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北山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1#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7-4 08:50 编辑



     从钱家峪出来,我们俩又奔向交口河。一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对钱家峪的知青非常羡慕,我们俩分析,怪不得把那么多干部子女分到这里,学校肯定是为了照顾他们,给他们吃了偏饭。
     从公社顺着公路向东走三里多地,我们就到了交口河村。这个村紧靠着公路边,这里的山沟又宽又长,全村四十多户人家都住在半山坡以下,水井就在村子的中下方。知青们住在村口旁的两口大窑里,窑虽然是老窑,但看上去觉得很坚固、很赫亮。他们的住处离水井也就五十多米,吃水不是往上挑而是往下挑,吃水比那个知青点都方便、既省力又省时。这个村论自然条件是公社里数得着的好村,有不少河川地和漫沟地。村的出口面对着古县河,沿着不太宽的河岸都是村里的社员们偷偷开的小片菜地,浇水十分方便,社员们能吃上平原地才能生产的茄子、西红柿等很多品种的蔬菜。但是,这个村的人心涣散,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谁当头也搞不好。这里的工值在公社各队中是比较底的,一个工只有两毛钱,可从总体上看,交口河村的社员们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比谢家庄的社员强,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一时也搞不清楚。
     这里的知青头头是初二、二班的于新茹,她长得出众的漂亮,在学校里她是众所周知的校花,她细高秀丽的身材,瓜子型的脸蛋,弯弯的细长睫毛,一双神气十足的大眼睛,透着古典美女的神韵。在文革前的几个月,人民大会堂曾到我们学校招服务员。那天,我们学校的学生正在教学楼前的广场上准备做广播体操,来招工的人员恰巧从她身边经过,头一眼就相中了她。能到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可以说是太荣幸了,熟悉她的同学和老师,既羡慕又为她高兴,她自己当然更是非常自豪。可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政治条件是第一位的,不管干什么都得通过政审,政审不合格,其它条件再好也不顶用。于新茹的父亲是个铁路工人,不管到那儿都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可在旧社会,铁路是国民党控制要害部门,不少铁路工人在自己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集体加入了国民党,于是就有了国民党员的身份了。于新茹的父亲就是在这次外调时,才从敌伪档案中查出的集体加入国民党的成员,就因为这个原因,她失去了到人民大会堂当服务员的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2#
 楼主| 发表于 2015-7-4 08: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7-4 08:55 编辑


    于新茹性格外向,很爱和人说话,十分开朗活泼,喜欢和人交往。在学校里她就是个活跃分子,爱打乒乓球,爱打兰球。我在学校时当过学生会的军体干事,负责管理体育器材,因此和许多爱好体育锻炼的同学认识,我和于新茹认识的比较早,还在一起打过乒乓球。后来我受学生会的委托,组织起学校的女子篮球队,并担任教练。于新茹的个子比较高,又特别喜欢打篮球,而且有打篮球的基本功,所以就吸收她为队员,这样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次,学校让她管理青一色的初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说真够难为她的了,幸亏交口河自然条件好,生活上的困难不算太多,如果和我们换个地方,恐怕她就没办法领导这些知青了。
     我和于国华离开了交口河,在回谢家庄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谈。转了一大圈,哪儿都比我们这里强,所有的困难似乎都让我们谢家庄的知青赶上了,如果我们两个一放手,这个知青点非散了不成。我对于国华说:“如果就咱们几个高中生,那怎么都好说,再大的困难咱也能克服,可眼下那么多小同学、女同学需要咱们照顾,咱们不干也不忍心啊!要我说,甭管别处怎么样,即来之则安之,听天由命吧!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大伙,再苦再累咱们也得干。”于国华说:“咱们的命还真够苦的,这个村什么地方都不如人家,要说有点好的地方,就是这个村有一个好队长,人心比较齐,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咱们现在只有面对现实,谁叫咱们年龄大呢!多受点累就多受点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3#
 楼主| 发表于 2015-7-7 12:16: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7-5 09:14
昨天,我们东凝村的几个领导聚在一起,回忆当年从北京到山西曲沃插队时的情形。我们所有的人的心情都较沉重 ...

  烛光:你好!又見回帖,倍感亲切。北京一中培养的学生,就是有水平。期待你的故事,定会打动人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4#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12:5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7-7 15:19
这账算的,服!除了佩服,还有羡慕。
       我们那时基本是混,语言在学习,农活要学习,高粱面 ...

