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29: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7 10:34 编辑

                                        五十二

    小年过了,我们插队后的第二个春节马上就要到了。不言而喻,这年春节我们十八个知青又是一起在农村度过的,我们连续两年没有在春节和家人团聚了,大家的心情比较低沉。过不过年,对我们来说已是无所谓的事了,没什么新鲜感,也就是想吃顿好饭吧!对社员们来说,别的没什么想的,就是想吃点肉。虽然每家都养着猪,但没几家吃得起猪肉,既使过春节也只能靠队里杀羊分点肉吃。
       社员的猪是全家的宝贝,日常生活和过年、过节需要用钱的地方都指着它呢。这个村历来没人杀猪过年,不管什么时候,猪要出栏都得拉到街上的食品站去卖。其实自家杀猪怎么也比卖猪核算的多,除去要交屠宰税和市场管理费外,怎么也落下一副猪头、骨头和下水。可真要是自家杀猪,七大姑、八大姨的以及老乡亲们你惹不起,卖不是,不卖也不是,到时候也收不了多少现钱,弄不好还会得罪人,不如一卖了之倒也利索,这可能是社员们不愿自己杀猪的根本原因吧。
      我们养的那头猪也长的差不多了,估计有一百斤多一点。按说应该再让它长点,养到一百五十斤不容易,养到一百二十斤还是可以的,但赶上过年了,大家的意见还是把猪杀了。为了能收到现钱,我们争得队长同意,立了一条规矩,不管谁家买肉都得拿现钱,不管谁买都是一样的价,一斤八毛钱。
    猪是决定杀了,可是留多少自己吃呢?大家的意见不怎么一至。那几个头头的意见是有猪头、猪骨头和下水,自己再留下十斤肉过年满可以了。这个意见我基本上同意,可有的人提出留一半卖一半,也有的人提出至少留三分之一。大家讨论来讨论去,为了安排好以后的生活,最后还是听了我们几个头头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3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7 10:38 编辑


      猪是作朋帮助杀的,我们几个男生给他搭下手。作朋把猪杀死后,先是在开水里给猪褪毛,然后开膛破肚,最后把猪骨头剔出来,整整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才把猪收拾利落,一共出了六十九斤肉。为了感谢作朋,我们本来想给他二斤肉作酬劳,可他说什么也不要,一个劲儿的说你们知青不容易,最后好说歹说,他才把猪血和猪肠子留下了。我让两个知青分别到村里吆呵社员们来买肉,可是等了半天只有二妮来了,他买了五斤肉,我问他怎么买那么多肉,他说明天取媳妇用。有几个社员从这儿经过,让他们买肉都说手头没钱。这时和发队长从家里出来,对我们说:“到古县街上去卖吧,那里的社直机关多,街上的人也多,保险能卖出去。眼下快过年了,买肉的人肯定不会少。你们先试试看,按九毛钱一斤卖行不行,不行再调整,争取卖个好价钱。”
     割肉得有案板,可我们要是把灶上的案板拿走,那做饭就没的用了。老墩出了个主意,把队里的平车拉走,把车身擦干净当案板,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于是我们八个男生下了山,一起去古县街上卖肉。我们把车拉到街中心,支开了摊子,有了卖西瓜的经验,大家谁也没有感到不好意思。我们几个人轮留大声的吆呵着,不一会儿招来了五、六个人。可是问价的人少,看热闹的人多,有人私下里嘀嘀估估,大学生还卖肉,真够新鲜的!这时从街上的税务所过来了一个人,有人告诉我们那人是收税的。其实我们也听社员们说过,杀猪要交一块五毛钱的税,还要交一块钱的市场管理费。果不其然,街上的市场管委会也来了一个人。不过,这两个人对我们很客气,只是随便问了问,对我们说:“你们大学生能到我们这个穷山沟来不容易,哪能收你们的钱啊!”我们谢过他们,准备便宜卖给他们二斤肉,可他们肉买了,但一分钱也没少给,那个年代的干部是非常廉洁的,老百姓都尊敬他们、佩服他们。
      古县街上到底是靠工资吃饭的人多,虽然一个月挣的钱也只有二、三十块,但终归手里有点活钱。买我们肉的人大多数是社直机关的人员,街上住的农民很少有人买。我们来时怕不好卖,谁知卖的还算顺利,卖着卖着收不住闸了,不知不觉快卖没了,我赶紧让打住,一称还剩下不到六斤肉,比预留的十斤少了四斤,这时又有人要买肉,说什么我们也不卖了,收拾摊子高高兴兴的回家。猪肉一共卖了五十六块钱,虽然过年我们少吃了点肉,但大家知道细水长流的道理,反正肉烂在锅里,集体灶上有了钱,个人的日子能更好过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3#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3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7 10:42 编辑

