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翟西滨 于 2016-10-11 09:47 编辑
“生活提高了,但传承了几千年的“孝文化”却越来越淡泊了,这是民族的不幸。”教育下一代,可谓,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孝文化”确实很重要。从实用一点的角度讲,我们都会老的;从自然现象角度说,羊羔尚且会跪乳,乌鸦尚且会反哺,难道人还不及禽兽? 十几年前,上海的《青年报》发过点评《二十四孝》的系列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江革背母”的故事。文人赵全国先生读后写了一篇《点评的点评》的随感。原文附后:
点评的点评
《青年报》点评《二十四孝》的文章写得很生动活泼。一篇点评“江革背母”的文章(文载2000年8月5日)更引起了我的兴趣。
江革是汉代人,因躲避战祸背着老娘四处逃难。他为了母亲,裸身赤脚,干着各种苦活,尽力满足老母所需。有一次被强盗抓住,万分危急。谁知强盗见江革身无分文,又是个大孝子,就说:“杀这样的大孝子,不是英雄所为。”江革因此脱险。
文章又引用一个外国典故来作对比。西方古代有一支军队被敌人围困,突围不成,危在旦夕。不料敌军首领很有绅士风度,他说,可以对军中的妇女网开一面,并且让她们每人带走一件自己认为最宝贵的东西。结果妇女们带走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背着她们的爱人离开了险地。一场危机顿消。敌军见状也叹息不已。
点评者总结道:在危急的时候,中西方伦理观价值观不同:西方人讲究的是追求现世的欢乐,而中国却很在乎对恩情的回报。
对此点评,我想再点评几句。文章所引故事很有趣,说理也很服人,只不过他分析的只是我们以前的伦理观价值观。他对有些(我说的是“有些”)现代人的新观念认识不足。在某些人眼里,中国古代的观念实在太落后。老人老也老了,凭什么拖累小辈?老人既不能种田做工,又不能赚金挣银,活在世上白费米粟布帛,可见江革是个大傻子。西方人就很现实,爱人自然是最宝贵的,既能解决柴米油盐,又可奉献床笫之欢。两种观念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悠悠两千年过去了。我们一些人的价值观不但可与西方人比肩,甚至超越了他们。如果又遇到危急,还是只许携带一件最珍贵之物离去,他们可能连爱人也会弃之不顾,携带的可能是项链手镯金刚钻,或者是美钞证券房产证。因为这些东西比爱人更宝贵。没有它们,有了爱人也可能会跑掉;有了它们,没有爱人也另有爱人投来怀里。
追求现世欢乐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回报恩情的观念已经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