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我们的魂留在了北大荒 【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3
标题: 我们的魂留在了北大荒 【转帖】
我们的魂留在了北大荒 ──北大荒知青祭  

                             我们的魂留在了北大荒
                                ──北大荒知青祭

    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美丽。
    我们正值这样的年纪。
    那么,就让我们借着夕阳的余晖裁下几片自己的剪影,祭一祭我们的过去,祭一祭曾经的北大荒岁月。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北大荒流传过一首歌,歌中唱道:“天高云淡雁成行,展翅飘飘飞故乡,追逐春风千万里,比翼飞回北大荒……”
    春天里,大雁飞回北大荒了,我们的心也随着大雁飞回到北大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5
当年在北大荒,我们是多么渴望能够回城,回到父母家人身边。只要能回城,就是扫马路、淘厕所也甘心情愿。
    于是,我们寻找各种门路,想尽所有办法,只要能离开北大荒无所不用其极。
    想当年,我们离开北大荒的时候,曾经发誓:狠跺三脚永不回头。我们绝尘而去──阿弥陀佛,总算是脱离了苦海。
    谁知造化弄人,在北大荒时,夜夜梦见千里之外的家乡,离开北大荒后,却是夜夜梦见那遥远的北大荒。我们梦见过──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5
北大荒的天、北大荒的地、北大荒的雪、北大荒的雨、北大荒的蚊子、北大荒的小咬、北大荒的黑瞎子、北大荒的狼、北大荒的火墙、北大荒的炕、北大荒的锄头、北大荒的镰刀、北大荒的雨靴、北大荒的棉袄、北大荒的馒头、北大荒的碴子、北大荒的来自天南地北的老职工、北大荒的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
    就是聊起天来,也言必称北大荒如何如何……时时地挂在嘴边上。
    陌生人相遇,只要对方是北大荒的,就像遇到了熟人、亲人,矛盾、纠纷顿作冰释,握手言和。就是买卖也会优惠打折。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6
北大荒有了成就,我们觉得脸上有光;北大荒遭了灾我们扼腕心疼。
    我们也像老一辈曾经做过的那样,给我们的子女们不厌其详地讲述自己在北大荒的经历。
    我们知青互相之间,接长不断短地电话、短信问候,整日价微信群聊,我们知青一次次的聚会,一回回地相见。谈论最多的都是关于北大荒。
    我们根本不用抓一把黑土带回家去珍藏,因为黑土早已经深深地埋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的人虽然回了城,可我们的心还在北大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7
我们的相册里有几张记录着岁月年轮的黑白照片,那是我们在北大荒留下的痕迹影像。每每翻看时,我们都会泪眼模糊、手颤心悸。
    那是我们吗?我们曾经是那个傻模样。那是我们吗?我们曾经是那个幼稚相。那是我们吗?我们曾经穿过那么寒碜的服装?那是我们吗?我们曾经有那么清瘦的面庞?那是我们吗?我们曾经有那么健硕的身量?……
    看着这些照片,恍如隔世,我们几乎都快不认识我们自己了。不是吗?
你看那知青聚会上,昨日的少发青丝今何在?满座皆是白发人;当年的红颜稚脸全不见,只留下皱面岁月痕;曾经的明眸皓齿哪里去,现而今,昏花老眼辨故人、残齨缺齿叙旧情……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8
似乎离现在已经十分遥远了,四十多年,时光过得飞快,一瞬间白云变苍狗、沧海化桑田。变了,都变了。那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天是朗朗的,水是清清的,风是柔柔的,太阳是暖暖的……
    记得吗?
    那是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一群十来岁正值花季的青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生活,在青葱岁月中徜徉。就像歌中唱的那样:“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毕业遥遥无期…… ”我们纯真无瑕地憧憬着未来、幻想着明天。
突然间,一场大风暴袭来,夺去了我们读书的权利,花季也匆匆地结束了。当风暴高潮过去的时候,我们却被送上北去的列车。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8
记得吗?
    列车飞快地奔驰,向北!向北!一直向北!向着白山黑水、向着北大荒飞奔。
    白天,数不清的树木和线杆滑窗而过,一个个陌生的站名扑面而来……
    夜晚,一站站灯光飞火流萤,一声声轮轨碰撞惊梦……
    记得吗?
    列车停在了国境线边上一个叫“迎春”的小站。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蚊子和小咬。北大荒的蚊子大而黑,叮人像针扎一样,就连咔叽布的衣服都能叮透。白天,地里的蚊子围着人乱咬,越哄越多。夜里蚊帐上落着一层蚊子,胳膊一不留神靠在蚊帐上,立刻被咬出一片大包。最不能忍受的是夜里上厕所时,那些隐私部位被咬了,抓不得挠不得。小咬更绝,钻到女生的头发里,咬得满头是包。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29
记得吗?
    我们曾经是那样决绝地离开城市来到北大荒,慷慨豪迈。正如一个知青在他的诗中写的那样:
    “身着绿装头戴星,
    皆我红卫兵。
    一辞千里东北去,
    豪迈无留意。
    ……”
    少年英姿正勃发,
    青春劳动去天涯。
    十载不还家,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0
骏骥长嘶撒欢蹄,
    雏鹰展翅奋长击。
    藏龙腾海平生志,
    伏虎出山抖神机。
    工农养鱼水,
    一溶自乐极。
    根灌广沃土,
