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历史的碎片》(3)

[复制链接]

24

主题

34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09: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三章 姑姑支内


    张华的姑姑住在繁华的淮海路,也是石库门弄堂。姑父解放前有很体面的工作,有不错的收入,他们一家住了一整套房子,是姑父解放前用金条顶下来的。姑姑高高的个子,白白净净的,乌黑的头发垂到肩上,烫成波浪形。她最爱穿旗袍,姑姑穿上旗袍又秀气又大方,在张华眼里姑姑是最漂亮的。姑姑的儿子们也都长的象姑姑,一个个白白净净的,穿上白衬衫背带裤,就象电影里面的小少爷。姑姑有6个儿子,没有女儿,因而很疼爱张华,张华的积木啦,洋娃娃啦都是姑姑给买的。
    周日的时候,张华的父母会带着孩子们到姑姑家去玩,姑姑姑父也会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到张华家来玩。孩子们都是人来疯,最喜欢家里有客人。姑姑来的时候,张华父亲的心情也特别好。孩子们比赛爬楼梯,从楼下跑到阳台,再从阳台飞一般往下冲,震得楼板咚咚响。或是在院子里玩摔跤比赛,一个个把衣服滚得脏兮兮的。父亲却总是笑着的,从来不发火,母亲总会做点好吃的,让孩子们享享口福。
    今天不是周日,这么晚了,姑姑怎么一个人来了呢。张华觉得有点奇怪。姑姑把张华揽在怀里,跟张华的父亲说,他们要去支援内地建设了。姑父的单位里好多人都报了名,姑父觉得不报名不好,显得太落后,就也报了名。本来以为报个名而已,被批准的人其实不多,但是没想到姑父被批准了,因为他们有6个男孩子,会是6个好劳动力,那正是内地所需要的。他们全家都要到西南的一个小城市去了。姑姑说着,不由得落下泪来。父亲却只是沉默着。姑姑掏出手绢擦眼泪。张华看到姑姑哭了,也把自己的手绢拿出来帮姑姑擦,姑姑脸上带着泪痕笑着,把张华搂得更紧了些。父亲于是才问姑姑什么时候走,有没有事情要办,要不要帮忙。张华的父亲已经是右派,他非常理解在单位里要表现积极的必要性,姑父解放前体面的工作,到了解放后当然是一段不体面的历史,他必须夹起尾巴做人,处处小心谨慎。既然是自己报了名,又已经批准了,当然就是要去的,没有什么可说的,说什么也没有用。其实张华的父亲是从美国回到祖国来的,一心想为建设国家出点力,自以为可以和政府掏心窝子,万万没想到会成为右派,不能再搞专业,只能在研究所里打杂。他对自己的处境也是无话可说。
    姑姑一家走的那天,张华全家都到火车站去送别。表哥们没有穿白衬衫背带裤,姑姑也没有穿旗袍,她流着泪,搂着张华。张华想到姑姑要坐火车到很远的地方去,以后不能带着哥哥们来玩了,也不由地哭起来。姑姑给张华擦着眼泪,哄她说:"不哭,不哭,我还会到上海来看你们的。"声音却是哽咽着,泪水不停地从眼眶里涌出来。火车开动了,姑姑他们从车窗里探出身子挥着手。但是不一会儿,张华就看不见姑姑了,绿色的火车鸣叫着把姑姑一家带去了远方。


