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7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知青生活(十九)

[复制链接]

26

主题

30

帖子

15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21 17:47: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行天下 于 2024-5-22 08:08 编辑

(续前)          营部书记员
我当营部书记员后三个月,1975年知青的探亲开始,营部安排我春节留在兵团过年。等大批知青探亲回来后我再回去探亲。还交给我一个任务:暂时接任营部小卖部,为干部家属供应春节物品。这小卖部其实卖的东西很少,但又很重要。因为那时一营没有通电,晚上照明全靠煤油灯,点煤油灯就要煤油。买煤油就要到小卖部去买。过年期间可不能断了煤油供应。所以小卖部售货员回去探亲,但小卖部不能关门。这样我第一次当了一回卖东西的营业员。
   75年1月27日,原小卖部售货员丁芬把小卖部的帐、物盘点交给我。第二天,我就以小卖部售货员的身份到团部去进货。营部通讯员程晓明一同前往。没想到团部物资供应科人浮于事,当天无法进货,去银行交了200元钱,就回营了。下午开始在小卖部卖东西,主要是卖煤油。卖煤油比较简单,那个油勺一下就是一两,算起来方便,29日又去团部进货。为进点春节期间的酒等了不少时间,总算进了40斤酒,500斤油果子。还进了其他一些物品。当天下午我先办理安排泰县知青探亲事谊。晚饭过后就在小卖部营业。我准备了一张纸,记下每笔卖买的数量。没有想到来买东西的人很多,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未免有点手忙脚乱。因为那个油果子要称分量,我是刚刚学的看秤星,一斤的秤星比较大,那个几两的就要仔细一点才能看清。称好份量还要算钱,这就暴露了我心算能力不强的问题。一紧张,大冷天我居然隐隐出了点汗!整整卖了4个小时,看没有人来了,我才关门休息。关门之后赶紧核对算帐,发现算钱有点差错,幸好差错也不大。想来此事是我无能,就自己掏钱补上了事。我心里暗想:正是360行,行行要本事。过去自己总以为营业员是很简单的工作,没想到自己还没做好。此后几天,白天我办理知青探亲工作,晚上就在小卖部售货。进的酒和油果子都很受欢迎。油果子都是干部家属和女知青来买,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其他吃的东西。到2月1日,回去探亲的知青全部走了。我除了小卖部卖东西之外,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了。2月3日又去团部进货,进了一些肥皂粉、灯罩之类的日用品。吃的年货没有进到。回来时天下雨,把我的裤子都打湿了。2月6日再去团部进货,这次进了不少香烟,还有草纸之类的东西。回来时天又下雨,我没有办法,只好脱下雨衣给香烟等东西穿上,自己淋雨。回来时棉衣都湿了。晚上到营领导那里分配确定各家购买的烟酒份额。我还写了公告张贴出来,以防有人说分配不公。此后我又去团部进货。2月9日小年夜,我仍然开门营业。直到2月10日除夕,小卖部才停止营业。过年之后,小卖部生意已经冷清不少,主要是来打点煤油,购点肥皂、邮票等日用品。2月20日首先是徐州知青探亲回营。大概十多天之内,各地探亲知青将陆续回来。我盼着小卖部主人赶紧回来,但没想到她又申请了结婚假。没办法,我还得把小卖部维持下去。知青一回来,许多人都要买煤油。我只好上团部去进煤油。还曾进了一箱桃酒,二条好烟。2月27日在团部进了一只中山牌手表。孙营长要了。3月11日进煤油、白纸、肥皂等货。3月12日我在团部进了香烟等货物,没有拖拉机搭乘,只好用营长的自行车推着走回来。一路辛苦,回到一营已是一身大汗。先到二连分给他们香烟,再送香烟到三连,晚上分给一连四连香烟。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吃晚饭。3月14日,小卖部丁芬仍未回来,但我要回去探亲了。营领导让我把小卖部的事交给通讯员程晓明。当天下午我盘点结帐,算下来盈余14元钱。心中大畅。我不知道这个商业利润应该是多少,但对我来说不亏就是成功。我从1975年1月27日到3月14日,一个半月时间掌管小卖部,虽然有点忙碌,但也算长了点见识。
