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陆鹏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筹办北京知青赴内蒙古临河县插队五十周年纪念庆典倡议书

[复制链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61#
发表于 2014-1-28 08:43:00 | 只看该作者
恭祝各位大姐们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内蒙临河65届北京老插战友们,中国知青网、老知网、北知网的知青朋友们:

  

    值此甲午新春到来之际,《65届北京知青赴内蒙古临河集体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向各位拜年了!祝大家春节快乐,马年大吉。老当益壮,心想事成!

 

    过去的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大家团结奋斗的一年,也是我们的筹备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斐然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的5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得到了中知网、老知网的热情地声援和有力地支持。他们给我们提供的网络板块,为我们宣传、组织、交流筹备活动的信息,提供了可靠、便捷的平台。北知网与中华文化基金会对仍在临河的知青孟俊双的困难救助,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

 

    在此,筹委会向上述中知网、老知网、北知网以及中华文化基金会表示由衷的钦佩和深深地感谢!

 

    这一年,我们的5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65老插的关注与支持。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为纪念活动捐款筹资。迄今为止,我们已收到近16000元资助。其中田淼3000元、团英1000元,崔小军2000元,孙美荣1000元,陈英霞1000元。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原磴口县68届北京知青郭瑛女士闻讯后也热心捐助了1000元。

 

    面对大家的一片赤诚之心,筹委会一定管好用好这笔钱。前期筹备活动开销,一律自筹。由专人保管,专人审批,专人监督。做到手续完备,财务透明。我们将继续开源节流,努力为办好5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更充实的物质基础。

 

    这一年,筹委会谢家麟、王晶、靳振孟三位同志,自费奔赴临河,与当地政府洽谈共同纪念50周年活动事宜。得到地方政府的认同与支持,并合作出版知青纪念文集——《老插足迹》。使我们的纪念筹备活动取得重大的突破与进展。

 

    目前,临时组建的《老插足迹》编委会收到众多来稿,经编委会几次审定,已先将第一批稿件(12位老插,9万多字的文稿)发往临河。预计到2014年8月1日,我们将再分两批征集、编审文稿,充实《老插足迹》。欢迎65老插继续投稿。

 

    这一年,也是我们遭受意外挫折,十分悲痛的一年。本次活动的发起人、组织者、筹委会委员谢家麟同志因病突然离世,活动痛失一根顶梁的支柱,我们痛失了一位亲密的战友。悲痛之余,我们将继续努力完成家麟未竟的事业,实现家麟未了的遗愿。

 

    在此,特向谢家麟同志的家人,再次表示深切的问候!

 

    展望新的一年,任重道远。

 

    我们要认真完成《老插足迹》的编辑工作,努力提高它的代表性、史料性、可读性。不辱使命,向临河老插,全国知青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要继续筹划“重访故里”和2015年“纪念大会”的工作,要扩大在65老插中的宣传、与交流,使其更具广泛性、代表性。

 

    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发扬骏马奔腾的精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祝福临河全体知青阖家安康,节日快乐!

 

    祝福全国的知青幸福美满,健康长寿!

 

          65届北京知青赴内蒙古临河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

 

                                                    20141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3#
 楼主| 发表于 2014-1-29 15:5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1-28 8:43:00的发言:
恭祝各位大姐们春节快乐!

 

忱谢中国知青网为65老插筹办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的关注与支持!

 

忱谢龙行天下超版对65老插的深情厚谊!

 

祝龙版马年吉祥,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主题

4319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3107
QQ
64#
发表于 2014-1-30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祝临河老插们举办纪念50年庆典马到成功,“老插足迹”早日出版。应2014年出版你们的力作,可提前预热。往返北京、临河之间毕竟路途很远,特别是大家年龄大了,精力有限,不要太看重“50年”的形式,只能快马扬鞭。祝大家马年安康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5#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6:40:00 | 只看该作者
          甲午贺岁歌

 

