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忆水澜亭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口就好》

  [复制链接]

60

主题

126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830
1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21:53:00 | 只看该作者

人笑肉夹馍荒诞

改称馍加肉规范。

其实那是古汉语,

肉夹于馍千年。

          ---澜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7 15:00:4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85

帖子

43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46
142#
发表于 2014-1-26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我辈现居雄关城,----澜亭
满目青山柳和松。----艺海
酸汤臊子盖关中,----老赵
诗意夕阳别样情!

拜年了!拜年了!
忆江南祝各位老师:快乐!健康!幸福!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132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789
143#
发表于 2014-1-27 09:21:00 | 只看该作者

作揖拜年各位好,

敬礼问安都吉祥

银蛇摆尾随风去

骏马奔腾驾云来

 

直罗老赵稽首了,恭祝大家马年吉祥,提前给各位诗兄拜年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6

帖子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7
144#
发表于 2014-1-27 17:53:00 | 只看该作者

同喜同贺福无边,

欢声笑语乐开颜。

银蛇摆尾马昂首,

我给诸位拜早年

                       艺海顿首·顿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6

帖子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7
145#
发表于 2014-1-27 18:20:00 | 只看该作者

人称肉夹馍祖传,

母语上万年习惯。

英语课堂常出彩,

被动语态老外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132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789
146#
发表于 2014-1-28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艺海论语出新彩

祖传习惯齐声赞

学过英语咕嘟拜

随着肉馍全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6

帖子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7
147#
发表于 2014-1-28 11:05:0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会说咕得拜,

就敢漂洋走海外。

嘴边常摸賽克油,

老外一定把你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6

帖子

66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687
148#
发表于 2014-1-28 16:22:00 | 只看该作者

                           岐山臊子面(2)---岐山面

   目前人们对岐山臊子面的关注仅在于臊子而忽视了面,其实面的难度远远大于臊子,面要合好·醒到·擀薄·切细,是相当见功夫的,要做的超常·出众是要付出艰辛的。

    达标的岐山面有这样一首打油诗能说明:岐山面,一把线,下到锅里滴溜溜转。捞到碗里飘上边,吃进嘴里筋又绵。要做出如此水平,据说一个村的妇女里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

     我原来野外工作时有一个室友是岐山人,那时城市都不发达更不要说野外。一到晚上只有聊天打发时光,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告诉我,在他们老家新媳妇进门后,在婆家做的第一饭必须是臊子面。这一顿饭做得好,下来就要请村中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条件好的甚至请全村人。从此,这个媳妇这一辈子在村里算是有了尊严,在家中也有了相当的地位。我当时听了后,就感到这绝不是一顿饭,在心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是什么?又说不  清楚。  后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文化的理念浮出了水面。也是我一直悬在心头的难题有了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1

主题

132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789
149#
发表于 2014-1-28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哈水面
地方俗称:在陕西武功当地叫法“哈水面”,又称“长面”、“汤汤面”、“浇汤面”或者“换碗面”,其中武功镇当地名吃“旗花面”就衍生于此,其汤为鸡肉熬制;歧山当地人称“一口香”,其中“歧山臊子面”也出于此,就是面多、肉多、醋酸而闻名。有些地方也称“碗碗面”。
流行区域:陕西关中中部渭河平原的武功县、杨凌区、兴平市、乾县、周至、扶风、岐山等地。
最佳品尝地:武功县各乡镇农村(这种食品是出在民间,食在民间)
制作方法:
一、面条制作方法:用冬小麦面粉手擀成面,切成韭菜叶宽度(又名韭叶面),长度80公分为宜。现如今这种面条已成为机制面条,不过比平常机制面条要多压制N次,这样的面吃起来才劲道。
二、汤料制做:方法简单易学,通常烧一锅热水,待水开后放油(油要用菜籽油烧热冷却后入锅,也有放大油的,或者猪肉。讲究的农家也用鸡肉熬制)、食盐、味精、鸡精、香料、地方醋(歧山人用歧山醋,武功人用长宁醋)等(像这种面,当地人喜欢将面多放醋食用,俗语“酸面咸搅团”)。
三、汤锅配料:又称配菜,有黄花菜、紫菜麻花、葱花(或韭菜花,二者取其一)。还有一种必须要的配料,就是将鸡蛋摊成薄饼,切成平行四边形状入料。
四、食用方法:
将面条煮熟后,放入温水盆中凉一下,然后一筷头一筷头将盆中的面盛入碗中,每碗最多一筷头(即一口)为宜。然后在碗中放入适量的肉臊子(或提前将肉臊子放入汤锅中,如果是鸡肉汤就不必放大肉),面盛好后向汤中或碗里再放入配菜,放好后给碗里浇汤。吃一碗浇一碗,切记不要把配菜,饭前全倒进汤锅里,这样影响味道,哈水面吃的就是配菜的生香味。
民间吃法:关中道的农家一般有两个锅,一个大锅用来下面,一个小锅用来熬汤。由于以前物质生活不富裕,吃哈水面就算最好的饭了,直到现在当地也是红白喜事不离哈水面。
吃哈水面在当地农家比啥东西都好。所以那个时候,直到现在也有许多农家吃哈水面的时候,仍采取吃一碗后,将碗中的剩汤倒入锅中循环吃,故而称之为“哈水面”(即吃的都是别人回锅汤中哈喇子)。所以现在吃面,基本上是吃一碗,把汤倒掉,再换新汤,这样才健康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84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6686
150#
发表于 2014-1-30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艺海在2014-1-28 16:22:00的发言:

                           岐山臊子面(2)---岐山面

   目前人们对岐山臊子面的关注仅在于臊子而忽视了面,其实面的难度远远大于臊子,面要合好·醒到·擀薄·切细,是相当见功夫的,要做的超常·出众是要付出艰辛的。

    达标的岐山面有这样一首打油诗能说明:岐山面,一把线,下到锅里滴溜溜转。捞到碗里飘上边,吃进嘴里筋又绵。要做出如此水平,据说一个村的妇女里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

     我原来野外工作时有一个室友是岐山人,那时城市都不发达更不要说野外。一到晚上只有聊天打发时光,海阔天空无所不谈。他告诉我,在他们老家新媳妇进门后,在婆家做的第一饭必须是臊子面。这一顿饭做得好,下来就要请村中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条件好的甚至请全村人。从此,这个媳妇这一辈子在村里算是有了尊严,在家中也有了相当的地位。我当时听了后,就感到这绝不是一顿饭,在心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是什么?又说不  清楚。  后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文化的理念浮出了水面。也是我一直悬在心头的难题有了答案。

呵呵!我喜欢吃臊子面。2000年和广瑛、如云、老杨回陕北,在七里村的一位老乡家里,吃过一碗臊子面,这是我记忆中吃过最好的一碗面,至今难以忘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6 21:43 , Processed in 0.24601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