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6.18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1#
发表于 2018-12-5 15:2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5 16:29 编辑

护林人:
我已在你的另一楼里回复了你,那是我在那楼里的最后一帖,现在我在这楼也是回复你的最后一帖。

在知青网的公共论坛,只要不是公开辱骂和恶意攻击,任何主帖楼主都不应不容许别人用正常说理的形式跟帖。在这楼里我如果使用过“让人恶心的苍蝇” 等用词或任何侮辱人的用语如果你找的出来我甘愿接受网管会的处罚。

最后跟帖我要说你的一些关于毛泽东6-18-68批示和对全国12个兵68年和69年历史阶段的评价是存在很大误区的,你说:

而1976年全国所有生产建设兵团的转制,变身为各省直接领导的国营农场总局的国营农场这一变局。让研究兵团史的敏锐知青,才看到了毛泽东6.18批示的真正面容、、、、、、

之所以在闲说6.18的主帖下,详细的叙述农垦兵团的建制来源以及它的结局。绝对跟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的知青运动由于由于6.18批示不但全部解决了文革造成的初高中6届毕业生的积压问题,而且小69的连锅端更是让毛泽东放下了最后一块心病

从此戴上了中国人名解放军序列——光荣的兵团战士的光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真正含义,从1976年全国12支生产建设兵团和3个农建师的转制,变身于国营农场正式职工才是6.18批示真正的最终目的。
在那些当年在反修前线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最辉煌的伟绩——参加当年最出名的珍宝岛战役,真正的编制和作用只不过是担架营。在战争中连民兵的作用还低

所谓的兵团战备,保卫边疆只不过是毛泽东6.18批示的一种借中苏关系紧张发配文革中积压的六届初高中毕业大部分没有上山下乡的“毕业生”的一种名义而已

我们虽然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但是属于序列。没有枪,扛的是锄头,拿的是镰刀。说一句北京的老话,叫不男不女的二尾(yi)子,就像过去太监一样,像男人却是没男人的功能。”

你的以上言论属于用兵团后几年的历史彻底否定全国兵团建立之初是基于准备打仗的大历史背景,似乎毛泽东成立兵团有“阴谋论”,特别是你说他把“小69”当成“一块心病”。毛泽东发动文革也好,处理文革中的一些国家事务也好,纵然有种种错误,但是如果因此否定了他的一切就落入了绝对化的极端。我同意很多知青的观点,否定文革也好,否定上山下乡也罢,都不应否定知青一代1700万人在那场社会试验中付出的青春和他们的坚忍精神。特别是你还在北京没有毕业分配的69年3月,那些68年奔赴黑龙江兵团的老三届在珍宝岛战役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至今让我感到敬佩,你没有任何的理由对他们进行贬低和侮辱,也没有任何证据来说明你的关于毛泽东6-12-68批示是“所谓的兵团战备,保卫边疆只不过是毛泽东6.18批示的一种借中苏关系紧张发配文革中积压的六届初高中毕业大部分没有上山下乡的“毕业生”的一种名义而已”。对你的这个论断你是要负责任的。

下面我给你几个刚搜索的的历史资料供你参考和反思你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2#
发表于 2018-12-5 15:33: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当年珍宝岛参战官兵的纪念珍宝岛战役怀念烈士的帖子,他们特别提到兵团的贡献,参战兵团战友们的英雄壮举不容诋毁!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气壮山河、永垂青史之战!
——纪念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爆发、胜利46周年

又到一年的3月2日。46年前的这一天,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打响了我们气壮山河、大义凛然的反击苏联军队侵略我国神圣领土珍宝岛的激战!
        经过3月2日、3月15日、3月17日的三次激烈战斗,经过对那辆侵略铁证——T-62坦克的激烈争夺被我缴获,经过一直持续到6月份的回击苏军不断制造事端和挑衅的斗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官兵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次地击退了苏军的侵略进攻,取得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完全胜利!

       今天——2015年3月2日,在纪念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46周年之际, 我们所有直接参加珍宝岛作战的官兵,所有直接支援前线作战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尤其是与我们并肩战斗的担架营的同志,所有为珍宝岛作战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全国人民尤其是黑龙江人民,特别是所有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珍宝岛烈士的亲人们,都深深铭记这场胜利英勇捍卫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战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3#
发表于 2018-12-5 15:4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5 15:44 编辑

黑龙江兵团参加珍宝岛战役的兵团战友回忆之一:


兵团知青亲历珍宝岛战斗
(1969年3月15日——18日)


(三十多位战友昨晚从帐篷出发,上岛潜伏;我们从江边阵地返回,住宿在战友们的铺位上;  黑夜中大家擦肩而过......竟然永远不能见面啦!


       两棵大树间,熊熊的篝火上,吊着一个铁罐,罐中的水在沸腾,我热泪满面,不可自制。)


3月15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就传来命令:“担架营一级战备!”  一级战备,就如同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我们打好背包,在帐篷里集合,等待出发,不许离开帐篷,不许随意走动,不许…… 不久,包营长带领一连出发了,我们待命;珍宝岛方向炮声响了,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心里渐渐紧张起来;


       野战医院那边,已经有伤员从阵地抢运下来了,怎么还不让我们上去?大家有点急不可耐了,但是几天来的经历,让我们早已懂得了什么叫“命令!”