                                           五十三

      正当我们准备高高兴兴过年的时候,公社里突然传来一件振动人心的消息,我们公社又有三个知青离开了农村,不过这次离队的原因不是病退,而是直接到部队当兵去了。这事儿是由在西堡插的祁德山来我们村时传来的,据他说,那三个知青是北京一个部队大院的,家长是大院里的高级首长。他们离村是前两天的事,来接他们的人是部队首长派来的一个连长,开着吉普车把他们接走了。部队什么都发,他们插队用的东西一件也没带走,可他们这一走给同学们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许多烦恼和怨气。尽管快要过年了,可大家只要在一起,就要议论这件事,早把过年的事放到脑后了。
      记得去年那五个知青病退回京之事,同学们就有些看法,不过思想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震动。可这次离村的事一出,同学们不得不把上次的事也连到一起,不管怎么样本质上都是离开了农村。在议论这些事时,同学们个个都是愤愤不平。有的说,那几个病退的,有什么病啊!多大的病啊!怎么不能在农村待着呢?还有人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谁叫人家老子有权力呗!更多的人在埋怨,毛主席让咱们在农村安家落户,可刚来了一年就走了八个,让我们剩下的人怎么安心啊?这不是明摆着谁有权、谁有势、谁有路子谁就能“走后门”吗?说实话,我们插队前社会风气非常正,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走后门的事,更不知道有走后门这个词。可是自打知青插队后,走后门的不正之风是愈演愈烈,办知青回城走后门、想找工作走后门、买紧俏商品走后门,走后门成了社会的普遍现象,无需考证,若要追根溯源,走后门这股歪风可能就是从知青离村刮开的。
        这年的春节比去年的热闹劲儿差远了,县里和公社没组织任何文艺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年前召开的全县四级干部大会,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学大寨当作今后一个时期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以粮为纲,大力支援农业,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不断把农业学大寨运动引向深入。学大寨,农村干部和社员自然是首当其冲,可对于穷困的山村来说,学大寨谈何容易,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困难重重而任务艰巨,各级农村的干部压力都很大,哪里还有心思想过年的事呢!
       我们知青点也没有搞娱乐活动,连在一起聚一聚都没有,这倒和农业学大寨没什么关系,只是这两次知青离村的事件对同学们的思想触动太大了,大家心里堵的慌,早没心思找乐了。尽管过年灶上的伙食安排的不错,顿顿吃白面,又有不少肉吃,可大家吃得没滋没味的,谁也高兴不起来。从这年春节以后,同学们的思想不再那么单纯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意识和观念开始淡化了,将来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这倒是同学们脑子里时刻思考的现实问题,但这种思考身不由己,在目前的情况,对大多数知青来说只能是空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44: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7 10:45 编辑


                                        五十四

     刚过了正月十五,队长就招呼社员们上工了。真是人勤春来早,至少比往年又提前了一个月干活儿,这在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事。干活的任务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达到海绵田标准的大寨田,垣顶地和梯田要水平,土壤深度要达到一尺二寸。为了提高山地抗旱的能力和方便机耕,要把小块的梯田连成一片,变成大块的水平梯田。这样一来,以前那种把地拍一条堎就算是建成大寨田的作法显然是行不通的,都得重新再来。   
      虽然过了三九,但仍然是天寒地冻,一般的铁锨是挖不了冻土的,队里只好到街上的铁木社打了两个洋镐,先用洋镐把冻的土块掀起来,然后再在它的下面挖土。我们先从四十亩垣干起,在垣顶地上干活可真够冷的,哪儿刮来的冷风都能吹得着,没地儿躲也没地儿藏,干一天活下来,头发上、脸上、身上、鞋壳里都是黄土,一个个的简直成了土猴似的。整整干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把垣顶地的坡坡坎坎都削掉了,平整出了四十多亩地,这块地再用拖拉机深耕可以算作第一块标准的大寨田了。
      四十亩垣整完后,大队在谢家庄召开了现场会。大队的书记、主任和各生产队长都来了,没得说,谢家庄又走到了其它生产队的前面了,他们不约而同的称赞谢家庄的知青真是好样的,没有他们参加,谢家庄的农田基本建设不可能搞得这么快、这么好。
      现场会结束后,李书记把大队干部们留下来,研究合作医疗的事。其实,这项工作县里和公社早就布置了,在年前的全县四级干部学大寨会议上又下了死命令,各大队必必需立即着手搞合作医疗。说实话,孔家垣大队一没钱,二没懂医的人,社员穷,大队更穷,搞合作医疗谈何容易。不管怎么样,眼下最重要的是选两个人学医,把大队医务室先建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46:54 | 只看该作者


