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我的第一次回家探亲 [打印本页]

作者: 散淡山人    时间: 2015-6-6 07:02
标题: 我的第一次回家探亲
我还有一个奶奶,住在河北农村的乡下,已经十几年没有见面。父亲特意请了假,让我陪他回去一趟。我答应了。奶奶一直在农村过生活,和我们接触不多。我到新疆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33.48元),就给奶奶寄去了10元。讲实话,不是基于情感,全是基于根深蒂固的孝道的观念。大孙子挣钱了,孝顺奶奶是天经地义的。父亲对此举是十分赞赏的。这次回老家,其实,家人另有打算,只是没有和我说明。下面我会写的。先说一个插曲:
我们到了车站的检票口准备进站上车时,突然被一个戴红袖标的人拦住。检查。看了看车票,翻了翻行李,问了一句:干嘛去?回老家看看。有证明吗?坏了。我只知道买车票要证明,不知道上车也要证明。我怕万一证明丢了回不了新疆,把它像宝贝一样地收着,怎么会随身带着呐。没证明不准上车!得,把我们给晾在那了。父亲低三下四、点头哈腰地和那人穷对付,很长时间,那人说了一句:看你儿子不像坏人,又是从新疆回来的,上车吧。千恩万谢,上车了。行路难呐。
到了村里,大家正在玉米地里劳动。父亲同长辈们边打招呼,边介绍我。爷爷、奶奶、婶子、大爷的,我也胡乱称呼着。同时我发现一个怪现象,年轻女人们都远远地站着,看。当我走进她们,她们纷纷往玉米地里躲。我走过去后,又钻出来,看。我挺纳闷的。
走进奶奶的家,什么家呀,连个院墙也没有。用玉米杆围了一圈,就算是个院了。进了屋子,奶奶正坐在炕上数钱呐:一小摞5分、2分、一分的硬币。我一阵心酸。赶紧掏出20块钱递给奶奶:这个您拿着花。
奶奶望着我眼泪花花,孙子,我可得了你的济了。随后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孙子,我在家给你说了一房媳妇。这样。你就又有家又有外......我这才明白,原来是带我相亲来了。怪不得进村时女人们那奇怪的表现。我至今没明白的是老人那句‘又有家又有外’是什么意思。一直揣摩到今天。唯一的答案是:我在老家娶一房媳妇,算是有家;在新疆再纳一房妾,算是有外。新社会,能行得通吗?回老家,当然要走亲访友。父亲是独子,在老家只有两个姐妹。也就是我的两个姑姑。大姑父在当地小镇上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自己曾经有过买卖,现在大了的儿女都有了工作,有的位置还不低。在我的印象里,很殷实的一家。但是这次我的到来,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安宁。我那时年轻不经事,看不出个眉眼高低。还是父亲对我说的:快,拿10块钱给你姑父。当我掏出钱交给姑父时,他嘿嘿地笑了:好小子,好。省得我出去借钱了。那天,吃的是烙饼炖肉,一家人吃得那个美呀。其间从大人们的聊天中我才得知,大姑父之所以这么落魄,是有原因的。他一共有九个子女,七男二女。就是这七男,让他招架不住了:娶一房儿媳妇,盖一套房,操办一次婚礼。都是老家儿掏腰包。你再是英雄好汉,也搁不住七个儿子,盖七套房,娶七房儿媳妇。要是放到现在,我想,他早就去上吊了。还是计划生育好呀。可是现在,又有多少独生子的父母为儿子的婚房,为娶媳妇的花销而犯愁呢?我只有为他们哀叹了:可怜啊,为子父、为子母的中国的父母们。幸好我是两个女儿。倘若我是两个儿子,打死我,我也不敢从新疆调回天津。
从新疆回的天津探亲,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派出所报临时户口。只给上15天的。还不到日子,居委会的大妈就开始来上眼药了:大哥,日子快到了,您家小子准备什么时候走呀?过几天,又登门了:大哥,您家小子该走啦。收拾收拾走吧。又过两天,派出所警察来啦:再不走就要收容你啦。远行万里,当年敲锣打鼓被欢送走的家乡的子女,第一次返乡,竟是这样的款待。无奈,只有收拾行囊,挥泪告别乡亲父老,辞别难舍难分的故乡,踏上了归程。不过,后来几次探亲再也没遭遇如此境遇。很简单,大妈们也有子女下乡了,说不定警察家也有呐。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是很难的;只有当自己身临其境时,才会同病相怜。
时过境迁。父母已经辞世,我也又重新在天津安家立户,两个女儿也待在身边。再也没有,也不需要什么劳什子的探亲假了。但是,每当我从电视里看到关于农民工春节返乡的报道时,同情感油然而生。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不过,静极思动。奔波了一辈子,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每年都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现在的出行条件和当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不是飞机,就是软卧。而且专门挑清净的日子出行。带上女儿和外孙子,一家数人,其乐融融。这也算是对当年辛苦奔波的回报吧。


作者: 天山雄鹰    时间: 2015-6-7 11:11
         你的第一次探亲也和我一样,是在‘文革’当中,所写的内容很感人。那时的情况就是这样。问好散淡山人。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5-6-22 22:08
好家伙,头一次听说这样,探亲好像被监视居住似得?
作者: 海喜    时间: 2015-8-31 11:39
问好山人大哥和嫂子!亲亲毛毛!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www.chinazhiq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