       上级好像明白这些来自兵团的知青的心情,临近中午,破天荒地第一次来解释我们二连的任务:


      “珍宝岛太小,兵力展不开,准备七里沁岛大打,你们待命!”


       珍宝岛位于五林洞正东,而七里沁岛在向阳兵站东北,我们立刻把耳朵转向东北方向的七里沁岛,盼望着那边的隆隆炮声快响起来!


       心里明白了,倒不是那么着急了,可是这一个待命就待了一整天!


       七里沁岛方向始终没打起来。


       原来,三月二日那次战斗,苏军在军事上吃了亏,从远东军区调来大批军队,准备实施报复。


       15日这天,先是派两架直升飞机对珍宝岛进行空中侦察,然后就用重炮向岛上倾泻了数百枚炮弹。


       我军战士潜伏在江边的开阔地里,当苏军第一轮炮火打击一停,我二十三军的一个加强连和边防站的分队立即进入珍宝岛阵地。


       几百名苏军士兵,在坦克、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珍宝岛冲来,他们必须通过冰雪覆盖的开阔的江面才能接近珍宝岛,而我军利用弹坑作掩体,连连击退苏军进攻,阵地前留下几十具尸体。


       苏军接着又是一轮炮轰,岛上我军战士大部分撤回。当炮火向我方纵深延伸时,战士们立即登岛迎击来犯之敌。


       战斗中,担架营一连的知青们奋勇冲上阵地,冒着弹雨抢救伤员。


       在岛上指挥战斗的营长冷鹏飞被一颗高射机枪子弹击中负伤,把冷营长抢救回来的正是担架营的战友。


       战斗整整打了一上午,珍宝岛仍在我军控制下。


       下午,苏军集结了几十辆坦克分两路向珍宝岛扑来,其中有一辆坦克冲在最前面,我军40火箭筒对它根本无效,它硬是从火力封锁中撕开一个口子,冲到我方江岔子的冰面上。


       但这耀武扬威的家伙却闯入我军的地雷阵,被埋在冰面的反坦克雷炸断了履带而抛锚了。


       3月17日上午,经过中苏边境会晤,我方允许苏军打着国际红十字会会旗,来珍宝岛收尸,运回被击毁的装甲车、坦克。


       但就是不让运那辆被炸坏履带的T62坦克。


       苏军士兵和医护人员整整忙活了一上午。战场已清理完毕,苏军士兵拿牵引绳,试图接近那辆坦克,但埋伏在我方开阔地里的战士,毫不客气地将其击毙。


       午后,仍不死心的苏军,集结了几十辆坦克,后面跟步兵,向我方冲来,试图夺回那辆坦克,但遇到我军的坚决回击。


       苏军无计可施,便开始用重炮,对我方江岸阵地轰击,并用布雷战车向我方江岸开阔地带布雷,以此对那辆T62坦克实施封锁。


       傍晚,我们担架营2连接到命令:立即出发,去江沿阵地!


       我们已经是上过阵地的“老兵”了,因而准备工作很麻利:装上一挎包饼干,检查急救包,上车出发。不同的是,这次,我们已经剃过头啦!


      (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剃光头。40多年后的今天,见到满街的光头,我总闹不明白,不上阵,剃光头干嘛?准备上钓鱼岛?)


       这一晚,夜黑风寒,没有月光。


       到达江边无名高地后,接到命令:今晚,去给埋伏在江边的战士加固阵地。


       准备工作也简单,两人一组,运送原木。我自然和刘世威一组,选了一棵柞树,这木头最坚硬。临出发,刘世伟坚持要带上那把伐木的大钢锯,说万一木头不够用,两人就到林子里,就地再伐几棵。他用手一盘把钢锯窝成个圆,拎在手中。他在前,我在后,柞木上肩,紧跟队伍,沿着山坡向珍宝岛悄悄行进。我们前面是一个连的战士,后面又是一个连,把我们夹在中间,是掩护我们的。


       队伍眼看就要钻出灌木林,接近江岔的开阔地啦。突然,乌苏里江的江面上传来一阵巨响——钢铁履带在冰面上疾驰的声音,马达嚎叫的声音,立时使得原本寂静的夜晚疯狂起来,苏军的一辆坦克向我们冲锋了。坦克车巨大的灯光把我们的树林照得雪亮。难道我们被发现了?前面下达了撤退的命令,战士的动作十分迅速,呼啦一下就消失在来路的丛林里。


       我和刘世伟扔下圆木,他手里的那把带锯却出现了问题——挂蹭着树枝,越着急越是拽不动,身后的探照灯来回地扫射着,嘎嘎的履带震颤着大地,好像要压着我的后脚跟了。


       这时,部队的营教导员和警卫员从后面紧跟了上来,“把锯扔了!”教导员低声命令着。


       他那沉着的语调,冷静有力的脚步让我的心一下平静下来,扭头张望,想看看那疯狂的坦克到底什么样?但眼前白茫茫的光线令人晕眩,我紧跟几步,不敢落后。


       待我们返回无名高地山后,两个连已经集合好队列,听见营长在发火。那很像是电影中的场景,好在有惊无险,没有伤亡。


       我们躺在单兵掩体里待命。一会儿,山坡下传来部队炊事员的招呼声,“老乡,下来喝米汤!”那声音很和蔼,带着浓浓的东北味儿。可怎么回事儿?我们剃了头了,还叫老乡?顾不得这些,炊事班从几里地之外挑来的热米汤,温暖着大家的身躯,镇静着每一个战士的心。


