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猴石山》103
作者:我的第二故乡(曹振声)
第三十一章歌声与哑炮
103 “还有时间,我们先去……” 放下电话,“一零八”首长得知牡丹江发往北京的特快列车下午五点多发车,看了看手表,感觉时间还充分,就提出要去配属施工连看看。他想看看连队的生活状况;想看看这些来自大城市的知青;想看看石裕山说的那个女兵…… “娃娃们,你们幸苦了!” 配属施工连连部门前的空地上,五十多名身着工兵服、头戴真仿军帽的武装连战士精神抖擞,眼睛聚焦在队前的“一零八”首长身上。他左边站着石裕山,右侧是指导员老关。王连长和任红兵都不在,此时他们正陪着老于对二三八坑道做被服前的验收。不仅是王连长,所有奋战在工地上的战士都没能享受到东北军区首长前来看望的这份幸福…… “为人民服务……”战士们的声音不嘹亮,也不整齐。这也难怪,当时,无论社会还是家长都称十五岁以上的孩子为“青年”;上了中学,尤其是年满十五周岁退出“少年先锋队”的学生谁也不愿意被人称作“孩子”、“孩儿”、“娃娃”……因为,在他们心里这类称呼是调皮捣蛋、不成熟、不懂事的代名词……战士们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排列着齐整的队伍,崇敬着饱经风霜,军帽难掩银发的军区首长,想听到的是他的肯定与鼓励,哪怕是他喊一声“战士们”或“同志们”也好,没想到他一开口竟称呼他们“娃娃”。 “都咋啦?”老关挺着胸,瞪着眼,高声叱问。 “报告!” 队列中不知谁喊了一句,还没等老关反映过来,又有七八名战士宛如石击水浪般地举手喊“报告”。 “一零八”首长“呵呵”地笑着,推开了与他耳语的石裕山,自信地抬起两手摆了摆,慈祥的目光笼罩着一张张稚嫩干皴的脸,幽默地问:“你们不是娃娃,是战士,是不是呀?” “是!”战士们的心花怒放了!他们不仅昂首挺胸大声回答,还有的鼓起了掌。 石裕山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肖卫东。他难掩心中的波涛汹涌:你知道吗?今天我就要去北京见你的妈妈了,见到你以后的猜疑、探索,明天就要水落石出了!肖卫东却始终低着头,尽力躲闪他那渴望、慈爱、犀利的目光…… “我的娃娃们呀!”首长还是不改初衷,依然这样称呼站在眼前的兵团战士。这一次没有人再提出异议,战士们的心情都很舒畅,他们感到了亲切、关爱与温暖,仿佛与他们说话的人不是军区的大首长,而是他们可敬可爱的爷爷…… “修工事,掏山洞,是工程兵部队的事儿。”首长扬着慈眉,闪着善目,抬手环视着战士们说,“你们当中,好多人还不满十八岁吧?当兵还不够格呢!你们这个年纪,本该坐在学堂里读书写字嘛!去年珍宝岛一仗,虽说我们赢了,但是没揍疼老毛子。我们的这位‘老大哥’呀,还是不依不饶……所以我们要准备打大仗,防止这个疯子越境咬人!你们上报的材料我看了,那个舍己救人的小战士今年才十六岁,我那小孙女今年也十六岁,动不动还跟我撒娇呢!听石副总指挥说,他的一条腿保不住了,腰椎骨盆的康复也很难,将来能不能柱柺走路还很难说……我可以批他立功,给他授奖,那不过是个荣誉,是个称号呀!能解决他今后漫长的生活吗……?过去有句话说,上战场,枪一响,老子就光荣了。如果你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你拿什么消灭敌人?娃娃们呀,你们要记住,消灭敌人的第一要务是保护自己,不要管多么艰苦,多么危急,也不要管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建设工地上,都要把安全放在你们的心坎上啊!我不想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英雄,更想看到体格健壮、生龙活虎的英雄!” “哗哗……”队列中响起了一片掌声。 “好了。”石裕山摆摆手,向前一步,大声说,“首长是东北军区战备施工的总指挥,指挥着一线、二线十几处工地,在百忙中来看望大家,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在战士们雷风暴雨般的掌声中,“一零八”首长走进队列与战士们一一握手,站在后排的战士也争相伸手…… 在老关陪同下,“一零八”首长、石裕山走到黑色小轿车前停住了,说着什么…… “肖卫东!”突然,老关扬脖冲目送首长的队列喊道。 “到!”肖卫东一声大喊,眨眨眼皮,跑到他们跟前,掩饰住内心的激动,“啪”地一个立正,行军礼。 “还不跟你舅说句话?”老关笑着提醒她。 “是!”肖卫东的脸红了,羞怯地说了声“舅,您慢走”。她把脸转向“一零八”首长,轻声说:“首长,谢谢您。” “一零八”首长轻轻地拉起她的手,苍老的目光审视着她的臊窘,慈祥的嘴唇连连说:“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