    姑姑走后的第二个国庆节,张华和柳絮要入队了。兰兰,高原因为是“六•一”节前出生的,“六•一”节就入队了,看他们天天戴着红领巾,张华和柳絮羡慕得要命。挨过了四个月,终于也要入队了,她们高兴得不得了。那天她们统一穿着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这样的搭配叫少先队队服。象"六•一"、"十•一"或入队这样的大日子都是要一本正经穿起来的。队服不是统一买的,都是自家的衣服,白衬衫有本白的,漂白的,新的,旧的,颜色并不一致,蓝裤子更是色调各有不同,但这并不会妨碍烘托起格外庄严肃穆的气氛。老队员为他们戴上鲜艳的红领巾,领着他们在队旗下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新队员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发出自己的誓言:"时刻准备着!"宣誓的时候,柳絮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心里隐隐约约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异样的感觉,好像从那一刻起,他们就肩负了国家民族天下的重任,共产主义就刻在了她的心里。大家唱起嘹亮的队歌:"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英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勇敢前进前进,跟着毛泽东••••••"歌声也是从他们心底里发出的誓言,他们要循着歌声的指引努力实践革命的理想。
    在毛泽东时代,革命是最强大的舆论。 毛泽东是伟人,伟人就是注定要做非同寻常的事情。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在1949年成功地缔造了新中国,这是毛泽东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在1949年之前的100多年里,中国不断地受到外国的入侵,受尽了欺辱,时时感受到面临亡国危险的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不惜流血牺牲,努力奋斗。国民党蒋介石也曾经在奋斗的队伍里。是共产党毛泽东带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出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实现了仁人志士们孜孜以求的梦想。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各界精英,为了实现祖国富强,为了祖国能够扬眉吐气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来跟着毛泽东干。新中国是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穷国,要富强起来有很长的路要走。仁人志士们愿意艰苦奋斗,为了心中的梦想,他们愿意奉献一切。
    毛泽东深谙“民不患贫患不均”的道理,在刚刚建立起来的贫穷的新中国,实行"均贫富"。他使得人们为获取更多利益尔虞我诈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使得人们成功的标准似乎只有努力工作,展示才华,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成功几乎与金钱无关,只有精神的奖励,这精神的奖励就是为祖国奉献辛劳和才华的自豪。这或许就是人们思想简单化的经济基础。社会上鲜有贪污,鲜有嫖娼,鲜有吸毒,人们几乎没有歪门邪道可走。这样的社会,与刚刚被替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贪污腐败形成鲜明的对照。虽然水至清则无鱼,虽然物质贫乏,虽然可能有污泥沉淀在了清水之下人们看不到的地方,但清纯的水毕竟令人舒服,也会令人感动。感动的结果就是一心跟着共产党毛泽东干革命,一切的生活,一切的工作,只要冠以革命的名义,就无比神圣,无比伟大,值得所有人倾尽全力。无数人为毛泽东缔造的时代而震撼,无数人将毛泽东的话奉为圣旨,无数人对毛泽东的崇拜不断升级。虽然常常有人吹牛皮说大话,虽然有三年自然灾害,虽然有人因莫名其妙的罪名挨整,但这些丝毫没有损害毛泽东的光辉。
    适应于这个社会的毛泽东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几亿人民的思维方式。将原本是少数人的思想,变成几亿人的思想,这就是毛泽东的神奇。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团结一致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的英雄精神,用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换来了共和国迅速的发展壮大。纯而又纯的革命思想,超前的共产主义精神,成就了一个时代浓浓的氛围。热火朝天地革命,成为最时髦的生活方式。那些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中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这新时代的革命前辈们成为无数人心中伟大的榜样。
    柳絮和张华已经是生在毛泽东时代长在毛泽东时代的光荣的少先队员,她们戴着崭新的红领巾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里。张华一进家门,看到姑姑家的三表哥来了,有点双喜临门的感觉。她一边放下书包,一边问:"你到上海来玩吗?姑姑好吗?"表哥还没有回答,妈妈就对张华说:"你表哥病了,又坐了几天车累了,一会儿到亭子间去休息,明天再跟表哥玩吧。"表哥对张华笑笑,跟着张华的母亲上楼到亭子间去了。张华觉得表哥不象生病的样子,比走的时候还胖了一点,只是不象原先那样白白净净了。她跟到亭子间去,见亭子间里已经搭了一张床,铺好了被子,母亲让表哥睡下,关好门出来。张华问:"他生什么病呀?"母亲说:"他们那里吃不饱,姑姑家里人都浮肿了,三表哥肿得最厉害,到上海来养养就好了。"张华说:"奥,我还以为他胖了呢。"
    表哥没有带粮票来,张华家的粮食很快就不够吃了。母亲常常叫张华到弄堂口的小饭店去排队买盖浇饭。盖浇饭不要粮票,是卖高价的,5毛钱一碗。平平的一碗饭,上面盖着一层菜,大多是蔬菜,有一点肉片,勾了芡,色香味俱全,看上去很诱人。
    一开始,盖浇饭是专门给表哥吃的,表哥吃着的时候,香味飘散开来,张华的弟弟们总会吃着自己碗里的,馋馋地看着表哥碗里的。张华觉得自己是老大,要有一点好的榜样,总是闷头吃饭,不朝表哥看,心里其实也是馋馋的。后来表哥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买的盖浇饭就四个孩子分着吃。那一年,张华家花了很多钱买盖浇饭,张华父母的工资不够用,母亲有时候就要跑当铺,把戒指,耳环,甚至丝巾,漂亮的桌布都当了,再也没有赎回来。后来张华问过母亲,为什么不卖掉呢,应该可以多得点钱吧,母亲说,当的时候总想着有一天能赎回来啊,而且当容易,卖难,把旧东西拿去寄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卖掉,等钱用的时候是不行的。
    表哥住在家里休养,张华的母亲到派出所去找户籍警,说姑姑一家是支内走的,现在三表哥身体不好,希望能把他的户口迁回来。去了几次都没有结果,最后民警对她说:"当初走的时候为什么不留一个户口在上海呢?有人就是那样办的呢。"母亲瞪大了眼睛呆了一会儿,才从嘴里挤出一句话:"走的时候说的是全家内迁,没有说可以留一个户口在上海啊。"民警说:"这种事要说的么,自己去想的呀,现在户口管得这样紧,怎么可能再迁回来呢。"母亲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想说什么,心里说不出来的味道,从派出所走出来很远了,脑子里才蹦出一句话"怎么会是这样呢。"这句话她并没有说出口,只是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又一遍一遍地想民警的话:"这种事要说的么,自己去想的呀。"这种事怎么会是自己想的呢,这不是政府管的事情么,怎么会要自己去想如何办呢,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就可以占便宜么,自己什么也没想政府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就吃亏么,那今后该不该按照政府说的去做呢,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但有一点是明白的,表哥的户口不能办,他就不能在上海久住,到第二年春天,只好回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934
沙发
发表于 2018-2-22 08:31:20 | 只看该作者
姑姑一家六男孩,
奉命支内边城呆,
表哥浮肿回一段,
没有户口迫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5 20:28 , Processed in 0.16900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