       大约半夜时分,我们重新按先前的队形向江边前进。这次没遇到坦克的骚扰,顺利接近了江边,前面就是苏军炮火封锁区。


       猛然我们发现,乌苏里江对岸的半个夜空都红了,“卧倒!”我和刘世伟听到命令,立刻并肩趴在地上,心砰砰跳。可是好半天,心都不跳了,也没见什么动静。正在疑惑,轰隆一声,传来炮弹出膛的声音。


     黑龙江兵团担架营在缴获的苏军坦克上留影

                    (这辆T62坦克现仍在军博展出)

201712615595322999.jpg (80.64 KB, 下载次数: 6)

20171261559532299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4#
发表于 2018-12-5 15:4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5 15:48 编辑

接上:


片刻之后,夜空中传来刺耳的嘎嘎声,很像前半夜那坦克履带疾驰在冰面的轰鸣声,那是炮弹从空而降,撕裂空气的声音,极为恐怖。


  接着,一排排炮弹在前面落地爆炸了。啊,原来炮击是这样的!

炮火沿着江边的开阔地从左向右轰击一遍,这是在阻止我方接近那辆T62坦克。

几轮炮火之后,大家很快平静下来,我和刘世伟趴在弹坑里,掐指计算炮弹飞行的时间:见到火光,12秒钟后,听到炮弹出膛声,再有4秒,炮弹降临、落地爆炸;光速可忽略不计,标准情况下声速为340m/s, 再根据这些天学到的军事知识判断:苏军炮兵阵地应该在对岸10—12里的位置。两次炮击间隔为15分钟左右,这就是说,我们要在15分钟内穿过前面的封锁区,但不必惊慌。

听到命令,我们就扛着木头在弹坑间迅跑,弹着点排列整齐,呈三角形,显然这炮兵还是训练有素!

刚刚穿过炮火封锁区,就是我军设伏的阵地,好危险的地方,仅仅距离江面几米!

  潜伏的战士趴在冰雪里,没有什么坑道工事,身下铺着一块白色的毛毡,身上翻穿着军大衣,白色的羊毛冲外,与周围的皑皑白雪融为一片。

我和世伟轻轻地把那根扛了两里多地的硬柞木横放在一位战士的脸前,往积雪里使劲按了按,稳定后,悄声问了句,“可以吗?”那战士长得十分英俊,眉毛上、帽子上都挂满了冰霜,没有回答,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目光注视着前方黑洞洞的江面,始终保持着准备射击的姿势。

旁边的一位老兄低声冒出一句,“岛在哪?”他那同样帅气的小战士用下巴向前方指了指,“那就是。”

前方夜幕笼罩下,几十米冰面的尽头,朦朦胧胧的一片丛林,死一样的静寂。

我俯身还想为眼前的战士做点什么,他扭头看了我一眼,急切的说,“快回去吧,这儿危险!”

我们要往回撤了,我又看了一眼那根横在他前面的柞树,“太细了,真该扛一棵粗大的老树来,但愿明天的战斗中,能挡住飞来的机枪子弹!”我有些担心了。

四十四年过去了,我在前沿阵地遇到的这位不知姓名的战友,你可安在?和我一起的,我的同学刘世伟已经去世了;

剩下的那个,阵地上唯一带着眼镜的,是我,我时常会想起你!

当天夜里,我们排没有撤回五林洞驻地,而是留驻在距离无名高地不远的一道山谷里。这里山高,屏障了苏军的炮火;林密,隐蔽了部队的营帐。

部队的帐篷比我们的帐篷搭的整齐,一排一行都很工整。

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奉命上岛了,我们就临时住在他们的帐篷里。每个铺位都很整齐,战士们的背包都打好了,齐刷刷地排列在床头。又困又累,我们和衣就睡。不知啥时,天亮了。

我找着眼镜戴上,半天才醒悟过来自己在哪儿。四周很静,隐隐听到帐篷外有人在低声抽泣。我叫上世伟一同到帐外查看,只见三个战士围坐在一堆篝火旁,其中一人怀里抱着一支冲锋枪低声哭泣。

他们的排长牺牲了,枪是排长的枪,全排伤亡大半,只剩下他们三人。

原来头天晚上,苏军使用那辆坦克作掩护,分散我军注意力,乘机派工兵偷偷潜入岛上,在我方一侧安放了上千枚各式地雷封锁珍宝岛,只留下一条通道准备拖回那辆坦克。

后半夜,这一排战士登岛潜伏时,中了苏军的诡计!好歹毒,追我们是假,掩护工兵是真,给我们玩了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三十多位战友昨晚从这座帐篷出发,上岛潜伏;我们从江边阵地返回,住宿在战友们的铺位上; 黑夜中大家擦肩而过,没能见面,竟然永远不能见面啦!