    头越重霄九。
    宇宙胸内存,
    银河眼底流。
    幸福长属我,
    跃跃入自由。
    ……”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1
当年,我们充满着激情、豪情。
    记得吗?
在翻浆的麦田里、在上冻的大豆地上,我们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们革命加拼命再加不要命。我们曾经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下坚决要求上战场的申请,我们剥下白桦树皮记下我们扎根边疆的誓言。……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2
记得吗?
    黑夜里翻地,我们在“东方红”的驾驶室里被蚊虫搅扰、被瞌睡困扰,在播种机的播种台上被爆土狼烟笼罩,在“康拜因”上被热的无处躲藏,在晒场上被麦芒和豆毛扎的刺痒……
    记得吗?
早晨两点钟下地锄草,晚上八点钟荷锄而归,走在路上,满眼都是一行行的苗。我们累得上不了炕,疲劳得倒头就睡,玉米垄一行就有上千米,相当好几华里,大豆趟子到头能合几亩地,大田里有收不完的庄稼,晒场上有扛不完的麻包。我们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从此我们再不剩饭,拾起掉落的馒头渣和每一粒米……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2
记得吗?
    在北大荒偷懒耍滑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也自觉脸上无光。同伴的赞许、领导的表扬,比喝了一整瓶“北大荒”还要上头。干活从不惜力,落下了一身的伤。
    自从有了在北大荒的经历,以后就是有再重的活也不觉得累,再大的压力也能坚持住,再苦的日子也能过,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高的障碍也能跨越……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3
记得吗?
    南方的知青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管白天干活再脏再累,下工后他们都要清洗一番然后穿上干净的好衣服去食堂吃饭。星期天和休假日更是如此,的确良衬衣、涤卡布外衣、毛涤裤子、锃亮的皮鞋、呢子大衣……
    在知青到来之前,村子里除了几个转业军官和连干部的家属穿的还象点样子外,大多数老职工的老婆都是破衣拉撒的。一直到南方知青来了。当地的妇女们开了眼,纷纷托探亲的知青从上海买来掐腰的确良衬衫、紧包屁股的短立裆裤子、二型半的鞋、用削发器把头发削成时尚的发型……渐渐地,村子里的女人们变的时髦起来了。除草时节,穿着各色的确良衬衣的女人们象遍野飞舞的彩蝶,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叫人不禁怦然心动。
    南风北渐,一阵清风把北大荒吹遍。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4
记得吗?
    当年,我们是多么的需要文化营养、精神食粮,而那时我们能够看的书只有《红旗》杂志、“老三篇”、《毛选》四卷,能看的电影只有“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还有阿尔巴尼亚的《海岸风雷》、《宁死不屈》,朝鲜的《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能看的戏也只能是样板戏。这些电影和戏里的台词我们都背的烂熟于胸了,每当停电时在黑暗的宿舍里躺在铺上对台词,是必不可少的睡前余兴节目……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4
记得吗?
    探亲回来的知青带来从未听过的故事,《绿色尸体》、《一双绣花鞋》、《第二次握手》,讲得有章有节、有踪有影,抓心挠肺、转承启合、跌宕起伏,让我们度过了多少个黑暗、寒冷、寂寞的夜晚,……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5
记得吗?
    上山伐木,齐腰深的雪里艰难地扛起原木、抬起抓钩;帐篷内汽油桶做的炉子烧得通红,床铺下还冻着冰。
    我们当年曾经为黑土地流过血,不是吗?苞米叶子划破过我们的手;镰刀割破过我们的腿;麻包压木过我们的肩;锄把磨破过我们的掌;大烟泡冻僵过我们的身体……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5
记得吗?
    在麦收的日子里,是北大荒最炎热的时候,望着一直接到天边的麦田和晒场上山一样的麦垛,顶着灼人的太阳,我们是多么想念家乡的冰镇汽水和冰棍,哪怕是舔上一口家乡的冰淇淋,尝上一口家乡的酸梅汤……
    记得吗?
    春种、秋收、夏锄、冬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似乎又回到了农耕时代,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里与土地为伴。春去秋来,四季往复,感觉好像已经麻木了。风霜雨雪无心问,花开花落两由之。难道我们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6
然而,那一夜夜魂牵梦绕,一次次泪眼梦醒又是因为什么?是想起了千里之外的亲人?或是想起了同学伙伴?还是想起了同桌的他(她)?是梦见了家乡的美食?还是听见了耳熟的乡音……
    记得吗?
那个春节,有人探亲回家了,可我们还留在冬天的北大荒。我们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高声大嗓地一把鼻涕一把泪。高喊着那个是曾经暗恋过的姑娘的名字……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7
记得吗?
    睡梦中,我们为什么又笑得那么甜蜜。
是他(她)要返城了,就要回到那天堂一样的家乡;还是他(她)在梦中正在进入洞房……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37
记得吗?
