作为,怕资本主义。我们村修大寨田,把果蔬埋成灌木丛。毛主席55年批示“一人一亩水浇地”,说的是我们汾阳县,我们去时早就达到和超过了,但是口粮还是不太够吃。人懒?地孬?您应该懂的。
没有了束缚的我们村,现在很富裕,借力汾酒厂和汾阳火车站,已经不比城里差多少了。这些都是人家自己做到的,只要政策好,农民是会过日子的。
汾阳县当年有大专一所,中专一所,县里和几个公社都有中学,我们杏花村就有中学,小学很普及,我们村就有完小。国家农科院在汾阳有研究所,各公社有农机站、农技站、种子站等等,人家缺我们这样的知青么?我们的知识能为老乡做什么?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民教育我们什么。下乡两年,学的都是我们曾经鄙视的市侩哲学,与雷锋精神风马牛不相及。当然这社会经验对后来的我们很有用,也是造成全面腐败的原因之一。
瞎聊几句,主要是想说说我的看法,既然不能对农民有什么作为,也没有达到再教育的初衷,下乡是成功了,还是那啥?至于穿补丁衣服很光荣吗?他们有特供,有专车,林彪、江青家里都有空调,烟是特别制造,碗是专门烧制,住的是北戴河庐山西湖玉泉山中南海,补丁衣服说明什么。
好了,不必强求一致,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242

帖子

36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50
7#
 楼主| 发表于 2017-8-6 09:17: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所以叫历史。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看未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63

帖子

19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41
8#
发表于 2018-3-5 21:55: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从自己在农村的实践很喜欢晋阳秋的文章,希望能更多看到他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10 13:37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