两棵大树间,熊熊的篝火上,吊着一个铁罐,罐中的水在沸腾,我热泪满面,不可自制。
2013年9月20日三省宅录黎亮

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尤其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加大轻重型各类陆地武器,加强兵团战士的军事化武装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52: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5 16:02 编辑
无声 发表于 2018-12-5 15:33
以下是当年珍宝岛参战官兵的纪念珍宝岛战役怀念烈士的帖子,他们特别提到兵团的贡献,参战兵团战友们的英雄 ...

真是可笑之极,我一再的指出:珍宝岛战役是兵团战士打的吗?请不要往兵团战士脸上贴金,珍宝岛战役初期是边防军人与入侵的苏军对阵,而后期战役的参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部队。
我们兵团参战的部队只不过是负责运送弹药和抢救伤员的担架营而已!
对于你所说的兵团当年组建了几十个武装值班营可谓是官方宣传——子虚乌有,而对于你所说的中苏边境几十个团的边防哨所——看来你真是不了解实际情况,只是道听途说而已。实际中苏边境所有的边防哨所,都是团级待遇,连级编制——多数是一个连级单位,一艘巡逻艇(机枪艇)、一个骑兵、军犬排和两个排的武装部队、多辆解放牌军车——团级待遇是每个边防哨所配备了一辆军用吉普车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6#
发表于 2018-12-5 15:53:29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兵团珍宝岛战役参战兵团战友回忆之二:

《生命中的兵团》在线阅读
来源:齐鲁网 作者:朱维毅 我来说说 复制链接 2015-10-20 11:23:10

“我父亲当时还被当作‘特务’审查,按理说我这样的人去黑龙江是不够格的,但因为我政治表现一贯不错,学校‘革委会’还是决定同意我去。接到通知后,我赶紧去销了北京户口。

“珍宝岛一打仗,我的机会来了。能经受住战场考验的人还会是政治异类吗?这是证明我自己的机会!3月2日第一场战斗发生后,连里来了个现役军人工作组,估计那会儿正在准备往前线派兵团的人,他们觉得我的组织能力还行。没两天,选人参加担架营的通知下来了,我们连要出一个班。我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人物,一开始连里不同意我走。我说,场院上的活儿已经完了,我要上前线!经过好一番争取,领导总算点头了,还任命我当班长。全班12个人,四五个老职工,剩下的是知青,北京的、哈尔滨的、双鸭山的都有。战斗任务一下来,连队气氛大不一样,老职工之间的派性也不闹了。3月8日连队组织欢送,女青年给我们戴红花,一人胸前别一朵,我们觉得很光荣。

  “3月9日我们到营里集合,4个人分一副担架。这时我又升官了,被任命为担架营1连3排副排长,同时还兼着2班的班长。3排的知青一共39人,占全排总人数的60%。3营里又搞了一次欢送会,然后送我们到团部集合。在那里,团领导宣布21团担架营成立,1、2、3营组建起担架 1 连,4、5、6 营组建起担架 2 连。两个连合在一起约 450 人。
“我们在10日做战前准备,11日下午接到出发的命令,在冰天雪地里坐敞篷卡车走了一夜半天,夜间温度零下20多度,都冻得够呛。我和杨一平坐一辆车。他在车上是岁数最小的,17岁,不怎么吱声的一个人,路上给冻伤了也不说。12日到五林洞驻地后安营扎寨睡马架子,四百多号人挤在两个四面透风,长不过20米、宽5米多一点的破草房里,我给全排的人分铺位,每个铺也就两掌来宽,因为睡得太挤,我坐了一晚上。咱是副排长嘛。

  “13日开始搭帐篷,我们有了一个像样的营地。我们的位置和部队挨着,珍宝岛战斗英雄杨林的帐篷就离我们不远。那时的部队不怎么会打仗,都搞‘支左’稳大局呢,要上前线了才开始正经训练。杨林能打,因为他是老兵。

  “离驻地不远的一幢木板仓房有一具苏军士兵的尸体,是3月2日的战斗中被击毙后运过来的。天气很冷,尸体坏不了,怕晚上狼给叼了,给挂在房梁上悬着,我进屋一看,他就这样……”

  说到这里,朱波闭上眼睛作出了一副耷拉头垂手的样子。

  “我进去后把丫衣服上的军扣给拽下来一个做纪念。后来这个尸体在4月初还给苏方了,劈柈子做棺材的活儿就是我们干的。

  “15日一早,第二次珍宝岛战斗打响了,我们吃完早饭没多久就接到了营里下达的出发命令。怎么选上了我们3排?我也不知道。当时我们排里有1个班被派到小火车站卸炮弹去了,剩下的4个班从五林洞乘辆大卡车出发,走了大约20公里的路,9点半左右卡车开到珍宝岛西南侧的无名高地。刚一下车,我操,看见苏联的直升飞机啦!估计在侦察我们在沿江一带的部署。我们这帮人几分钟以前还‘屌’着呢,这一下就紧张起来了,战场在哪儿?我们心里也没数,但肯定就在附近了!