    当年,我们离城时,列车第一下拱动开启了车上车下共同的情感阀门,惊天动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北大荒有多么的遥远还是想到何时才能够回到故乡……
历史的突变,使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学生娃被送到了千里之外东北边疆的北大荒。然而,而还是历史的突变让我们这些大城市里的学生娃从千里之外东北边疆的北大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俱往矣,四十多年过去。往事依稀,但仿佛那都已经是别人的故事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2
星移斗转,时过经年,我们都纷纷回到了城里。没有想到的是,我们曾经十分熟悉的城市却变得那么陌生,好像不是我们的城市;我们在农村学会技能在这里根本无用武之地;贫下中农教给我们的忠诚老实则使我们屡屡被骗受欺。许多人因为没有文凭、不懂外语、不会使用计算机而找不到好工作。成了一台将要报废的机器。
    为了修复这台机器,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开始重新学习,废寝忘食,不馁不弃。
    另外,还要生出一百个心眼儿、一千个主意、一万条诡计。对付复杂的人际关系。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3
我们终日里辛劳为稻梁谋,为孩子、房子、车子、票子。为了把新居装饰成圣殿,为了把孩子送到我们不曾达到的学历。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我们发染雪、鬓成霜。两眼昏花、一口残牙……我们还会更老,腰会更弯、背会更驼、腿会更软、手会更颤……会垂垂老矣。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4
但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还活着。想一想那些已经离世的老铁道兵和老职工,还有那些英年早逝的知青……
    我们应该为他们酹酒相祭。
    我们已经到了“靠燃烧记忆取暖”的年纪了,应该是无欲无求的年纪。金山银山都是身外之物,只有活着才是真谛。我们不求名车、豪宅、亿万钱,只愿人长在,来日能相见。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活着再去看看我们北大荒。
    我们一次次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一直把北大荒放在心上。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4
因为我们在那里流过汗、流过泪、甚至流过血?因为我们在那里留下了苦、留下了爱、甚至留下了恨?因为我们在那里留下了穿过的破棉袄、留下了盖过的旧棉被?因为我们在那里留下了曾经开过的“东方红”、操纵过的“康拜因”、驾驶过的“优特”和“热特”?因为我们在那里留下了曾经放过的马、牧过的牛、养过的猪?因为我们在在那里留下了曾经……
    因为我们有一个永久的名字叫:知青,因为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北大荒知青。 还因为我们把魂留在了北大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6
  难忘知青岁月,这就是老知青们的江湖
   “到农村去!到边疆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一首激扬奋进的歌曲,在那个年代让千百万青年人热血沸腾。
    他们告别城市,奔赴农村,用自己的青春书写着壮丽的人生!四十多年前那一幕幕,都深深地刻在知青们的心里,一生都难以忘怀。
    那个年代的知青,仍可以感受画中人物处境的不易,感慨时代的艰辛。如同画面中古老的土地与少女、荒凉与美丽、贫瘠与青春、残酷与纯真、最高指示与小草民的命运……是那种苦苦的味道,惋惜多于愤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7
就要告别父母,告别熟悉的城市,身后的队伍在集结,马上就要出发了,在天安门前留个影吧。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8
怀着满腔的热血,带着简单的行装。火车站上,随着汽笛的长鸣,这些年轻人的命运,正在发生着人生的重大转折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9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49
火车上几日几夜,不知道接下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怎样的生活?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0
离开了城市,踏上了雪原。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是憧憬、是企盼、是迷茫、是忐忑,因为他们的命运是未知的。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1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首先要从当好“泥腿子”开始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2
[tr][/tr]
春天,初到农村的女知青学习在水田里耕地。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2
  夏锄季节,看他们肩上抗的工具,就知道这是夏锄季节,为了躲避中午炎炎的烈日,知青们只好天不亮就出工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3
一望无边的田垄,即便大家都奋力争先,然而有时候一天都锄不到头。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4
[tr][/tr]
收麦子,一天下来,腰都站不直。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19 17:54
冬天,在艰苦的年代里,太阳雪会唤起知青们浪漫的情怀






