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芜湖萍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聚在郏县广阔天地乡的老知青们(随记)

[复制链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19:00 | 只看该作者


山西知青和芜湖知青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沈阳知青和马秘合影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21:00 | 只看该作者


武汉重庆知青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当年知青居住的地方——知青华府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插入补充:关于上山下乡活动的终止
    说到这里,有必要插上一句:那就是这郏县的知识分子到农村是解决了当时(解放初期)农村各生产小队缺少记工员和会计的问题,而后来的老三届(专指66、67、68及后来部分下放的知青)被下放到农村,这里是毛泽东的当时说的话此时却利用,上山下乡的初衷被扭曲。
    同样是上山下乡,出发点大不一样。规模上1969年260万,是最多的一年,是个高潮。1966、1967、1968三届毕业生一起下乡,260万人,根本没有准备。就是有准备,260万 城市青年到农村也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而相当多的人是被这股政治潮流卷下去的,不下不行,下去光荣。革命嘛,接受再教育。
    以后老是这样也不行,因城市工厂也要人,城市也需要建设,需要人,于是矛盾出现了,招工和回城的矛盾,扎根还是拔根……
    再1976年,上山下乡的矛盾增多复杂化,说下乡青年招工回城是拆下放的台,矛盾一度深化,与此同时,知青在各地农村及兵团出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女知青被强奸等等,上山下乡问题越来越多。
    1976年10月,粉粹“四人帮”,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宣布“文革”正式结束。
    1978年3月,邓小平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镇吸纳更多劳动力的问题。现在搞上山下乡,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的局面。我们的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上山下乡活动才被停止……
     实际上我们这些老三届学生(被称之为知青)的上山下乡运动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文革十年的产物!全国城镇下乡人数多达1400多万(此信息及以上信息来自1998年7月26日《北京日报》)。而遭受最大艰难的还是我们这老三届毕业生,这三届知青在农村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尤其是插队在各生产队的单身知青们,因为农民不欢迎这些知青去,知青去了是和他们抢饭吃,正如邓小平他们所说:现在搞上山下乡,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的局面。我们的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
    所以自1978年后这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活动终于终止了。

 

   请接看下帖:欢聚在郏县广阔天地乡的老知青们(四)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2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5264
66#
发表于 2014-3-13 23:03:00 | 只看该作者
    昆明 和 重庆 知青 
以下是引用芜湖萍水在2014-3-13 22:21: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武汉重庆知青.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武汉重庆知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34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698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因单位事情无法上网,今晚特地来再发未完文章,深感歉意。

 

     欢聚在郏县广阔天地乡的老知青们(四)(上)参观文庙
    写在此帖前面: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飞康这样说:“……知青在农村中遭受的苦难,绝非那些“农家乐”式的、花花草草的回忆录所描述的那样。真实的知青生活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是“很苦”的,就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歧山说的那样“尝过挨饿的滋味”。
    如今,贡献了美好青春的一代知青已成了老龄族一员。收入低病痛多,知青的现状让人看了心酸。为了抚平一代知青心中的伤痛,建议采用对下乡期间的工龄进行补贴的方式,还历史欠下的一笔旧账。……”
    我之所以插上这么一段话,还是为了体现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比较快乐的,尽管还是有这样那样的苦难,但是那种苦难早已经远离我们了,这不,我们又开始参观古建筑领略传统文化了。
    这是三月三日的清晨,我们早早起床,或许是年龄的关系,更或许这样的生活对我们这些曾经经受过苦难磨练的老知青来说这已经是福中更是福了。所以睡懒觉在我们中是没有了。毕竟我们只需要每天6-7个小时的睡眠就完全可以了,这可不是下放在农村的那个时期,总觉得自己睡不够,现在我们都已经走进了花甲之年,那样的睡眠对于我们已经不大需要了。
还是被说其他的,只管说我们今天的行程为上佳。
    这不我们还是在自助餐厅中吃了个早饭,花色品种样样齐全,这真得感谢郏县政府的关心照顾。
    早餐完毕,乘车首先前往文庙参观。
    说到文庙,必提孔夫子,这孔子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是没人不知道的。我还不知道这郏县也有文庙,我知道山东曲阜是孔子的发源地,我也曾去过山东曲阜,想不到在这小小的郏县,居然也有文庙,实在是很少听到说起的,带着这种猜疑的心情前往文庙参观。
    地处郏县附近的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老城南街中部东侧,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既是郏县的学宫,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郏县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后裔的聚居地之一,孔子后裔唐代时就迁到郏县,被称作“郏县派”。“郏县派”是山东曲阜孔府十大支派之一。
    郏县文庙是一组颇具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在规模、建制、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除了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外,超过了其他全国各地的文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当你走进这座文庙,你就会被这文庙的恢弘的建筑气势、考究的工艺、典雅的结构、美妙绝伦的雕刻及超群的彩绘而瞠目结舌的。也就不愧为被称之为皇家规格的文庙。不信?请随我边走边说边看图片。
    这座文庙整体布局坐北朝南,虽然我不能全面观察细致,但还是被他的建筑所震撼,这里中心庙区占地9000多平方米,现存有建筑22栋71间。也有中轴线,是有主殿大成殿为主体建筑,南北建有节孝总坊、节孝祠、崇圣祠和古代儒学署等西还建有忠义祠等,只是非常可惜:一是时间太有限,无法全部参观,二是,这里的古建筑很多,可惜保存的不是很好,不过大成殿还是值得一说的。
毕竟山东曲阜的大成殿固然是皇宫类型的,可这里的大成殿,千万别小看这地方,虽然名不经传,但这里修建的大成殿绝不次于山东曲阜的大成殿。
    随着郏县宣传部的负责人的引领和介绍,我们开始了文庙的参观,特别去了大成殿。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返本归真,我还是我 www.cuijianchi.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1

主题

22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349
68#
发表于 2014-3-17 06:24:00 | 只看该作者
欢呼会议的圆满成功!愿天下知青永远健康,永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80
69#
发表于 2014-3-17 12:29:00 | 只看该作者

知青历程细诉说,

当年指示后文革,

搞得农民不满意,

还是回城路通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5

主题

192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5130
70#
发表于 2014-3-17 20:1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7 12:29:00的发言:

知青历程细诉说,

当年指示后文革,

搞得农民不满意,

还是回城路通得。

说的是,我下去后,干了几年,发现要在农村扎根,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对领导说:不愿意留在农村,还是要回城,要招工。我当年招工还携有一张农村劳动力调配单,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9 04:05 , Processed in 0.2200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