  “队伍在无名高地的公路一侧集结待命,高地另一侧面向乌苏里江,珍宝岛就在那边。我们每个班围成一圈学毛主席语录,给自己打气。部队来了一个股长,给我们做动员。忙乎了一阵,行动命令下来了:岛上急需补充炮弹,你们的任务是把炮弹送上去,把伤员抬下来!

  “具体时间是几点几分,真说不清,我们是听招呼的一帮人,命令一下就走,哪里顾得过来记时间哪!估计这时在珍宝岛上两军的第二次步兵交战还没完全结束,因为枪声还在响,我估计时间应该是在 11 点到 12 点之间。

  “我们从公路一侧绕过无名高地,左拐直奔珍宝岛,4个班48个人,每班带3副担架。那可不是咱们在电影中看到的那种军用帆布担架,就是两根大约2.5米长的大粗木棒子,中间用麻绳交叉捆绑连接,也没有固定横撑,行动时,把俩粗棍子一拢就上肩,很笨重。不扛担架的人就扛炮弹,每人带一发56式七五无后坐力炮的炮弹。这种炮弹一发有30斤重。我比排里那些老初中的知青要大个四五岁,身体也最棒,又是副排长,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双臂各夹一个,带着60斤重的俩炮弹上路!我算了算,每班3个人扛担架,9个人扛炮弹,4个班送上去的炮弹应该有四五十发。一个当兵的拎着枪在前面领队,我们排长是个转业老铁道兵,跟着当兵的身后,各班的人按班号顺序组成一支纵队,我在队尾压后阵。排长打头,副排长压阵,这是分工。

  “无名高地距离江边有4里地左右的路。刚走了大概两三百米吧,前面发现解放军伤员。排长当机立断,跑到队尾找我说,他要送伤员去包扎所,让我到前面领队。说完掉头往回走了。后来在21团搞整建党时有人批他是逃兵,营里还为此事找我调查,我只讲事实,不做结论,算不算逃兵也不是我说了算。

  “我当时根本顾不过来想什么,马上从队尾跑到队前,带着队伍往珍宝岛冲。从无名高地到江边的路是比较平缓的下坡,沼泽地里满是塔头墩,雪很深,一脚踩进低洼的地方,雪能没到裤裆。这时枪声还在响,江对岸的山势比咱们这边高,‘老毛子’远远能看见我们,他们八成也在琢磨:这帮衣服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排成一队往江边狂奔要干什么啊?

  “‘老毛子’不傻,肯定能看出这是中国的支援队伍!他们的大口径机枪子弹能够得着这边,朝我们就扫过来了。我在路上看见一个战士牺牲在雪地上,他披着白斗篷,跪姿后仰,看样子就是被对面的机枪打中的。

  “几十个人呼呼啦啦地穿过江边这片开阔地是很危险的,我们一步不落地跟着领路战士,这一通跑!机枪声一响就卧倒,找低洼的地方,身子要放得越平越好,屁股不能撅着。枪声停,爬起来再跑,把皮帽、书包、茶缸什么都扔了,太累赘!我就听身后一片呼哧呼哧的喘息声,那可真叫‘熊喘’。我真佩服这帮知青兄弟,从和平状态瞬间进入战场,他们没有一个被吓得腿肚子转筋

  “好在这时敌人的炮火还没有阻断无名高地和珍宝岛之间的通道,我们跑跑停停地终于到了江边的防洪堤,接着连跑带出溜地翻越江堤,到了江边,这回终于踩到乌苏里江的冰面了!一辆被炸坏的苏军坦克就瘫在江汊子的冰面上。带队的那个战士告诉我:你带队从那辆坦克的右侧上岛,然后右转沿岛沿跑,跑不远就是阵地了。我带着队伍跑过一百多米宽的江汊子,路过那辆苏军坦克时,看见坦克旁边的冰面上还躺着一具苏军的尸体,一只手枪就甩在雪地里。我当时真想把那玩意弄过来,但身上的任务不容许我们做片刻停留。

“上岛后我们沿着岛沿跑了一二百米,来到了一号阵地,这时离我们从无名高地出发时大概过去了半个小时左右,枪声已经停了。一个披着白斗篷的军人看到我们这支‘杂牌军’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高兴地说:‘太及时了,这儿正缺炮弹呢!’后来在巡回介绍珍宝岛作战事迹的活动中,我和这个军人混得很熟,他是46军133师政治部的杜永春干事,这可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师部的政工干部,打仗本来没他什么事儿。在3月14日晚上133师397团侦察排长于洪东率队登岛潜伏时,杜干事主动请缨参加行动。到我们中午12点左右登岛时,他已经历了一夜的冰雪潜伏和两场特别残酷的防御战,没吃没喝地坚持了15个小时了。在我们上岛时刚结束的那场战斗中,他不但指挥得力,而且亲手击毙多名敌人,还用火箭筒打瘫了对方的一辆装甲车。战后他被评为珍宝岛十大英雄之一,获‘智勇双全的指挥员’称号,那是条真汉子!