      此前,大队和各生产队为此事也和社员们打过招呼,物色人选。谁都知道,出外干什么都比在队里受大累强,当赤脚医生肯定是个好差事,可这事说了三个多月,只有五个人报了名。其原因不言而喻,在孔家垣大队搞合作医疗困难实在是太多了,谁担上这副担子也不好受,弄不好半途而废还得再回队里干活儿。我们知青里的毛芹芹可没想那么多,她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激发了当赤脚医生的决心,她是最早向大队报的名。还有一个孔家垣村叫陈爱珠的男社员也报了名,他是县府城中学六六届的高中毕业生,论条件他比只有初一文化的毛芹芹强多了。如果只要一个人的话,陈爱珠的希望肯定比毛芹芹大多了,更何况他是大队民兵连长陈科一的儿子呢!但是当时陈爱珠并没有表示出太大的兴趣,要求也不迫切。最后,经大队研究先抽调毛芹芹一个人组建大队卫生室,以后视其发展情况再增加人手,现在看来有应付差事之嫌。
     大队卫生所设在人口比较稠密的交口河村,那是一座多年没人住的老窑。毛芹芹一个人搬了进去,成了我们谢家庄知青的“独立大队,虽然她没出大队,但我们知青点这个集体终归少了一个人。毛芹芹本人自我感觉良好,虽然有些孤独,但自认为还是幸运的。她仍算谢家庄的人,吃粮分东西都在队里,挣大队的工分,一年的待遇是三百个工,这对于没有家人帮助的她来说,无疑使她的生活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毛芹芹当上大队赤脚医生后,心情特别愉快,信心十足的挑起这副重担,她还真有初生牛犊不怕死的劲头儿,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经常忍着疼痛在自己身上试针。经过解放军医疗队的培训后,她很快的掌握了针灸治疗的医术,每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为贫困的农民治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48:59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毛芹芹离开了我们的集体,但同学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苦的一年多的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情意,我们没有忘记她,她也没有忘记我们。毛芹芹经常外出,在谁家看病就在谁家就餐,很少自己开灶。可有时因天气不好或有其它情况,她也不得不自己做饭吃。她吃的粮食一般是从灶上自己拿走,可有时灶上没存粮时,司务长老墩就抽时间把粮给她送去。灶上只要改善伙食,我们总是给她捎信一块回来享用。毛芹芹外出看病,老百姓为了感谢她,经常会送一些核桃、杏、小果子等甘鲜水果,她不舍得吃,总是想法带回来给大家吃。每次毛芹芹回村给老乡看病,同学们只要看见她都会亲切的大声呼唤:“毛大夫!毛大夫!”。
     卫生所只有毛芹芹一个人,只靠最省钱的银针来给老百姓看病,这显然是不够的。卫生所不紧要有大夫,还得有药,不紧要有人出诊,所里还得有人看家,这样最少也得配备两个人。大队在人力上还算支持,不久把陈爱珠安排到卫生所。可是要准备药就难了,按说农村搞合作医疗,集体要拿出一部分钱来,社员们各家也要交一定的费用。可大队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社员家更收不上钱来。然而,这么大的困难并没有难住这两个有志气的年轻人,他俩向大队提出两条少花钱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建议:一个是组织采药队上山采药,二是在阴坡开辟小片荒地种中草药。大队干部们觉得这两个主意挺好,符合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原则。在毛芹芹和陈爱珠的带领下,十几个社员在后山采了半个多月的药,弄了百十斤几十种常用的中药。他俩没用别人,自己在阴坡开了片荒地,种了些中草药,靠他们白手起家,硬是把这个卫生所撑了下来。
      其实,我们公社医疗卫生事业非常落后,就拿公社卫生院来说吧,这里也是缺医少药,仅有五个医术不怎么高名的大夫,药也很少。公社卫生院尚且如此,各大队的卫生所那就更不用说了,竟管上面强行推广合作医疗制度,但多数大队还是没有搞起来,象我们孔家垣大队还得算是先进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51:11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加强公社卫生院的力量,仅在大队卫生所待了八个月的毛芹芹和陈爱珠一起调了进去,他们这一走,大队的合作医疗制度也就夭折了。在公社卫生院工作后,毛芹芹不论是在医院还是下乡出诊,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了,每月还能拿到二十五块钱的临时人员的工资,生活上能够自立了,这时的毛芹芹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自觉得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干起工作来更有劲儿了,责任心和事业心更强了。在公社卫生院毛芹芹被分配干妇幼保健工作,她在临汾专区医院妇产科学习了六个月后,正式开始接手计划生育、接生、人工流产、出诊等工作。由于她学的是新法接生,技术上也比较娴熟,工作作风俭洁,赢得当地领导和老百姓的好评。
     我们队的副队长二妮的媳妇要生产了,起初他对毛芹芹还信不过,准备找一个当地的接生婆,经大家劝说还是把毛芹芹请到了家。因为是头一胎,二妮提心掉胆,他从接生一开始就在窑外边战战兢兢的站着。毛芹芹没有让他失望,接生的整个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当二妮在外边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哭泣时,他简直高兴的快蹦起来,他竖起大母指一个劲儿的夸奖毛芹芹真行。
古县街上的一家人,有四房儿媳妇,前三个生的都是女孩,四儿媳怀孕后,全家人盼望能生一个男孩。毛芹芹给四儿媳接的生,果真是个男孩,这家人高兴的要命,但不幸的是孩子出生时面色呈现青紫,心脏窒息,心跳每分钟只有五、六次,眼看刚出生的小生命危在旦夕,全家人立刻转喜为忧,把媳妇的公公、婆婆和丈夫急得要命。面对病危的婴儿,毛芹芹并没有慌张,她沉着冷静的应对,迅速地把脐带切断,熟练的用纱布把婴儿嘴边的羊水擦净,然后毫不迟疑的口对口吸出小儿嘴里羊水,紧接着她又给婴儿做人工呼吸,用心外按压手法抢救小生命。一个小时过去了,婴儿终于发出了响亮哭声,皮肤也开始变红,一个将要夭折的小生命起死回生了!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我们生产队的饲养员王大爷急急忙忙的跑进公社卫生院,一见毛芹芹就催着她赶紧回村,让她帮助接生。毛芹芹问他给谁家接生时,王大爷吭哧别肚的说:“咱队的毛驴要生小骡子了,可遇上了难产。”毛芹芹说:“我不是兽医,看不了牲口的病,更没有给牲口接过生,您怎么不到公社兽医站去啊?”老王说:“我刚去了,兽医站没人都下乡去了,没有办法,我想到了你,甭管是人还是牲口,不都是接生吗?你试试吧,赶紧走,不然的话,小骡子生不出来,母驴恐怕也活不成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0:52:35 | 只看该作者

