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8:03:09 | 只看该作者
张庆先 发表于 2016-12-18 21:08
北京还是有吸引人的优越性,要么为什么都往北京挤呢?

您说的真对!谢谢张庆先老师的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0:36 | 只看该作者
            若是梁思成,他必定会坐在西直门城楼下哭泣
    我这里说的西直门不仅仅是今天所言的一个地名,一个让司机抓狂的复杂而傲娇的立体交通设施。是的,说起今天的西直门,人们首先联想的是头疼的堵车,是“首堵”的翘楚,或者疯狂米老鼠般绕来绕去鬼打墙的笑话。我说的西直门是一座曾经宏伟而骄傲的城门,它是一系列的组合:城门、城楼、瓮城、瓮城门、箭楼、城墙、护城河、吊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1:31 | 只看该作者
  西直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2:42 | 只看该作者
   西直门
    作为古城北京的西北城门——西直门,仅仅消失了还不到50年,而它作为一个城市守护者的象征,一个生生息息人来人往的朝代更迭的见证者,优雅而雄伟地持续存在了700年。
    上世纪50年代初,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保护古城文物有过许多积极的作为,他们受人民解放军某部门委托编制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1949年3月成书),其中第一项文物便是“北平城全部”,并且标注:“世界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部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匀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匹。”但是,自1952年开始,古城开始被拆除,虽然它不是一天就可以建好的,但拆除的速度却是惊人的。50年代整个社会高昂的亢奋,人海战役般摧枯拉朽,敲砸挪运,破坏总是快过建设,几十座城门,80里城墙,以先城墙后城门,有时以两者并举的顺序在拆、拆、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4:39 | 只看该作者
《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梁思成在1955年之前担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他必然参与讨论关于北京城市拆建的若干次会议,感性的他曾有多次哭诉。一个50多岁的男人,梁启超的长子,中国建筑领域的权威,多次以哭泣的方式表达反对对古城的拆除,他甚至与时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总规划师兼企划处处长,留英派建筑学家陈占祥提出一个将中央行政区迁至月坛西至公主坟东这一区域的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史称“梁陈方案”,方案融合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其中包括将古城完整保留。浪漫美好的林徽因甚至为顺应人民政府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宗旨,说将古城建成人民可以欢乐休息的花园,城墙上种上各种鲜花绿树……“梁陈方案”当然没有可能得到上面的同意。当时反对拆古城的还有张奚若,他被高层批评,但没听说他哭,传出最高层对梁思成哭诉的看法是:“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扒个牌楼也哭鼻子,打个城门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5:36 | 只看该作者
梁思成除了哭诉和在会议上与“主拆派”的激烈争论之外,还给周恩来写了多封信件并最终得到周恩来的召见。据说,会面持续了两个小时,周恩来双臂抱在胸前,耐心地听他讲述。他极富诗意地向总理描绘阜成门帝王庙牌楼在太阳渐渐沉没西山时的美丽画面。周恩来没有正面发表意见,只是意味深长地吟咏了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事实上,梁思成之所以没有在1957年打成右派完全是托其慈父的佑护,当时的领导人大多是戊戌变法前后出生,后来成为革命者的一代人,他们自幼便对康有为、梁启超有偶像般的崇拜,不看僧面看佛面,梁思成真是因为有个好爹梁启超,所以即使被扣上“唯心主义”“复古主义”帽子,但毕竟还可以哭诉吵架,比一般的知识分子略微任性一些。周恩来可以耐心听他两小时倾诉,毛泽东即使说有人哭鼻子,也只还是有分寸的批评。但和他搞“梁陈方案”的陈占祥就没那么幸运了,1957年,陈占祥首批被打成右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7:01 | 只看该作者
我一直困惑梁思成为什么给周恩来举“帝王庙牌楼”为例,比起城门楼子那就是个街上的小件儿,就如同今天建国门、复兴门作为地标的牌楼简约版——彩虹桥,单薄、简单,象征性的街门而已。现在想来,梁思成汇报工作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象到如西直门那般庞然大物会有被拆除的一天,想都没想。他还只是着眼在四九城里那些街里街外的文物。当然,城门城墙很重要,但城墙自清朝末年到民国结束一直被蚕食,已经是七七八八的样貌了。而城楼瓮城箭楼这些主体建筑,1952年开始拆,但到1955年全部被拆除的只有左安门和西便门,大部分城楼及附属建筑虽有残缺依然存在。
    梁思成没有以在西直门观夕阳举例说服。西直门是一组庞大的城门建筑,正好把住京城的西北角,遥对山峦,不知700多年有多少人在此观望过残阳如血,西山如金,玫瑰色霞光渐变虚无,走向一天、一年、一生黑夜的沉寂。似乎700年的恒常穿越了10代人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19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7:53 | 只看该作者
梁思成不能想象这座伟大的城门,承载、见证过元、明、清、民国至新中国700年历史的建筑会有被摧毁之日,他在1950年代没有焦虑过此事,因为与其他岌岌可危且年久失修的城门相比,西直门气势恢宏,高屋建瓴,傲视四方,有美学的象征与强大的实用性,甚至在1950年还得到了人民政府大笔资金投入维护,城楼、瓮城、箭楼都得到了修缮。而且为了便利交通,在一旁城墙开出几个券门就顺利解决了。我见过一张40年代燕京大学学生进城游行的照片,因队伍比较庞大,学生们干脆就从城墙垮塌处而入,走不走城门两可,可以走,也可以不走。城门也可以是个象征。
    但这象征是700多年的伟大杰作!在我们近现代看到的西直门,是京城九大城门中仅次于正阳门的第二大城门!即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谓社会主义工业化热情高涨时期,西直门如同正阳门一样,排序上的地位仅次于天安门,作为古典建筑的杰作,没有人会考虑拆除它们——想都不会想。所以梁思成不会拿西直门作为看夕阳的背景,那时他及周恩来都不会认为它是可以被拆除的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9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7588
220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8:38 | 只看该作者
    西直门雪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0 13:18 , Processed in 0.18701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