作者: 石老人    时间: 2016-7-19 19:55
欣赏快乐版主的美文美图<我们的魂都留在了北大荒>!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5:51
石老人 发表于 2016-7-19 19:55
欣赏快乐版主的美文美图!

谢谢石老人知友跟帖。祝您夏安!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41
这种车叫“尤特兹”,开起来“蹦蹦蹦蹦”。疲惫了一天,收工的时候,如果能坐上这样的车回连队,那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相信所有的北大荒知青都坐过。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42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43
[tr][/tr]
探亲回家是知青最向往的日子。但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所以我们回家探亲的路十分艰难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45
对每一封家信,我们都要细细品味,因为那里载满了远方亲人对我们的惦念和嘱托,还有我们对故乡亲人的牵挂。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48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50
《青春之歌》,后名《我的前夫》。这是近三十年中看到的最令人震撼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之一。那个时代有多少女知青被结婚,千万别忘了那个命运被无奈改变的年月。据说初展时很多知青在这幅画前泣不成声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50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51
《让我们荡起双桨》。长大的女知青,脸挂着笑容,正以铲为桨,以地为船,仿佛一边默谢着那“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的人,一边体味“大有作为”的快感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52
《我的大学》对于知青来说,农村就是他们的大学,上山下乡就是他们的大学生活,而劳动就是他们最基础的大学课程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0 09:57
[tr][/tr]
《出嫁前(如花岁月)》,很多女知青就这样永远留在了农村。我们是知青,从上山下乡开始,就放弃了从小生活惯了的,相对比农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比农民优越得多的生活,去过和农民一样,甚至过着比农民还不如的艰苦生活。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4
我们是知青,上山下乡后力所能及地宣传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文化。同学们都有着一个信念,为早日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建设新农村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5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最美好的年华。然而,我们知青这段美好年华却是在十年艰辛的农村生活中度过的。在这十年中,伴随着我们的是血泪、汗水、痛苦、彷徨、困惑和辛酸。
    尽管如此,知青们还是怀念那段青春岁月,不管里面有多少无奈和屈辱,也不管里面掺杂了多少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因为,我们是知青!

1.jpg (60.09 KB, 下载次数: 5)

1.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7
不管是老知青,还是非知青,相信上面的这些油画,都能让大家感触颇深。因为它们逼真地反应了知青岁月的真实生活,油画上的情景,都是知青们亲身经历且一生难忘的,也是整个国家不能忘却的记忆!

