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丹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转帖】

[复制链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46:27 | 只看该作者
                                (九)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底我写好了这篇文章的初稿,距与黄宗英那次长谈已有两年整。我当即把初稿寄给黄宗英审校,很快她在十二月六日给我写来一信。信写得坦率而感人,是对这篇文章的最好补充:
    我又加上那件保暖睡袍,脚上加双羊毛短袜,还抱着热水袋,坐在还有太阳照射的小书桌前,室内温度是20.05℃,还是觉得打心里冷。我刚才让亦代看看《再》,他一页没看完,就说:“我不要看了!”凡是深知阿丹一生饱受的非人摧残,都不忍“戳心经”。
    我把阿丹的“交代”给你时,心里也很嘀咕。当时(一九八○年冬)上海电影局运动复查组交回的两大捆材料上,盖着一张大纸,上书:予以销毁。发还给家属就是表示“不留档案”,由家属亲自销毁。我若仅是家属,当然会销毁吧。毕竟是红色恐怖高压下,严刑拷打摧残下,无所不用其极的精神折磨下,被逼迫写的。阿丹若活着,他会怎样对待这两大捆交代?!我想不出,赵丹不是邵燕祥。请你设想阿丹在九天九地看了《再》,究竟会是什么表情?我心忐忑。虽然阿丹生前曾说:“我以后写回忆录,一定写真真实实的自己和身边的人,决不拔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47:24 | 只看该作者
我当时为什么会留下呢?不会是想到“个人命运是折射历史的一面镜子”吧。我是想写赵丹,不是以传记形式。因一九四七年夏天以前,赵丹的实际生活我不了解,正像不了解冯亦代一九九三年冬以前一样。但我几度提笔几度病倒,乃至被送进医院。
    我跟你谈阿丹时,没谈到他在“文革”狱中屡遭殴打,可能因为受到“在国际法中,政治犯在狱中不可以严刑殴打”,以及“文革”中“文革”后都散布“把某些人关起来是为了保护,免得被群众打死”的舆论的影响。我仿佛也没有看见哪篇狱中纪实说到打犯人、犯人挨打。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阿丹才敢告诉我:在提审时,打手从外边来,站四角打,把他打过来,打过去;在牢房里,打手也是从外边来,站两角打,或把他绑在床上打;先是每次打过之后,次日或隔日就拉出去斗,某次打得鼻青脸肿,不能拉出去斗(让赵丹看出来了),以后就不往脸上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48:22 | 只看该作者
晚年赵丹在家中

1.jpg (68.12 KB, 下载次数: 0)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0:59 | 只看该作者
据当时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道具组的吉(籍?)耿龙(他是烈士子弟)说,在上海康平路文化界的专案组,某次开会,王洪文说:“赵丹不适合公判枪毙,就让他在关押中慢慢死去。”会后,吉耿龙“郎”了一声:“赵丹啥罪过要伊死?”次日,吉被捕,吉的舅舅耿可贵(上海人艺演员)在干校以“防扩散罪”被捕。“文革”后,吉在上艺揭发此事。公审“四人帮”时,要我揭发我们家被抄。我说这在法律上不成立,我不知道是江青抄家。要揭发,就揭发王洪文说的话,因为吉耿龙在揭发前,看过专案组的记录。但此时,我让吉再看记录时,吉过两日回答我:“记录已经不在了。”但“让他慢慢死去”,我总是可以对你李辉说吧。
    当赵丹逝世,做尸体解剖后,有参加解剖的宋慕琳(外院医生,我的朋友。女,已死)某日对我说:“赵丹身上,没有一块地方没伤,包括两只耳朵,太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2:14 | 只看该作者
在精神上的折磨,典型的是后来。实在交代来交代去没什么可写了,就叫赵丹倒着年份、月份、日子、钟点交代,从十二月三十一日午夜十二时往前交代。赵丹说他写了两天后,早上起来就摔跟斗,呕吐了。所以,他骂专案组“比法西斯还法西斯”。赵丹骂得最厉害的几页,已被从交代簿中撕去,缺页。
    以上,我所以写下来,为的是我对自己所述负责。
    我对“序”的具体意见,是在P2第二章开头。由黄说也好,由李概括也好,总之要点出他当时具体的生存环境。监狱和监狱不一样,干校和干校不一样,向阳湖的“牛鬼”放鸭子还能留影,这在上海办不到,岂非留变天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3:08 | 只看该作者
                       (十)
    面对赵丹的交代,女儿感慨:“难道这就是一个人吗?一个人的一生吗?”
    回想与赵丹在一起的日子,妻子倾诉:“我至今不悔的是爱了一个值得爱的人。我并不是称职的好妻子。朋友们说:一见宗英变贤妻良母时,准知道阿丹在外面又倒霉了——我们的婚姻,竟主要由无边的苦难支撑!”
    君却无言。时间又过二十年。谁还能想起他的绝唱?哪里还能听见悠悠回声?二十年,一切似乎都变得很快,让人认不出旧时模样。一切却又仿佛依然如故。人便在这样的生活中走着。(题图为赵丹主演的《林则徐》剧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4:28 | 只看该作者
怀念与老电影相伴的日子

