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王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山知青的“山书”面世啦!

[复制链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业余到全职     挺       

 

连陂大队让我们成立了大队文艺宣传队,队员有广雅知青也有当地青年,主要在晚上排练、活动。我们编排了一个快板剧,说的是农村一家四口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斗私批修、走社会主义道路。黄启枝、李穗立分饰剧中的妈妈和儿子,两位当地青年分饰剧中的爸爸和女儿。虽然快板剧的台词脱不掉套话、标语口号,但在启枝、穗立的带动下,当地两位演员逐渐抛开了拘谨,整台戏演得活泼生色,无论在大队还是在公社演出都得到了好评,大队干部们很高兴。估计因为这事,我被大队评为1969年度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了县里的学毛着积极分子大会。

广雅知青还排练了京剧红灯记中的折子戏“痛说革命家史”,先后参加了公社演出和县文艺汇演。我和吴幼坚是扮演李奶奶的AB角,余颖华和李明是扮演李铁梅的AB角,罗伟平扮演李玉和。其实大家一致认同,唱京剧最有京味的是李明和徐声煜。可惜徐声煜长得不够高、不够壮,按所谓三突出的标准不适合扮演英雄李玉和。前往县里演出的时候,大家力推比较有舞台经验的余颖华和我出场。但是我嗓音不行,高音上不去,没信心能演好,吴幼坚就给我打气,为我配音。演出时,我一到高音之处,吴幼坚就在幕后放声助唱。大家同心协力,演出了公认的高水平节目。

19723月,余颖华、吴幼坚和我调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后正名为县文工团),我担任了导演组组长。当广东省举办文革以来第一次全省文艺汇演时,县里派文化局邓局长和我两人出席。汇演历时一个月,全体与会人员集中住在佛山市委党校,演出的有省、地、市、县各级文艺团体。虽然当时四人帮还在台上,文艺领域仍被极左思潮箍罩,但科班出身就是比业余强,他们编导的节目艺术水平高,精彩绝伦,引人入胜。真是大开眼界、机会难逢啊!那时没有照相机,没有录音机,更没有录机,我凭着记笔记、勤练习、登门求教、不怯上问也不耻下问,既提高了自己,也带回了一台汇演的优秀节目,有男女声表演唱、采茶戏、舞蹈、小话剧。演出时,每个节目都得到满堂掌声,观众反前所未有的热烈。

打倒四人帮后,我先后导演了清官判案的粤剧《十五贯》、讽刺“四人帮”的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每次排演前团里安排我和主要演员到广州观摩,再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排练。那时最困难的是没有合适的演出服装,阳城镇服装社没有好裁缝,到大城市订做来不及,只好自力更生。我动手裁剪、缝制了粤剧的官袍和便服、话剧的西服套装;文化局盛局长借出了压在箱底多年的高跟鞋给剧中的“江青”。在八个样版戏全国戏剧舞台10年之后,这两个长剧的演出迎合了时势,满足了观众渴求,天时地利人和,大受欢迎。

我们除了在县城演出,还下乡演出。每次下乡,我们以公社为大本营,先在公社礼堂演出,再背着简易的道具服装,送戏到边远大队。有的大队(像秤架公社的太平洞)离公社有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演出后我们就在农民家里过夜。我走遍了阳山所有的公社、边远大队。大约在1978年初,文化局任命我为文工团副团长。

从业余转为全职(不敢称为专业”)之后,我在阳山过了6年多全职文艺工作者生涯。

 

我要读书     

 

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我们的学业,重拾课本、读书深造是我的心愿。

1970年,大学复课了,由各地选送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大学”。知青中先后有古汉岗、徐婉玲、卢学光、许光远、何莲彬到广州上大学,有翟广、胡珊妮到韶关念中专。但是,我已经当广播员,完全没有了被选送读书的机会。

1973年有新政策,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选拔考试,再由单位选送,我和未离开阳山的知青大都参加了考试。据说,我们广雅知青都考得很好,但是名额有限,那年上大学的只有杨小杨、黄小励、饶建生、钟如芸,章淑平、李志远、李穗立、陈子元、叶凤妹中专

那年没能上学,我心里很坦然,谁叫你这么早离开了农村呢?但是,过了不久,“白卷英雄张铁生应运而生,指鹿为马之风甚嚣尘上,我备感失落、失望。好吧,既然国家不量才招人用人,已经老大不小,该考虑成家之事了。

