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平山
天平山不算高,只有二百米
还不及香山的一半
自唐宋以来,天平山以
枫、泉、石三绝著称于世
一绝,枫
山中枫树成林,碧海成荫
古枫为明万历年间范氏第
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采回
有三百八十株枫香树
数百年间,新枫遍植
苏州有一句老话
“一叶姑苏,天平山的枫叶红了
苏州的秋天就来了”
这里的枫香树与其他枫树不同
除了叶片和果实上的差异
色彩上也是红橙黄绿交织
在一起,灿若千阳
除了枫香树还有银杏
一仰头,又看到了几株
参天古枫。这里真接地气啊
什么样的地气,才能长出
如此高大的树。什么样的环境
才能孕育出如此众多的
历史人物。人杰地灵一直
闪烁在脑海里。山水哺育
滋养了人,人反过来把山水
修葺疏导得更加茁壮秀美
这不也正是古人倡导的
“天人合一”思想吗
二曰,泉
白云泉在半腰的石罅中
如线流溢,涓滴成沼
被称作“一线泉”
古时寺僧用竹管承接
泉水入石盂,泉白如乳
又被叫做“白乳泉”
泉边有白居易石像
我叫它“仙人影”
还刻有白居易的诗
“白云山上白云泉
泉本无心云自闲
何必奔流下山去
又添波浪在人间”
感觉湿漉漉的空气扑来
裹夹着泉水特有的清凉
仔细端详,一湾碧水
横卧山峦。四周岩壁
五颜六色,映在水中
如璀璨宝石。泉底青树翠蔓
遍寻其源,不见踪迹
它从何而来,来得如此突兀
又如此仪态万千
三曰,石
天平山盛景首在奇石
满山奇石嶙峋,危耸峭峻
像是古代大臣朝见时双手
所捧的笏板,层层叠叠
林立其上。其形状若卧
若立,不可名状
可谓是“万笏朝天”
天平山有一线天、卓笔峰
鹦鹉石、照湖镜、飞来石
这些奇石全凭你的想象
想什么像什么,你若不来
怕是想象不出山石的奇绝
传说,范仲淹晚年辞官
来到天平山,见到这些山石
如箭穿心,似虎扑羊
石根倒竖,深扎入地
很是惊叹。风水先生说
此为绝地,谁要买下它
葬于此地,后代便可断了
官运。范公深知朝廷弊陋
立誓其后人永不入仕
故买下了这块绝地
他死时就埋葬在这里
入葬时,云低雨狂
风雨过后,阳光普照
山石都翻身竖起
如笏板层层朝天壁立
才有了这“万笏朝天”
我站在了范公祠前
淡黄色的院墙,祠内植有
松柏和银杏。山脚下还有
范仲淹纪念馆。范公的那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刻在巨石上
他的思想与节操,影响、激励
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我站在范公像前,深深鞠一躬
又一次背诵了《岳阳楼记》
368个字,我背诵了一辈子
如今我八岁的外孙女先先
也会背了,但还不能理解
北宋时期,仁宗皇帝把天平山
赐予了范仲淹,因而又多了
“赐山”的雅号
看到几株野菊,在灌木中
瘦枝黄叶,迎着微风
拘谨而倔强。林中有一寺庙
早已破旧,已无烟火
黄墙灰瓦。一老妮皱布缠头
手持悬项佛珠,盘坐于蒲团上
微闭双眼,喃喃诵经
下山时她依旧还端坐于那
我有些疑问,寺庙只剩陋屋
孤灯素月,寥寂长夜
阿婆是如何在心里
张罗出那片宁寂的世界
答案似乎早已在她的脸上
对于信佛的人,一花便是
一个世界
阳光、白云、红枫、树影
碧波、流泉
这样的天平山还不够美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