1.jpg (19.67 KB, 下载次数: 0)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10-27 18:57 编辑
                                                  作者/ 娴雅

    七十年代,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也许就是看电影了!
    很庆幸我生长在部队大院,比地方上的孩子们多了看电影的机会。哪天如果通知在部队大礼堂前面的空地上,或是大操场上放映露天电影,那就是我们孩子们的节日了。我会飞快地跑回家,做好晚饭,吃饭后拿起小板凳去操场占地方。
    一般来讲,场子中间的位置是留给飞行团的,场站和十五团在两边,剩下的边角就是给我们家属的。往往是等我到操场的时候看见还有比我更早来的人已经占据了有利地形,于是我可能会去银幕的反面,位置虽然不好,但总是能够看的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7:13 | 只看该作者
夏天的时候,草地里有不少蚊子,于是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喂饱了那些蚊子;冬天的时候,天气再冷,我们也不愿意离去,身上都卷着军大衣,虽然还是免不了冻的鼻涕直流,但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第二天说给学校里的同学们听,让他们眼馋的不得了。
    常常是等电影胶片的时候,当兵的会集体拉歌,在各个整齐的方队前面有一人指挥,嘹亮的歌声于是此起彼伏。再就是互相叫板:“××连,来一个!”“一、二、三,快、快、快!”
    那时候当兵的大多喜欢唱《打靶歌》之类的歌曲,我们小孩子大多看热闹,男孩子窜来窜去的乱跑,把手举得高高的,伸到电影机射出的光柱前边,让自己的小爪子和脑袋瓜能够映到银幕上去,引得大人们的责骂。女孩子最喜欢嘻嘻哈哈地说些悄悄话,我喜欢看放映的小兵忙乎,老是很羡慕他们,觉得做放映员一定有很多机会看内部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953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8:58:47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在部队大礼堂放电影,就要想办法弄到票了。赶上新的电影,我们没有票的时候就只能在门外扒着门缝也看不见,只能听听声音,或者等到有人出来的时候就设法挤进去。偶尔会跑到舞台的侧门进去,里面黑咕隆咚的,声音很大,挺吓人的。
    去大礼堂看电影的时候,也是女孩子最臭美的时候。很多漂亮女孩会搽些粉,穿最好看的衣服,因为很多小兵们都会看她们,当然也少不了男孩子和大人们对她们评头论足,她们也会很矜持地和某些认识的人打个招呼,然后假装目不斜视。往往第二天就会有人说昨晚看电影看见谁谁谁了。
    电影让我们彼此展示,让我们记住了电影里的故事和电影外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5 04:16 , Processed in 0.19901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