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1#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22:19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
北京市的中心城区人口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持续下降,
越来越多的人向郊区迁移。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也难怪,如今咱这北京城内,
“老北京人少了,新北京人多了”
“胡同少了,高楼大厦多了”
“听戏的少了,看电影的多了”
“提笼架鸟的少了,出门遛狗的多了”
“讲规矩的少了,不讲规矩的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2#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23:2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怀念老北京人
是怀念老北京人的那股子劲儿,
怀念他们的气节和品质!
那么,老北京人到底是怎样的?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北京人讲规矩
吃饭怎么坐,茶壶怎么放
筷子怎么摆,怎么作揖、手该放哪
那是有一定定数的
绝不会老人没上桌自己先坐下
更不会见着爱吃的往自己碗里扒拉
输人不输姿势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3#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24:3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人幽默

王朔、梁天、葛优、姜文

都是这一类人物,

贫的有水平、有内涵、

有深度,让你乐,

但不会挠你痒痒。

联想丰富,

可以从臭豆腐引申

到宇航员上厕所用不用纸,

可以从花生米聊到秦砖汉瓦。

有些人看不惯这一点,

但我们听着舒服。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北京人有点“贫”

北京人得益于北京独有的文化底蕴,

生活环境,

打小儿就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有人说北京人有点贫,

您可千万别小看这个贫,

贫也得贫到点子上,

不能云山雾罩的瞎贫,

一个会贫的北京人一定是见多识广,

饱览群书,脑瓜儿还得机灵,

夸人的时候要绝对让对方心里乐得找不着北,

骂人的时候一个脏字儿没有,

甚至还能文绉绉的之乎者也一番,

可绝对给你数落的哑口无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4#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2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8-2-28 12:27 编辑

这才是北京人那种真正的贫,

不是出洋相,不是接下茬,

更不是娱乐至死的无厘头。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北京人有点“不求上进”

北京人不会为了功名利禄迎合钻营。

你有钱,我佩服你,

但是我不会巴结你。

你没钱,我不会瞧不起你。

其实北京人上班工作,

各个儿都挺努力的,

那工作态度绝对一百一又一百一,

但是为了当个小头头儿,

让北京人低三下四的去溜须拍马?

为了多挣点儿钱,

满世界作揖打拱陪笑脸?

姥姥也不成啊!

哥们儿我凭本事挣钱,

靠能耐吃饭,

就这一点,

无论走到那儿咱都是爷!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北京人有点“馋”

说到吃,

咱北京人能跟您侃上一天一宿。

民以食为天,

因为姆们懂得吃,爱吃,

会吃,讲究吃。

北京人的“馋”

可不是局限于坐享其成,

而是亲自下厨。

不用什么海参鲍鱼,

就一个心里美的萝卜,

照样给您做三四个菜来,

而且样样儿地道,样样讲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5#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28:5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

一个“您”字,是习惯

一个“爷”字,是文化

一声“师傅”,是亲切

叫你哥们儿、姐们儿,是瓷器

上来喊你“孙贼”也许是铁磁

北京城里还有真正的北京人吗?