  “3排上岛的队伍乱哄哄的,4班和5班的人被部队战士带走去抬伤员,其他的人没事找事擦炮弹待命,也没什么抹布,就用帽子、手套什么的瞎胡噜。我们5班抬下了在珍宝岛作战中的‘最著名伤员’,是23军73师217团1营的营长冷鹏飞,他是岛上作战的指挥员,在当天早上开战前带一个加强排登岛,在击退苏军第二次进攻的作战中左臂负伤,粉碎性骨折,前指命令边防站站长孙玉国上岛接替他指挥作战。

  “5班班长黄元培是转业的老铁道兵,他带着陈放、孙文彬和刘梦尧三个北京知青找到了冷鹏飞,在冷营长和孙玉国交接完指挥权后,他们脱下棉衣铺在简易担架上,等冷鹏飞躺下后,又给他身上盖了棉衣,然后抬起担架回撤

  “在他们达江岸开阔地时,有军医跑过来为冷营长包扎伤口,几个人刚完成隐蔽,苏军的机枪就扫了过来,黄元培和那三个知青肩并肩蹲跪在担架旁,组成一道人墙护住伤员,子弹从头上飞过,把旁边的灌木丛被打得唰唰地掉枝子,雪地上被打出了一排弹眼。这几个哥们儿的棉衣都脱给伤员了,就在严寒中挺着,等军医结束包扎后,起身奔跑着把冷营长抬了下去

  “4班王俊中等8人在前沿阵地抬伤员时,看到了杨林和他的三炮手张振万的遗体,张振万的身上还燃着火苗。他们用雪捻灭了火,脱下棉衣盖在两具遗体上,把他们抬下了火线。事后我们才知道,杨林是23军67师201团3营炮连75无后坐力炮排代理排长,在守岛部队用40火箭筒难以对付成群的苏军铁甲车时,他奉命带两个炮班11人冒着炮火强行登岛,亲手击中了苏军一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然后就被敌人的装甲车火力瞄上了。在战后评出的珍宝岛十大战斗英雄中,杨林是名头最为响亮的一个,是中国军人誓死护国,血战到底的代表性人物。一支军队里的人都像杨林这样勇敢善战,什么敌人不害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7#
发表于 2018-12-5 15:56:27 | 只看该作者
接上:

 “没过多一会儿,2排的人扛着担架和40火箭弹也上来了,董彦就在里面。两个排近百人挤在岛上,闹闹哄哄的。担架营的营长老包也上来了,他和杜永春说:我的这些人都没武器,战斗再打起来不是个事儿。他们两人一商量,决定先让这帮人撤回江岸一侧隐蔽起来,需要时再上来。这时抬伤员的人已经后撤了,我们剩下的呼呼啦啦跑过江汊,在岸边江堤内侧隐蔽待命。

  “大约在下午1点多的时候,苏军对中方阵地和纵深发起炮火急袭,炮击的猛烈程度让人感到特别震撼。前指的人在战后说,这次炮击的密度不亚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中对上甘岭的轰击。我瞅着炮弹在我们背后由远到近一步步往江边打,然后再从江边往回推,就像来回剃头似的。被炮火掀起的冻土块不断落在我们身上。看来苏军是要封锁我们的支援通道了。他们大概想不到,这支不怕死的兵团救援队就隐蔽在和战场近在咫尺的江岸上,而且随时准备再次登岛支援。苏军的炮弹一排排炸过来,中间有空隙,我们的隐蔽地正好在两排炮弹的弹着点之间,要不我们都他妈得玩完。

  “抬冷营长的那个担架组特别棒。我们排长下去了都没再回来,而他们完成任务后又返回到了江岸,结果赶上了这场炮击。担架营里唯一负伤的人就在他们这个组。一颗炮弹炸响后,班长黄元培的鼻子和知青孙文斌的屁股都挨了弹片

  “在躲在江堤后面挨炮的时候,我心里这个着急啊:咱们的炮呢?揍他小子啊!没一会儿,解放军的大炮发言了,这一通招呼呀,真他妈过瘾!一直把对方的大炮打到一声不吭。炮战平息后,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天黑了下来,热闹了一天的珍宝岛突然变得异常安静,和白天的战场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全天战斗就此结束。我奉命带着3排的1、2、4三个班登岛打扫战场。一上岛我就看见了一具盖着白斗篷的战士尸体。我们马上行动,无论是死的还是伤的,见一个抬一个,一共抬走了十多个。我把自己在这一天干的事儿归拢一下:送上去两发炮弹,抬下来一个伤员。背伤员时我身上沾满了血,不知道那个战士后来是不是活了下来。我把那件血衣保存了很久,以后几次搬家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可惜啊,那是中国军人在珍宝岛上血战,兵团战士冒死支前的证物!

“上岛后我们沿着岛沿跑了一二百米,来到了一号阵地,这时离我们从无名高地出发时大概过去了半个小时左右,枪声已经停了。一个披着白斗篷的军人看到我们这支‘杂牌军’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高兴地说:‘太及时了,这儿正缺炮弹呢!’后来在巡回介绍珍宝岛作战事迹的活动中,我和这个军人混得很熟,他是46军133师政治部的杜永春干事,这可是个传奇人物。他是师部的政工干部,打仗本来没他什么事儿。在3月14日晚上133师397团侦察排长于洪东率队登岛潜伏时,杜干事主动请缨参加行动。到我们中午12点左右登岛时,他已经历了一夜的冰雪潜伏和两场特别残酷的防御战,没吃没喝地坚持了15个小时了。在我们上岛时刚结束的那场战斗中,他不但指挥得力,而且亲手击毙多名敌人,还用火箭筒打瘫了对方的一辆装甲车。战后他被评为珍宝岛十大英雄之一,获‘智勇双全的指挥员’称号,那是条真汉子!

