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1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当年下放地之贫穷

[复制链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11-26 11:12 编辑




知青当年下放地之贫穷
《岁月写实》02
  1969年一月,我从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下放到该省的西南边陲山区:靖县。在靖县,我插队落户在太阳坪公社(现叫太阳坪乡)的一个名叫古村的山窝里。湖南简称“湘”,而湖南的西南部山区,即“湘西南”,那里曾是中国土匪最为猖獗的地域之一。“湘西土匪”,全国闻名。清朝和民国时期,此地土匪横行。
  还是共产党有能耐,这里几十年上百年解决不了的土匪问题,自解放军来后,便全部剿清遣散。据文革期间的调查,当年该山村40岁以上的男人全都当过土匪(土匪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职业土匪;另一类就是平日农耕到了闲暇时节互相邀集一伙人打家劫舍,带有“突击”性质的业余土匪 -- 知青网友:潇湘之子)。刚下乡的知青好奇,问他们过去为什么当土匪,他们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说是太穷。确实,那里很穷,当时,离管理失控的土匪猖獗年代已过去20年了,当地的农民还是连饭都吃不饱。
  为什么穷?为什么会连饭都吃不饱?原因很多,共性的原因就不提了,这里只说说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比较起湖区,或者,比较山区之外那些较平坦的地区,光只说生产粮食的环境,古村山乡就远远不如。山区原本就稻田少,加上日照短,水阴凉,亩产低,这成了当地“穷”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来到那里时,大多数农家一天就中午能吃一顿白米干饭,早餐晚餐全都是用一些乱七八糟的菜叶草皮加些碎米煮出的稀食来填肚子。
  熟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深山老林,也有它让人值得回味的可爱之处:每年六月,那是当地杨梅成熟的季节。每到此季,那山坡野岭自生自长的野杨梅,曾让我们“享”之不尽。
  这一季节,不论是知青还是当地农民,只要是居住到这里的人,都要抽出时间去到山上采摘杨梅,尽情地品味。可惜那野杨梅太酸,我们知青吃后,个个都曾在夜晚睡觉中,梦见自己因吃杨梅而酸掉了口中全部的牙。甚者,有的在梦中被惊醒,因“牙齿掉光”而被吓出了冷汗。正因为如此,为防止自己的牙齿不被杨梅酸损掉,尽管那野杨梅多得“漫山遍野”,知青大多都不敢多吃。
  而当地的农民,他们竟然一把一把地吃。与知青不同,她们吃杨梅有“绝招”。经观察后发现,他们吃杨梅既不吐核,又不用牙齿咬。而是:将数颗野杨梅一同放到口里,用嘴上下紧压一下,挤出一些酸甜水,然后就着这些酸甜水,将那整把杨梅连肉带核全部吞进到肚里。据说,这样一举三得:其一,可以保护牙齿;其二,补充了营养;其三,用吞下的核填饱了肚皮。这就是,当年当地的农民,他们在“穷”的环境下自创的多年继承下来的“完美”吃法;这就是,那年月,我所下放之地特有的真实乡俗。
  曾经,我亲耳听到古村大队的副大队长钟元良说:每年杨梅季节,是山上的野杨梅帮他家省下不少口粮;在青黄不接之季,是野杨梅,帮助当地的困难农民度过饥荒。就是在下乡的那些岁月,有次在荒丘野外,我亲眼看到:古村农民钟元节,他排出的大便竟是一堆“干干净净的”杨梅核。
  当时的我看到后惊呆了,身为知青的我,被见到的那一堆完整的颗粒分明的“景象”震骇万分!完全没有想到:当地的乡亲农友,他们食后所排泄的,竟是这等模样(“吃杨梅不吐核的原因是为了充饥,我见过杨梅成熟季节,某些当地人的大便,就是一堆杨梅核,这是真的。”-- 知青网友:大林小杜)这,就是当年我下放之地的“穷”之写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09:3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古民 于 2016-11-26 11:13 编辑

  还要补充一个片段:当年下放到古村山乡,每到我们知青吃饭的时候,就有一些周边老乡的小孩过来,站在我们的厨门旁边,可怜巴巴地望着我们吃饭,渴望得到一点施舍。看到乡孩那凄乞模样,下放的头一年里,我们总要匀一点饭菜给她们分享。但到后来,知青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自我吃喝都成了问题,就不再施舍了。自从断绝施舍之后,知青的厨地就很少有小孩来“骚扰”了。但是,从此之后,我们也失去了孩童围绕在身边的亲近和欢乐。
  啊!我永远忘不了当年断绝施舍的那一幕。
  断绝施舍的前一日,知青晚上开了个会。会上,除讨论如何度过粮荒外,还讨论并通过了对邻舍乡孩不再施舍的决议。
.