北京人好客

不排外只排毒

不管北京城发展成什么样

老北京人还剩多少

但是北京人的志气

和那股劲儿必须一直都在

老祖宗留下的那点玩意儿

是全世界独一份儿

到哪都要昂着头走

老北京人

真正的北京名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6#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30:18 | 只看该作者
儿时过年的回忆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小时候老北京城里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老规矩、老理儿也特别多,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响声,所以人们过春节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春节一般是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为高潮,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小年儿”,一到腊月二十三,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拉开了序幕。家家户户开始忙活了,祭灶、扫房子、蒸馒头、贴福字、贴春联、贴年画、贴门神、剪窗花、置办年货,一直忙到除夕夜。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儿”家家户户都要“祭灶”,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在灶王爷像前摆上香烛、糖瓜儿,这种仪式称“送灶”或“送神”,“糖瓜儿”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米黄色的特别硬,长条棍状的叫“关东糖”,扁圆形的叫“糖瓜儿”,据老人们讲:“祭灶”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给家里带来幸福吉祥,保佑一家平安,所以要给灶王爷吃糖瓜儿,灶王爷吃了糖瓜儿就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了。每年一进入腊月,走街串巷叫卖关东糖的小商贩就活跃起来了,哪条街道、哪条胡同的购买力强销售量大,他们非常清楚,因为在旧时的北京城有钱人都是住独门独院,按照清朝的规矩只要看看这家院子的大门就能判断出这院子主人的身份和官位,因为在大门门框的上方都有凸出来的一排圆木,或六角形或八角形,上面经常写有“吉祥”、“万寿无疆”、“吉祥如意”等字样,这凸出来的圆木叫“门簪”,如果是两根“门簪”说明这家主人是四到七品官职,如果是四根“门簪”说明这家主人是三品以上官职,再有大门口左右摆放的门墩,如果门墩是扁圆形的,说明这家主人是武官,如果是扁方形的说明这家主人是文官,(当然门墩还有更细的划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7#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31:42 | 只看该作者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春节前大搞卫生是我国素有的传统习俗,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刷锅洗碗、清扫房屋、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有的地方也叫“扫尘日”,人们借“尘”与“陈”谐音表达除陈、除旧之意,也是想把一切晦气、穷运统统扫地出门,寄托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和迎喜接福的祈求。
    从腊月二十五到大年三十虽然中国的南方北方风俗讲究有所区别,但大体上是相差不多的,而除夕是指一年当中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除夕意思是月穷岁尽,旧岁至此而除,来年更换新岁,除夕是春节的高潮,俗称守岁,守岁是从年夜饭开始,传统的年夜饭是合家团圆幸福祥和充满骨肉亲情的家宴,又称团圆饭。另外到子时接神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素馅接神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意,整个除夕夜都是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还有的人家在屋里、院子里铺上芝麻秸,让家人在上面踩踏,取其“踩碎”之意,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按老理儿说这一天不能动扫帚、不能泼水倒垃圾,否则会扫走运气、财气,招致霉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8#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33:19 | 只看该作者