   营部书记员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收发报纸信件。在70年代,人们的异地交流联络的主要方式是写信。打电话这种联络方式在整个社会上都比较少,主要限于政府机关内,居民家中极少有电话的。生产建设兵团电话一般是通到营一级单位,连队一般没有电话,只有少数偏远的连队装电话。而且都是内线电话。凡是要同方强农场以外的单位电话联系,必须要由团部电话接转。电报联络虽然快捷,但费用高,而且在农村也并不是很快。一般都是县城接到电报后,用电话告诉团部(或者公社)等有电话的单位,再往下通知下去。所以知青与家里或者外部的联络交流主要都是通过邮政信件。我们一营地处方强农场的最东南角,平时获取外面的讯息除了来自团部的电话外,主要依靠邮政信件。所以知青在兵团农场,写信是生活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每个人刚到兵团,安顿下来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家里父母写信,给亲戚朋友写信。我也是如此,可惜当年给家里写的第一封信找不到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大概是每一个半月给父母写一封信,给其他亲友则是大约半年左右写一封信。写信主要是向父母亲友报告自己在兵团农场的情况,有时也会倾诉心中的郁闷。写信的时候笔端凝聚情感,收信的时候则是心中怀着喜悦。因为在信中可以感受到父母关爱和亲友情谊。知青一个人在外面,真的很需要这种亲情友情的滋润。所以几乎每天都会有人过来询问一下:今天信和报纸来了吗?
   想不到短短十几年以后社会上已经普及了电话,又有了电脑网络,特别是有了智能手机,写信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年轻人已经难以体会到那时知青盼信和阅信的迫切心情了。
   给我们一营送邮件报纸的邮递员是个老头,姓肖,同一营的一些干部家属都认识,大家都叫他老肖。我到营部工作后,也开始同老肖有了交往。老肖每天把报纸和信件送过来。他先路过二连,留下二连的邮件;再来到营部,送来一连、三连、四连和营部的邮件。然后带走我们寄出去的信件。我收到报纸和信件之后,就把各连队的报纸信件分开。一连、四连就在营区,他们的文书每天会来拿报纸信件。三连较远,文书不一定每天都来营部。一般三连的人出来,都会到营部来把报纸信件带回去。
   时间一长,我对老肖也产生了敬佩之心。他五、六十岁的年纪,面色黝黑,脸上有着刀刻一般的皱纹。对邮递工作真是兢兢业业。每天送来邮件,基本上是风雨无阻。天气好的时候我有时要下田干活,不一定碰上老肖。但下雨天不下田,基本上都能碰上老肖。一听门外自行车铃声响起,就知道是老肖来了。有几次雨下得很大,老肖还是来了,他用油布把报纸信件包得严严实实,不让淋到一滴雨水。但我知道,最难的是在从团部到一营的十八里路上。因为那时这路是土路,一下雨路上泥泞不堪。自行车骑行很是吃力。一不小心还会滑倒。还有的时候刮大风,顶风骑车骑不动,只好下来推着走。甚至有时候的一阵大侧风会把人车都吹倒!有的时候寄来的包裹多了,老肖自行车的行囊里装得满满的。骑到一营已经是脑门上汗水淋淋!个中的辛苦许多人都不知道。
    老肖还为大家代办一些邮寄事务。譬如有的人要汇款,只要把地址写清楚,钱款交给他就行。下次他来就会把汇款的收据交给你。我从新华书店邮购书藉,都是通过老肖办理的。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60
沙发
发表于 2024-5-22 08:09:49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的日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0:01 , Processed in 0.11100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