1.jpg (48.91 KB, 下载次数: 4)

1.jpg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7
                       走进白桦林,心醉了
   “美丽的松花江波连波向前方,穿流不息流淌永远向前方。别让我回头望,让我走一趟,高高的白桦林里有我的青春在流浪!”每当走进白桦林中这首歌就在我耳边萦绕。金秋时节白桦林中五花秋色,美不胜收!清新的空气、美景不断,真的让人醉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8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9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49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50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5:51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7-23 16:17 编辑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3 16:18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5
真情实意、、、、、、、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6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19 17:25
北大荒的天、北大荒的地、北大荒的雪、北大荒的雨、北大荒的蚊子、北大荒的小咬、北大荒的黑瞎子、北大荒 ...

故乡情感浓、、、、、、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6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19 17:26
北大荒有了成就,我们觉得脸上有光;北大荒遭了灾我们扼腕心疼。
    我们也像老一辈曾经做过的那样,给我 ...

赞,赞,赞、、、、、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7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19 17:29
记得吗?
    我们曾经是那样决绝地离开城市来到北大荒,慷慨豪迈。正如一个知青在他的诗中写的那样:
  ...

劳动人民的情感、、、、、、、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7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19 17:30
骏骥长嘶撒欢蹄,
    雏鹰展翅奋长击。
    藏龙腾海平生志,

好诗、、、、、、、有劲道、、、、、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4 07:08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19 17:31
当年,我们充满着激情、豪情。
    记得吗?
在翻浆的麦田里、在上冻的大豆地上,我们高喊着:“下定决 ...

拜读雄文、、、、、、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4 15:11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7-24 07:08
拜读雄文、、、、、、

谢谢江苏地子知友跟帖。祝您夏安!
作者: 江苏地子    时间: 2016-7-25 08:24
拥抱快乐 发表于 2016-7-24 15:11
谢谢江苏地子知友跟帖。祝您夏安!

版主好文章,欣赏、、、、、、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5 09:00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7-25 08:24
版主好文章,欣赏、、、、、、

谢谢江苏地子知友跟帖。祝您夏安!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28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28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29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0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1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2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2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3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4
[tr][/tr]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5:3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34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35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36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38
                 知青,我们要在怀旧中新生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知青已不再年轻。曾经揪扯着亿万人心扉的上山下乡运动,也逐渐远去,成了被许多人淡忘的历史。
    可是我们不愿这段历史被人忘记。因为它是我们用青春与激情、用汗水与泪水、甚至是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我们这一代,为此付出得太多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39
               一句口号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
    还记得那些年,火车鸣着汽笛,载着我们这些带着青春的激情与热血,带着对前途的理想与憧憬,无知与懵懂的青年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
    我们踏上了遥远而陌生的土地。豆蔻年华的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一起在这里留下了奋斗的足迹、汗水和青春。我们也在这里第一次了解生活,第一次懂得了人生。
    我们苦过、乐过、哭过、笑过;青春和追求,岁月和生命,希望和憧憬,欢乐和眼泪,苦难和艰辛,汗水和鲜血,光荣与梦想伴随着我们成长。
    曾经有过的辉煌,曾经有过的苦难,都化成了笑容和泪水,构成了我们知青生命的底色。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0
                 苦难给我们留下散碎的财富
    在乡村风霜雨雪磨砺的几年中,炼就我们随遇而安的生存能力、强健的筋骨和体魄。其中最重要的,也许当属知青们几乎无一例外的坚韧顽强的性格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知青是最能吃苦的一代,是最能忍辱负重的一代,是最具承受力的一代,也是最有韧性的一代。
    岁月消逝,而这些宝贵的品质,沉积在我们体内。我们看不见它的存在,但它却总是在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呼之即出。
    面对返城后陌生的城市和急剧变化的新时代,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无论求学、谋职、下岗后再就业、远赴海外留学深造、驰骋商海创业——那种唯独知青们才能拥有的顽韧性格和坚强意志,几乎是我们唯一的资本金。也算是我们在青春时期倾其所有地投入之后,在后半生收获了微不足道的几分薄利。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0
                   过去是我们说不完的话题
    知青,是怀旧的。每个知青都会讲一些当年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只要一提起知青生活,便能立刻把我们带回到青年时代,带回到广阔天地。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年代已成为过去。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扯不断的情结还在千丝万缕地缠绕着我们,并且越来越近。它如同一坛老酒越酿越浓,终于从封不住的盖子里飘溢而出。
    因此,我们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写下了自己40多年前亲历的真实。把笔下的文字还给时间。把逝去的时间留给历史——每个人都是历史的见证人。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1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7-29 16:43 编辑