都是知青,可你们年龄小,生活上有队里管,但繁重的劳动別人无法代替,从这个角度看,你们比我们年龄大的知青吃苦受累更大,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5#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29: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7-7 15:34
看来我们的大松心是大队“惯”的。做饭需要煤大队给拉,记账,(社员也一样。)菜按人头分,不偏不向。没 ...

  看来你们插队村的贫下中农真不错,他们尽到了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09: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7-10 18:55
我也有很多非常有价值的故事,很感人!但是我非常淸楚,这里是山峰记实文章的地方,我不能打乱山峰文章的顺 ...

   谢谢烛光的鼓励,有你和晋阳秋友的助兴,我的作品会更精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09: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烛光 发表于 2015-7-10 19:43
我们东凝是个大村,一共有十个生产小队,我被分到了第三生产队,分到第四小队有个叫刘来鸿的同学,是北京二 ...

大虾米同学的故事挺有趣味的,很生动、很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1: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山峰 于 2015-7-11 11:29 编辑

                                  十四

     我们俩刚回到谢家庄,几个同学就过来打听别的知青点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我们没敢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他们,只是简单的说了说别的知青点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比我们强的地方我俩都收着说,意思是告诉大家各个知青点没多大差别,好的也好不到哪儿去。
     我和于国华商量,反正现在也没什么活儿干,叫男生们先学挑水。在山里头挑水和平原可不一样,在平原挑水用不了太大的劲儿,挑累了随时可以放下扁担休息,也不用特别担心撒水。在山里挑水可大不一样,要比平原费劲儿的多,由于一路上都要沿着弯曲的小道往上走,几乎没有平道,挑累了,很难找到能放担子的地方。而且,小道上尽是大大小小的料礁蛋子,一不小心就会打滑,把辛辛苦苦挑上来的水洒掉,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往上顶,一口气把水挑到家。如果遇到刮风、下雪、下雨天,挑一条水可费老劲儿了,好几个人帮忙才能把水挑回来。农民挑水,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走一步晃一晃,左一晃,右一晃,慢慢悠悠的往上走。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挑,他们说这样挑水可以省劲儿。
     我们住在全村比较高的窑洞,离水井有二百多米远,挑一趟水来回得半个来小时,即使在冬天也要出一身大汗。我们灶上有两副水桶,一副是厚铁皮做的比较沉,挑上水大约有七十斤重,另一副是薄铁皮做的比较轻,一挑水大约六十斤沉。除我们灶上的两副水桶外,又向老百姓借了两副水桶,八个男生分成四组,一起下山去挑水。米青海和孟祥清在北京的村里居住时挑过水,他们用扁担钩子勾住水桶,在水面上摆来摆去,陡然一晃水桶就盛满了水,没一会儿,两桶水就打上来了。其他人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打水,倒也没费太大的事就学会了,只是曹星华稍微笨点,头一次打水就把水桶掉到井里了,好在那天井水浅,靠别人帮忙才把水桶捞了上来,可没练几次,他又把水桶掉进去了,难怪大家管他叫老婆子,干力气活他还真不如个力气大的女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9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我们也想学着农民的样子把担子悠起来,可走不了几步,就悠不起来了,路没走多远,水却洒了不少,没办法,只好担着担子硬往上走。挑水的路有两条,走西边的小路坡度小但得绕不少的路,近路比较陡,特别是经过作朋家时,有一个很小的急转弯,弄不好会把水碰洒。我们八个人轮换着挑,大约用了二十多分钟才把水挑上去。到家时,大家都气喘嘘嘘的,感觉有点累,从来没有挑过担子的张红、曹星华、曲国胜的肩膀都磨红了。我们炼了十几天后,除老婆子需要歇歇外,其他人一口气能把水挑上去。孟祥清独自挑水时,曾在路上突发联想,作了一首小诗:扁担两头沉,压着担水人,上山路难走,满身汗淋淋。
      在男生学挑水的同时,老墩也给女同学们布置了学做饭的任务,每天让两个女生帮橱,向贾师傅学烧火做饭。让女生学做饭,多数人没说什么,觉做饭本来就是女生的事儿,学就学呗,可有的女生不愿意。李芙荣最先发开了牢骚:“我打心眼里就怵做饭,在家里时我总是离厨房远远的,怕我妈让我帮厨。”顾美玲、张凤茹也随声附和,不乐意干做饭这个活儿,张京平干脆表示做饭的事儿别找我。我只好下了死命令:所有女同学必需学会做饭,谁也不能特殊。别人都顺从了,只有张京平还硬顶,嘴里嘟嘟囔囔的说:“你爱说什么说什么,反正我学不会,到时候做不熟饭,你们挨饿可别赖我。”
山村里的炉灶不好烧,说实话那还真是个技术活,柴禾的大小、长短,什么时候添柴,放煤,什么时候炉口留的大小都有讲究,弄不好,又费柴禾,又耽误工夫,还做不熟饭。
     山里的饭菜很简单,大米饭别说是农民了,就是这里的居民也别想吃上一顿。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本地产什么就吃什么是必须遵守的计划供应的基本原则,供应粮是如此,农用粮就更不用说了。这里的主食是酸窝头,要想蒸好酸窝头必须掌握发面的酸度,发面的酸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否则不好吃,酸度过大掺些棒子面,酸度过小可增加它周围的温度。蒸锅水在北京是没人食用的,蒸完饭随手倒掉,可在这吃水困难的山村里,蒸锅水是绝对不会轻意倒掉的,煮粥、下面条都要用它。菜主要就是炒萝卜丝、炒土豆丝,这在全年的菜中可以说要占到一多半。开始学切萝卜丝时,都是先要用左手扶住萝卜切片,刀口紧贴着手指,切一片退一下,退大了,切的萝卜片厚,切小了萝卜片薄,当然了,把片切成丝的道理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38