我出生在原崇文区晓市大街,紧邻金鱼池打小儿就是在金鱼池边上玩耍长大的,我母亲是满族镶黄旗人,祖上是“大汗”的亲兵,当年是和清军一起进入北京的,外祖父在晚清时官居四品,住在北新桥“土儿”胡同一所大宅院里,但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清朝皇帝退位,中国建立了民国政府,一夜之间大清朝所有八旗子弟都失去了生活来源,晚清时的八旗子弟都是整天提笼架鸟、吃喝玩乐,根本没有任何谋生技能,俨然是一群纨绔子弟,祖辈的骁勇善战、横扫千军、威猛无敌的八旗铁骑早已荡然无存,母亲的家族和所有满族旗人家庭一样都衰败了,就像老舍先生“正红旗下”里写的落破满人一模一样,这个结局自然也影响到了母亲这一辈儿,即便是这样母亲每逢过春节老规矩老理儿一样也不能少,过去老北京人有句形容满族人的话叫做“满族人有钱时是真讲究,没钱时是穷讲究”,当年虽然生活拮据,母亲为了面子每到年根儿底下家里也要准备好多“年货”,比如买些猪肉皮加上豆腐干、胡萝卜、黄豆熬一锅肉皮冻儿,用胡萝卜、香菜、粉丝、面粉炸素丸子,再炸些豆泡、炸排叉、炸咯吱盒,再把“副食本”限量供应的“三毛八”一斤的带鱼炖上一锅,蒸上几锅大馒头,当然少不了炖上一锅猪肉,这些东西在我小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过春节最丰盛的“年货”了,把这些东西放在大笸箩里,上面盖上“油布”放在窗根底下,过去北京的冬天特别冷,用这种天然的冰箱存放到正月十五都不坏(油布是一种防雨材料,黄色的、质地很硬,过去老北京的雨衣雨伞都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叫油衣、油伞),现在年龄稍大点的人们可能还记得这种物件和叫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89#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34:28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能穿上新衣服、能放鞭炮、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可是我小时候过年从没有穿过新衣服,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我过春节和平常一样都是穿哥哥们穿小了的衣服给我再接着穿,所以也没体会过过年穿新衣服的感受,不过我小时候每年春节穿的新鞋都是母亲自己亲手做的,家里找些破“铺衬”(破旧的碎布头),刷上浆糊贴在木板上,干了以后揭下来,这就是做鞋底儿用的“袼褙”,把三四层“袼褙”叠加在一起剪成鞋底儿,因为“袼褙”很硬,要用锥子先轧个眼,再用大针串上麻绳,一针一针把几层袼褙连在一起这就叫“纳鞋底”,(这也是老北京人所说的“千层底”),再用灯芯绒布剪成鞋面,然后和鞋底缝在一起,这道工序叫“绱鞋”,再往鞋里打上鞋楦子这道工序叫“排鞋”,就这样一双新鞋就做成了,由于绱鞋、排鞋工序太麻烦,还得喷水烘烤,所以一般家庭做好鞋后都拿到外面鞋铺去绱鞋、排鞋,我从小都是穿这种母亲做的鞋,夏天穿的主要是“圆口鞋、方口鞋”(就是土制的懒汉鞋),冬天有“五眼毛窝”、“骆驼鞍儿”毛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90#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35:34 | 只看该作者
我还记得小时候过春节最喜欢放鞭炮,那时的鞭炮没有现在这么多花色品种,我小的时候只有“麻雷子、二踢脚、铁机鞭,耗子屎、滴滴芯儿”,“耗子屎”是一种泥制的小老鼠,点着后在地上转圈,只喷花但不响,“滴滴芯儿”一尺长,一分钱两三根,也是只喷花不响,小时候家庭生活不宽裕过年只能买最小的鞭炮,红色的小包30枚七分钱,还不舍得整卦放,要拆开了一个一个的放,由于一年中只有到春节才能享受到放鞭炮的乐趣,每天的鞭炮都是限量的,要有“计划”,可是一旦放起来就把“计划”忘得一干二净了,没一会鞭炮就放完了,看着别的小伙伴有说有笑的放鞭炮,心里真不是滋味,我突然想起来我还有自己的“小金库”,为何不把“小金库”的钱拿出来买鞭炮,于是我马上跑回家偷偷的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小木箱,木箱里有一个生锈的小铁盒这是我存放“私房钱”的秘密地点,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快速的把小铁盒里面的钱全倒出来,数了数只有三分钱硬币我拿着这三分钱高兴坏了,马上就跑着去买鞭炮了,那时的北京城晚上一擦黑儿,所有商家就都“上板儿”了(过去没有防盗窗、卷帘门之类的,所有买卖商家都用木质的“护窗板”,每天早上开始营业了把“护窗板”摘下来,这叫“下板儿”了,晚上停止营业就把“护窗板”上好,这叫“上板儿”了)于是我拿着钱跑到44号院最里头北房那个小“杂货铺”去买鞭炮,因为这个杂货铺只要主人不睡觉就是营业时间,关键是它还可以出售零散的鞭炮,像“铁机鞭”一分钱一个,小的“铁机鞭”一分钱两个,我买的这种最小的鞭炮是一分钱四个,我买完鞭炮生怕丢了使劲的攥在手心里一路小跑回去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由于我来回都是跑步又攥的太紧手心出汗这几个鞭炮受潮了怎么点也不响了,每个都冒两下火花就灭了,真扫兴!我索性回家睡觉去了,盼着明天早点到来,第二天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左盼右盼天还不黑下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没等天黑我就跑出去开始放鞭炮,由于太早其他小伙伴都没出来呢,我一个人感觉没有意思,这时我见对面走过来一位老太太,手里挎着一个竹篮子,老太太是“小脚儿”走的很慢,我三步两步追上老太太点着了一个炮竹就扔到老太太的竹篮子里了,只见鞭炮一响,老太太大叫一声瘫坐在地上了,一边拍着大腿一边大声哭骂着,也听不清她在骂什么,反正跟“哭丧”似的,关键是谁知道老太太竹篮子里装着一只老母鸡,这老母鸡受到惊吓嘎、嘎、叫着四处乱窜,我一见这阵势吓的赶紧往家跑,其实你惹了祸别往家里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0 13:42 , Processed in 0.189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