                    珍惜当下才是获得新生
    我们这一代人,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的花甲之年,从青春岁月的无数憧憬和梦想,到夕阳暮色的沉静和淡然,埋怨命运的不公在此刻再说仿佛已经有些多余了……
    没有谁能阻挡历史的发生。而慢慢变老的我们,也不可能从追忆这段历史中得到什么补偿。
    人生,就是这样,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更有想不到的未来。所以,这一刻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一切,过好每一天,前方或许有更美好的40年!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新生”!
    真诚地祝愿所有知青朋友们,能在怀旧中新生。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4
              难忘啊,共和国的老三届!你们还好吗?
    我们老三届已经过了耳顺之年,凡事都能入耳入心;已能看清人间诸事,也能看清自己了。这个时候聊聊我们这一辈人,看看我们老三届一路走过的风尘雨迹,那应是非常清楚的。
    对老三届的议论看的太多了,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6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7
   老三届:我们是知青的同名词  
    1966、1967、1968年三届中学毕业生,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毕业生,不管出生年月,只要是这三届的中学毕业生,就是老三届了。
    这三届的中学生,较多都走上了知青道路。所以老三届也几乎是知青的同名词,广义上涵盖了之后的所有知青。
    我们上过山下过乡,吃过苦受过累,但历史的担当让我们都扛起来了,走过来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48
                 老三届:为国担当是事实
    我们老三届这辈人,承担了历史的使命,承担了国家的困难,走过了坎坷的人生。我们是与祖国一起成长的,因为我们是新中国诞生前后时期几年内出生的一代。我们大都与共和国同岁,即使不同岁,也与祖国一起成长。我们的情感与祖国共呼吸,我们的脉搏与祖国同跳动,我们的荣辱与祖国共命运。这是每一个老三届的亲身经历,我们爱国的情怀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4
               老三届:我们感慨但不遗憾
    都说时间去哪儿了,听着这首《时间去哪了》的歌,我们都很感慨,为逝去的岁月而感慨。
    回首往事,六十年对天地来说很短,但对于人生却只有一次,我们感叹这六十多年来的百味。但是,我们对过去的岁月没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付出,我们有光辉的岁月,我们已经过来了,我们对得起儿辈,对得起祖国母亲。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5
                    老三届:我们已经是幸运的
    六十多年的风雨,我们深知,不经历过沧桑,哪来变革发展;不经历过阵痛,哪来新生?
    我们深知,我们老三届这辈人的岁月尽管有这么多的坎坷,但是比起我们的父母老一辈人那还是多么的幸运,比起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走过来的先烈们那更不值得一提。
    但是我们还是要对儿辈们说,告知最简单的道理,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6
                      老三届:我们到了人生新阶段
    六十多年了,沧桑巨变,老三届已经开始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我们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因为我们要带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了。
    六十甲子,一个轮回,人生螺旋般地上升到了又一代,历史又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们已经能淡然地面对过去,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而且已经愉快泰然地放下了,一笑抿之,一杯而过,一话而别。
    都说六十岁又是一个新开始。我们老三届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好好把握住当下的日子,把六十年之前做过的、尝试过的、享受过的事物都是做一遍、尝试一遍、享受一遍!如此,才不枉活一回!
    难忘啊,共和国的老三届!如今又是一年过去了,你们都还好吗?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7
  难忘老知青
当年的小知青插队在村里
第二故乡的亲人思念你
几回回梦里常相见
总想轻轻地告诉你

