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1#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26:0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市正在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治理开墙打洞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对老百姓是好的,因为老百姓们再也不用因为住宅楼一楼黑餐厅的消防隐患,终日胆战心惊了,再也不用因为住宅楼一楼山寨手机商店终日不绝的大喇叭而不得休息了,再也不用因为住宅楼一楼小粉灯大保健里发出的叫床声而心神不宁了。
    看看最近的新闻,安贞街道今年要完成治理550个开墙打洞的挂账任务、建国门街道封堵开墙打洞135处、市工商局将对全市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展开专项整治行动……让人高兴的是,经过拆墙打洞,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好。但是大家不免转念一想,我们的居住环境原本就应该是这样,各种开墙打洞非法经营嚣张肆虐了这么多年是因为什么?在这些年中,街道、城管、工商这些人早干嘛去了?如果有人开第一扇墙打第一个洞的时候就有人管,能闹到今天一条马路上治理开墙打洞拆下来的建材几卡车运不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2#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27:09 | 只看该作者
    相信过去几年,饱受开墙打洞困扰的居民不少。为了换取一份安宁的生存环境,对这些开墙打洞非法经营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的人也肯定有,但显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些投诉举报得到的只是忽略和搪塞,街道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对此毫无作为。在推诿和懒政的环境下,开墙打洞愈演愈烈。
    属地城管可能看不见这些开墙打洞吗?属地工商可能看不见这些非法经营吗?属地街道可能听不见群众的投诉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赶上风声紧的时候做做样子糊弄糊弄事儿,是这些基层部门的生存哲学。就是这样的生存哲学把百姓扔进了水深火热之中,让昔日安宁美丽的住宅区变成了村镇集市的风貌。
    那些刚进城狗屁不懂的人,在街道认识个老乡亲戚,哪怕这个亲戚就是传达室的保安,他都可以狗仗人势地随处支个窝棚买菜开大排档,这就是过去几年北京城的常态。在老乡的裙带关系下,各种权钱交易暗中涌动,北京城的风貌就这样被糟蹋毁了,北京人的生存环境就这样祸害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3#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28:0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街道一个乡镇这么干,最后各个街道各个乡镇都这么干,原本安宁的小巷胡同,居然变成了某些人为方便老乡们在北京挣钱的藏污纳垢之所,有时候反而到让人弄不清到底谁是主人,谁是过客,或者说闹不清这里是北京的居民区,还是某些人老家的大集了。
    为了一己之私,把别人的家园糟蹋的脏乱差,显然是畜生行为。如今北京城各个街道乡镇提供上来的治理数字,实质上不是功劳作为,而是过去多少年他们不作为的铁证。如果这次治理能够一劳永逸地还北京人安宁,北京人可以既往不咎。但是如果这次治理只是有些人应付上级的一阵风,风声一过就变本加厉地死灰复燃,那北京人决不答应。对于这样见风使舵的人,就应该好好追查他们过去多少年不作为的责任!
    我们最后还是得感谢一下雷厉风行的新市长,这几把火真烧进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我们羡慕他治下杭州的优美环境,我们不奢望北京城能像杭州那样灵秀婀娜,只希望我们的城市真能像个城市的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4#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29:18 | 只看该作者

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0:20 | 只看该作者
                              消失的北京话和北京人
   常在电视上看见有记者采访路人,问对北京的某些社会问题有什么看法。发表意见的人也常常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北京人……”虽然其穿着打扮和做派也全然不像北京人,其语音语调也全然不是北京话。居然张口就拿自己个儿当北京人!每逢这种时候,我总觉得有些不屑,俗话说:干什么吆喝什么。说自己是北京人,说出话来怎么着也得跟北京人八九不离十,对不对?