1977年,当我作为县委书记邓华轩亲自带领的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重点工作队队员,在新大队工作的时候,妈妈来信说,全国就要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大学招生,在年底举行。我又动了考大学的念头。运动一结束,我就边工作边复习、补习,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

高考成绩出来,我考了个全县第二名,比第一名仅差0.5分。在韶关师专教书的许光远说,整个韶关地区考取我这样高分的只有20多人。我参加了体检,又被省招生办的人约谈,满以为胜券在握。正当我坐等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已经有许多考生被录取了。这时,阳山中学的杜世苓老师和何锦梅老师来到我家,很婉转地告诉我:招生工作已经结束了,可能你年纪比较大,又有孩子,没有你的录取通知书……非常感谢有这么好的老师关心,安立命吧!

就在我再次收拾心情别无他想的时候,又有了一线希望:在邓小平主政下,大学将以招收走读生的办法再录取一些落榜考生。在家里人的奔走下,我在19785月走进了华南师范学院,成为数学系的走读生,而所有住读生已经在3月份入学上课了。

上学不久,在学校附近遇见了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曾在阳山收音机维修站的黄志华,又意外又高兴,原来她已经调到广州邮电学院当老师了。当知道我几经曲折、正在走读的事情后,她感慨地说:“就应该把读书的权利还给读书人!”我听罢热泪盈眶,一个劲地点头。

在爸爸、妈妈、弟弟们的帮助和照顾下,儿子在广州上托儿所、幼儿园,减少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专心致志读书。

这届大学生年龄参差,最大和最小的相差10年多,我们“高中老三届”是年龄最大的一群。但是,广雅多年的教育、培养,使我不落后于年轻同学。升大二时,系里将七个班重新组合成两个(大专)师资班、五个(普通)师范班,我被选进了师资班,转为住读生。我被选为班里的文娱委员,还和年轻同学一起排练舞蹈,代表数学系参加学校汇演;在体育课上,我被老师点名为同学们示范跨栏和倒立;我还代表所在班参加学校的四百米接力比赛。毕业时,我以优异成绩留校当助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水长流的友情    挺       

 

1975年底,我在阳山医院分娩,儿子中午出生,在县城工作的吴幼坚、余颖华、胡珊妮、徐婉玲下午就到医院探望。她们问,你儿子生下来有多重?我遗憾地说,产房的磅坏了,不知道有多重呢。哪知道,胡珊妮出去一会儿,拿着一把称米、称菜的大秤回来了,秤杆有一米多长。大家轻手轻脚地把襁褓里的婴儿放到秤盘里,小心翼翼地拨动铁秤铊,“七斤半!”大家都乐了。真开心!这是人生不可忽略的重要数据啊,多亏珊妮想出这个好主意!

1988年底,我回到出生地香港定居,怎样找工作?能站稳脚吗?真是彷徨迷茫。这时候,比我更早到香港的罗伟平、黄启枝、何国新都向我伸出了友谊之手。罗伟平邀请我到他公司的写字楼小坐,离开的时候,他快步走在前面为我开门,绅士风度翩翩,最早让我体验到香港公司的氛围和规矩。何国新给我讲自己谋职、打工的故事,总结说:“在香港,一开始是你搵钱,以后就钱搵你。”这番话让我顿时安乐了许多。启枝帮助我熟悉香港生活,无论衣食住行。我第一次吃麦当劳是她请的,第一次喝益力多也是她请的。启枝已经有大陆的财会文凭,仍上夜校考取英国标准的会计证书,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激励。我也报读夜校,先后读了英文、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计算机编程等课程。我的经历完全验证了何国新的精辟之语。

28个阳山知青中,有7个移居香港,除了谭树荣联络不上,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启枝和罗伟平常常担当了聚会的发起人和联络人。

阳山像广雅知青的第二故乡,回城以后,大家以各种理由回去过无数次。

每次回到雷屋,和嫂嫂们手拉着手,用阳山话拉着家常,说着人事景物的变迁,总感受到一家人般的亲切。

杨小杨、余颖华、罗伟平身体力行、热心组织,发起了捐助江英贫困学生读书、捐赠读书机给江英边远小学的行动,无论有没有落户过江英的知青都义无反顾地响应。我们到使用读书机的小学观课,到余颖华支教的学校参观并捐赠学习用品,我们听关工委主任讲阳山下一代的教育情况,听县领导讲阳山的建设发展……