那盏油灯,那顶斗笠
依然存放在老房东的阁楼里
半壶老酒 一盘残棋
依然珍藏在老队长的笑谈里

如今的老知青安家在哪里
第二故乡的亲人祝福你
几回回梦里常相见
总想悄悄地问问你

那张照片,那本日记
是否经受住岁月的洗礼
故土寻梦 旧地重旅
是否选定了成行的归期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7
啊,老知青
走过同苦同乐的风风雨雨
人也依依,情也依依
多少不息的缠绵哟
留给我,留给你
留给永远难忘的回忆
啊,老知青
走过同苦同乐的风风雨雨
人也依依,情也依依
多少不息的缠绵哟
留给我,留给你
留给永远难忘的回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6:59
                   难忘北大荒 难忘青春足迹
    时间那神奇的手似乎可以抚平一切,即便在当时是那么轰轰烈烈、气势恢宏、名闻中外的大事,也会带着它所有的苦难与曲折、幸福与快乐,走向时间的深处,渐渐地归于沉寂,成为历史。“知青”,这一“知识青年”的简称就代表着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一件大事。今年,距离以“知青”这一中国特有名词的出现为代表的这件大事的发生已经40年了,这个名词在中国大地上响亮了整整10年,如今,它已成为了一个历史的名词,如同曾经是“知青”的我们一样----大多数已经走过中年,步入老年----正渐渐地被淡忘。
    然而,这个名词涵盖着整整一代人的生活与命运,每个知青或多或少都在知青生活中留下了青春年华,这一段历程中有理想、追求、奋斗、奉献、成功、幸福与快乐,更有挫折、苦难、牺牲、痛苦与失败,这一段历程直接影响着每个知青的一生,因而对于知青来说,那一段生活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的。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7:00
40年前的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那年的6月18日,毛泽东主席做出了建立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批示,“到边疆去,到北大荒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呼声一时响彻大江南北。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黑龙江等地的数十万知识青年,告别亲友,离开故乡,登上专列,奔赴北大荒……
   告别城市故乡,离开父母亲友,当年的知青大多是带着纯真与激情、理想与希望走的。更何况,小学课本上对北大荒的描写令人神往。这是一个神奇、富庶、美丽的地方,名闻遐迩的被挠力河与万年沼泽围成的“雁窝岛”就属于这块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记载,“这里的土地肥到了家,插上根筷子也发芽”的形容,充满着浪漫的诗意。
    而当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成为一名军垦战士时,浪漫与诗意却化为了严酷的现实。北大荒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尽管已留下了老一代拓荒者的足迹,却仍然显得荒凉而神秘。泥地上支起的帐篷、“马架子”、爬犁改装成的“风雨楼”,“披麻戴孝拄拐棍”的泥草房,是知青们新的“家”。劈木头、点炉子、烧炕、挑水、脱坯、打草,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新一代的北大荒人,要征服北大荒,先要征服自己。沼泽、泥泞、冰雪、烟泡、蚊子、小咬、跳蚤、瞎蠓、菜叶汤、窝头、黑面馒头……艰苦的环境是知青生活的第一课。从城市到北国荒原,从学校到兵团农场,其落差之大可以想象。夏天,一身汗一身泥回到宿舍,首先要拖着两条沉重得像灌了铅的腿去井台挑水;冬天,满头霜浑身冰碴地下工,还要抱草劈柴和煤生火让屋子里赶快有点热气。这些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二十二三的知青,有谁经历过这种生活?想家是正常的,觉得苦觉得累也是正常的……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7:01
我们更要以年青稚弱的生命与千古荒原那巨大的自然力量抗衡,“让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这曾是新一代北大荒人的誓言。为了这誓言,知青们用火热的青春、辛勤的劳动向荒原挑战。迎着寒风播种,顶着烈日夏锄,扛着近200斤的麻袋上跳板入囤,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冰天雪地中的秋收、脱谷、送粮、积肥、伐木、修路、兴修水利,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难忘龙口夺粮,水中捞麦,小镰刀一举就是十天半月,齐腰深、齐腿深的水中,到处可以见到浑身泥巴跪着割、爬着割的兵团战士……还有那零下40多度严寒中的冬夜抢运、脱谷,多少青年冻坏了手脚,冻白过脸……更难忘“革命化打败机械化”的命令下出现的令人恐怖的人工点播玉米、小镰刀收割麦子大豆,茫茫大地上自早至黑蠕动着直不起腰、割肿了手的身影……艰难困苦磨练着这一代知青,也赋予他们吃苦、开拓、刚强、坚韧的北大荒精神。