.
  与此同时,知青还推选我为发言人,次日由我向孩子宣布。会后,所有知青的心情都十分沉重。一方面,我们也遇到了粮荒,要开始勒紧裤带过日子了。另一方面,在我们心里,那些乡孩并非乞丐。大家都明白:她们是跟我们亲密了一年多,曾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的小伴侣。天真无邪的他们与知青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若不是穷困潦倒,我们决不会这样。
  至今我还记得,向乡孩宣布决定的那天,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你们都要吃饱。今天这一餐,是你们在我们这里吃的最后一餐了。”听到这话,她们全部吃停,一齐转注向我。面对孩童们突然地对我聚焦,看到他们那疑惑而又渴望的眼神,我心虚了,原先准备的话,全乱套了。我语无轮次,好不容易才向他们解释清楚:我们知青现在也变穷了,也吃不饱饭了,你们以后不要来了。不对,不对,我说错了。我们还是欢迎你们来玩。只是,以后来的话,这里的人都不会再分饭菜给你们吃了。没有办法,对不起了!说过之后,我求救似的,眼睛在其他知青那里望来转去,希望有人帮腔。
  但是,谁也没有再说。当时,整个厨房,一片寂静。随后,我听到了“吧、吧、吧”的扒饭声。乡孩不会讲客套话,但是,从她们大口大口地吃饭,有的竟边吃边流泪的情形,我知道他们非常难受。吃完饭之后,他们一个个赶紧道谢匆匆离去。其中一位年龄稍大的女孩有点特别,其眼睛深情而又泪水汪汪,在道谢的同时,她胆怯而又使劲地向我们鞠了一躬,然后快步离去。
  啊!那一幕,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间。多少光阴岁月过去了,我忘不了古村孩童那个年代贫穷饥饿的可怜模样!每接触到祖国乡孩穷困的信息,我都会想起当年断绝施舍的那一幕,心生愧疚!
  以上描述的,就是我当年的下放之地。下放在这样的穷山僻野,此处的知青与当年下放在新疆、云南、内蒙、黑龙江等边远地区的知青一样,比那些离城镇较近处的知青,经历有更多的苦难。
(待续)

注:若想看本文的上一章,请打开以下网页:
http://www.chinazhiq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028&extra=page%3D1
( 谢谢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万

帖子

5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06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1 16:24:32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岁月是一首歌,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问好古民!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7

主题

521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939
地板
发表于 2016-11-12 08:16:54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珍贵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8:50:39 | 只看该作者
土左情深 发表于 2016-11-11 16:24
知青岁月是一首歌,酸甜苦辣,五味俱全。。。。。。。。

问好古民!

谢谢版主的点评和问候!

后会有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2 18:52:11 | 只看该作者
雷振华 发表于 2016-11-12 08:16
欣赏珍贵的照片。

谢谢振华兄的关注和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0

主题

6万

帖子

3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75979
7#
发表于 2016-11-13 06:06:56 | 只看该作者
您当时的心情很能理解,我在陕北延安地区插队,当年我们知青也有粮食不够吃而跟着老乡去别的村要饭的,临走时生产队还给开介绍信,介绍身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3

主题

1万

帖子

5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706
8#
发表于 2016-11-13 09:52:20 | 只看该作者
屹梁梁 发表于 2016-11-13 06:06
您当时的心情很能理解,我在陕北延安地区插队,当年我们知青也有粮食不够吃而跟着老乡去别的村要饭的,临走 ...

看完知青当年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去要饭,心里酸楚楚的。那年那月。。。。。。。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3 20:16:42 | 只看该作者
屹梁梁 发表于 2016-11-13 06:06
您当时的心情很能理解,我在陕北延安地区插队,当年我们知青也有粮食不够吃而跟着老乡去别的村要饭的,临走 ...

“我们都是下放青年,命运把我们连在一起;
如果我的劳动实在是养活不了你,那就请同我一起去讨米。”
上词配《送我一朵玫瑰花》的曲,当年我在古村经常唱。
但当年的我由于有父母支助,尽管吃不饱,但还没有真的去讨米。
如果没有城市父母支助,我也会被逼上乞丐之路。
谢谢屹梁梁超版的关注和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773

帖子

2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9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08:43:44 | 只看该作者
土左情深 发表于 2016-11-13 09:52
看完知青当年因为粮食不够吃而去要饭,心里酸楚楚的。那年那月。。。。。。。 ...

谢谢土左情深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6 17:14 , Processed in 0.217013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