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21-9-29 08:03:15
|
只看该作者
羊圈里起家的合作医疗站
当年,根据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的指示,以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为主体的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1969年4月,在村民的推选下,孙立哲、杨柳青、冯国发等5人在村口的旧羊圈办起了关家庄村合作医疗站,开始了赤脚医生的生涯。之后,又陆续有人通过互帮互学加入了医疗站的队伍。村民们3角、2角的凑出了30多元作为医疗站的启动资金,根本无法维持医疗站的正常运转。知青们便想方设法主动筹集资金为老百姓买药治病,让老乡们不花钱、少花钱治病。
为了减轻社员们买药治病的负担,1973年,孙立哲带领医疗站的赤脚医生们办起了土药房。他们自己动手,在3孔窑洞里用高粱秆子蒙上透明塑料布,建立了无菌室。制药时,先在里面用福尔马林熏蒸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后,工作人员钻进去既闷热又辣眼睛。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孙立哲和其他赤脚医生们生产出了输液常用的液体,还生产了复方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10余种中草药针剂。
土药房全靠孙立哲找来的有关制药的书籍,设备和原材料也全靠他到处“化缘”。先后有了生产去离子水的离子交换树脂,生产蒸馏水的蒸馏器、冷凝管,封瓶口的压瓶盖机,制作药片的压片机,加工中药的小铡刀、药捻子,各种规格的筛子、箩,专门用来摇水丸的大箩筐等。为了确保药品生产质量,他还曾委派其他人到延安制药厂学习。在制药师傅的帮助下还因陋就简的制作了很多土设备。
后来孙立哲又从中药厂请来了一位老药工,在老药工的指导下又生产了很多中成药,如大山楂丸、保和丸等,丸、散、膏、丹都做过。有一次,孙立哲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了一块沉香木,老药工拿着这块沉香木像得了宝贝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老药工说,沉香是一种非常非常贵重的药材,很难买到,有了这味药,我们又可以制作好几种新药啦。在制药的同时,医疗站还种植了许多中草药,有杜仲、黄芪、党参、板蓝根等。
制作出的所有药品也都要经过严格实验后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土药房越办越红火,各种自制的注射液和口服药不但满足了关家庄公社33个大队的需求,还向全县其他赤脚医生供应。自制药品使社员的医药费减免了很多。由于工作量巨大,孙立哲在1973年秋冬,先后在医疗站举办了赤脚医生学习班和赤脚医生大学,自己编教材,通过互教互学,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快速培训,使参训的70多名赤脚医生基本上都学会了防治一般常见病,学会其他医疗技术,并在这基础上组织了巡回医疗队。到1975年,关家庄医疗站被命名为“合作医疗总站”,此时医疗站已发展到10人,看病不仅限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还包括眼科、五官科、皮肤科等。做的手术也不仅局限于普通外科,还涉及了泌尿外科、妇科、产科等多个科室的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