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7:02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注定了这一代人接受特殊的教育,北大荒就是知青特殊的课堂。老军垦战士和老支边青年是老北大荒人的主要成分,他们早已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地劳作了几十年。他们身上集中了北大荒人的一种精神,那是坚韧、开拓、奋进、奉献的精神。还有那高度的责任感,无私的心地,深挚的情感,质朴的为人等等,体现着北大荒人博大的胸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在这里实际上落实为虚心接受老北大荒人的再教育。各地知青身上负载的文化素养,也在北大荒汇聚、交融成知青共有的财富。还有那地头田边的时事学习,煤油灯下苦读马列、毛选乃至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这一代人真有这一代人的认真与单纯。历史的曲折引出的不只是一种结果,经历了曲折的人减少了盲目与狂热,增加了自觉与坚定。知青在不断的学习、思考、求索中慢慢成熟,在这特殊的课堂中获得了一种北大荒人特有的能力与素质。
身为兵团战士,知青还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白天挥锄种地,夜晚挎枪巡逻,毫无怨言。战备团、值班营、武装连、武装排,更是真正的武装战士,不戴领章帽徽的兵!当北国边陲烽烟骤起,保卫珍宝岛的战斗打响时,以知青为主体的兵团担架营奔赴前线,林弹雨中闪动着兵团战士无畏的身影。他们在密集的炮火下把炮弹送上了无名高地,又穿过荆棘丛生的树林把正规军伤员抬下阵地。他们在机枪的追扫下组成人墙掩护战友,有80%以上的人还把自己的鲜血输入了伤员的身体,让青春年华经受着战火硝烟的洗礼!
    北大荒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这一代知青,也为知青们施展才学提供了各种舞台。尽管想当医生的不一定当成医生,不想当老师的却派去了学校,但是当他们走上各自的岗位,责任和上进心就驱使他们向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聪敏才智使理想成为现实。他们很快成为称职的干部、农机驾驶员、修理工、电工、农业科研人员、兽医、卫生员、医生、教员、保育员、放映员、广播员、话务员、记者、作者、美术工作人员、演员、会计、出纳、等等,他们成为建设北大荒的中坚和骨干。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7:02
当一代知青的血汗与老北大荒人军垦战士的血汗流在一起之后,越来越多的荒原变成了良田,逶迤延长的公路,迅速增加的楼房,新建的工厂、鹿场、貂场、军马场,新盖的礼堂、医院、科研站、学校,它们昭示着知青的业绩。知青还曾是城市文化和城市文明的传播者,他们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北大荒残留的蒙昧与落后,来自全国和世界的知识、信息拓宽了北大荒人的视野。这是荒原的又一重大变化,这是知青对北大荒乃至整个民族的又一贡献。
    青春总是多彩的,何况这是一大批乐观向上的青年。繁重的劳动压不过年轻人的活力,艰苦的环境挡不住青春的欢笑,知青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哪个连队不拥有一批文艺骨干?吹、弹、拉、唱样样都行。一天紧张的劳动之后,房后空地上仍是龙腾虎跃。假日饭罢,屋内屋外常常摆开棋类大战。沼泽间的小河、水泡子,夏天是游泳池,冬天是滑冰场,全都“免费”;冬日的晒场,铲干净积雪,再用冰雪堆出跑道、场界,就是球场、运动场,“正规”的比赛在那儿举行。还有那新年“盛筵”与联欢,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笑话与幽默,还有那悄悄流传的小说与诗集……
 


作者: 拥抱快乐    时间: 2016-7-29 17:03
更难忘的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战友情。那是一铺炕上滚出来的感情,那是一个碗里喝汤的感情,那是生死关头相互救助的感情呵,那是风雨共舟、肝胆相照的感情!男女知青间,当然更会产生心心相映的纯洁的爱情,尽管“恋爱”也曾被视为不健康、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感情。荒原真是不少知青的“媒人”。
    北大荒令知青魂萦梦绕,不只是因为留下了血汗,不只是因为经受了磨练,难道不是因为留下了青春的成功与欢乐?难道不是因为体验过人生最美好的情感?
    还有那些永远留下了的同学与战友,他们或许是以悲壮的死----为抢救国家财产,与滚滚江水的搏斗,与熊熊荒火的抗争----展示着青春的虔诚,展示着生命的神圣!他们或许是平常的死----疾病、事故,因而无言,无闻。但去查一查吧,他们的生命都可歌可泣……三四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他们的坟墓早已是青草萋萋,他们的身躯也该与北国黑土融为了一体。惟有那青春的音容笑貌,时时在荒友们的心中浮起……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