    住在北京的人就都会说北京话吗?说实在的,现在,在北京能说一口地道北京话的人我不敢说太少了,只能说:不多。有人以为,普通话不就是北京话吗?殊不知那是松花蛋和松花江的关系,差远了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6#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1:2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更邪乎的,以为只要在每个词儿后头挂上儿化韵就是北京话。那年我去台湾,接待的导游小姐挺能白话,为了跟我们套近乎,没事就卷着舌头学“北京话”,到后来舌头都快拧成螺丝转了。
    这个例子虽然有点极端,可是,这路人在北京也常见。其实单凭一个儿化韵也能判断出他是不是北京人。公共汽车上有人逞能有点普通话的底子,冲着售票员说:“前门儿”,那意思是要去正阳门箭楼,北京人俗称“前门”那一站,那售票员要打算跟他逗,就准会一努嘴儿,说:“往前走!”因为,前门作为一个地名,北京人从来不加儿化韵,加了儿化韵,就可以是汽车的前门儿,也可以是你们家的前门儿。反正不能把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前朝正门说俗了,说贱了,说小了。要是他说:“我去西便门。”售票员也能听的出来,他不是北京人。因为北京人说西便门这个地方从来都加儿化韵,原因是它不是个堂而皇之的大城门,而是早年间走粪车用的。这典故,他要是不在北京住上三年五载的,上哪儿知道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2:27 | 只看该作者
老北京话里夹杂着不少满族的话,现在能听到说的已经越来越少了。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家住在动物园后头的五塔寺旁边,姓“那”,和歌手那英是一个姓,一看就知道是满族人,祖上是吃铁杆庄稼的八旗子弟。他说的有些词儿,我们听着都新鲜。比如:我们说“其实”,他说“错来”;我们说“原本”,他说“蒂根儿”。你知道他老挂在嘴边上的“您得着!”是什么意思吗?那可不是仅仅是说你中了个大奖,得了五百万的意思,只不过是“Enjoy yourself!” 那怕您正啃着块窝头,也能说:”您慢慢得着!”。还有,“萨其马”,整个儿就是满语的音译。
    有些词,渐渐没法儿用了,有个词儿,小时候老用,发音类似英文字母的“K”。有“雕刻”,“抠”的意思,比如说:“那石头特硬,我是一点点K哧出来的!”,就是“一点点抠出来的”意思。还有“我打你”,说成“我K你”;“打架”说成“K架”。别误会,那会儿还没“卡拉OK”,跟现在流行的“K歌”扯不上。之所以不用了,是找不到对应的那个字,也许辞海里有,可是现在用的汉语拼音愣是拼不出来,不信,你试试。
    知道什么地方该把舌头卷起来,从魔鬼辞典里学点方言,就会说北京话了吗?“姥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8#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3:2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说话发声也别具一格,中国大部分南方方言的发声点都靠前,靠舌头尖和嘴皮子出响儿。北方的方言发声点虽然靠后,可是舌头根子僵硬,音色耿直。山西到西北一线,基本上是捏着鼻子说话的,更甭提颅腔的共鸣了。唯有北京人,说话发声善用丹田气,怨不得只有京剧中的铜锤花脸和黑头才有黄钟大吕般浑厚而嘹亮的音色。所以北京人说话声音响亮,圆润。女人的丹田气不如男人那么足,就只能把嗓子眼儿挤小了往外憋,不信,你听吧,从公共汽车的女售票员到京剧里的青衣、花旦都是同一个套路练出来的把式。这回,你该明白为什么在两百多年前,徽班只有进了北京才找到了合适的土壤,发展成了国粹的京剧。
    北京的小伙儿特会招妞儿,特别是招外地妞儿,靠的一大法宝就是说话声情并茂。仗着一副好嗓子,抑扬顿挫自然不费力。同样一句话,让北京人说,凡是能加重音的地方,准是一个都不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69#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4:47 | 只看该作者
俗话说:“说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听北京人说话不但听音儿,还得听点儿。从说话大喘气演变出来的歇后语同样也是北京人的一绝。北京人讲究面子,表面上不好说粗话,平常说话。总是“您、您”的,除非骂街,从来不说“你”。可别以为挺斯文的话里都是好听的,其实里头净是暗含着杀机的陷阱,哪怕只说半句话。要是你听到北京人说:“没事儿别充那个大”,别以为只是在规劝你不要称王称霸,因为,那个“大”字只是个省略词,后面可以跟一系列名词,从“大头蒜”到“大尾巴狼”,可以由您随意挑选。要是和人争执,人家说:“你大爷的!”,而且重音在“大”字上,外地人准保摸不着头脑:跟我大爷有什麽关系?其实这句话是省前略后,老北京听了准保恶言相向,或者干脆抄砖头玩命。
    那怕把北京人的语音语调、特有词汇都学的惟妙惟肖,也未必就和北京人一样,北京人说话喜欢夸张,更爱显摆,什么东西都是他的最好,什么事情都是他最正确。不管懂不懂,都敢往外晾,对住“别野(墅)”,吃“白勺(灼)虾”之类秀才认字念半边的笑话并不在意。北京人有件事特明白,那就是:吹牛不上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70#
 楼主| 发表于 2017-4-2 10:35:5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说北京话要从他们的叙事方式上才能领略出真正的风采,北京人说事儿,讲究要“有根,有枝,有叶,有蔓儿”,分析问题要讲究“掰开了,揉碎了。”所以北京人爱聊,爱侃。没事儿,就爱综在一块,什么主题也没有,天马行空的神吹瞎侃。三五个小时不算新鲜,聊上一天还仍意犹未尽。
    这些年,贼能吹的东北人渐渐占了上风,赵本山把大茬子味儿的东北方言吹进了关内,说北京话的北京人也在逐年增加的外地移民中日渐式微。真正的北京话也像这个城市中的胡同一样,在迅速地消失着。有朝一日,我们恐怕只能从老舍的话剧中或从经典的老相声段子里找到北京话的踪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0 13:14 , Processed in 0.25501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