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连载——39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7 09:5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前寨大队
马前寨大队一共有五个小队,其中四个小队在马前寨村,前三个小队是汉族队,第四小队是朝鲜族队;第五小队是在马前寨通往清原县城方向公路边的一个小村,村名叫“大沙沟”,距马前寨大约有五里路,那里下乡的知识青年都是清原县城的中学生。

“马前寨”这个名字据说是唐朝“薛礼征东”的时候因驻兵扎寨而得名。和马前寨相隔两里的村叫中寨,再远一点有个村叫小寨,大概名字都和“薛礼征东”有关吧。

马前寨是一个依山傍水非常秀美的地方。村子东面是一望无垠的水田,一直绵延到清原县城。村南面是一条沈吉线公路,距清原县城只有12华里,马前寨是公交车的一个车站;公路南面是南山坡,种的都是旱田,主要是高梁玉米等;南山坡上还有大队建的一个生产砖瓦的窑地。村北面是铁道,沈吉线、沈通线从这里经过;村西面是一条100来米宽奔流不息的海阳河,雄伟的海样河大桥横跨东西两岸,是沈吉公路的必经之地;在河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山上树木茂盛郁郁葱葱,我们大队的山场就在这莽莽的群山里面。

春天,群山换上了崭新的绿装,冰雪消融的小溪清澈见底,缓缓地流下山间。粉红色鞑莱香花开得漫山遍野,尤其在陡峭的山崖上更是集中地一大团一大团地相拥绽放,在万绿丛中显得是那样耀眼美丽,清鲜的空气中传来的花香沁人肺腑。

夏天,山边的高粱玉米已形成密密的青纱帐,蜿蜒起伏的山峦已被茂盛的树丛包裹的郁郁葱葱,暖风中传来一阵阵鸟语花香。大桥下的海洋河水波动着流向远方,水面上映着群山峻岭、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迷人景色尽收眼底。

秋天,微风中一望无垠的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舞蹈,一片片火红的高粱映红了山峦,换掉绿衣的大豆在摇铃歌唱,场院上传来人们欢快的歌声,丰收的喜悦尽显在人们的脸上。

冬天,雪花漫天飘舞,巍巍崇山披银装,大地一片洁白。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一派北国风光。

马前寨真是个山清水秀美丽古朴的村庄。

马前寨大队在南八家公社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大队。全村三百来户人家,一千多人口。村里几大户人家就占了全村人口近一半:老郑家、老潘家、老白家、老祝家等。村里房屋都是坐北朝南,比较整齐地东西成行。南北房屋有六行左右,东西长约三四百米,每行有二十几户。家家都有前后小院,东西院墙相连,行与行之间的土路有十米左右宽。瓦房和稻草房参半,鲜族人房顶稻草铺的较多。在村中央有一个小学校,有一排四五间教室,学校操场还有一个简易的篮球架。紧挨着学校操场的是大队的俱乐部,俱乐部里有个小舞台,台下三十来排简易的木板长凳能容纳300来人,大队的一些集体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操场旁边还有一个供销社商店,供应着村里人们生活上的简单用品,也是我们知青经常光顾的地方。

马前寨大队在全县算是个富裕队。因为有水田,又有窑地这个副业支撑,再加上距离县城较近,交通方便等原因,生产队的分值在全公社乃至全县都算是高的,一天能挣到一元多钱。那时候用电还没有普及,很多生产队家家都点煤油灯,而我们生产队社员家家有电灯,我们为能够生活在这个富裕明亮的生产队里感到自豪和高兴。

马前寨大队的一些贫下中农很纯朴。但也许是因为马前寨离县城较近,交通又四通八达非常便利等原因,马前寨大队社员不像一些沟里的大队社员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这里不乏一些“文化人”。有解放前“初小”、“高小”和“私塾馆”毕业的,有解放后回乡务农的各类人员、企事业单位下放的人员和初高中毕业生还乡青年也很多。又由于马前寨解放前是敌我战斗经常“拉锯”的地方,村里有很多人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解放军、志愿军,很多人还是双重身份,出身也较为复杂。村里也有人当过“土匪”,解放前清原县最有名的“土匪”“双四阎王”就是马前寨的。他因为反日被日本鬼子砍杀,大队的很多老人都看到了当时日本鬼子残忍行刑的场面。当时被日本鬼子砍死28人,“双四阎王”排在第一个。老农祝华新说:“日本鬼子可坏可狠了,四周刺刀和机枪架好,一个日本鬼子的军官指挥。上来两个日本鬼子,一个日本鬼子拿着日本战刀,一个日本鬼子拎着一桶凉水,走到‘双四阎王’后面站好。然后用凉水往刀上一泼,让刀增加凉意。拿刀的日本鬼子用刀背往‘双四阎王’的后脖子上先轻轻的一砍,被砍的人一激灵脖子,日本鬼子就快速举起刀狠狠的一砍,残忍地将头砍下来。第一个日本鬼子连砍了五个人的人头,第六个人头没有砍下来,就又换了一个日本鬼子砍。以后一个日本鬼子就砍了一个人头,都没有砍下第二个人头。”我们对日本鬼子的残忍暴行都非常气愤,对被砍杀的人也非常同情。现在分析看来“双四阎王”领导的也可能是抗日队伍,最起码也有抗日行为,否则不会遭到日本鬼子讨伐。我在农村和“双四阎王”的后代处得非常好。

下乡的当天晚上,我们吃完晚饭就到山上玩。我们几个同学在山上瞎转了转,还采到很多山里红。回来我们走到海洋桥上扶着栏杆一边闲聊,一边四周观景。高耸陡峭的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灌木,山上不时传来林涛声和不知名的鸟叫声;壮观的海洋河大桥,桥下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暮色中起伏的山峦和村庄里的点点灯光,感觉是那样的惊奇、新鲜,同时又感觉久违和亲切。看到这般诗情画意的乡间景色,是那样的令人陶醉,给人一种大自然美的享受。不由得想起了贺敬之的诗:“云中的神,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地深呵,梦一样地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山几重啊,水几重,都在青山绿水中......”对未来生活虽有很多未知,甚至还有一些恐惧,但同时心里也涌出一些憧憬和希望。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不是很幸福吗?有劳动有乐趣,有希望也有爱情,想到这些心里真有些冲动的感觉。啊!我将在这里努力奋斗!我要在这里好好地生活!我要在这里奉献革命的一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1 02:56 , Processed in 0.160009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