日月经天金银梭,我辈知青爱祖国。

历雨经风同成长,耆老稀年感喟多。

挥手农村天地阔,英年才俊俱蹉跎。

坎坷是福不是祸,铁石肝胆苦中磨。

十年梦魇惊魂魄,劫后余生盼人和。

拨乱返正幸未晚,神州复苏意气勃。

蛟龙潜水七千米,宇航登月探嫦娥。

新桃喜庆新春暖,请君听我贺岁歌。

龙蛇腾去逢甲午,吉祥康泰马上得。

衣食无忧尽吾齿,愿为复兴献绵薄。

反思著述知青史,秉笔直书据实说。

民富国强子孙乐,浩然正气壮山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1-30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逗你玩在2014-1-30 8:29:00的发言:
   祝临河老插们举办纪念50年庆典马到成功,“老插足迹”早日出版。应2014年出版你们的力作,可提前预热。往返北京、临河之间毕竟路途很远,特别是大家年龄大了,精力有限,不要太看重“50年”的形式,只能快马扬鞭。祝大家马年安康吉祥!

 

忱谢逗你玩朋友对65老插的关切与支持!内蒙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政协和我们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五十周年纪念活动筹委会经过愉快的友好协商,决定合作共同编纂出版发行一本有关北京知青赴内蒙临河集体插队的文史资料书籍。书名沿用《临河文史资料》,加副题——【临河65老插足迹专辑】。

 

恭祝逗你玩朋友马年吉祥,心想事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5:51:00 | 只看该作者
       临江仙    济府团拜会 老茶/诗文

 

       岁岁迎春会友,今年蕴意尤浓。
       佳肴美味待亲朋。酒中说故事,茶里有心声。
       感叹人生短暂,犹嗔岁月无情。
       席间泪洒忆麟公。诸兄须努力,还愿众知青。

 

                                       2014年2月9日

  

   年前就收到济公短信,由于春节期间要跟儿子下江南,团拜会的时间由原来的正月初四改为初十。济公主持的知青春节团拜会已经由来已久,每年正月初四济公、济嫂都要在家准备一桌饭菜,接待原来临河插队的难兄难弟,估计已有近二十年。济公的话,“我这里愿来就来愿走就走,就是为大家在一起热火。”我是去年第一次到济公家来凑热闹,这次收到短信就决定再次前往,会一会老朋友。

    迎着雪后的严寒赶到济公家,原来这会儿已经有好几位知青先到了。济嫂招待着大家,又是倒茶又是上干果,十分热情。济嫂说,“我就爱热闹,就盼你们来。”随着各路人员的来到,盛宴开始了,大家举杯弄盏,谈经论道,畅谈以往,甚为热闹。但是觥筹交错间,人们还是想起了为筹划65届下乡知青五十周年活动而逝去的好人——谢家麟。大家都说他是一个一辈子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大好人,为筹办50周年活动算是吃尽了苦、操碎了心。我是去年在济公这里第一次和谢公相识的,当时他还送我一本他与济公、陆公编写的诗集,谁想到不到一年他已与我们阴阳两界,不能相见了。与谢家麟一起插队的徐宗贤带来了他为悼念老谢而撰写的长篇回忆文章,大家在开宴前轮流传阅。席间济公专门斟了一杯酒,呼喊着他的名字把酒撒在桌面上,以示哀思。目前还在热心从事筹备工作的万先驭、罗成立、马志寰……等都表示,要加倍努力,完成这一筹备工作,为知青办好此事,以慰谢公在天之灵。大家坐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不觉得就过去了5、6个小时。为了让七十多岁的济公早点休息,大家只好一一道别。

济公最后提议,每年的聚会只要自己在,就欢迎大家到来。但考虑相聚方便,建议原定的正月初四改为初十。另外今后再聚,家里仅备茶点,聚餐改在饭馆,实行AA制。大家对此与时俱进的建议一直同意,并期待下一次的团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4:41:00 | 只看该作者

 张木生: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   张泊寒/文

 

 

    在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之前,北京一批高干子弟来到巴彦淖尔,立志改造自己,改造农村。张木生就是其一。

 

    张木生的激情,被现实撞击得支离破碎。他“雪夜无人读禁书”,一一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

 

    张木生一篇提出“包产到户可以增产”的万言书,成为知青争相传阅的油印册子,也为他带来牢狱之灾……

 

