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故事新编之《祭祀以牛》
编纂:我的第二故乡(曹振声)
齐国势弱,齐王壮烈疆场。在众卿爱将的匡扶之下,幼主临危受命。三年后,齐地复苏,百废起兴。 眼看快到先王忌日,齐王召集大臣共议祭祀之事。 首先,宰相介绍“祭祀大典”的准备方案:“……按旧制,杀九牛以血衅钟,以头供祭……” “牛那么顺从听话,功勋卓著,且无过错,何以杀牛?”齐王听到此处打断了宰相的话,问道:“杀羊如何?” “牛是活物,羊也是活物呀!”宰相回道,“大王怜悯牛顺从听话,无过不忍杀牛,羊不是一样的温顺善良,无过错吗?” “牛可耕田。”齐王说,“今我杀牛祭祖,百姓必效之。你们想过没有,这样一来,每年要有多少牛用于祭祀呀?牛都杀了祭祀,用什么耕田呢?” 宰相回道:“大王如此怜悯众生,体恤农桑,当然是好意,我们都能理解。但以牛祭祀的传承已久,大王祭祖若不用牛,百姓们会不会认为大王您太吝啬,太小家子气了呀?” “现有赋税均减一成,百姓们还能说我小气吝啬吗?”齐王反问道。 “这样固然好,百姓得了实惠,可外国怎么看我们齐国呢?”大将军接过话头说,“城内经常有外国使臣和客商。他们会说,瞧,这齐国穷的,连君王祭祀都用不起牛。这话要是传到他们君王的耳朵里,不是成了他国的笑柄么?” “这……?” “恭喜齐王,贺喜齐王!”正当大家听了大将军之言,不知何以应对之时,上大夫马丕出班奏曰,“今大王爱惜众生,可称爱民之君;无过不杀,可谓明法之君;使牛耕田,更为强国之君。今我齐国有如此爱民之君、明法之君、强国之君,不是可喜可贺吗?我们齐国怎能不兴旺发达呢?要说祭祀,既然牛羊都不可杀,不如取消祭祀吧!试想,是强国要紧呢,还是祭祀要紧呢?” “不可!”宰相听到马丕的话,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大齐素以孝悌治国,怎能不祭祀?难道你想让大王背上不孝的恶名吗?请问,偌大王不孝,民何以效忠大王?” “这,这……”宰相的一番话,弄得马丕哑口无言,引起一场哄堂大笑。马丕呀马丕,你可真会拍马屁呀!只可惜,拍到马蹄子上了! “我有一言,不知当讲否?”请奏的是宰相客卿贾亦。 “说说无妨。”齐王允道。 “大王不杀羊以示怜生爱民,不杀牛以示扶桑强国,这些都是明君之举。”贾亦言道,“大王欲行祭祀,表孝悌之心,不仅是尽人子之道,还是振奋民心、扬我齐威之举。不仅要办,而且要大办、特办,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 “依你看,该咋办呢?”齐王问道。 “我们何必那么极端?说不杀,就一头不杀。”贾亦不紧不慢地说,“民间很多老百姓家里养不起牛,也买不起牛,到祭祀之时,有的用纸帛糊只‘帛牛’,有的用泥土捏个牛头,以表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今大王何不效仿民间,令工匠以竹帛为材料,制做九十九头‘帛牛’,以表我君臣对先王的久久怀念之情;再依旧制杀一牛,以牛血衅钟淋器,以牛头供祭,以祈先王在天之灵护佑。到祭祀之时,开道锣鼓后,着八人抬案,黄陵上端放金盘牛首,角扎红绸;随后每四人抬一‘帛牛’,再有旗幡华盖,军伍仪仗……必轰动全城。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此计甚好,一举三得。”齐王笑着点点头,问,“众卿以为何如?” “好!”朝下几乎是异口同声。 “既然如此,孤就任贾亦为协理,协助宰相办理。”齐王一锤定了音。 祭祀那天,热烈非凡!锣鼓喧天,旗幡招展,长队延绵,百姓夹道,九十九头巨大的‘帛牛’色彩鲜艳……其场面之浩瀚,气势之恢宏,前所未见!即表示了思怀孝悌、祈祷了上苍,又振奋了民心,远扬了国威!岂是一举三得? 笔者不是历史学家,也无意考证‘纸牛、纸马’以及发展到现代的‘纸冰箱、纸电视、纸汽车、纸楼阁’的渊源,之所以如此,不过是“戏说”,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