时间流逝,环境变迁,际遇各异,都不能削弱广雅知青之间的珍贵友情,不能削减我们和阳山的深厚感情。

今年是我们下乡45周年,杨小杨、翟广发起阳山行。622日下午,胡珊妮、何莲彬、余颖华、李志远、卢学光和我分乘他们开的两辆私家车出发,重游故地、探望当年的新、江英领导。这是又一次愉快的回游。我又回到雷屋,探望了雷伙,探望了老皮的三同雷佛森和?巧遇当年生产队巾帼能手彩婶和恒嫂。途中,我们先到清远探望已退休的吴和蒙老书记,当我们请他一起回阳山时,他说,这次不去了,等你们下乡50周年的时候,我再和你们一起去吧。!下乡50周年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古来稀啦。然而,明年就八旬的老书记敢这么计划,我们能不应他的五年之约吗?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着:“好!好!”

                              (201311定稿于香港)

 

作者简介:陈挺,1966广雅中学新四丁班学生。1968年落户阳山新圩公社连陂大队。当过新圩公社广播站广播员,阳山县文工团团员副团长。在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之后自愿回广雅中学教书,一级教师职称。1988年底回香港定居,先后在大公报经导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经济导报社)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屋   钟茹芸

 

    来到当年余颖华和我插的梁屋(新墟公社陂大第四生产队),先到我的三同梁祥家。祥和家人,大女儿有娣(当年下田的大姐),儿子梁学光,以及当年生产队的伙伴们请吃了一非常丰富的中午,肉菜做得几乎象广州餐里做的一,自然少不了阳山。祥叔的房子似乎是在原来的地方,只是从泥屋房了。当年我被安排到一家,得到祥叔夫很好的照。祥叔已去世了,他活到90呢。得祥叔是中,家底好,人忠厚,把我安排在他家,然是我的照。但我当时还想,怎把我安排在中家呢,不是下中习吗。余颖华的三同梁松的是贫农,但是家底也不

 

    下乡半年之后,我和余颖华自己了。我的睡房就在梁屋堂旁,房很小,泥夯成的地,没有桌子,也没有凳子,只有一床,旁放一个尿桶。我用的厨房是梁万家的厨房,有一口很大的,可以倒去一个大木桶的水,是用来煮粥或者麦羹(玉米羹)的。另有一口小,也比我广州的大很多,是用来煮番薯芋的。两口放在同一个灶上,放草火的一端是灶烟囱的一端是灶尾,灶放大,灶尾放小一灶,两熟。上我煮一大的粥,一小番薯,吃了餐,剩下的就是明天早上和中午的粮食了。到了春天,番薯吃光了,就吃番薯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妈妈今年92了,还记得我那口大。父去世那年,她在从英德茶来看我。她说她先坐汽到阳山城,得住一,旅店里有人大声讲电话,弄得她睡不好。第二天她到了我梁屋一,人就告她我在田里,并着她来田找我。我招待她茶水,就是用煮麦羹的大来煮的,茶叶放得太多了,做出来的茶很苦。招待她的除了我和颖华有淑平和挺,妈妈至今还记得我的三位朋友呢。得她非常称的炸豆腐,当然有阳山。回干校,她抓了一只鸡给似璇弟弟去(他当在英德茶,离中大干校很近)。第二天没天亮,她就得上所,我急急忙忙地点了煤油灯,照着路她走出屋外。茅在梁屋大外,离我睡房有好几分的路,所没有,只有口,口旁堆着一两捆竹篾。里面的地面是由木板搭成的,中留一两条木板的空位,下面就是了。里面正在公的人如果听到脚声,就装着清嗓子,以免尬。没有手,他用的就是竹篾。然不是十分理想,但却是明的法,保的。 我当担心妈妈一定很不习惯,心里很不安。

 

