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通知中央安置办公室:为表彰先进,树立一批全国旗帜,各省、市、自治区都要树立本地区的典型。决定邀请200名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国庆期间,进京参加观礼的下乡知识青年将住进中南海,在天安门城楼见到毛泽东主席。
4月29日,国务院批转《安置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还指出: 自1962年到1965年底,全国上山下乡的城市知识青年和闲散劳动力共158万多人,其中知识青年近百万人,95%以上初步稳定在农村。其中上山开发山区、占领山头的有22.8万多人。他们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想指导下,涌现出不少“大寨式”的安置点。有些思想红、劳动好的先进分子,得到基层组织和贫下中农的信任,有的入团,有的入党,有的被选为基层干部。但是,由于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跟不上,还有极少数人因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饺深,好逸恶劳,很不安心,有的甚至被牛鬼蛇神引入歧途。有些地区对“重在表现”、“同工同酬”、“劳逸结合”政策贯彻不力,致使有些家庭出身不好和社会关系复杂的下乡知识青年受到歧视;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青年劳动“底分”过低,加之生产队派工不合理,同工不同酬,生活不能自给;有些年少体弱因劳动强度大,休息时间少而影响健康,特别是有些水田地区,80-90%的女知识青年患妇女病,甚至发生死亡事故。建议各级人委对安置下乡青年的社(场)队,加强政策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上述偏向。并建议各级农林政治部,把下乡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纪要》特别强调,要经常对基层干部和群众进行爱护下乡知识青年的教育,防止和纠正歧视、排斥行为。对迫害、污辱下乡知识青年的违法乱纪行为,应根据中央历次指示的精神,严肃对待,认真处理。对知情不报、拖延不办和包庇坏人坏事的,要追究责任。
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
7月13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教办公室同意,教育部发出《中小学招生、考试、放假、毕业等问题的通知》。由此,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处于暂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