                           高干子弟下乡村

 

    1965年,北京。

 

    “那个时候,和现在的中学生很大的不一样,可能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威力吧,大家都‘以天下为己任’的那个劲儿特别足……”在张木生的记忆里,当年北京海淀一些干部子弟比较集中的中学里,流传着毛主席和毛远新、王海容的谈话内容。

 

    中学生王海容班上有一个学生,每天看各种杂书,就是不好好读课本上的知识,考试时抄别人的卷子,以能得60分就满足,主席批评王海容说你看你多没出息,你看人家那个学生才是将来是有出息的学生。

 

   不久,一个“60分万岁”的口号被响亮地提出,还有极端地喊出“学生应该造反,应该造老师的反。”

 

    此时,张木生正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毛泽东的这番话对他影响很大。他对上课不感兴趣,一心想着效法青年毛泽东的革命实践活动,去改造农村。

 

    当时,身居党和国家要职的陈伯达要求儿子陈晓农到农村锻炼。陈晓农选择了内蒙古,他找到同学张木生,动员他结伴同行。

 

    身居京城的高干子弟张木生并不了解农村,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当时铺天盖地宣传的早期知青典型董加耕、邢燕子的事迹上。

 

    “(到农村去,改天换地)这种心情作为年轻人肯定是有的,所以他(陈晓农)一提说你跟我一块去内蒙(古),那我就是非常高兴。”张木生说,“而且也不像他们大批知识青年下乡的时候还要动员,我就是自己拿着户口簿到海淀就把户口一销,我还记得把户口簿在手上攥着,回来已经没有我的户口了。北京已经没有我了。”

 

    7月,满怀壮志的张木生怀揣着一张介绍信,跟随陈晓农踏上火车,目的地是陌生的巴彦淖尔盟临河县狼山公社乌加河大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4:45:00 | 只看该作者

                        支离破碎的梦想

 

    当地干部群众热烈欢迎这一小批知青,他们几乎都是高干子女。

 

    耕云播雨塞疆,沙漠变成粮仓

    绿波依依草地,白云缕缕绵羊。

    野坳处处绿装,层林处处果香。

    干它个血汗滴滴,待它个白发苍苍。

    平生志已足矣,换得人间天堂。

 

    张木生一到狼山公社,立即写诗明志。不过,陈晓农并不苟同,批评他此诗意境不够高,政治性不够强,没有“赤遍环球是我家”的崇高精神。

 

    “下去前想的是改造自己,然后改造整个农村。”张木生等人苦学苦干,每天“吃三睡五干十四,剩下两小时抓大事”。陈晓农累得好几次晕过去。张木生没晕倒过,却长了一身虱子,还鼓吹是“革命虫”。

 

    “当民工挑泥,一担200斤左右,27天压得我拉了26天稀,膀子全压破了。海碗盛的面条一顿吃四五碗。”张木生回忆。

 

    不到半年时间,张木生已经成为村里男劳力中的强劳力。他入团,还当上了知青头头。

“贫下中农他应该是我们依靠的一个对象。结果看他们‘出工是摇,干活是聊,收工是逃’。”张木生改造农村的梦想并不顺利。

 

    张木生等知青看不惯农民,批评他们“晚出工,早收工,不到时间就听打钟”。

 

    “想社会,盼社会,社会来了更受罪。”“今年盼着明年好,明年还穿破小袄,十六七年过去了,让人咋说共产(主义)好。”听到这些在农民中间流传的顺口溜,知青当时就认为农民有反动思想。

 

    “其实农民比我们难,我们是配给,饿不着,他们没吃的。”张木生说。

 

    拚命干了一年农活,让张木生等人沮丧的是,乌加河大队的工分值更低了。原因很简单,产量没有多大提高,却多了10多位知青参加年终分红,分值自然降了下来。

 

    陈晓农、张木生等知青头头羞愧难当,发起了救济贫困户运动。他们把自己分到的钱粮都捐献了出来,还有衣服、被子、现款、药品,能捐什么捐什么,只给自己留下口粮。

 