    有一天颖华和我从七拱墟抓回来一头圆滚滚的黑色小猪,企用未煮熟的番薯藤(料)把猪大。果原来滚滚的小猪越越瘦,身上的毛黯然失色,肚子两都凹下去了。后来万叔和万看不下去了,把它接。没多久,小猪又滚滚的了,身上的毛也光亮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5: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厨房面是梁的家。伯个子高高的,很瘦,上布皱纹。我自己后,柴米油都得自己手。我得上山割草,一割,一边摊在地上晒干,然后捆成一小扎一小扎的,再成两大捆,用一根两尖的竹竿,一插到其中一捆,用肩膀支起来,再插另一捆,然后挑起来。如果草得不结实,挑起来的候就会散掉;竹竿插不到重心,草也会掉下来。些我当然都尝试过,但里的大大嫂情地帮忙,使我很快地掌握了技教我磨刀,他首先告我磨刀不砍柴工,然后教我如何磨刀。他判断刀是否快有两个法,一是从刀口一看刀,看不到刀口。二是用大拇指轻轻刀口,感不是滑的,而是粗燥的。

 

    颖华的外号叫狼某然我叫她“狼”的音是第一声的它的意思仍是第二声的就是广东话的”好狼”。个外号充分表了她的个性,她非常要绝对不能落后,敢想敢干,决不向困。我也争,但绝对不是她的手。得下后第一个插秧季(春季),天蒙蒙亮我就得起床了,我跟着生产队下水田,脚泥,弯着腰,左手拿着比巴掌大的着泥的秧苗,右手把秧苗泥一小撮一小撮地下来,插到水田里。里的大大嫂插完一列了,我才插了不到四分一。好容易挨到“太阳上山”(9点多),队长叫收工了,才了一口气。于可以回家“吃朝”了,几碗粥加几个番薯下肚,稍休息一下,坐在坎上与聊几句,看人戴上竹帽,我就知道又工了。大概一两点收工“吃晏”,上干到天黑才收工。回来以后得挑水做,吃过饭洗完澡,已是睡候了。这样几天下来,我就不住了。不得是因脚底起了石哽是累坏了,居然不了工。而狼某不怕苦不怕累,跟着大家干到底。使牛是男人干的活,她也要去干,有一次竟然到牛背上了。梁屋人她的外号是”可以认为是阳山话对广东话“狼某”的义译不只在梁屋出名,雷屋的女仔也叫她,由于常和她在一起,后来我也被叫成“鬼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实践和察,我于学会了插秧的技巧。我半蹲着,把左手(肘)靠在左膝上,同尽量靠近把秧插去的地方,尽量使右手和左手的距离,也就是秧到插秧的距离到最短,两腿一交替向右移,一不停地带动腰和屁股左右摆动,快手快脚,跟上了生产队的前。到夏季插秧的候,我已很熟手了。夏季的秧跟春季的不同,春季的秧是泥一起起来,一的,而夏季的秧是用手拔起来不,一扎一扎的,插起来容易一点。生产队里有各的水田,有肥有瘦,有深有浅,有大有小。有一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这块田小,只需一个人下去,田里的泥比较烂得比深,我一脚下去把卷高的腿都弄湿了。下田后不久,我发现左小腿被一条骑乸蝗)叮住了,了很大的才把它摔掉。一看,原来它叮的是我好久都没有好的灌了的大下可好了,那痛的感觉马上消失,第二天就好了。从始我真正认识骑乸是我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6: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叔家吃,小和志先去新墟,颖华,淑平和我寻访旧地。跟里的很多生产队,梁屋背后是山,叔的房子就靠着山。我从他家走下来,当年生产队的会从后面追上来。他一只脚跛了,拄着枴杖,大声地,阿芸,我知道那8账错在哪里了,接着我解8的来去脉。天哪,没想到他把三十多年前8帐记得一清二楚啊,我真后悔当没有跟他坐下来好好聊聊。当年我在生产队帮着当会使我了解了生产队财务是怎样运行的。我天的出勤都由员记录下来,到年底算出人的出勤日,同产队会按能力和献大小个人工分,分是一个劳动10分(得我被评为67分)。根据当年的收成,包括所有的作物,谷,玉米,番薯等,按当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减去支,比如农药,化肥等,得到的收入除以全工分(人的工分=出勤日x工分)再乘以10劳动10分),就是生产队劳动日的收入。个数字是衡量一个生产队穷与富的重要又简单的数字,是我们经的数字。相当富有的梁屋当年的劳动日收入是五,六毛。如果我的工分是7分,那的只有三四毛。扣取分的口粮,我似乎没有分到什金。我墟日去猪肉的是家里的。当我回广州探亲时,跟人个数字,引起不少评论。似玢的同学黄粤明,“从南方大厦行到海珠广逐分钱执都不止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的房倒塌了,一窗之隔的梁屋堂也荒了。当年狼某可能万万没想到,趁她不在的候,我曾个房里捂着棉被收听美国之音(山区的接收效果比广州清晰多了)。然那时还只是了学英,但也许这对我的思想转变有着深的影响。我的万叔家厨房也荒了,从我的住房厨房到村口水圳的大石板路在,但已铺满土。梁屋的大在,大的外面是那个地堂,我以前白天曾在个地堂上晒谷谷,晒番薯干和芥菜(芥菜晒至半干,放在罐里用来做酸菜),上曾在里点着煤油灯手腕力(喂猪的番薯藤)。那年在个地堂上分番薯,我分到162斤,两个箩满得堆起了两座小山,我竟然一下子挑起来了,一直挑到我的房里,堆到床底下,是我的最高记录了。然而在的地堂已经长满了野草,群在上面食,似乎成园。我不禁感到失落,在是潮州音,自己自己了,人都跑到的地方盖房子了。似乎有生产队的梁屋是整整有条,在没有生产队的梁屋却成了一片墟。也数百年或千年之后,弃的由厚厚的泥砌成的冬暖夏凉的房子,以及梁屋的村落结构,会成阳山的宝贵历遗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长满野草的地堂之外,我们见到梁嫂在她的晒谷上晒谷。她的地堂以前是一水田,然是分她了。月如,她似乎有点背了,她是当年拿八九分的得力干将,样样活都干在前面,也是心帮助我的大嫂。一子当民,辛辛苦苦几十年,真不简单啊。差不多走到村口,我到梁。他是狼某的三同梁松的弟弟,当时还很年在已有了。梁和当年的女青年梁次没有到),是我的好伙伴。阿钦现在生活富裕了,送我一封利是。