帖子

359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99
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1: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同学们多数是初学乍炼,切的萝卜片大的大,小的小,粗的粗,细的细,手稍微笨的人只好一个个的再改刀。王淑玲、吴宝荣、王和莲和魏士狭等人手比较巧,没切几次就学会了,而且手法还很熟练,没几天,她们也可以像贾师傅那样,不用左手贴着刀,直接用刀有节奏的不间断的切萝卜了,切成的萝卜片几乎一样薄,丝特别细,菜炒的也有些滋味。酸窝头大家吃不惯,她们就把花椒用铁锅干炒一下,然后,用擀面棍把花椒粒擀成粉末,蒸饭时,把它掺到棒子面里,酸窝头的味道就好多了。丫头、马可、姚桂荣、李芙荣和毛芹芹学了几天,也算不错,做的饭菜有没有滋味不好说,但总能按时把饭、菜做熟了。瞎子张京平可费劲了,轮到她帮厨那可热闹了,真是盆朝天碗朝地,老婆子曹星华好心帮她,她还不乐意,讽刺的说:“瞧你那苯样还帮我呢,找个凉快地方一边呆着去吧!”王淑玲看她笨手苯脚的样子,主动帮她,可她说什么也不让,实际上她是在和我赌气,嫌我非让她学做饭不可。她这种举动意图很明显,反正我也学不会,我也不愿意干,你当头的恼了我也就不用做饭了。但我也有主意,让你学做饭是为你好,哪儿有女人连饭都不会做得道理呢!你爱好好学不好好学,到时候轮到你做饭你就得做,看谁治得了谁!
     张京平的确不是个做饭的材料,可她舍得出力气,饭做不好,她就一个人独自学着挑水。有一天,她晃晃悠的下山去挑水,路上正碰上饲养员王丙泽的大儿子蛋子,蛋子爱和她逗着玩,执意要教她挑水,她就是不乐意,让蛋子一边呆着去。在她看来,挑水没什么了不起,谁也会,谁知她刚把水桶放到井里,水桶就掉到井底。说来也巧,那天水还挺深,她几乎快把身子贴到井边,把扁担全伸下去也够不着水桶的吊环,急得她在井边来回打转转。那个调皮的蛋子一直敲敲的跟在她后面,蛋子一露面先是吓了她一跳,然后,她向蛋子直说好话,求他帮助把水桶捞上来。蛋子和她耍了一阵子贫嘴后,才帮她捞上了水桶,并一遍又一遍的教她打水。张京平跟着蛋子学了半天也没学会,不是把桶掉到井里,就是只能打上半桶水,这时她才意识到干什么活也不容易。在蛋子的一路帮助下,她把第一桶水终于挑上了山。张京平虽然脾气很倔,可她有顽强的毅力,自那天后,她每天都一个人下山去练习挑水,一桶打不满,她就把水一次次的匀开,尽量多挑一点水。她这个细皮嫩肉的干部子女学挑水可真不容易,肩膀磨得红肿了,背压弯了,腿上的肌肉疼了,但她仍然咬牙坚持。经她顽强的努力,路上歇的时间和次数一次次减少,有时她竟能一口气把水挑上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21:10 , Processed in 0.274016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