  “3排上岛的队伍乱哄哄的,4班和5班的人被部队战士带走去抬伤员,其他的人没事找事擦炮弹待命,也没什么抹布,就用帽子、手套什么的瞎胡噜。我们5班抬下了在珍宝岛作战中的‘最著名伤员’,是23军73师217团1营的营长冷鹏飞,他是岛上作战的指挥员,在当天早上开战前带一个加强排登岛,在击退苏军第二次进攻的作战中左臂负伤,粉碎性骨折,前指命令边防站站长孙玉国上岛接替他指挥作战。

  “5班班长黄元培是转业的老铁道兵,他带着陈放、孙文彬和刘梦尧三个北京知青找到了冷鹏飞,在冷营长和孙玉国交接完指挥权后,他们脱下棉衣铺在简易担架上,等冷鹏飞躺下后,又给他身上盖了棉衣,然后抬起担架回撤。

  “在他们达江岸开阔地时,有军医跑过来为冷营长包扎伤口,几个人刚完成隐蔽,苏军的机枪就扫了过来,黄元培和那三个知青肩并肩蹲跪在担架旁,组成一道人墙护住伤员,子弹从头上飞过,把旁边的灌木丛被打得唰唰地掉枝子,雪地上被打出了一排弹眼。这几个哥们儿的棉衣都脱给伤员了,就在严寒中挺着,等军医结束包扎后,起身奔跑着把冷营长抬了下去。

  “4班王俊中等8人在前沿阵地抬伤员时,看到了杨林和他的三炮手张振万的遗体,张振万的身上还燃着火苗。他们用雪捻灭了火,脱下棉衣盖在两具遗体上,把他们抬下了火线。事后我们才知道,杨林是23军67师201团3营炮连75无后坐力炮排代理排长,在守岛部队用40火箭筒难以对付成群的苏军铁甲车时,他奉命带两个炮班11人冒着炮火强行登岛,亲手击中了苏军一辆坦克和3辆装甲车,然后就被敌人的装甲车火力瞄上了。在战后评出的珍宝岛十大战斗英雄中,杨林是名头最为响亮的一个,是中国军人誓死护国,血战到底的代表性人物。一支军队里的人都像杨林这样勇敢善战,什么敌人不害怕?

  “没过多一会儿,2排的人扛着担架和40火箭弹也上来了,董彦就在里面。两个排近百人挤在岛上,闹闹哄哄的。担架营的营长老包也上来了,他和杜永春说:我的这些人都没武器,战斗再打起来不是个事儿。他们两人一商量,决定先让这帮人撤回江岸一侧隐蔽起来,需要时再上来。这时抬伤员的人已经后撤了,我们剩下的呼呼啦啦跑过江汊,在岸边江堤内侧隐蔽待命。

  “大约在下午1点多的时候,苏军对中方阵地和纵深发起炮火急袭,炮击的猛烈程度让人感到特别震撼。前指的人在战后说,这次炮击的密度不亚于美军在朝鲜战场中对上甘岭的轰击。我瞅着炮弹在我们背后由远到近一步步往江边打,然后再从江边往回推,就像来回剃头似的。被炮火掀起的冻土块不断落在我们身上。看来苏军是要封锁我们的支援通道了。他们大概想不到,这支不怕死的兵团救援队就隐蔽在和战场近在咫尺的江岸上,而且随时准备再次登岛支援。苏军的炮弹一排排炸过来,中间有空隙,我们的隐蔽地正好在两排炮弹的弹着点之间,要不我们都他妈得玩完。

  “抬冷营长的那个担架组特别棒。我们排长下去了都没再回来,而他们完成任务后又返回到了江岸,结果赶上了这场炮击。担架营里唯一负伤的人就在他们这个组。一颗炮弹炸响后,班长黄元培的鼻子和知青孙文斌的屁股都挨了弹片。

  “在躲在江堤后面挨炮的时候,我心里这个着急啊:咱们的炮呢?揍他小子啊!没一会儿,解放军的大炮发言了,这一通招呼呀,真他妈过瘾!一直把对方的大炮打到一声不吭。炮战平息后,已经是下午5点多钟,天黑了下来,热闹了一天的珍宝岛突然变得异常安静,和白天的战场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世界,全天战斗就此结束。我奉命带着3排的1、2、4三个班登岛打扫战场。一上岛我就看见了一具盖着白斗篷的战士尸体。我们马上行动,无论是死的还是伤的,见一个抬一个,一共抬走了十多个。我把自己在这一天干的事儿归拢一下:送上去两发炮弹,抬下来一个伤员。背伤员时我身上沾满了血,不知道那个战士后来是不是活了下来。我把那件血衣保存了很久,以后几次搬家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可惜啊,那是中国军人在珍宝岛上血战,兵团战士冒死支前的证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1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57:40 | 只看该作者
切不可拉大旗作虎皮,把当年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部队和边防官兵的功绩,硬拉到兵团战士那负责运送弹药和伤员的担架营身上,还给我戴上一顶污蔑当年参加珍宝岛战役的英雄的大帽子!
用心何其恶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