    “杯水车薪。再说小惠未遍,人家也不念你好,去的时候说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骨里子却觉得,大干一下,改变一个小队还不容易?实践证明,别说无力补天,就是补一个小队也补不好。还赤遍全球呢,连这一个队都越过越不像样。一年结束后,内心存了很多矛盾和动摇,心里打了一个大问号,只是不敢往下想。”此时的张木生,心生很多困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7

主题

47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757

荣誉版主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3-5 14:49:00 | 只看该作者

                        失败的革命实践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运动爆发,张木生匆匆返京。

 

   “这时候学校已经是大乱了,老师都在挨斗。我在学校里头原来也不是什么好学生,原来教过我的老师,见着我们直哆嗦。因为我们也有个办公室在学校里头,他们给我们往里头搬桌子搬椅子,一见着他原来教过的学生现在回来了就发抖啊。其实我们没有碰老师任何一下,反而是他原来特别宠的学生,特别看得上的所谓的好学生,对他们是又踢又打。”张木生回忆。

 

    在张木生看来,文化大革命是给他天赐良机,他可以趁此实现自己的诸多梦想。他曾经到过清华大学演讲,批判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血统论。不过,与那些一心回城造反的知青不同,张木生并没有斗争老师的心思,他组织了一个红色少年公社,准备办一个半农半读毛泽东思想讲习所。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当时的一些中央领导人的支持,讲习所几乎就要在湖北红安办起来了。

 

    “那个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当时觉得好像只是一个机会问题,后来不是发生了‘一月风暴’嘛,因为湖北它是属于华南局,是陶铸和王任重领导的,他俩不是在‘文革’初期还在台上有一段时间吗,所以他们(被打)倒的比较晚,我们觉得原来还是有支撑的。结果‘一月风暴’之后(他们)也不行了,都垮了,结果我们的这个理想就实现不了。”张木生说。

 

    1967年冬,陈永贵建设大寨的第一年。张木生和一起插队的高干子弟李秋梦到了大寨,想看看自己插队的农村和大寨的差距到底有多远,能不能从大寨那里学到点儿经验。

 

    他们见到了战天斗地的大寨人,也见到了后边跟着警卫员的陈永贵。大寨的社员数九寒天还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去吃饭,啃的是冻成冰坨子的窝头。张木生和李秋梦看了,心里挺不是滋味。

 

    “有什么感受?”回去的路上,张木生问李秋梦。

 

    “苦。人就得苦!不苦干不了社会主义!”李秋梦憋了半天,说。

 

    第二年春天回到临河,张木生还是想办半农半读毛泽东思想讲习所,李秋梦觉得没意思,回大队自荐当上了队长。

 

    张木生从春天折腾到秋天,也没闹出什么名堂。

 

    回到村里,张木生发现了一个奇迹。“文革”初期天下大乱,李秋梦却在他兼任队长的生产队搞了小包工,还增加了各户自留地的面积,结果增产了10多万斤粮食。同时,他又组织泥瓦匠、皮匠、鞋匠、画匠出去搞副业,队里又办了磨坊、油坊,利用市场,队里的工分值提高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措施,并不费力,只要不当成资本主义批判就是如此管用。”张木生说:“这事对我教育挺深。大家似乎明白了,老百姓不是不能干,政策稍微改一改就能这么好。”

 

    张木生有一大堆想不通的问题。

 

    “不仅仅是农村,整个‘文革’都有那么多想不通的问题。比如说苏联修了,只有中国、阿尔巴尼亚不修,可是我们这是干什么呢?生产搞成这样?抓了革命总得促生产啊?促生产总得解决动力问题,老百姓的动力在哪儿呢?无论什么东西,无论叫得多响,到了基层,老百姓都不接受。除了评工分,你说啥就是啥,爱说啥就说啥。到了基层一切都烟消云散。”张木生说。

 

    至此,张木生发现了这里的农民,除了工分,对政治和种种说教一概不感兴趣,大大不同于陈永贵的农民。

 

   张木生白天和社员们在地里抢工分,晚上不时还和过去他批评的落后知青干些偷瓜摸狗的勾当,可是他心里不断地翻卷着各种战略性的疑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2:56 , Processed in 0.26501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