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5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卖废品

[复制链接]

1329

主题

413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2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6: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晨的薄雾笼罩在城市的上空,阳光透过薄雾投射在小区的花坛上,开车出门就看见一部电动三轮车停在大门前,车主兼老板站在车头,头带一顶无沿退了色的旧毛线帽,上身束着迷彩服,脚穿着一双起了皱纹的黑色皮鞋,作身打扮就亮明了其身份,是常见的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小贩。
收废品车的箱栏上,小贩用一块硕大的废纸板做了一个随车收废品广告,特别是一个大‘收’字后面叠加了几行小字。更先进又省力的是一个录了音的喇叭不停地自动播放着‘他’的吆喝声;“收废品唻,旧电视机,旧冰箱旧家电、旧书废报纸、废旧纸盒子、啤酒瓶、可乐罐”。
其实,小商小贩本质也还淳朴,但在逐利的环境加上长期去组织化政策的环境下,导致他们,机会主义极端化和利己主义的困境没有反思,没有认知,没有改进。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在可怜无穷尽阡陌岁月里,把所有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城市薄雾的吆喝声中了。
如今,收废品的小商小贩与过去那种收废品的从形式到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从收废品的吆喝声中,他们更新了时代许多信息,但与昔日诚心吆喝的本分手艺人买卖人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声音拉长了岁月的影子,仿佛我又听到儿时熟悉的声音;‘收破烂啰’,旧书废报纸、破铜烂铁、烂棉絮破布,鸡毛鸭毛、碎玻璃瓶子,牙膏皮子啰,这种带有韵味的吆喝声,把收废品内容的时代感吆喝到了极致。
吆喝声,想必是广告的原始雏形,它是走街串巷手艺人、买卖人的发明创造,意在用于吸引招徕顾客。同一行当的吆喝是约定俗成,行当不同则音韵各异。这种吆喝消失在那个容易迷途的季节,渐行渐远,只留下我后来孤独地在这个人世间挣扎。
稍稍上些年纪的人,都会对过去那种走街串巷收废品的吆喝声留下深刻的记忆:沉静的宿舍,缭绕着炊烟的小巷还是一片静谧,一声高亢、或婉转、或悠长的叫喝,随即引来鸡鸣犬吠,从门前或窗户伸头探望,小孩们围拢来,老人们拿出了烂衣破布,旧书废报纸,小孩们拿出的多是牙膏皮子、鸡毛鸭毛和废铜破铁,几分几角钱是那时一笔意外的收获,它能补贴家用和满足小孩的零食的欲望,唤起了那个岁月的味道,有着名副其实的时代感。
废品,是指质量不合格,用户不能使用的成品。亦借指无用的或破旧或者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废品分类繁多;废金属、废电子、废塑料、废 钴、废 镍 、废纸、废玻璃等,是国家和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再生资源。如果随意弃置这些废旧金属,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又浪费了有限的金属和其它资源。有人曾做过这样的估计:回收一个废弃的铝质易拉罐要比制造一个新易拉罐节省20%的资金,同时还可节约90%~97%的能源。回收1t废钢铁可炼得好钢0.9t,与用矿石冶炼相比,可节约成本47%,回收1吨废纸可省300公斤木材同时还可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由此可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垃圾的分类处理、回收并循环利用废旧金属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喝社会效益。
当前,环境与发展是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废品回收,变废为宝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好事。但那个时候,我对废品的概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只是本能的知道它能用来换钱兑物,于是就努力的攒、积,特别是在那个生活贫瘠的年代,本身物资就非常匮乏,废品也并不是很多,要积攒到一些废品来卖钱却还是一件蛮费力的事。
