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丹是一个值得我们纪念的人 【转帖】

[复制链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0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10-27 19:10 编辑

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影片中,王丹凤扮演银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尽相同的悲剧故事,此时的王丹凤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闪耀的电影明星了。“有点像王丹凤”成为当时衡量美丽程度的表述之一。1948年到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等7部影片。让王丹凤高兴的是,在影片《锦绣天堂》中,她和自己崇拜的偶像“电影皇后”胡蝶配戏,这也让她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1949年7月,香港推出备受欢迎的“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榜上有名,其他3位是李丽华、周璇、白光。
    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11月,王丹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此时,王丹凤与柳和清正忙碌着在筹备两人的婚礼。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0:34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继而,王丹凤便重返影坛,在当年柳中亮独立门户创办的“大同”影业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摄的影片《彩凤双飞》。这部影片由朱端钧等人编剧、潘子农导演,王丹凤和李纬、陈述演对手戏。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随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经过“公私合营”,全部归属于国营体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1951年元旦,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良缘。盛大的结婚仪式轰动上海,报纸杂志纷纷报道。柳和清原是国泰影业公司的少东家。他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40年代共同创办上海国泰影业公司,柳和清后自立门户,创立大同影业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电影厂先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国营,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柳和清担任上影厂宣传科长,专职摄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1:21 | 只看该作者
  195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头顶光环,还是“文革”后下厂劳动,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左右相随,矢志不渝。在上海影坛,柳和清对妻子的好是众所周知的。王丹凤的很多照片都是出自柳和清,而被大家公认穿衣精致的王丹凤穿的很多衣服都是柳和清买的。“他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说到这,王丹凤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他们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在日本学国际贸易,二女儿在香港,三女儿在美国学艺术,没有一个从事电影。
    十年动乱期间,王丹凤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抄家、批斗会、干校劳动。但她一不是共产党员,排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己分子”嫌疑;二无绯闻,扯不上“腐化”;三没有参加过所谓的“大毒草”摄制组,所以直接受到的威胁打击比白杨、黄宗英少得多。据白穆回忆,当看到别人被拳打脚踢时,她偷偷躲在食堂堆放杂粮的仓库里,吓得魂不附体。有一次,她与黄宗英、白穆、石灵在上海近郊劳动,造反派展开“田头批判”。批判会还没开始,年轻的农民们早已在前排小木凳上坐好。4位受批对象一经押到,有人大喊:“先批王丹凤!”“是唱花旦的吗?”有人交头接耳。轮到瘦高个儿黄宗英上前,有人笑着说:“她是唱小生的。”一场乡间批斗会,竟也开出些观众见面会的意思。尽管被身后的工宣队重重敲了一下,白穆还是笑得停不下来。面对上影厂造反派的胡言乱语,王丹凤温顺而诚恳地听着,没有流露丝毫不满情绪,在当时,属于“难能可贵”。在奉贤干校,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大太阳底下劳动,她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总之,她当时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积极要求进步,投入人们常说的“脱胎换骨的改造”。所以,她能活到今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2:06 | 只看该作者
上海沦为孤岛的5年间,王丹凤拍了25部片子,扮演的多是受侮辱和欺凌的妇女形象:招待员、歌妓、丫头等等。1948-1950年,应香港长城影片公司邀请,她参加拍摄了《锦绣天堂》、《瑶池鸳鸯》、《琼楼恨》、《海外寻夫》等7部影片,多为古装戏。从1950年回到上海后的30年里,王丹凤拍过《家》、《海魂》、《护士日记》等13部影片,其中,《家》中的“鸣凤”,《护士日记》中的“小燕子”简素华,以及《女理发师》中的角色让老观众记忆犹新。她还是中国电影史上唯一一个参演了根据大文豪巴金《家》、《春》、《秋》三部曲改编同名电影的女明星。为了演好女理发师,王丹凤曾经到南京路理发店拜沪上名剪刘瑞卿为师。她虚心好学,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天天准时到店里当学徒。很快,理发店门前天天清早排出影迷长队,情状不输今日粉丝。1963年的《桃花扇》让她倒了霉,因为“宣扬才子佳人”。此后15年,她没拍过一部电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2:48 | 只看该作者
1980年的《玉色蝴蝶》成为王丹凤的封箱之作,此后,淡出影坛的她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开始参政议政。王丹凤先后当过第四、五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第九届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当主持人介绍“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的著名演员王丹凤”时,场内掌声四起。那一次,王丹凤夫妇还到加拿大温哥华探望了时年78岁的影后胡蝶。临别时,胡蝶将一对烧制着彩蝶图案的小瓷盆送给王丹凤,说:“我一共只有两对,一对送你,一对自己留着。”4年后,胡蝶病逝。王丹凤成为大陆惟一探望过她的友人。2005年,作别影坛20多年的王丹凤被授予“优秀电影艺术家”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3:31 | 只看该作者
87岁的王丹凤说,她“怀念过去的文艺片”,如深深影响过她的《飘》、《魂断蓝桥》;她念念不忘当年贴在闺房墙壁上的那些偶像: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岁月荏苒,昔日的风华绝代熠熠星光如今在王丹凤这里都已成了平淡往事,因为年岁渐高,她和丈夫不久前将香港的两家“功德林”素餐厅转让给一家餐饮集团。“他们会管理得更好。”老人平淡地说。也许,以后,在上海的这个老宅子里,王丹凤和丈夫会甘于清寂而又自得其乐地颐养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史上最美的一位女少将
    王晓棠,1934年1月出生于河南开封,原籍江苏省南京市,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电影表演艺术家,新中国22大明星。代表作《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全军影视界第一位女将军。国家一级演员,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影协副主席,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少将军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5:54 | 只看该作者

1.jpg (47.83 KB, 下载次数: 1)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7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6:17 | 只看该作者
王晓棠曾主演过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英雄虎胆》等,丈夫言小朋是京剧须生言菊朋的小儿子,也是八一厂的演员,于1992年病逝。
    1952年,王晓棠从上海参军,先入总政京剧团,后调总政话剧团。1955年,王晓棠被长春电影制片厂选中,出演她的第一部电影《神秘的旅伴》。第二年春节,影片在全国公映。王晓棠一炮走红。观众们不仅记住了影片中的“小黎英”,还传唱着影片中的插曲《缅桂花开十里香》。随后,王晓棠又在出演《边寨烽火》中获得成功。1958年,王晓棠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了一名专业电影演员,并开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旺盛时期。《英雄虎胆》中的阿兰、《海鹰》里的玉芬、《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金环、银环都成了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的银幕形象。
    正当王晓棠走红之时,“文革”来了。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她一夜之间他声名尽失,有关“揭发”、“批判”她的大字报,铺天盖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0

主题

24万

帖子

10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98139
8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7 19:17:15 | 只看该作者

1.jpg (56.97 KB, 下载次数: 1)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12:59 , Processed in 0.27201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