主题

2180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51
139#
发表于 2018-12-5 16:01:27 | 只看该作者
血染的青春2014年 10月 22日来源:《知青》杂志 作者:陈志德 蔡荣华



计伟昌,男,上海知青,生于1949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光新中学1966届初中毕业生。1968年9月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师33团(现854农场),1970年5月9日,在珍宝岛战备施工伐木时光荣牺牲,年仅21岁。先后被沈阳军区、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打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的烈士名册,有一个名字可能不为大家熟悉,他就是计伟昌。

1968年毕业分配时,计伟昌主动报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列车上,带队的付德林(后来是33团16连第一任指导员)对知青们说,团部为了扩大生产,准备新建一个16连。当时车上共有普陀区的知青40多人,立即就有20多人表示愿意到这个新建连队去,其中就有计伟昌。

计伟昌与被批准的十几名知青,到33团后的第二天,就在连长刘明勤的带领下,开始了搬砖、拉石、装木材等劳动。半个月后,他们到达16连的驻地,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什么也没有。大家在老职工的带领下,光着脚,踩着有冰碴的烂泥脱坯,积极为建营房作准备。这些工作,对于刚刚离开城市,离开家的青年人,是非常辛苦的,但计伟昌与他的战友都很高兴,他们觉得自豪,觉得光荣,因为他们感到自己是新建16连的第一批建设者。

到连队才半年,1969年3月2日,珍宝岛对苏自卫反击战打响了。根据战备需要,33团以16连为班底组建了武装分队(值班1连的前身)。计伟昌高度近视,按说是不能在武装分队的,但因为是16连的“元老”,条件相对放松,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战士,担任了连队的通讯员。当时,战备形势很紧张,通讯员不分白天黑夜,经常要外出传达命令,有时一走就是几十里路。特别是没有月光的夜里,计伟昌常常看不清路,摔得鼻青眼肿是常事。为了加快传达命令的速度,连队让连部人员学骑马。那可不是战马,没有马鞍,只在马背上披一条麻袋。马的体温是41到42度。几个小时下来,屁股上都磨出了水泡,两腿打不了弯,但计伟昌没有叫苦,毫无怨言。那时,一到半夜与凌晨,信号弹特别多。一发现信号弹,就要全连出动抓特务。在茫茫的大草甸子里搜索,其艰苦可想而知,计伟昌坚持下来了。

1969年夏天,计伟昌因视力不好,已准备调到生产连队去了。此时,连队接到命令,开赴珍宝岛执行任务。计伟昌一听,要上前线,这可是大多数知青可望不可及的机遇啊!计伟昌立即改变了主意,写了好几份决心书交到连长手中,连长被感动了,终于批准计伟昌留下,并分配到炮班当炮手。

部队为了磨炼意志,提高战斗力,开始进行艰苦的野营拉练。每人的辎重,最轻的不少于40斤。计伟昌是炮手,负责60炮的底盘,约有30斤,加上装备,负重达50多斤。行军速度为每小时12里,强行军16里,最艰苦的一次,一天一夜跑了200里。为了不暴露目标,还不准生火做饭。计伟昌也坚持下来了。

在珍宝岛前线,部队的训练很严格。作为炮手,要用手、眼来测定炮位与射击目标的距离。为了练眼力,计伟昌做了一个弹弓,每天晚上点个小油灯,用弹弓打火苗。最后能在十步开外,打掉火苗。班长夸他是上海知青中最能吃苦,最会动脑筋的人。

经过刻苦训练,部队的战斗素养得到很大提高。一次他们值班1连与驻扎在五林洞的野战部队高炮连比拼剌刀,他们连一个女班长上场,拼得对方心服口服。连队的训练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北方的春天来得晚。1970年5月,珍宝岛地区的积雪还没化。9日那天,计伟昌在执行战备施工伐木的过程中,不幸被回头棒击中头部,身受重伤。连长直接打电话报告了前线指挥部,前指当即派出救护车,并派一架直升机在五林洞待命,下午三四点钟,直升机把计伟昌送到佳木斯,但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未满21周岁的计伟昌停止了呼吸。

计伟昌牺牲后,沈阳军区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现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里。

2012年清明节,33团值班1连和其他兵团战友一起,来到龙华烈士陵园为计伟昌烈士扫墓。计伟昌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作者系黑龙江兵团33团上海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549

帖子

185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54
1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6: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5 16:14 编辑

当年我们8团也出现了两位追认为烈士的兵团武装值班连的英雄——上海籍的兵团战士韩振民和北京籍的兵团战士吴保家。
他们的光荣业绩是试验炸药包和做手持炸药包消灭苏军坦克表演时光荣牺牲的——同为炸药包突然爆炸而牺牲的。
这就是当年兵团战士的装备和武器、弹药——反正比我们69年每天手持镰刀到江边站岗、发现敌情点燃喂牛的玉米秸垛强多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01:22 , Processed in 0.20301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