那时,整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计划经济‘粮票布票、食用油’甚至包括‘热水瓶、脸盆、陶瓷缸、蒲扇’等生活物质都是实行的配给制供应,电风扇只有高干家庭才有,而且已属于奢侈品了。所以,每个家庭能产生的废品恐怕是寥寥无几,什么旧书废报纸、旧家电、破铜烂铁、烂棉絮破布几乎很少很少。
思绪漫步在童年与少年的范围中,不由的,总能感触到风景不与四季同行,苦难却意犹存在,但却又拥有着别一类般的年少唯美。说:时光安然,岁月如歌,似乎好像也一点都不为之过。曾记得牙膏皮子、废铜烂铁、鸡毛鸭毛鹅毛、碎玻璃瓶子,烂衣破棉絮、旧书废报纸能卖钱。至今我仍然记得一些废品的价格;一只鸡的干毛(主要是公鸡)大概是两三分钱,一只鸭的干毛估计是一毛钱左右,一个空牙膏皮子(属于镍金属)基本是两分钱,碎玻璃瓶子才几分钱一斤,烂衣破布也是如此,破棉絮和旧书废报纸可能稍贵一点,最贵的就数破铜废铝了。那个年代铜和铝都属于稀有的物品,千难万险捡到一点点铜线都要把它剥离出来或者用火烧成铜丝累积到能上秤盘时再去卖,再则就是偷卖家里祖传下来的铜锁或什么古董之类。
那时收废品的行当中,还有另外一种别具风格的形式,就是专挑着一筐‘扯麻糖’走街串巷的叫卖并兼有收废品的功能。他们主要是收废铜废铝、牙膏皮子等金属物。一担筐子挑在左肩上,一头放着‘扯麻糖’,另一头用来装收来的废金属。左手执一个方寸宽的铁皮片下面带有锐角,右手拿着一根小铁锤‘钉阔、钉阔、钉钉阔’。
那种非常有节奏的敲击声从街头巷尾传来,側耳一听,就是像是从久远的历史文化中传过来的一种音符,别有韵味。这种敲击声主要是吸引着小孩们的注意,它或多或少带有诱骗的成分,把小孩们的嘴馋换成他们的‘所需’。好不容易攒积的一块牙膏皮子和废铜废铝,像是专门等待这个声音,小手替过一块空牙膏皮子,大手磕、磕,敲下来的一块扯麻糖放入嘴中,立刻融化成儿童和少年时代最得意的快感,‘扯麻糖’与废品是否同值?不得而知。用牙膏皮子挤兑那‘扯麻糖’一解嘴馋的故事,至今依然清晰韵味,久久还搓揉着年少的记忆。
卖废品,不应该是我们那个年**重的事,但却是我十分关心的事。因为卖废品所带来的效益和实惠折射了那个年代物资匮乏与金钱和人性的真实状况。
至少,记忆与卖废品的惬意还能存在于花甲之年,于是,思维中又蹦出一段回忆来。我居住的宿舍不远处就是浏城桥,桥头上面有一个收废品的店子,当时应该算是集体性质的单位?它紧靠铁路边,铺面不大,也就二十来平米,店里员工约五、六个人,店铺的门都是老式的一块块木板子开启,上班时间只见两个带着毡帽有些岁数的人一块一块的把木板卸下放在门边,然后用绳子系着,以免倒下。关门也是如此,解开绳结,然后按顺序一块一块的拼齐关好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08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41
沙发
发表于 2021-1-11 08:34:4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的回忆,真是咱们曾经共同的感受。童年时正是中国比较贫困的时期,那时孩子们很少有钱买玩具,买零食。家里的废品,就被我们格外的珍惜,尤其是家里的牙膏皮,等牙膏用完之后,还要用一根筷子把牙膏再擀一擀,擀得很薄很平,几乎一丝也挤不出来了,然后交给小孩保管。就像现在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一样。孩子们就像珍宝一样卷起来存放着,找个机会买了可以换一些糖果之类的,那种感觉也很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9

主题

413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528
QQ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1:49: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版主的关注,请问版主,像我的文章是否能做一次发,不用发两次?
陈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05:34 , Processed in 0.23301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