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6059|回复: 7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难忘的纪念

[复制链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8: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五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沙发
发表于 2015-6-6 22: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回复,几言难尽,先祝贺重新发表,容日后再复读后感。
写的真好,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板凳
发表于 2015-6-12 07: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县镇 在 古县的位置

古县旧县镇.jpg (85.29 KB, 下载次数: 9)

古县旧县镇.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地板
发表于 2015-6-12 07: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6-12 07:48 编辑

谢家庄的位置

古县旧县镇.jpg (85.29 KB, 下载次数: 4)

古县旧县镇.jpg

古县谢家庄.jpg (111.6 KB, 下载次数: 4)

古县谢家庄.jpg

旧县镇谢家庄.jpg (29.49 KB, 下载次数: 7)

旧县镇谢家庄.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5#
发表于 2015-6-15 09: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6-15 13:44 编辑

       弱手难端乡下碗,微躯犹顶晋阳风。
       插队知青忽然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识民风不识乡俗,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应该是下乡之初最苦恼的事情之一。许多小事就能伤感落泪,比如言语词汇,吃喝拉睡,等等。还有连蒙带比划的交流,新鲜却难咽的饮食,就像北山峰大哥说的上厕所都要学习、要适应。
       在临汾得知真情,心里一定震动一下,“这和来京接我们的干部介绍的情况相比,简直可以说是欺人之谈的宣传,大家都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查明被骗感觉被耍的同学激愤,当然闹着回家是不可能的,大哥虽然没写,我觉得不可能。
       心存理想胸怀大志的同学则喜,“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正好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我就看过回忆文章,下乡之初嫌自己分在平川,偏要去山上锻炼的。
       一般如我之类则是随遇而安,一切一切本来就不是可以选择的。
       后来更不敢说不了,“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离开市重点,区最好的学校,面对贫瘠落后艰苦的“课堂”—— 继续听大哥讲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6#
发表于 2015-6-16 22: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围子 发表于 2015-6-13 16:01
我在阅读北山峰的文章,和我们兵团下乡的情况有点区别,大径相同,插队的知青比兵团苦多了,尤其是北山峰下 ...

        曾经有山西老插说外省市到山西插队的知青与其他知青都不相同,大致是说兵团农场是有工资的,老三届之后的都在本乡本土,陕西延安的有北京干部同在。有工资就是生活无忧,最多是苦与累,想家是一样的。后来的知青都没有出省出市,与延安知青一样知道插队是形式,是锻炼,是一阵子。山西知青因为有66年之前下乡的大哥大姐,所以多数都认为是扎根一辈子。
       北山峰大哥去的地方的确太艰苦了,相比之下我就很幸运了。我下乡在汾阳,汾阳曾为汾州府,城内曾有两个王府。山西省运输公司在汾阳有分公司,(其他分公司在地区级城市),文革时造(拼)了一辆卡车。省第二监狱在汾阳,监狱有劳改工厂。汾阳有大专中师及多所中学,商业发达交通便利,人说太原流行的衣物,两星期就在汾阳流行。汾阳农业不错,1956年毛主席批示“一人一亩水浇地”,就是说的汾阳。
       汾阳的人民和领导把我们分在太汾公路沿线,条件相对不错。我分在杏花公社,杏花在晋中盆地的边缘,平川地和浅山区都有。我们村打水只用两米的绳子就行,汾酒厂所在的村是真正的杏花村,他们打水摇辘轳,离公社最远的村的同学打水就是几十丈的绳子在辘轳上排几层。村里最好的房子是砖窑洞,几座二三进的楼院是地主们的,其次是卧砖到顶的平房,也有些土坯作墙的房。我们借住老乡的房子半年多,盖好了知青房,按两人一间盖的,准备扎根。
       北山峰大哥去的地方的确太艰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7#
发表于 2015-6-20 22: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晋阳秋 于 2015-6-20 22:54 编辑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6-20 09:19
不管怎么说,这九个月的时间有国家管,不管吃好、吃坏生活上总能过得去,既使再有多大的困难也不会难 ...

       知青集体是由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组成,这个集体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负责人。
       像建房费安置费等等,我大致模糊的知道一点,怎么回事根本就没有太操心,只是慢慢的习惯这无奈的一切。口粮、农具等等生产生活用品一概不知怎么回事,该吃吃,该用用,一切都由负责同学和队里来管。
       北山峰大哥真的是称职的负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8#
发表于 2015-6-29 10: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正的集体插队,至少一开始是集体插队。
       我们下乡伊始是吃派饭,支书要我们熟悉群众。在此期间我们都没有想过谁负责什么,谁计划什么,一切都是大队安排。
       而后的集体灶是大队派了炊事员,米面吃喝都是他说了算,他不在灶上吃饭,我们吃什么吃多少都是他计划。
       我们的农具及生活用品都是大队买,确实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农具趁手,什么农具适用。我们公社有的村知青自己进山砍农具把柄,我们都是买。
       有些东西物品是借,老乡主动借,老乡帮助借,自己借的工夫少。比如碾米磨面,机器过一遍就有老乡帮助罗、筛,几遍下来,我们背回米面,老乡拿走麸糠。
       上哪块地干什么活,必须是听队长的。我们没有自留地。大寨没有自留地,全汾阳县就都没有,大寨在晋中,我们那会属晋中。

       看看我们,比比北山峰他们,他们是真实的一个集体插队,他们在一定条件一定范围内自己管理自己的集体。北山峰大哥尽快了解集体成员,可以尽快凝聚集体的向心力,共同迎接我们根本不知道的挑战。

       期待后续佳作,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9#
发表于 2015-7-7 15: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7-4 08:28
十二

     我们来到谢家庄的第十天,知青点的领导班子成立了, ...

       这账算的,服!除了佩服,还有羡慕。
       我们那时基本是混,语言在学习,农活要学习,高粱面要习惯,(无油或一点点油)干锅做菜要习惯,低级趣味的聊天要习惯,走形式的批斗要习惯,等等。因为那个最新指示,我们要接受再教育,首先就要“像”农民,于是必须学农民,以便像农民。
       这些可以慢慢学习,繁重的体力劳动在等着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410

帖子

67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740
10#
发表于 2015-7-7 15: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峰 发表于 2015-7-4 08:31
这次会后,按着我们班子的分工由各个委员考虑拿出自己的工作意见。不久,我主持召开了第一次知青管理 ...

看来我们的大松心是大队“惯”的。做饭需要煤大队给拉,记账,(社员也一样。)菜按人头分,不偏不向。没有自留地,休息时间就是瞎谝(hā piē),两性、生殖为主,长工涮地主为辅。要不就下棋,玩扑克,没有麻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4 19:18 , Processed in 0.25701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