 

    走在通往村口小水圳的石板路上,当年余颖华和我天收工后就是走条路去挑水的,路上的石板很大,灰色的,被人的脚磨得很光亮。石板路跨水圳,成石板,然后伸向村口。旁的水了几大石板,村民在上面洗衣服,挑着木桶站在上面取水。圳里的水是那清澈碧,我在广州从来没有见过。圳水不知经过多少村庄,那多人在水圳洗衣服,用簸箕洗番薯,也许调皮的男孩子会跳到水里玩耍,把禾杆抛到水里,似乎都没有染水,也不知多少年去了,水是那透亮。在淡棕灰色的珠江里游泳的我,决不错过穷沟赐给的秀水,上收工回来,吃过饭,社员们到屋子里去了,我就跳到圳里。那是多写意的刻啊:皎的月亮当空,静悄悄的大地成了色的世界,我泡在清凉的水里,洗去一天的汗水,一天的累。我着依山傍水的田园的夜景,那嫦娥和白兔的舞姿,那闪烁不停的星星,那连绵的群山,那轻轻走来又慢慢离去的光的圳水。我享受着微送来的田野和稻花的清香,享受着又含蓄的大自然的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3

主题

22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50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4-14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水圳变宽了,石板被拱代替,使人心的是水的了,那象宝石一般透明的蓝绿色消失了,我的是绿色的水,几乎象大跃进时小球藻缸里的水一。梁屋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梁屋了。

 

    到当年的陂小学了一圈,学校已建起楼房,孩子们围上来跟我打招呼,他穿的衣服已跟上潮流了。离学校,我一起沿着水圳向雷屋走去,梁屋和雷屋之是莫屋,三个村相互接,雷屋是是最富的,梁屋也相当不,莫屋却很,据是“阶级斗争”比,是当年学光和古光插的地方。从学光的《斗鼠》一文可以看到,他在莫屋的遭遇与我有多不同。也由于莫屋比我梁屋,也由于他的“阶级斗争”比我,我得我被照了,得我们队苦,没有机会我足锻炼,没有机会我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阶级斗争。就是我向士儒)要求去新墟公社最的桂花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3 21:08 , Processed in 0.430024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