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回忆手抄讲义

[复制链接]

81

主题

51

帖子

54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92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 20:0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难忘的回忆手抄讲义
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无意间看到一网友在网上调侃地说了一句“手抄本很不错,当年可以练字啊!”不禁让我回忆起66年在半农医学校的日日夜夜。
这是当年文革串联还未开展前夕,农村处在缺医少药,农民生病是大病拖、中病捼,小伤小病不算病的时代,伟人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农村各地为响应指示,实现村村有个医疗站,小伤小病不出村的构想,相继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当年我被贫下中农推荐去赤脚医生培训班学医。
可以说当年各级政府是相当重视,在原鄞县育王寺办起了半农医学校,由区委书记兼任校长,又得到东海舰队后勤医训队领导的大力支持,专门派部队医学教授辅导农村推荐的学员。当年因农村经济薄弱,学员住在育王寺的佛堂中地上扛统辅,坐在佛堂中有搁板搁起当课桌,大家都没有象现在那样,每人有一本教材书,只能听教授在讲桌根据医学教材辅导,一排十几人专心摘笔记听课。
当年贫下中农推荐的学员年龄小的只有小学毕业十五岁,大的初、高中学生二十几岁,农村经济缺乏,第一买不起教材,第二书店也没有专门的医学教材。为了尽早得到医学知识,当年学员中有几个初、高生自告奋勇提出了把教授的教材手抄在蜡纸上,再用油墨来印刷医学教材讲议。这个自告奋勇的辛勤操作可真是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几个人白天要听新课,只能利用少部份课余休息时间和晚上抄,各人各抄一本或一段教材,手指头磨起了泡,咬咬牙继续抄,晚上点上火油灯接着抄,有一次火油灯火油点光没了,大家正急着怎么办?有一个学员想到佛堂菩萨面前有点剩的蜡烛,连忙奔到和尚宿舍索讨来几枝剩蜡烛,大家有兴致勃勃地接着抄,常常是抄到半夜十点左右,带班老师来劝止才歇笔。
辛勤的手抄,经过几日几夜的苦战,带来了丰满的效果。手抄好的蜡纸连忙有学员油印成一本本的讲义,全班五十多个,每个学员,有一套十二本教材。深深地感动了辅导我们学员的医训队教授,加速了教育进度,学员们根据讲义听教授讲课,领会也更快了。
“手抄本很不错,当年可以练字啊!”确实很多学员在手抄过程中,练了字,有学仿宋体抄,也有用宋体、楷体抄,重点句子用黑体抄或加引号。但我还要加一句,练了意志。没有坚定的意志,也是达不到目的的。五十多年过去了,难忘的一情一节将是历史的记忆,手抄本的讲义,如今已发黄,可我还保存着好几本,舍不得抛弃,知青博物馆也有我捐献的一本为我保管着。
写于2014年12月22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发表于 2015-1-4 19:40:4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真不容易!现在动不动就电子版,复印...那个时候想都不敢想,手抄版是我们知青共同向往上进,向往光明的真情体现。谢谢朋友的诉说,希望常来谈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板凳
发表于 2015-1-5 15:00: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那时候到没有手抄讲义,就是经常传着看手抄报小说,《一双绣花鞋》和《外国名歌200首》,那时候,还偷偷摸摸的怕别人看见,赶快看完了,就传给下一个,像是地下工作者似得,真太可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4 18:21 , Processed in 0.16400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