     毛芹芹毕竟年轻,给人接生也没太多的经验,更何况是给牲口接生了,她心里有点胆怯,可又不好意思推托,只好请卫生院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接生经验的老张大夫随她一起去。在老乡遇到困难时,张大夫能挺身站出来帮忙,这种态度和行为的确让毛芹芹感动。同时,这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老张大夫虽然没有学历、医术也不高名,却受当地老乡的欢迎呢,那就是他有一颗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心。她俩稍微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赶紧跟着王大爷上了山。
    到了村里后,只见牲口棚旁边的大槐树下,那头驴转碾不安的喘着粗气,不停的向下使劲,小骡子的两只蹄子已经露出了母体外,张大夫用了各种办法都未能使小骡子生下来,最后决定施行剖腹产术,张大夫主刀,毛芹芹给她当助手。张大夫在母驴的肚皮上刮了一寸宽、一尺长面积的毛,用酒精消毒后进行了局部麻醉,然后对母驴实施了剖腹产。当驴的肚皮割开后,可能是疼痛的刺激,驴一使劲连肚里的肠子都挤压出来了,这下毛芹芹不知所措,张大夫倒还是沉着,连忙递给她两块毛巾,让她把挤出来的肠子往驴肚子里塞。这时,张大夫切开母驴的子宫将小骡子的前腿关节拉了出来,可由于耽误的时间太多,小骡子取出来后已经死亡了。不过在张大夫和毛芹芹的精心治疗下,母驴暂时保住了性命。一周以后,毛芹芹听说母驴恢复的不错,一颗悬着的心才得已平静下来。
      毛芹芹当赤脚医生医生的头一年,是她最幸运的一年,也是她最风光的一年,这年她被评为县的先进工作者、模范赤脚医生,反映她工作事迹的照片,曾在省举办的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展上亮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9

主题

1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4679
539#
发表于 2015-11-8 12:06:00 | 只看该作者

          大哥,写了多少字了?有没有希望把它印出书啊?
          写的真细,最好上集把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娱乐、都聊什么、是串门、还是自己唱歌、排节目吗?女同学是织毛衣、还是和农村女孩子们学绣花的也写出来吧,休息的时候你们都干什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54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2:52: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11-9 12:54 编辑
天蓝 发表于 2015-11-8 12:06
大哥,写了多少字了?有没有希望把它印出书啊?
          写的真细,最好上集把过年的时候,你 ...


  我们队是学大寨的先进,田间地头要组织社员学习,每周晚还要组织一次学习,劳累一天了,还要推磨否则明天吃饭都要成问题,真没时间娱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22:53 , Processed in 0.199011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