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学维语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5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24 16:51: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 学 维 语
   
                                                                  刘 通
      我自认为俄语学得颇为得意,但与王用俄语几番“较量”下来,他比我更好,本人甘拜下风。本来十中的水平就在三中之上嚒。三中现在怎样,不知道。
     65年我们进疆,火车刚到吐鲁番,生平第一次见到维族人,王便与他们搭讪起来。不一会就学会了两句维语,喜滋滋到我面前显摆。我们既然兴趣相同,不免臭味相投——都对维语发生了兴趣。
    到了农场,发现四连附近就有个维族连队,  与四连毗邻的六连是维族连队,它像磁石一般吸引了我和王永多。  
    首先那些矮矮的泥巴房子——我第一次见到这种房子——老乡就地取材用,红柳枝编成墙,再用泥巴两面糊,就可以住人了。走进去可以看到用泥土砌成的炕,上面铺着羊毛毡子。壁炉也是用泥巴砌的,敞开的大口里燃烧着红柳枝,但房子里一点烟也没有,烟都从壁炉的管道跑了。房子简陋但干净。
     一到六连,维族老乡看到我们,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但没有什么话。唯独有一个戴着羊皮帽子的年轻人,跨过水渠就和我们握手。我们不认识他,他可不腼腆,用夹着汉语的维语,比划与我们交谈·····。·
    总之我们认识了一个维族朋友——阿不列肯。这个十六七岁的维族小伙子,一付大大咧咧又嘻嘻哈哈的样子。
    阿不列肯确实与一般维族农民不同,不但说话又快又多,而且喜欢与汉族人交谈,这可能和他年轻又有文化有关。一开始,我们的耳朵和嘴巴都不是他的对手。渐渐耳朵练出来了,继而我们的嘴巴也跟得上了。
     阿不列肯上过学,懂维语的新老字母。
     维语的新字母近似汉语拼音字母,但发音和汉语拼音有较大不同,有几个发音是汉语拼音中没有的,甚是难学。有一个卷舌音恰恰俄语中也有一个。
     新文字推行了一段时间,到后来渐渐不用了,现在普遍用的还是老文字。老文字和新文字,字形和书写完全不一样。新文字的书写从左到右,老文字则从右到左,和埃及,伊朗,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国家的文字极相似。我从书上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许多维吾尔族年轻人到了土耳其,因为维语和土耳其语言文字非常相近,他们到了土耳其很容易融入其中。
    我们常常穿着皮统子(一种只用羊皮做的,没有面子的大衣)蜷缩在阿不列肯的“喔加克”(维语,壁炉之意)边烤火边用维语与他交谈。有时三个人吃着带血的肉。
    在阿不列肯的反复“熏陶”下,我们基本掌握了可以说是原味的维语,而不是汉族腔的夹生维语。回到连队再翻开从和田新华书店买的维语课本一对照,更有豁然开朗之感。又发现维语中有不少竟然与俄语相同,譬如,“汽车”“拖拉机”“电话”“银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等,更增加我们的学习兴趣。至于语法,有俄语底子,不难理解。
     我感到维语很有趣,似乎还能训练舌头呢。因为有的句子可以一下子连续不断说得很长很快,而且顺口,俗称很“溜”。譬如,我在一次会上用维语一口气说完“比蒙图库子于子奥的觅希白心结依列比孜新疆维吾尔阿坡大农姆和田拉育木洛浦那亥乙塞克孜尔巴依拉可买依堂雅尔丹比列迫开勒代”(意为:1965年我们支边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专区洛浦县红旗农场),顿时掌声响起。
     当然,如果我们能在正规的学校里学习维语,那肯定会有更好的成绩。翻译专业的学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据说在学习进入某个阶段时,学校会用“强制”手段:规定汉族学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必须用维语交流,长达两个月,无论开会吃饭睡觉。这自然比只在课堂上学习维语,其他时候仍说汉语强多了。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被这样“强制”啊,可惜我和王都没有机会进这种学校的。
     我是多么喜欢当翻译啊,王永多肯定也喜欢——做不同民族之间的“桥梁”它的意义它的乐趣,由此产生的幸福感——我无数次想象过。
    连队里还有一些会维语的伙伴,如胡小俊,胡春洪等,他们的维语都很棒。
  说维语也闹出一些笑话,譬如有人到维族老乡家买鸡蛋,说“托洪把玛?”(意为“鸡蛋有吗”),可是他说成:“洪托把玛”,就变成“老婆有吗”,结果,差一点挨揍。
  即使专业翻译,因为水平不一,也可能出错。听说文革中,有一次开会,汉族书记对维族老乡说:”你们要进行一斗二批三改”,翻译不懂“一斗二批三改”的含义,于是就译成:
“你们要斗争一个人,批判两个人,改造三个人”。据说,下面果真这样做了。还有一次,一个汉族干部作报告:“我们要防修反修,要提高警惕,不要麻痹大意”“麻痹大意”这个成语翻译听不懂,就胡编:“你们不要用马皮做大衣”。会后,维族人质问汉族干部:“什么时候我们用马皮做大衣了?马皮不能做大衣,羊皮可以做大衣,我们知道呐!”
  我和王永多,胡小俊,胡春洪他们都能理解“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名词的概念。
     听说阿不列肯现在“发”了,钱托洛托洛(维语,意为“钱很多”),是因为种大枣。最近他在河北沧州还打电话寻找王永多。他也近七十岁了吧。
有诗为证:    维语说话真好玩,又快又长舌又卷。
                      翻译笑话姑妄听,农场杂事添一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78
沙发
发表于 2017-6-25 08:08:4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下乡学维语,
交个朋友便于习,
感觉好处特别多,
如今仍然特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4 17:54 , Processed in 0.221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